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龍顏生疑禍端伏
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 作者:勤奮的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金鑾殿上,香爐嫋嫋,龍涎香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卻掩蓋不住那股無形的壓迫感。顧長淵跪在金磚之上,感受著帝王的目光如炬,仿佛要將他整個人都看穿。
“顧愛卿,近來在吏部任職可還習慣?”皇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卻讓顧長淵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寒意。
“迴皇上,臣一切安好,多謝皇上關心。”顧長淵低著頭,語氣恭敬。
皇帝輕笑一聲,這笑聲卻讓顧長淵心中更加不安。“朕聽說,顧愛卿最近拒絕了不少人的好意啊。”
顧長淵心中一凜,知道皇帝指的是他拒絕各方勢力拉攏的事情。他抬起頭,目光坦蕩地迎上皇帝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迴答:“迴皇上,臣為官清廉,隻求為國為民,不敢有任何私心雜念。”
皇帝眯起眼睛,審視著顧長淵。這年輕官員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慌亂,隻有沉著和堅定。這讓皇帝心中更加疑惑,也更加警惕。
“顧愛卿,朕問你,如今國庫空虛,邊境戰事不斷,你認為該如何解決?”皇帝突然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
這個問題,朝中大臣們已經爭論了許久,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案。皇帝此時提出這個問題,無疑是想試探顧長淵的真實想法。
顧長淵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他必須謹慎地迴答,既要表明自己對朝廷的忠誠,又要避免卷入黨派之爭。
“迴皇上,臣認為,當務之急是開源節流。開源方麵,可以鼓勵商貿,發展經濟;節流方麵,則要嚴查貪汙腐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顧長淵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邊境戰事也需要盡快解決,才能減少軍費開支。”
他的迴答,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沒有提出任何激進的方案,顯得十分穩妥。
皇帝聽完,沒有立即表態,隻是靜靜地看著顧長淵。殿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許久,皇帝才緩緩開口:“顧愛卿的建議,朕會考慮。不過,朕還有一事不明。”
顧長淵心中一緊,預感到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
“顧愛卿如此年輕,卻有如此見識,不知師從何人?”皇帝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刺穿顧長淵的偽裝。
顧長淵心中思緒電轉,他知道,這個問題不能隨便迴答。他略一沉吟,緩緩說道:“臣自幼熟讀經史,又曾遊曆四方,所學甚雜,不敢說是師從何人。”
皇帝的眼神更加深邃,他盯著顧長淵,一字一句地說道:“顧愛卿,朕希望你記住,忠君愛國,方是為臣之道。”
“臣謹記皇上教誨。”顧長淵叩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顧長淵退下。
顧長淵起身,緩緩退出金鑾殿。他感覺自己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透。
走出宮門,徐凜風早已等候多時。看到顧長淵出來,他連忙迎上前去,低聲問道:“大人,如何?”
顧長淵搖了搖頭,臉色凝重。“皇上,他……”
顧長淵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翻湧的不安。“皇上,他…似乎對我起了疑心。”
徐凜風臉色一變,“疑心?大人何出此言?”
“方才皇上問我師從何人,又特意敲打我要忠君愛國。”顧長淵揉了揉眉心,疲憊之色顯露無疑。“這分明是在試探我的底細,懷疑我的忠誠。”
徐凜風沉吟片刻,分析道:“大人近日行事確實有些鋒芒畢露,先是改革吏部積弊,又拒絕了各方勢力的拉攏,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甚至…傳到皇上耳中,被誤解也是有可能的。”
“誤解?”顧長淵苦笑一聲,“隻怕皇上不是誤解,而是…看穿了。”他頓了頓,將金鑾殿上與皇帝的對話詳細複述了一遍。
徐凜風聽完,眉頭緊鎖。“皇上問大人師從何人,這確實棘手。大人的才能和見識遠超常人,若說是自學成才,恐怕難以令人信服。”
“正是如此,”顧長淵煩躁地踱著步,“我隻能含糊其辭,說自己自幼熟讀經史,又曾遊曆四方,所學甚雜,不敢說是師從何人。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皇上今日隻是試探,下次…恐怕就沒這麽容易過關了。”
夜色籠罩著京城,顧府書房內,燈火通明。顧長淵與徐凜風二人相對而坐,氣氛凝重。
“如今之計,我們必須盡快消除皇上的疑慮。”徐凜風打破了沉默,“否則,一旦皇上認定大人有不臣之心,後果不堪設想。”
顧長淵點點頭,他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如何消除皇上的疑慮,卻是一個難題。他必須表現出對朝廷的忠誠,卻又不能太過刻意,以免弄巧成拙。
“明日早朝,我需得想個法子,再次表明心跡。”顧長淵沉思道。
“大人打算如何做?”徐凜風問道。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明日早朝,我將主動上奏,請求皇上徹查吏部貪腐之事,並將查到的貪官汙吏一並處置,絕不姑息!”
徐凜風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顧長淵的用意。“如此一來,既能表明大人對朝廷的忠心,又能打擊那些貪官汙吏,可謂一舉兩得。隻是…”他頓了頓,“大人可知,吏部之中,盤根錯節,牽扯甚廣,甚至…有些官員與宮中貴人也有關聯。大人此舉,無疑是捅了馬蜂窩,恐怕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我知道,但此事我必須做!唯有如此,才能讓皇上相信我的忠誠,才能讓我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至於那些麻煩…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第二日早朝,顧長淵果然如約上奏,請求皇上徹查吏部貪腐之事。他的奏折言辭懇切,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對朝廷的忠誠,對貪官汙吏的痛恨。
皇帝聽完顧長淵的奏折,臉上看不出喜怒。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顧愛卿,你所言甚是,吏部貪腐之事,朕也早有耳聞。隻是…此事牽連甚廣,需得謹慎行事。”
顧長淵立刻跪下,叩首道:“皇上聖明!臣願以性命擔保,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貪官汙吏!”
皇帝看著跪在地上的顧長淵,眼神複雜。他心中明白,顧長淵此舉,既是在表明忠心,也是在向他示威。
“顧愛卿,朕再問你一次,”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你為何要拒絕各方勢力的拉攏?”
顧長淵心中一緊……
顧長淵心中一緊,皇帝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一切偽裝。他深吸一口氣,強作鎮定地迴答:“皇上明鑒,臣初入官場,對朝中事務尚不熟悉,隻想先盡心竭力熟悉政務,為皇上分憂。至於各方勢力的拉攏,臣唯恐過早卷入紛爭,影響自身判斷,耽誤為皇上效力,故而一一婉拒。”
皇帝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半晌,他才緩緩開口:“顧愛卿一片忠心,朕心甚慰。隻是…朝中局勢複雜,愛卿需得謹慎行事,切莫被奸人蒙蔽。”
“臣謹記皇上教誨!”顧長淵再次叩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知道,皇帝雖然表麵上不再追問,但心中的疑慮並沒有消除。這番話,更像是一種警告,一種敲打。
早朝結束後,顧長淵和徐凜風並肩走出金鑾殿。兩人一路沉默不語,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大人,皇上的疑心…隻怕更重了。”徐凜風率先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顧長淵輕輕歎了口氣,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沉聲道:“我知道。今日之言,不過是權宜之計,拖延時間罷了。皇上心思縝密,豈會輕易被我幾句話蒙蔽?我們必須盡快想出萬全之策,徹底消除皇上的疑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迴到顧府,顧長淵立即召集心腹幕僚,商議對策。書房內,眾人各抒己見,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夠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人,依屬下之見,不如主動向皇上坦白一切。”一位幕僚提議道,“與其讓皇上猜忌,不如主動示弱,或許還能博得皇上的同情和信任。”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其他幕僚的反對。“萬萬不可!大人若是坦白一切,豈不是自投羅網?皇上豈會容忍一個意圖謀反之人?”
“那該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就坐以待斃嗎?”
眾人爭論不休,顧長淵卻始終一言不發,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他知道,任何一個選擇都充滿了風險,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
夜幕降臨,書房內的爭論依然沒有結果。顧長淵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此事…容我再想想。”
徐凜風走到顧長淵身邊,低聲說道:“大人,皇上的猜忌一日不除,我們便一日不得安寧。如今之計,唯有主動出擊,方能破局。”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沉聲道:“你說得對,一味的躲避,隻會讓皇上更加懷疑。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扭轉局勢!”
第二日早朝,氣氛比往日更加緊張。眾臣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聲響。就在這時,魏丞相站了出來,奏請皇上推行一項新的賦稅政策,美其名曰“利國利民”,實則是為了擴充自身的勢力。
眾臣心知肚明,卻無人敢站出來反對。就在魏丞相得意洋洋,以為此事已成定局之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響徹大殿:“臣有異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聲音的來源——顧長淵。他緩緩走出隊列,眼神堅定,語氣鏗鏘……
“顧愛卿,近來在吏部任職可還習慣?”皇帝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卻讓顧長淵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寒意。
“迴皇上,臣一切安好,多謝皇上關心。”顧長淵低著頭,語氣恭敬。
皇帝輕笑一聲,這笑聲卻讓顧長淵心中更加不安。“朕聽說,顧愛卿最近拒絕了不少人的好意啊。”
顧長淵心中一凜,知道皇帝指的是他拒絕各方勢力拉攏的事情。他抬起頭,目光坦蕩地迎上皇帝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迴答:“迴皇上,臣為官清廉,隻求為國為民,不敢有任何私心雜念。”
皇帝眯起眼睛,審視著顧長淵。這年輕官員的臉上,沒有絲毫的慌亂,隻有沉著和堅定。這讓皇帝心中更加疑惑,也更加警惕。
“顧愛卿,朕問你,如今國庫空虛,邊境戰事不斷,你認為該如何解決?”皇帝突然拋出一個尖銳的問題。
這個問題,朝中大臣們已經爭論了許久,卻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案。皇帝此時提出這個問題,無疑是想試探顧長淵的真實想法。
顧長淵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他必須謹慎地迴答,既要表明自己對朝廷的忠誠,又要避免卷入黨派之爭。
“迴皇上,臣認為,當務之急是開源節流。開源方麵,可以鼓勵商貿,發展經濟;節流方麵,則要嚴查貪汙腐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顧長淵頓了頓,繼續說道,“此外,邊境戰事也需要盡快解決,才能減少軍費開支。”
他的迴答,既沒有偏袒任何一方,也沒有提出任何激進的方案,顯得十分穩妥。
皇帝聽完,沒有立即表態,隻是靜靜地看著顧長淵。殿內一片寂靜,落針可聞。
許久,皇帝才緩緩開口:“顧愛卿的建議,朕會考慮。不過,朕還有一事不明。”
顧長淵心中一緊,預感到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
“顧愛卿如此年輕,卻有如此見識,不知師從何人?”皇帝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要刺穿顧長淵的偽裝。
顧長淵心中思緒電轉,他知道,這個問題不能隨便迴答。他略一沉吟,緩緩說道:“臣自幼熟讀經史,又曾遊曆四方,所學甚雜,不敢說是師從何人。”
皇帝的眼神更加深邃,他盯著顧長淵,一字一句地說道:“顧愛卿,朕希望你記住,忠君愛國,方是為臣之道。”
“臣謹記皇上教誨。”顧長淵叩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皇帝揮了揮手,示意顧長淵退下。
顧長淵起身,緩緩退出金鑾殿。他感覺自己的後背已經被冷汗浸透。
走出宮門,徐凜風早已等候多時。看到顧長淵出來,他連忙迎上前去,低聲問道:“大人,如何?”
顧長淵搖了搖頭,臉色凝重。“皇上,他……”
顧長淵深吸一口氣,壓下心頭翻湧的不安。“皇上,他…似乎對我起了疑心。”
徐凜風臉色一變,“疑心?大人何出此言?”
“方才皇上問我師從何人,又特意敲打我要忠君愛國。”顧長淵揉了揉眉心,疲憊之色顯露無疑。“這分明是在試探我的底細,懷疑我的忠誠。”
徐凜風沉吟片刻,分析道:“大人近日行事確實有些鋒芒畢露,先是改革吏部積弊,又拒絕了各方勢力的拉攏,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甚至…傳到皇上耳中,被誤解也是有可能的。”
“誤解?”顧長淵苦笑一聲,“隻怕皇上不是誤解,而是…看穿了。”他頓了頓,將金鑾殿上與皇帝的對話詳細複述了一遍。
徐凜風聽完,眉頭緊鎖。“皇上問大人師從何人,這確實棘手。大人的才能和見識遠超常人,若說是自學成才,恐怕難以令人信服。”
“正是如此,”顧長淵煩躁地踱著步,“我隻能含糊其辭,說自己自幼熟讀經史,又曾遊曆四方,所學甚雜,不敢說是師從何人。但這顯然不是長久之計,皇上今日隻是試探,下次…恐怕就沒這麽容易過關了。”
夜色籠罩著京城,顧府書房內,燈火通明。顧長淵與徐凜風二人相對而坐,氣氛凝重。
“如今之計,我們必須盡快消除皇上的疑慮。”徐凜風打破了沉默,“否則,一旦皇上認定大人有不臣之心,後果不堪設想。”
顧長淵點點頭,他也明白這個道理。但如何消除皇上的疑慮,卻是一個難題。他必須表現出對朝廷的忠誠,卻又不能太過刻意,以免弄巧成拙。
“明日早朝,我需得想個法子,再次表明心跡。”顧長淵沉思道。
“大人打算如何做?”徐凜風問道。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明日早朝,我將主動上奏,請求皇上徹查吏部貪腐之事,並將查到的貪官汙吏一並處置,絕不姑息!”
徐凜風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顧長淵的用意。“如此一來,既能表明大人對朝廷的忠心,又能打擊那些貪官汙吏,可謂一舉兩得。隻是…”他頓了頓,“大人可知,吏部之中,盤根錯節,牽扯甚廣,甚至…有些官員與宮中貴人也有關聯。大人此舉,無疑是捅了馬蜂窩,恐怕會引來更大的麻煩。”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決絕。“我知道,但此事我必須做!唯有如此,才能讓皇上相信我的忠誠,才能讓我在朝堂上站穩腳跟。至於那些麻煩…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第二日早朝,顧長淵果然如約上奏,請求皇上徹查吏部貪腐之事。他的奏折言辭懇切,字字句句都流露出對朝廷的忠誠,對貪官汙吏的痛恨。
皇帝聽完顧長淵的奏折,臉上看不出喜怒。他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顧愛卿,你所言甚是,吏部貪腐之事,朕也早有耳聞。隻是…此事牽連甚廣,需得謹慎行事。”
顧長淵立刻跪下,叩首道:“皇上聖明!臣願以性命擔保,絕不會放過任何一個貪官汙吏!”
皇帝看著跪在地上的顧長淵,眼神複雜。他心中明白,顧長淵此舉,既是在表明忠心,也是在向他示威。
“顧愛卿,朕再問你一次,”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你為何要拒絕各方勢力的拉攏?”
顧長淵心中一緊……
顧長淵心中一緊,皇帝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一切偽裝。他深吸一口氣,強作鎮定地迴答:“皇上明鑒,臣初入官場,對朝中事務尚不熟悉,隻想先盡心竭力熟悉政務,為皇上分憂。至於各方勢力的拉攏,臣唯恐過早卷入紛爭,影響自身判斷,耽誤為皇上效力,故而一一婉拒。”
皇帝靜靜地聽著,臉上看不出任何情緒波動。半晌,他才緩緩開口:“顧愛卿一片忠心,朕心甚慰。隻是…朝中局勢複雜,愛卿需得謹慎行事,切莫被奸人蒙蔽。”
“臣謹記皇上教誨!”顧長淵再次叩首,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知道,皇帝雖然表麵上不再追問,但心中的疑慮並沒有消除。這番話,更像是一種警告,一種敲打。
早朝結束後,顧長淵和徐凜風並肩走出金鑾殿。兩人一路沉默不語,氣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來。
“大人,皇上的疑心…隻怕更重了。”徐凜風率先打破了沉默,語氣中帶著一絲擔憂。
顧長淵輕輕歎了口氣,抬頭望向灰蒙蒙的天空,沉聲道:“我知道。今日之言,不過是權宜之計,拖延時間罷了。皇上心思縝密,豈會輕易被我幾句話蒙蔽?我們必須盡快想出萬全之策,徹底消除皇上的疑心,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迴到顧府,顧長淵立即召集心腹幕僚,商議對策。書房內,眾人各抒己見,卻始終找不到一個能夠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人,依屬下之見,不如主動向皇上坦白一切。”一位幕僚提議道,“與其讓皇上猜忌,不如主動示弱,或許還能博得皇上的同情和信任。”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其他幕僚的反對。“萬萬不可!大人若是坦白一切,豈不是自投羅網?皇上豈會容忍一個意圖謀反之人?”
“那該如何是好?難道我們就坐以待斃嗎?”
眾人爭論不休,顧長淵卻始終一言不發,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他知道,任何一個選擇都充滿了風險,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
夜幕降臨,書房內的爭論依然沒有結果。顧長淵疲憊地揉了揉眉心,揮了揮手,示意眾人安靜下來。“此事…容我再想想。”
徐凜風走到顧長淵身邊,低聲說道:“大人,皇上的猜忌一日不除,我們便一日不得安寧。如今之計,唯有主動出擊,方能破局。”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沉聲道:“你說得對,一味的躲避,隻會讓皇上更加懷疑。我們必須主動出擊,扭轉局勢!”
第二日早朝,氣氛比往日更加緊張。眾臣屏息凝神,不敢發出絲毫聲響。就在這時,魏丞相站了出來,奏請皇上推行一項新的賦稅政策,美其名曰“利國利民”,實則是為了擴充自身的勢力。
眾臣心知肚明,卻無人敢站出來反對。就在魏丞相得意洋洋,以為此事已成定局之時,一個清朗的聲音響徹大殿:“臣有異議!”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聲音的來源——顧長淵。他緩緩走出隊列,眼神堅定,語氣鏗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