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知道了。”
得到迴複,南城縣令仍踟躇在地,臉上泛起討好的笑,“還有一事,東宮殿下請兩位往九十九重樊樓赴宴,車架已備好,就等兩位動身。”
“不去。”
見答複果斷,南城縣令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待在抬起頭時,額頭已留出血跡,眼睛鼻子更是鼻涕大把。
“求您了就去一趟吧,下官生來孤苦,父親早逝,唯有家母辛苦替人浣衣拉扯下官長大,平生最希望下官可以光耀門楣,如今一生所係全在下官身上,若辦不成太子吩咐的事情,丟官罷職,往後有何顏麵見家鄉父老啊。”
聽完,盧順笑了,走過去拎起南城縣令,狠狠扇了兩巴掌,打得滿口牙齒落下,“你個狗日的,你當官跟某有什麽關係,還說沒顏麵見家鄉父老,難道不知道老子最恨就是你們這些做官者?若不是你們加稅征收徭役,某家也不會家破人亡,某的姐姐也不會才十三歲就賣給地主做小,最後折磨死,現在你還叫起屈?”
又是兩巴掌,徹底將南城縣令打暈過去。
李殞在旁邊看著,沒有製止。
實際上劍宗修士的出身都大同小異,不是家破人亡,就是流落街頭隻剩一條爛命。
如李殞,最開始的記憶是一片美好的田野,有溪流、有稻香、有一眼望不到頭的果園,但因為大旱到來又官員加稅,賣盡家產都不夠抵,為了活下去隻好賣兒賣女,於是李殞就被轉好幾手,從父母轉到人牙子,從人牙子轉到一個大戶人家做農奴,若不是師父偶然經過,殺了那個大戶收他做弟子,恐怕早就成了無定河中一具屍骨。
劍宗的所有師兄弟們,都是如此撿來的。
唯有他們這種什麽都沒有的人,才能拋棄一切,將自身性命都專注於劍道。
“狗入的,真不經打。”
“呸。”
一口濃痰吐在南城縣令身上,附帶氣息砸醒,盧順嗡聲道,“告訴那狗屁太子,別擺二五八萬的臭臉,滾吧。”
南城縣令溫馴應下,捂住腫泡的嘴臉退下。
再不敢做打擾。
而盧順這一頓打,顯然起出很好的作用,前幾日接連不斷的邀請都隨之不見。
直到第二日,大朝會,兩人這才洗漱完畢,佩劍出門,叫來一輛馬車,往紫禁皇城而去。
此時天光未亮,才寅時左右(三至五點),但皇城之外已矗立了不少官員。
個個神色肅穆,腰杆挺得老直,生怕被遊走在人群中的糾儀禦史發現行為不端參上一本,雖然不至於丟官罷職,罰俸半年也難受啊。
但,當滿地衣冠禽獸中突然出現兩名劍客,頓時引起一陣騷動,肅穆無比的地方響起接頭交耳的嗡嗡聲,如個菜市口一般,任憑上千位糾儀禦史大聲唿喊也沒用。
法不責眾,總不能全都論罪,於是到後來糾儀禦史也無奈,隻好聽之任之,隨大流一起注視兩人。
“那個高個穿黑衫,左腰掛長劍的俊俏少年就是李殞,旁邊那個青衣莽金剛是盧順,據說當時法相就是由此人用出。”
“謔,一劍壓全城,這是八大劍主親臨?”
“那能啊,劍主有仙門製約,不可無故在大隋久待,這人隻是有個劍宗給予的大寶貝罷了。”
“那也夠威風,嘿,你說我把孫子送去學劍怎麽樣?”
“行啊,一萬個人中出一個劍修,一百個劍修裏麵才有一個能活,你覺得就憑你孫子提籠架鳥的混蛋樣,能有運氣活?”
談論人很多,李殞聽見了,直覺得吵鬧。
正想找個清靜地方,杜相便帶著兩人走過來,站在李殞身前,“如何,有無悔意?”
說的這是之前想要說和,免得魚死網破那番話,不過當時被李殞嗆了迴去,覺得丟了麵子,現在事情驗證便想在話語上找迴來。
“沒有。”
迴答幹脆果斷,杜相卻不意外,“這是開始並非結束,韓王波及的人很多,因為韓王一案恨你的人也會有很多……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老夫還是那句話,你認錯,可代為說和,有時候事情並非想的複雜,非要論個生死高下,人活一世,最終為的就是個麵子。”
“多謝好意。”
杜相歎息,都勸到如此地步還不聽,已是盡力,但願能在腥風血雨中活下。
然後話語一轉,介紹旁邊兩位跟他一樣身穿紫色官袍的人,“這兩位便是封相、顧相,說起來與你還有點淵源。”
顧相木然,“拜門一劍,斬去顧閥一成氣運,此淵源當然重。”
封相卻道,“匯兒那小子之前無禮,還請李小友別放在心上。”
李殞嗯了一聲,沒再說什麽,這倒讓三位宰相些許不習慣,平日手下官員恨不得多與他們交談,現在主動談論又談不到兩句,很是尷尬。
杜相瞥了一眼顧相,顧相無奈,找了個話頭詢問,“一碼歸一碼事,多謝你送清筱歸家,替顧閥尋迴佳子。”
“不用謝,她給過錢。”
“這……”
根本沒法談,別人不想說,也不能拉著硬說,於是便一直沉默下去,直到淨鞭響了三聲,朱雀門上大鍾響了六聲,太監傳令官喊了九聲,吸引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
“入朝!”
官員們便按照事先分好的文武兩排,在朱雀門前按品級排好等次,文臣從左掖門進入,武將從右掖門進入,穿入紫禁皇宮。
劍修特別,雖然劍宗宗主身上領有太極至上玄妙大宗師的稱號,但這東西做不得數,隻說出來讓大隋麵子好聽。
況且兩人現在代表的是劍宗,因此不用按照文武兩班的規矩分別左右,直接從中門開放的一個小門進去。
直通奉天門,即禦門。
所謂大朝會,既然占了一個大字,那麽國都附近的所有官員便會都來參加,十幾萬人匯聚在一起,總不能全待在宮殿裏麵,於是索性就在奉天門設立禦座聽政。
更能展現皇帝威嚴。
來到禦門,自有人領他們入座,不用像百官一樣在寒風中等候。
待入了座,李殞忽然感受到好幾道目光向自己投來,以一位身穿明黃龍服,麵容邪意的青年為甚。
青年臉帶笑意,“聞名不如見麵,李道友可讓本宮神交已久啊,今日得見,真不枉此生!”
太子住東宮,可以東宮為名自稱本宮,加上此人與大隋皇帝年輕時有幾分相像,那麽便是如今的大隋太子——楊觀!
得到迴複,南城縣令仍踟躇在地,臉上泛起討好的笑,“還有一事,東宮殿下請兩位往九十九重樊樓赴宴,車架已備好,就等兩位動身。”
“不去。”
見答複果斷,南城縣令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待在抬起頭時,額頭已留出血跡,眼睛鼻子更是鼻涕大把。
“求您了就去一趟吧,下官生來孤苦,父親早逝,唯有家母辛苦替人浣衣拉扯下官長大,平生最希望下官可以光耀門楣,如今一生所係全在下官身上,若辦不成太子吩咐的事情,丟官罷職,往後有何顏麵見家鄉父老啊。”
聽完,盧順笑了,走過去拎起南城縣令,狠狠扇了兩巴掌,打得滿口牙齒落下,“你個狗日的,你當官跟某有什麽關係,還說沒顏麵見家鄉父老,難道不知道老子最恨就是你們這些做官者?若不是你們加稅征收徭役,某家也不會家破人亡,某的姐姐也不會才十三歲就賣給地主做小,最後折磨死,現在你還叫起屈?”
又是兩巴掌,徹底將南城縣令打暈過去。
李殞在旁邊看著,沒有製止。
實際上劍宗修士的出身都大同小異,不是家破人亡,就是流落街頭隻剩一條爛命。
如李殞,最開始的記憶是一片美好的田野,有溪流、有稻香、有一眼望不到頭的果園,但因為大旱到來又官員加稅,賣盡家產都不夠抵,為了活下去隻好賣兒賣女,於是李殞就被轉好幾手,從父母轉到人牙子,從人牙子轉到一個大戶人家做農奴,若不是師父偶然經過,殺了那個大戶收他做弟子,恐怕早就成了無定河中一具屍骨。
劍宗的所有師兄弟們,都是如此撿來的。
唯有他們這種什麽都沒有的人,才能拋棄一切,將自身性命都專注於劍道。
“狗入的,真不經打。”
“呸。”
一口濃痰吐在南城縣令身上,附帶氣息砸醒,盧順嗡聲道,“告訴那狗屁太子,別擺二五八萬的臭臉,滾吧。”
南城縣令溫馴應下,捂住腫泡的嘴臉退下。
再不敢做打擾。
而盧順這一頓打,顯然起出很好的作用,前幾日接連不斷的邀請都隨之不見。
直到第二日,大朝會,兩人這才洗漱完畢,佩劍出門,叫來一輛馬車,往紫禁皇城而去。
此時天光未亮,才寅時左右(三至五點),但皇城之外已矗立了不少官員。
個個神色肅穆,腰杆挺得老直,生怕被遊走在人群中的糾儀禦史發現行為不端參上一本,雖然不至於丟官罷職,罰俸半年也難受啊。
但,當滿地衣冠禽獸中突然出現兩名劍客,頓時引起一陣騷動,肅穆無比的地方響起接頭交耳的嗡嗡聲,如個菜市口一般,任憑上千位糾儀禦史大聲唿喊也沒用。
法不責眾,總不能全都論罪,於是到後來糾儀禦史也無奈,隻好聽之任之,隨大流一起注視兩人。
“那個高個穿黑衫,左腰掛長劍的俊俏少年就是李殞,旁邊那個青衣莽金剛是盧順,據說當時法相就是由此人用出。”
“謔,一劍壓全城,這是八大劍主親臨?”
“那能啊,劍主有仙門製約,不可無故在大隋久待,這人隻是有個劍宗給予的大寶貝罷了。”
“那也夠威風,嘿,你說我把孫子送去學劍怎麽樣?”
“行啊,一萬個人中出一個劍修,一百個劍修裏麵才有一個能活,你覺得就憑你孫子提籠架鳥的混蛋樣,能有運氣活?”
談論人很多,李殞聽見了,直覺得吵鬧。
正想找個清靜地方,杜相便帶著兩人走過來,站在李殞身前,“如何,有無悔意?”
說的這是之前想要說和,免得魚死網破那番話,不過當時被李殞嗆了迴去,覺得丟了麵子,現在事情驗證便想在話語上找迴來。
“沒有。”
迴答幹脆果斷,杜相卻不意外,“這是開始並非結束,韓王波及的人很多,因為韓王一案恨你的人也會有很多……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老夫還是那句話,你認錯,可代為說和,有時候事情並非想的複雜,非要論個生死高下,人活一世,最終為的就是個麵子。”
“多謝好意。”
杜相歎息,都勸到如此地步還不聽,已是盡力,但願能在腥風血雨中活下。
然後話語一轉,介紹旁邊兩位跟他一樣身穿紫色官袍的人,“這兩位便是封相、顧相,說起來與你還有點淵源。”
顧相木然,“拜門一劍,斬去顧閥一成氣運,此淵源當然重。”
封相卻道,“匯兒那小子之前無禮,還請李小友別放在心上。”
李殞嗯了一聲,沒再說什麽,這倒讓三位宰相些許不習慣,平日手下官員恨不得多與他們交談,現在主動談論又談不到兩句,很是尷尬。
杜相瞥了一眼顧相,顧相無奈,找了個話頭詢問,“一碼歸一碼事,多謝你送清筱歸家,替顧閥尋迴佳子。”
“不用謝,她給過錢。”
“這……”
根本沒法談,別人不想說,也不能拉著硬說,於是便一直沉默下去,直到淨鞭響了三聲,朱雀門上大鍾響了六聲,太監傳令官喊了九聲,吸引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
“入朝!”
官員們便按照事先分好的文武兩排,在朱雀門前按品級排好等次,文臣從左掖門進入,武將從右掖門進入,穿入紫禁皇宮。
劍修特別,雖然劍宗宗主身上領有太極至上玄妙大宗師的稱號,但這東西做不得數,隻說出來讓大隋麵子好聽。
況且兩人現在代表的是劍宗,因此不用按照文武兩班的規矩分別左右,直接從中門開放的一個小門進去。
直通奉天門,即禦門。
所謂大朝會,既然占了一個大字,那麽國都附近的所有官員便會都來參加,十幾萬人匯聚在一起,總不能全待在宮殿裏麵,於是索性就在奉天門設立禦座聽政。
更能展現皇帝威嚴。
來到禦門,自有人領他們入座,不用像百官一樣在寒風中等候。
待入了座,李殞忽然感受到好幾道目光向自己投來,以一位身穿明黃龍服,麵容邪意的青年為甚。
青年臉帶笑意,“聞名不如見麵,李道友可讓本宮神交已久啊,今日得見,真不枉此生!”
太子住東宮,可以東宮為名自稱本宮,加上此人與大隋皇帝年輕時有幾分相像,那麽便是如今的大隋太子——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