第173章 大明戰神朱祁鎮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作者:香溪桃花魚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次朱雄英平定了高麗,毀滅了倭寇京都,其實並沒有什麽技術含量,倭國和高麗早就是大明的囊中之物,隨時可取。
但此次在高麗開挖了幾個金銀銅鐵煤礦,從倭寇京都繳獲黃金二十萬兩、白銀五百萬兩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獲。
朱元璋此時已經從外敵視察歸來,這一趟,他和馬太後沿著應天府到西安的水泥公路,邊走邊看。
沿途視察了運河、淮河、黃河、中都鳳陽的六大工廠,又去秦王和晉王府住了一段時間。
看到大明現在糧食豐收,百姓都能吃飽飯,有新衣穿,很多還蓋了新房,到處一片欣欣向榮,也很開心。
朱雄英向父皇朱標稟報了這次東征高麗和倭寇的詳細情況,又去乾清宮陪陪爺爺奶奶。
朱元璋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一路的見聞,然後說:
“雄英,看到大明現在百姓生活富足,咱也放心了。”
“走,我們去後世其他兒孫那裏看看。”
朱雄英笑著問:
“皇爺爺,您想去哪一個時空?”
朱元璋說:
“都要去的。老四後麵是誰?是朱高熾這個胖子吧?你給我詳細講講唄。”
朱雄英想了想,說:
“皇爺爺,四叔的情況你都知道了,開創了永樂盛世,幹得非常不錯。”
“朱高熾身體不好,隻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朱瞻基也隻有36歲就英年早逝,他們合稱仁宣之治。”
“他們雖然也有很多問題,但總體做得不錯,就是壽命太短。”
“我覺得吧,這兩個時空可以後麵再抽空去,首先最該去見的是大明戰神。”
朱雄英隻給四叔講過朱祁鎮的事兒,沒有跟皇爺爺講過,朱元璋還不了解。
“大明戰神?你是說九江嗎?”
朱雄英之前給他講過朱棣靖難的時候,李景隆的“豐功偉績”。
朱元璋當時聽了非常生氣,但也隻踢了李景隆幾腳,沒有懲罰。
他也知道,朱允炆的所作所為大失人心,李景隆這種騷操作也算正常。
朱雄英搖搖頭。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既然不是李景隆這種騷操作,莫非後世真的出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戰神?
“後世誰打仗這麽厲害?比徐達常遇春還厲害?”
朱雄英笑道:
“真正的大明戰神叫朱祁鎮,一戰將二十萬大明精銳盡喪,自己也當了敵人的俘虜。”
朱元璋一聽就怒了。
“什麽?二十萬大明精銳盡喪?皇帝都被敵人俘虜?哪個混蛋?”
朱雄英歎了口氣。
“他叫朱祁鎮,是四叔的重孫子。”
“因為朱瞻基36歲英年早逝,9歲的太子朱祁鎮登基稱帝。”
“前麵幾年因為有太皇太後張氏,也就是我現在的媳婦,嗬嗬,張氏攝政,內閣三楊輔政,朝政穩定,國力更加強盛。”
“後來,張氏和內閣三楊相繼去世,少年天子終於沒有了製約,開始放飛自我,寵信宦官王振,將朝政搞得一團糟。”
“正統十四年,瓦剌犯邊,23歲的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決定禦駕親征。”
“最後的結果是,在土木堡,二十萬大明最精銳的京營將士全軍覆沒,朱祁鎮成了瓦剌的俘虜。”
“土木堡?這怎麽可能?你說的是內外長城中間,懷來城不遠的那個土木堡嗎?”
朱元璋雖然沒有去過長城沿線,但每一次北伐怎麽進軍,怎麽轉運糧草,邊境有哪些要塞堡壘都清清楚楚。
朱雄英點點頭。
“對,就是在那裏。”
朱元璋滿臉不可置信。
“這怎麽可能?大同、宣府都是軍事重鎮,大明邊軍在幹什麽?瓦剌又是誰?有多少人?”
一連串的問題,朱雄英隻好一個個迴答。
“經過您和四叔連續不斷地打擊,蒙元終於被打垮了,分成北邊的韃靼和西北邊的瓦剌,雙方又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此消彼長。”
“此時的瓦剌占據了大半蒙古草原,瓦剌太師也先率領五萬大軍犯邊。”
朱元璋聽懂了。
“五萬瓦剌大軍,突破大同和宣府等軍事重鎮,在內長城,懷來城外,將二十萬大明精銳打得全軍覆沒,連皇帝都被俘虜了?”
朱元璋一句一頓,因為不管哪一句,都不可能會產生最後的結果,但竟然奇跡般的發生了,實在讓他匪夷所思。
這一句話,也把朱雄英問懵了。
因為每當讀到這段曆史的時候,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之前對這件事情的一致看法是,朱祁鎮和王振是罪魁禍首。
但後來,網上有一種說法,說這是一個陰謀,針對朱祁鎮的陰謀。
雖然朱雄英不太相信陰謀論,但土木堡之變實在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他也想親自揭開這個謎底。
“皇爺爺,事情的結果就是這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我們不妨親自去看一看。”
朱元璋趕緊說:
“快,雄英,趕緊。”
他趕緊拿出那個靈位牌,朱雄英拿出玉佩,放到一起,啟動時空隧道,“嗖”的一下,兩人已經來到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
不過,兩人並沒有到達土木堡之內,而是在周圍的一片荒地上。
朱雄英抬眼望去,發現明軍將士在土木堡內外紮營,個個疲憊不堪。
“皇爺爺,我們來得正是時候,瓦剌還沒有發動襲擊。”
朱元璋接過望遠鏡,向四周搜索了一圈,皺眉道:
“這裏離懷來城隻有二十多裏,他們為什麽不進懷來城?偏要在這裏宿營?”
朱雄英說:
“王振還有十車物資沒有到,瓦剌大軍就在後麵,所以朱祁鎮不顧眾多文臣武將的反對,堅持在這裏紮營。”
朱元璋大怒。
“咱特別強調,宦官不能幹政,沒想到這個混蛋竟然如此寵信一個宦官。”
朱雄英笑了笑。
“寵信宦官,從四叔已經開始了,從朱瞻基開始,更是在皇宮開辦學堂,教宦官讀書認字,幫他處理朝政。”
朱元璋怒不可遏,但此時,他仍然拿著望遠鏡在四處搜索,突然停住了。
“完了,我們來晚了,快看那裏,敵人已經占領了水源,土木堡周邊隻有那一條小河。”
朱雄英趕緊從空間裏再拿出一個望遠鏡,仔細一看,果然,瓦剌大軍已經占據了水源。
原來,不是他們來早了,而是來晚了。
但此次在高麗開挖了幾個金銀銅鐵煤礦,從倭寇京都繳獲黃金二十萬兩、白銀五百萬兩也算是個不小的收獲。
朱元璋此時已經從外敵視察歸來,這一趟,他和馬太後沿著應天府到西安的水泥公路,邊走邊看。
沿途視察了運河、淮河、黃河、中都鳳陽的六大工廠,又去秦王和晉王府住了一段時間。
看到大明現在糧食豐收,百姓都能吃飽飯,有新衣穿,很多還蓋了新房,到處一片欣欣向榮,也很開心。
朱雄英向父皇朱標稟報了這次東征高麗和倭寇的詳細情況,又去乾清宮陪陪爺爺奶奶。
朱元璋繪聲繪色地描述這一路的見聞,然後說:
“雄英,看到大明現在百姓生活富足,咱也放心了。”
“走,我們去後世其他兒孫那裏看看。”
朱雄英笑著問:
“皇爺爺,您想去哪一個時空?”
朱元璋說:
“都要去的。老四後麵是誰?是朱高熾這個胖子吧?你給我詳細講講唄。”
朱雄英想了想,說:
“皇爺爺,四叔的情況你都知道了,開創了永樂盛世,幹得非常不錯。”
“朱高熾身體不好,隻當了十個月皇帝就駕崩,朱瞻基也隻有36歲就英年早逝,他們合稱仁宣之治。”
“他們雖然也有很多問題,但總體做得不錯,就是壽命太短。”
“我覺得吧,這兩個時空可以後麵再抽空去,首先最該去見的是大明戰神。”
朱雄英隻給四叔講過朱祁鎮的事兒,沒有跟皇爺爺講過,朱元璋還不了解。
“大明戰神?你是說九江嗎?”
朱雄英之前給他講過朱棣靖難的時候,李景隆的“豐功偉績”。
朱元璋當時聽了非常生氣,但也隻踢了李景隆幾腳,沒有懲罰。
他也知道,朱允炆的所作所為大失人心,李景隆這種騷操作也算正常。
朱雄英搖搖頭。
朱元璋頓時來了興趣,既然不是李景隆這種騷操作,莫非後世真的出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戰神?
“後世誰打仗這麽厲害?比徐達常遇春還厲害?”
朱雄英笑道:
“真正的大明戰神叫朱祁鎮,一戰將二十萬大明精銳盡喪,自己也當了敵人的俘虜。”
朱元璋一聽就怒了。
“什麽?二十萬大明精銳盡喪?皇帝都被敵人俘虜?哪個混蛋?”
朱雄英歎了口氣。
“他叫朱祁鎮,是四叔的重孫子。”
“因為朱瞻基36歲英年早逝,9歲的太子朱祁鎮登基稱帝。”
“前麵幾年因為有太皇太後張氏,也就是我現在的媳婦,嗬嗬,張氏攝政,內閣三楊輔政,朝政穩定,國力更加強盛。”
“後來,張氏和內閣三楊相繼去世,少年天子終於沒有了製約,開始放飛自我,寵信宦官王振,將朝政搞得一團糟。”
“正統十四年,瓦剌犯邊,23歲的朱祁鎮在王振的慫恿下,決定禦駕親征。”
“最後的結果是,在土木堡,二十萬大明最精銳的京營將士全軍覆沒,朱祁鎮成了瓦剌的俘虜。”
“土木堡?這怎麽可能?你說的是內外長城中間,懷來城不遠的那個土木堡嗎?”
朱元璋雖然沒有去過長城沿線,但每一次北伐怎麽進軍,怎麽轉運糧草,邊境有哪些要塞堡壘都清清楚楚。
朱雄英點點頭。
“對,就是在那裏。”
朱元璋滿臉不可置信。
“這怎麽可能?大同、宣府都是軍事重鎮,大明邊軍在幹什麽?瓦剌又是誰?有多少人?”
一連串的問題,朱雄英隻好一個個迴答。
“經過您和四叔連續不斷地打擊,蒙元終於被打垮了,分成北邊的韃靼和西北邊的瓦剌,雙方又發生曠日持久的戰爭,此消彼長。”
“此時的瓦剌占據了大半蒙古草原,瓦剌太師也先率領五萬大軍犯邊。”
朱元璋聽懂了。
“五萬瓦剌大軍,突破大同和宣府等軍事重鎮,在內長城,懷來城外,將二十萬大明精銳打得全軍覆沒,連皇帝都被俘虜了?”
朱元璋一句一頓,因為不管哪一句,都不可能會產生最後的結果,但竟然奇跡般的發生了,實在讓他匪夷所思。
這一句話,也把朱雄英問懵了。
因為每當讀到這段曆史的時候,他也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之前對這件事情的一致看法是,朱祁鎮和王振是罪魁禍首。
但後來,網上有一種說法,說這是一個陰謀,針對朱祁鎮的陰謀。
雖然朱雄英不太相信陰謀論,但土木堡之變實在有太多無法解釋的事情,他也想親自揭開這個謎底。
“皇爺爺,事情的結果就是這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我們不妨親自去看一看。”
朱元璋趕緊說:
“快,雄英,趕緊。”
他趕緊拿出那個靈位牌,朱雄英拿出玉佩,放到一起,啟動時空隧道,“嗖”的一下,兩人已經來到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
不過,兩人並沒有到達土木堡之內,而是在周圍的一片荒地上。
朱雄英抬眼望去,發現明軍將士在土木堡內外紮營,個個疲憊不堪。
“皇爺爺,我們來得正是時候,瓦剌還沒有發動襲擊。”
朱元璋接過望遠鏡,向四周搜索了一圈,皺眉道:
“這裏離懷來城隻有二十多裏,他們為什麽不進懷來城?偏要在這裏宿營?”
朱雄英說:
“王振還有十車物資沒有到,瓦剌大軍就在後麵,所以朱祁鎮不顧眾多文臣武將的反對,堅持在這裏紮營。”
朱元璋大怒。
“咱特別強調,宦官不能幹政,沒想到這個混蛋竟然如此寵信一個宦官。”
朱雄英笑了笑。
“寵信宦官,從四叔已經開始了,從朱瞻基開始,更是在皇宮開辦學堂,教宦官讀書認字,幫他處理朝政。”
朱元璋怒不可遏,但此時,他仍然拿著望遠鏡在四處搜索,突然停住了。
“完了,我們來晚了,快看那裏,敵人已經占領了水源,土木堡周邊隻有那一條小河。”
朱雄英趕緊從空間裏再拿出一個望遠鏡,仔細一看,果然,瓦剌大軍已經占據了水源。
原來,不是他們來早了,而是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