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抱怨
落榜當天,娶了個首富千金小嬌妻 作者:三明治煎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巡城禦史在接到禦醫署的奏報後,立即派人徹查長春酒坊。
短短兩日的時間,禦史衙門便正式發布了公告。
長春酒坊酒水有假,所用劣質酒液對健康危害極大,現已查證屬實,命即刻封坊,負責人問罪!
與此同時,百釀春則是無任何勾兌問題,鑒定鑒定合格,乃上品佳釀!
有了禦史衙門的站隊,風向徹底逆轉。
世人皆知,百釀春其實被人刻意構陷,而真正有問題的,是長春酒坊!
成王看著自己手下的勢力竟然被打壓呈這副模樣,眼神幽深,幽幽開口說道:“此人……不可小瞧。”
“殿下,他打法狡猾至極。”
幕僚低聲開口說道,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不但察覺到了這次風波,反而借勢打壓了我們的人。”
“若是再跟他糾纏下去,隻怕咱們也討不得好啊。”
“寒門出身?有點兒意思。”
“我看,他的手段,比那些老謀深算的世家還要可怕!”
成王冷哼一聲,此時也算是冷靜了下來。
他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麵前的桌案,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麽事情一般。
看到成王半晌不說話,幕僚微微皺眉,試探著開口問道:“殿下,我們是否要繼續針對他?”
成王沉吟片刻,目光深邃:“不,不能再小瞧這個人。”
“他不是一般的寒門士子,他的背後,定然有人。”
“從今往後,先暗中監視,勿再輕舉妄動。”
應天府,皇宮之中。
燭火搖曳,映照著金碧輝煌的宮牆,皇帝揉了揉眉心,略帶幾分為難地歎了口氣。
禦書房內,成王低垂著頭,語氣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陛下,近來應天府內風波不斷,本王日日聽聞,皆因那薑孟川一人所起。”
聽到成王這話,皇帝聞言,眉頭微微皺起:“你說的是百釀春的事?”
“豈止如此。”
成王微微抬眼,似無奈地歎了口氣:“此子本出寒門,卻鋒芒畢露。”
“先是在士林中掀起軒然大波,後又在商界與世家大族爭鬥不休。”
“如今世家子弟聯名彈劾,朝堂之上亦是議論紛紛,連老太傅都不得不首先出麵為他背書。”
“陛下,薑孟川此人雖有才學,但實在是不知輕重。”
“如今京中世家對他怨聲載道,若讓他繼續留在應天府,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蕩。”
隨著成王話音的落下,皇帝冷哼一聲,將手中的奏折重重合上,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這些世家大族,平日裏各個高高在上,如今竟然被一個寒門商賈出身的狀元攪得雞犬不寧,便忍不住向朕施壓。”
“這些日子來,朕也是不堪其擾。”
“你以為朕不知曉這其中的麻煩?”
“可他畢竟是朕欽點的狀元,若施不當,反而會讓人說朕言而無信。”
他一邊說著,一邊目光掃過桌子上這厚厚的奏折。
毫不誇張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彈劾薑孟川的。
看到皇帝在這副模樣,成王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隨即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
“但薑孟川直接涉世尚淺,才不過弱冠之年,便已惹下這般言語風波。”
“若是讓他繼續在京中,恐怕不但世家大族不會罷休,甚至士林清流也難容於他。”
“長此以往,怕是會影響陛下的威望。”
聽到成王這番話,皇帝神色微變,若有所思地輕叩桌案。
眼看著有所轉機,成王趁機進一步勸道:“依臣愚見,與其讓他留在京中成為眾矢之,不如借機讓他去地方曆練一番。”
“正因如此,微臣才建議他暫避鋒芒。”
“雲州雖是偏僻之地,卻也不失為一個磨礪之所。”
“隻要等他得知建樹後,再召迴京城,屆時一切風波自可平息。”
“封個知府,磨礪數年,再擇機召迴。”
“如此一來,不僅可避鋒此芒,朝堂上那些人也不好再多言。”
皇帝聞言,眉頭稍緩,思索片刻,頷首道:“此計可行。”
隨即,他提筆禦批聖旨:“朕念薑孟川年少才俊,狀元及第,才識過人。”
“特授雲州知府,三日後赴任。”
成王拱手,恭敬退後一步,嘴角卻泛起一絲算計的笑意。
雲州,偏遠之地,山路崎堅,盜匪橫行。
一個初入仕途的寒門士子,若在前往雲州的途中遭遇什麽“不測”。
就算是陛下,也隻能歎一聲可惜,而後重新擇人。
這個局,他要讓薑孟川,有去無迴。
想到這裏,成王眼珠子一轉,微微笑道:“陛下聖明。”
“隻是……雲州路途遙遠,恐怕是要讓人多加照拂才行。”
聽到成王這話,皇帝瞥了他一眼,語氣淡淡:“你想說什麽?”
成王低頭,恭恭敬敬的開口說道:“微臣聽聞雲州一帶多有山匪出沒,薑孟川此行恐怕不會順利。”
“臣以為,可派人暗中保護,免得他遭遇不測。”
皇帝聞言輕哼一聲,冷冷的看著他:“成王,朕不希望他死在路上。”
“若朕派出去的知府竟然在途中出事,京中那些大臣豈會放過朕?”
聽到皇帝這話,成亡麵色一僵,連忙俯身開口說道:“微臣不敢。”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沉聲道:“既然你提議派人護送,那就由你來辦吧。”
“朕讓禦林軍暗中護衛,若他有三長兩短,朕唯你是問。”
隨著皇帝話音的落下,成王臉色微變。
雖然心知皇帝對他已有所防備,但表麵再次恭敬道:“微臣遵旨。”
當宣旨太監帶著一眾內侍踏入薑府時,已是黃昏時分。
夕陽的餘暉灑落庭院,映得飛簷雕梁一片金紅。
薑孟川與蘇綰早早就聽聞了消息,站在門前等候。
見到宣旨太監的到來,二人拱手行禮,神色中盡是謙遜。
宣旨太監清了清嗓子,手捏聖旨,尖細的嗓音緩緩響起:“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薑孟川聰敏睿智,狀元及第,才識過人。”
“特授雲州知府,三日後啟程赴任,欽此!”
短短兩日的時間,禦史衙門便正式發布了公告。
長春酒坊酒水有假,所用劣質酒液對健康危害極大,現已查證屬實,命即刻封坊,負責人問罪!
與此同時,百釀春則是無任何勾兌問題,鑒定鑒定合格,乃上品佳釀!
有了禦史衙門的站隊,風向徹底逆轉。
世人皆知,百釀春其實被人刻意構陷,而真正有問題的,是長春酒坊!
成王看著自己手下的勢力竟然被打壓呈這副模樣,眼神幽深,幽幽開口說道:“此人……不可小瞧。”
“殿下,他打法狡猾至極。”
幕僚低聲開口說道,長長的歎了一口氣:“不但察覺到了這次風波,反而借勢打壓了我們的人。”
“若是再跟他糾纏下去,隻怕咱們也討不得好啊。”
“寒門出身?有點兒意思。”
“我看,他的手段,比那些老謀深算的世家還要可怕!”
成王冷哼一聲,此時也算是冷靜了下來。
他的手指有節奏的敲擊著麵前的桌案,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麽事情一般。
看到成王半晌不說話,幕僚微微皺眉,試探著開口問道:“殿下,我們是否要繼續針對他?”
成王沉吟片刻,目光深邃:“不,不能再小瞧這個人。”
“他不是一般的寒門士子,他的背後,定然有人。”
“從今往後,先暗中監視,勿再輕舉妄動。”
應天府,皇宮之中。
燭火搖曳,映照著金碧輝煌的宮牆,皇帝揉了揉眉心,略帶幾分為難地歎了口氣。
禦書房內,成王低垂著頭,語氣不疾不徐的開口說道:“陛下,近來應天府內風波不斷,本王日日聽聞,皆因那薑孟川一人所起。”
聽到成王這話,皇帝聞言,眉頭微微皺起:“你說的是百釀春的事?”
“豈止如此。”
成王微微抬眼,似無奈地歎了口氣:“此子本出寒門,卻鋒芒畢露。”
“先是在士林中掀起軒然大波,後又在商界與世家大族爭鬥不休。”
“如今世家子弟聯名彈劾,朝堂之上亦是議論紛紛,連老太傅都不得不首先出麵為他背書。”
“陛下,薑孟川此人雖有才學,但實在是不知輕重。”
“如今京中世家對他怨聲載道,若讓他繼續留在應天府,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動蕩。”
隨著成王話音的落下,皇帝冷哼一聲,將手中的奏折重重合上,眼中閃過一絲不悅:“這些世家大族,平日裏各個高高在上,如今竟然被一個寒門商賈出身的狀元攪得雞犬不寧,便忍不住向朕施壓。”
“這些日子來,朕也是不堪其擾。”
“你以為朕不知曉這其中的麻煩?”
“可他畢竟是朕欽點的狀元,若施不當,反而會讓人說朕言而無信。”
他一邊說著,一邊目光掃過桌子上這厚厚的奏折。
毫不誇張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彈劾薑孟川的。
看到皇帝在這副模樣,成王嘴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隨即躬身道:“陛下所言極是。”
“但薑孟川直接涉世尚淺,才不過弱冠之年,便已惹下這般言語風波。”
“若是讓他繼續在京中,恐怕不但世家大族不會罷休,甚至士林清流也難容於他。”
“長此以往,怕是會影響陛下的威望。”
聽到成王這番話,皇帝神色微變,若有所思地輕叩桌案。
眼看著有所轉機,成王趁機進一步勸道:“依臣愚見,與其讓他留在京中成為眾矢之,不如借機讓他去地方曆練一番。”
“正因如此,微臣才建議他暫避鋒芒。”
“雲州雖是偏僻之地,卻也不失為一個磨礪之所。”
“隻要等他得知建樹後,再召迴京城,屆時一切風波自可平息。”
“封個知府,磨礪數年,再擇機召迴。”
“如此一來,不僅可避鋒此芒,朝堂上那些人也不好再多言。”
皇帝聞言,眉頭稍緩,思索片刻,頷首道:“此計可行。”
隨即,他提筆禦批聖旨:“朕念薑孟川年少才俊,狀元及第,才識過人。”
“特授雲州知府,三日後赴任。”
成王拱手,恭敬退後一步,嘴角卻泛起一絲算計的笑意。
雲州,偏遠之地,山路崎堅,盜匪橫行。
一個初入仕途的寒門士子,若在前往雲州的途中遭遇什麽“不測”。
就算是陛下,也隻能歎一聲可惜,而後重新擇人。
這個局,他要讓薑孟川,有去無迴。
想到這裏,成王眼珠子一轉,微微笑道:“陛下聖明。”
“隻是……雲州路途遙遠,恐怕是要讓人多加照拂才行。”
聽到成王這話,皇帝瞥了他一眼,語氣淡淡:“你想說什麽?”
成王低頭,恭恭敬敬的開口說道:“微臣聽聞雲州一帶多有山匪出沒,薑孟川此行恐怕不會順利。”
“臣以為,可派人暗中保護,免得他遭遇不測。”
皇帝聞言輕哼一聲,冷冷的看著他:“成王,朕不希望他死在路上。”
“若朕派出去的知府竟然在途中出事,京中那些大臣豈會放過朕?”
聽到皇帝這話,成亡麵色一僵,連忙俯身開口說道:“微臣不敢。”
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沉聲道:“既然你提議派人護送,那就由你來辦吧。”
“朕讓禦林軍暗中護衛,若他有三長兩短,朕唯你是問。”
隨著皇帝話音的落下,成王臉色微變。
雖然心知皇帝對他已有所防備,但表麵再次恭敬道:“微臣遵旨。”
當宣旨太監帶著一眾內侍踏入薑府時,已是黃昏時分。
夕陽的餘暉灑落庭院,映得飛簷雕梁一片金紅。
薑孟川與蘇綰早早就聽聞了消息,站在門前等候。
見到宣旨太監的到來,二人拱手行禮,神色中盡是謙遜。
宣旨太監清了清嗓子,手捏聖旨,尖細的嗓音緩緩響起:“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薑孟川聰敏睿智,狀元及第,才識過人。”
“特授雲州知府,三日後啟程赴任,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