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新年新居
重生:我是超雄症不是神精病 作者:我真不吃白蘿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除夕過完之後,原本想要去宏口丁家拜年,不過人家一家三口放了寒假就飛去巴黎了。
老爸身居高位之後,春節假期就不屬於自己的了,除了眾多同僚的拜訪,還得去領導家拜年。
三位一把手是王家一家三口都一起去的,雖然平日裏,馬靜和王永中和市裏的領導也有接觸。
特別是馬靜和大領導的交集很多,幾位大領導對於馬靜也非常的尊重,每次的會談都極為輕鬆和親切,一點沒有領導的架子。
不過這次是作為下屬的家屬一同來家裏拜年,這如何待人接物還就真的讓王永中學了一招。
這領導夫人這個角色是真的很重要,不是什麽人都能做的。
對於馬靜和王永中來家裏拜訪,領導在重視王魯海的同時,讓夫人和馬靜極為親熱的相處。
這樣老爸也等到了重視,老媽也不顯得拘束。
而且領導也時不時的和王永中親切交談,言語中不經意流露出來的信息,都讓王永中獲益匪淺引發深思。
當然都是一些大方向上的信息和展望,不過王永中現在就缺這些上層路線上的信息,這次的拜年算是極為成功。
下午在二把手家,那就更自在了,這次的王永中變成了絕對的主角。
這位學者出身的院士領導,沒多久就要去首都任華夏工程科學院一把手,而且上一世做過王永中母校的副校長。
所以兩人的談話,慢慢的從家常到了經濟政策,之後開始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機械冶金方麵的探討。
這讓現場的其他人是一點都插不進話去,直到傍晚時刻,期間兩人還用大提琴和鋼琴合奏了一段巴赫,這才結束。
拒絕了領導晚飯的邀請,官場的潛規則還是要遵守,已經在二把手這裏太長時間了,要是再留下吃飯,估計老爸冷汗都要下來了吧。
不過沒兩年自己估計就要和這位院士經常打交道了,所以現在還是在其位謀其政的好。
迴到車上的王魯海,擦了一下額頭並不存在的冷汗,和兒子說道:“小中啊,爸爸剛才是如坐針氈啊。上午在一把手的家裏坐了一個小時不到,下午倒好,超過三個小時了,這讓人家一把手怎麽看?”
王永中和馬靜都有些嫌棄的看了他一眼,這官越做越大,膽子是越來越小了。
當初為了工廠為了工人,衝到市裏,對著領導拍桌子時候的霸氣都去哪裏了?
“老爸,大領導沒有那麽小氣,格局格局懂嗎?而且這位院士二把手,絕對不是一把手的掣肘,兩人沒有通常的一二把手之間的水火不容。你看著吧,一把手了解情況後,反而會更為開心,你信不信?”
這隻有自己這個後來人才知道,這一二把手根本就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一個是正兒八經的仕途,另一個是學院派是科技大佬的道路。
人家樂的看到二把手和王永中談論科技話題,時間越久他越高興。
初四去了紹星路的小姨家,這座就在杜月笙舊宅邊上的小洋房,一如所有法式建築一般的精致和典雅。
隔壁沒幾步就是“思源書店”這家leslie在魔都最愛的地方,今後也是無數小資打卡的熱門地。
不過王永中重生前好像就已經關門歇業了,這網絡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就是那麽無情。
年後一家三口趕著年尾來到了首都,準備和親家一起搬入什刹海的園子。
沒錯是一起搬入,這個園子裏,王永中和言思齊給各自的父母,都留了一進院子作為他們的住處。
當然,雙方父母特別是言家父母是不會在這裏常住的。
但是小兩口的心意到了,所以四人也就象征性的過來住個兩天。
雙方親家再次見麵的場景,讓王永中提心吊膽,不停的觀察著言家父母的臉色。
不過除了言媽媽看向自己的眼神稍有怨氣外,其他倒也看不出什麽。
至少兩家人互相間還是非常熱情與客氣的。
這老媽和老爸兩人還是老成持重啊,和以前沒有任何區別,一點都看不出異樣,好像自己兒子沒有在外有妻子女兒一般。
自己還是嫩啊,太不淡定了,既然言家父母願意過來一起搬入新居,互相間還一如既往的親熱,這就說明這個事情過去了,至少父母層麵沒有問題了。
這一大套的園子,基本按照常規格局改造,畢竟是喬遷之日,大家特意從地下車庫返迴,從正門進入了園子。
三步台階,廣亮的大門,進門之後就是一麵傳統題材“花開富貴”的影壁,轉彎就是一排倒座房。
這些倒座房被設計成保姆房,這和原本用途一樣。
穿過垂花門,就是中院,其實王永中也不知道這麽算是中院還是什麽院。
一共8個院子,這誰前誰後,具體怎麽分有些傷腦筋啊。
怪不得過去大戶人家都有什麽“瀟湘館”“蘅蕪苑”,這樣一來名字又好聽,又容易區分。
想到這王永中提議,都給各個院子取名字。
大家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不過這時齊向晚的一句話瞬間讓王永中背後發涼。
“這取名字的辦法蠻好的,不過小外孫的名字還沒取,就先取上院子的名字了。”
說者有沒有心,王永中不知道,但是自己這個聽者倒是嚇的一激靈。
尷尬的瞄了一眼言媽媽,發現並沒有什麽異樣,便也稍稍放心。
“喂~你說我起的這個名字好不好。”
“‘菡館’不行不行,弄得和北海道城市的名字太像了。”
“哎呀~不是我們那個院有個小池塘,種著些荷花嘛。”
“那你怎麽不叫‘曲院風荷’”
被笑話的言思齊不幹了,開始了暴力輸出,兩人互相打鬧的鑽進裏院內,不知道跑哪去了。
最後兩人的院子確定下來叫:“枕荷院”。算是應景又雅致。
雙方父母也沒有參與自己院子的命名,算是交給了小兩口自己去煩惱。
第一頓晚飯,一定要自家裏開火,在兩位媽媽的捯飭下,簡單一桌席麵就完成了。
還在年裏,桌上免不了互相說些吉祥話,不過兩家都是魔都人,沒有太多的講究。
邊吃邊談,從官場聊到商場,從學業談到科技。但是該來的終是要來。
老爸身居高位之後,春節假期就不屬於自己的了,除了眾多同僚的拜訪,還得去領導家拜年。
三位一把手是王家一家三口都一起去的,雖然平日裏,馬靜和王永中和市裏的領導也有接觸。
特別是馬靜和大領導的交集很多,幾位大領導對於馬靜也非常的尊重,每次的會談都極為輕鬆和親切,一點沒有領導的架子。
不過這次是作為下屬的家屬一同來家裏拜年,這如何待人接物還就真的讓王永中學了一招。
這領導夫人這個角色是真的很重要,不是什麽人都能做的。
對於馬靜和王永中來家裏拜訪,領導在重視王魯海的同時,讓夫人和馬靜極為親熱的相處。
這樣老爸也等到了重視,老媽也不顯得拘束。
而且領導也時不時的和王永中親切交談,言語中不經意流露出來的信息,都讓王永中獲益匪淺引發深思。
當然都是一些大方向上的信息和展望,不過王永中現在就缺這些上層路線上的信息,這次的拜年算是極為成功。
下午在二把手家,那就更自在了,這次的王永中變成了絕對的主角。
這位學者出身的院士領導,沒多久就要去首都任華夏工程科學院一把手,而且上一世做過王永中母校的副校長。
所以兩人的談話,慢慢的從家常到了經濟政策,之後開始了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機械冶金方麵的探討。
這讓現場的其他人是一點都插不進話去,直到傍晚時刻,期間兩人還用大提琴和鋼琴合奏了一段巴赫,這才結束。
拒絕了領導晚飯的邀請,官場的潛規則還是要遵守,已經在二把手這裏太長時間了,要是再留下吃飯,估計老爸冷汗都要下來了吧。
不過沒兩年自己估計就要和這位院士經常打交道了,所以現在還是在其位謀其政的好。
迴到車上的王魯海,擦了一下額頭並不存在的冷汗,和兒子說道:“小中啊,爸爸剛才是如坐針氈啊。上午在一把手的家裏坐了一個小時不到,下午倒好,超過三個小時了,這讓人家一把手怎麽看?”
王永中和馬靜都有些嫌棄的看了他一眼,這官越做越大,膽子是越來越小了。
當初為了工廠為了工人,衝到市裏,對著領導拍桌子時候的霸氣都去哪裏了?
“老爸,大領導沒有那麽小氣,格局格局懂嗎?而且這位院士二把手,絕對不是一把手的掣肘,兩人沒有通常的一二把手之間的水火不容。你看著吧,一把手了解情況後,反而會更為開心,你信不信?”
這隻有自己這個後來人才知道,這一二把手根本就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一個是正兒八經的仕途,另一個是學院派是科技大佬的道路。
人家樂的看到二把手和王永中談論科技話題,時間越久他越高興。
初四去了紹星路的小姨家,這座就在杜月笙舊宅邊上的小洋房,一如所有法式建築一般的精致和典雅。
隔壁沒幾步就是“思源書店”這家leslie在魔都最愛的地方,今後也是無數小資打卡的熱門地。
不過王永中重生前好像就已經關門歇業了,這網絡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就是那麽無情。
年後一家三口趕著年尾來到了首都,準備和親家一起搬入什刹海的園子。
沒錯是一起搬入,這個園子裏,王永中和言思齊給各自的父母,都留了一進院子作為他們的住處。
當然,雙方父母特別是言家父母是不會在這裏常住的。
但是小兩口的心意到了,所以四人也就象征性的過來住個兩天。
雙方親家再次見麵的場景,讓王永中提心吊膽,不停的觀察著言家父母的臉色。
不過除了言媽媽看向自己的眼神稍有怨氣外,其他倒也看不出什麽。
至少兩家人互相間還是非常熱情與客氣的。
這老媽和老爸兩人還是老成持重啊,和以前沒有任何區別,一點都看不出異樣,好像自己兒子沒有在外有妻子女兒一般。
自己還是嫩啊,太不淡定了,既然言家父母願意過來一起搬入新居,互相間還一如既往的親熱,這就說明這個事情過去了,至少父母層麵沒有問題了。
這一大套的園子,基本按照常規格局改造,畢竟是喬遷之日,大家特意從地下車庫返迴,從正門進入了園子。
三步台階,廣亮的大門,進門之後就是一麵傳統題材“花開富貴”的影壁,轉彎就是一排倒座房。
這些倒座房被設計成保姆房,這和原本用途一樣。
穿過垂花門,就是中院,其實王永中也不知道這麽算是中院還是什麽院。
一共8個院子,這誰前誰後,具體怎麽分有些傷腦筋啊。
怪不得過去大戶人家都有什麽“瀟湘館”“蘅蕪苑”,這樣一來名字又好聽,又容易區分。
想到這王永中提議,都給各個院子取名字。
大家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不過這時齊向晚的一句話瞬間讓王永中背後發涼。
“這取名字的辦法蠻好的,不過小外孫的名字還沒取,就先取上院子的名字了。”
說者有沒有心,王永中不知道,但是自己這個聽者倒是嚇的一激靈。
尷尬的瞄了一眼言媽媽,發現並沒有什麽異樣,便也稍稍放心。
“喂~你說我起的這個名字好不好。”
“‘菡館’不行不行,弄得和北海道城市的名字太像了。”
“哎呀~不是我們那個院有個小池塘,種著些荷花嘛。”
“那你怎麽不叫‘曲院風荷’”
被笑話的言思齊不幹了,開始了暴力輸出,兩人互相打鬧的鑽進裏院內,不知道跑哪去了。
最後兩人的院子確定下來叫:“枕荷院”。算是應景又雅致。
雙方父母也沒有參與自己院子的命名,算是交給了小兩口自己去煩惱。
第一頓晚飯,一定要自家裏開火,在兩位媽媽的捯飭下,簡單一桌席麵就完成了。
還在年裏,桌上免不了互相說些吉祥話,不過兩家都是魔都人,沒有太多的講究。
邊吃邊談,從官場聊到商場,從學業談到科技。但是該來的終是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