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念漸興文者醒
以謀為劍!從流亡少爺到權傾天下 作者:勤奮的炒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長淵離開酒樓後,並未迴府,而是去了城西的一處私塾。此處環境清幽,遠離喧囂,是他與一些誌同道合的年輕書生和文化藝人聚會的地方。擊破林間諜的陰謀後,他的聲望有所迴升,也讓更多人願意聆聽他的想法。
吳書生和陳畫師早已等候多時。吳書生依舊是一身洗得發白的長衫,但眼中卻多了幾分光彩;陳畫師則抱著他常用的畫具,神情略顯激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麵孔,他們都是被顧長淵的新文化理念所吸引,慕名前來。
顧長淵環視眾人,微微頷首,徐凜風則將準備好的筆墨紙硯擺放妥當。“諸位,”顧長淵開口道,“今日請各位前來,是想繼續探討我們之前談及的新文化理念……”
他話音未落,私塾外傳來一聲冷哼:“歪理邪說,也敢妄稱新文化!”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宋大儒帶著幾個弟子,怒氣衝衝地走了進來。他指著顧長淵,厲聲道:“顧長淵,你蠱惑人心,動搖國本,老夫絕不能坐視不理!”
顧長淵並未動怒,反而平靜地邀請宋大儒入座。“宋大儒,您既然來了,不如也一起探討探討?”
宋大儒冷哼一聲,拂袖坐下。
“宋大儒,”顧長淵說道,“您說新文化是歪理邪說,那請問,您認為何為正統?難道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才是正道嗎?”
“我朝文化傳承千年,豈容你這黃口小兒隨意評判!”宋大儒怒斥道。
“傳承並非一成不變,”顧長淵從容應對,“正如江河奔流,不斷向前,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能煥發生機。您看看如今的文化界,陳腐之氣彌漫,多少有才華的年輕人被埋沒,多少新思想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難道這就是您所說的正統?”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就拿陳畫師來說,他的畫作大膽創新,充滿活力,卻被那些墨守成規的畫院斥為‘離經叛道’。難道藝術不應該百花齊放嗎?”
陳畫師感激地看了顧長淵一眼,他一直以來都渴望得到認可,但卻被傳統畫院排擠。
顧長淵又轉向吳書生:“吳書生滿腹經綸,卻因為不符合科舉考試的要求而屢試不第。難道我們選拔人才的標準,不應該更加靈活,更加注重實際能力嗎?”
宋大儒被顧長淵一連串的質問說得有些詞窮,他張了張嘴,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反駁之詞。
顧長淵見狀,繼續說道:“宋大儒,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我們不能再執著於過去,而是要擁抱未來,創造新的文化,新的輝煌……”
他侃侃而談,旁征博引,從文化發展的曆史規律,到各國文化交流的實際例子,再到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將新文化理念闡述得清晰透徹。
宋大儒臉色陰沉,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阻止這股新思想的傳播了。
“好,好,”他咬牙切齒地說道,“老夫倒要看看,你這所謂的‘新文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說罷,他拂袖而去,幾個弟子也連忙跟上。
顧長淵看著宋大儒離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轉向眾人,說道:“諸位……”顧長淵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堅定而充滿感染力:“諸位,新文化的種子已經播下,它終將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我們需要的,是耐心,是勇氣,更是團結一致的決心!”
他的話語激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原本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文人也開始認真思考顧長淵的新文化理念。他們之中,有飽讀詩書卻仕途不順的落魄官員,也有渴望創新卻受製於傳統觀念的年輕學子。顧長淵的話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他們心中迷茫的夜空。
吳書生趁熱打鐵,走到眾人中間,從袖中取出一疊薄薄的冊子,分發給大家。“這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新文化理念的資料,”他解釋道,“其中包括顧大人之前發表的文章,以及一些其他誌同道合之人的想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冊子裏的內容深入淺出,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也有對新文化方向的探索,引發了眾人熱烈的討論。有人提出疑問,有人表示讚同,也有人仍然心存疑慮。但無論如何,新文化的種子已經悄然在他們心中紮根。
與此同時,宋大儒的拂袖而去,也並非沒有引起波瀾。一些原本堅定支持他的傳統文人,開始對他的古板觀念產生質疑。他們私下裏議論紛紛,覺得宋大儒的做法過於偏激,新文化理念或許也並非一無是處。
“宋老夫子這次是不是有些過分了?”一位老先生撚著胡須,低聲說道,“顧大人的話,雖然有些激進,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是啊,”另一位附和道,“如今世道變化如此之快,我們也確實需要與時俱進才行。一味守舊,恐怕是不行的。”
然而,他們雖然對宋大儒的觀念產生質疑,但又不敢公開支持顧長淵。畢竟,宋大儒在文化界的地位根深蒂固,公開反對他,無疑是自毀前程。他們隻能在私下裏小聲議論,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彼此的態度。
私塾裏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眾人才意猶未盡地散去。顧長淵和徐凜風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
“看來,今晚的聚會效果不錯。”徐凜風說道。
“是啊,”顧長淵望著天上的明月,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新文化的火種已經點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頓了頓,看向徐凜風,意味深長地說道:“凜風,接下來,該是我們下一步的計劃了……”燈火闌珊的街道上,顧長淵和徐凜風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與此同時,陳畫師的畫室裏卻依舊燈火通明。他興奮地在畫布上揮灑著筆墨,將新文化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以往他筆下的山水花鳥,總是帶著一種傳統的文雅和含蓄。而現在,他的作品中,卻多了幾分蓬勃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憧憬。一幅描繪旭日東升的畫作,色彩鮮明,線條大膽,充滿了希望和力量,與傳統繪畫的風格迥然不同。
陳畫師的作品很快在文化藝人圈子裏引起了轟動。一些年輕的藝人被他作品中蘊含的新思想所吸引,紛紛前來求教。他們渴望打破傳統束縛,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陳畫師的畫室,成為了新文化理念在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傳播中心。他慷慨地與同行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鼓勵他們勇於創新,用藝術的力量去喚醒更多的人。
然而,新文化的興起,也引起了傳統文人的強烈不滿。宋大儒在私塾聚會上的拂袖而去,並非一時衝動。他迴到家中,徹夜難眠,心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他深知,如果任由新文化發展下去,將會徹底顛覆他所堅守的傳統價值觀。他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第二天一早,宋大儒便開始四處奔走,聯絡那些和他一樣,對新文化持反對態度的傳統文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顧長淵的歪理邪說,已經蠱惑了不少人,”宋大儒語氣沉重地說道,“我們必須采取行動,阻止這股歪風邪氣的蔓延。”
“宋老夫子說得對,”一位老學究附和道,“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任由他們敗壞我華夏文明的根基。”
“可是,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有人問道。
宋大儒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光芒:“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影響力,對那些支持新文化的人進行打壓。讓他們在文化界無法立足,讓他們付出代價!”
於是,一場針對新文化支持者的打壓行動,悄然展開。陳畫師的作品開始遭到一些傳統藝術家的公開批評,他們指責他的作品離經叛道,有傷風俗。一些原本對新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也因為害怕受到牽連,而不敢再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
吳書生因為散發宣傳新文化理念的冊子,被書院以“散布異端邪說”的罪名開除。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無助。
這一切,都被徐凜風看在眼裏。他將收集到的信息匯報給顧長淵。
“看來,宋大儒的反擊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徐凜風沉聲說道,“我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嘴角微微上揚:“我知道該怎麽做了……”他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幾個大字:文化交流大會。
顧長淵放下筆,墨跡在宣紙上暈染開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文化交流大會”赫然醒目。“意料之中,”他輕笑一聲,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宋大儒之流,最擅長的便是抱殘守缺,打壓異己。他們害怕新思想,害怕改變。”
徐凜風微微頷首:“他們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和地位。”
“所以,”顧長淵將宣紙拿起,輕輕吹幹墨跡,“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將這場文化之爭,變成一場公開的較量。”文化交流大會,正是他心中籌謀已久的計劃。與其讓新文化在暗處蔓延,不如將其擺到台麵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甚至參與其中。他要讓世人看到,新文化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
“大人打算如何操辦這場大會?”徐凜風問道。
顧長淵走到窗邊,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緩緩道:“我們要邀請各地的文人墨客、藝術家、工匠,甚至普通百姓,讓他們都參與進來,暢所欲言,展現各自的才華和思想。我們要讓這場大會,成為一場真正的文化盛宴,一場思想的碰撞與交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這場大會,不僅要展示新文化的魅力,更要讓那些固守傳統的人明白,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他們可以固守己見,但無法阻擋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這將會是一場硬仗,”徐凜風提醒道,“宋大儒等人必然會從中作梗。”
顧長淵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那就讓他們來吧。我倒要看看,他們能使出什麽手段。”他知道,這場文化交流大會,將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堅信,曆史的潮流,終將向著光明和進步的方向奔湧。
接下來的幾天,顧長淵和徐凜風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文化交流大會。他們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場地選擇、嘉賓邀請、活動安排等等。顧長淵深知,這場大會的成敗,關乎新文化運動的未來,也關乎他自身的命運。他必須全力以赴,不容有失。
吳書生被書院開除後,心灰意冷,正準備離開京城,卻意外收到了顧長淵的邀請,請他協助籌辦文化交流大會。得知顧長淵的計劃後,吳書生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意識到,自己還有機會為新文化運動貢獻力量。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顧長淵的邀請,並積極投入到大會的籌備工作中。
與此同時,陳畫師也受到了顧長淵的邀請。他欣然接受,並開始創作一幅巨幅畫作,準備在大會上展出,以表達他對新文化的支持。他相信,這幅畫作,將會震撼人心,喚醒更多人的文化自覺。
“一切準備就緒,”徐凜風將一份名單遞給顧長淵,“隻等大會開幕了。”
顧長淵接過名單,目光掃過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好戲,就要開場了……”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吳書生和陳畫師早已等候多時。吳書生依舊是一身洗得發白的長衫,但眼中卻多了幾分光彩;陳畫師則抱著他常用的畫具,神情略顯激動。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生麵孔,他們都是被顧長淵的新文化理念所吸引,慕名前來。
顧長淵環視眾人,微微頷首,徐凜風則將準備好的筆墨紙硯擺放妥當。“諸位,”顧長淵開口道,“今日請各位前來,是想繼續探討我們之前談及的新文化理念……”
他話音未落,私塾外傳來一聲冷哼:“歪理邪說,也敢妄稱新文化!”
眾人循聲望去,隻見宋大儒帶著幾個弟子,怒氣衝衝地走了進來。他指著顧長淵,厲聲道:“顧長淵,你蠱惑人心,動搖國本,老夫絕不能坐視不理!”
顧長淵並未動怒,反而平靜地邀請宋大儒入座。“宋大儒,您既然來了,不如也一起探討探討?”
宋大儒冷哼一聲,拂袖坐下。
“宋大儒,”顧長淵說道,“您說新文化是歪理邪說,那請問,您認為何為正統?難道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才是正道嗎?”
“我朝文化傳承千年,豈容你這黃口小兒隨意評判!”宋大儒怒斥道。
“傳承並非一成不變,”顧長淵從容應對,“正如江河奔流,不斷向前,文化也需要與時俱進,才能煥發生機。您看看如今的文化界,陳腐之氣彌漫,多少有才華的年輕人被埋沒,多少新思想被扼殺在搖籃之中!難道這就是您所說的正統?”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就拿陳畫師來說,他的畫作大膽創新,充滿活力,卻被那些墨守成規的畫院斥為‘離經叛道’。難道藝術不應該百花齊放嗎?”
陳畫師感激地看了顧長淵一眼,他一直以來都渴望得到認可,但卻被傳統畫院排擠。
顧長淵又轉向吳書生:“吳書生滿腹經綸,卻因為不符合科舉考試的要求而屢試不第。難道我們選拔人才的標準,不應該更加靈活,更加注重實際能力嗎?”
宋大儒被顧長淵一連串的質問說得有些詞窮,他張了張嘴,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反駁之詞。
顧長淵見狀,繼續說道:“宋大儒,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我們不能再執著於過去,而是要擁抱未來,創造新的文化,新的輝煌……”
他侃侃而談,旁征博引,從文化發展的曆史規律,到各國文化交流的實際例子,再到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將新文化理念闡述得清晰透徹。
宋大儒臉色陰沉,他意識到,自己已經無法阻止這股新思想的傳播了。
“好,好,”他咬牙切齒地說道,“老夫倒要看看,你這所謂的‘新文化’,究竟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說罷,他拂袖而去,幾個弟子也連忙跟上。
顧長淵看著宋大儒離去的背影,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轉向眾人,說道:“諸位……”顧長淵的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堅定而充滿感染力:“諸位,新文化的種子已經播下,它終將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我們需要的,是耐心,是勇氣,更是團結一致的決心!”
他的話語激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原本一些持觀望態度的文人也開始認真思考顧長淵的新文化理念。他們之中,有飽讀詩書卻仕途不順的落魄官員,也有渴望創新卻受製於傳統觀念的年輕學子。顧長淵的話語,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他們心中迷茫的夜空。
吳書生趁熱打鐵,走到眾人中間,從袖中取出一疊薄薄的冊子,分發給大家。“這是我整理的一些關於新文化理念的資料,”他解釋道,“其中包括顧大人之前發表的文章,以及一些其他誌同道合之人的想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冊子裏的內容深入淺出,既有對傳統文化的反思,也有對新文化方向的探索,引發了眾人熱烈的討論。有人提出疑問,有人表示讚同,也有人仍然心存疑慮。但無論如何,新文化的種子已經悄然在他們心中紮根。
與此同時,宋大儒的拂袖而去,也並非沒有引起波瀾。一些原本堅定支持他的傳統文人,開始對他的古板觀念產生質疑。他們私下裏議論紛紛,覺得宋大儒的做法過於偏激,新文化理念或許也並非一無是處。
“宋老夫子這次是不是有些過分了?”一位老先生撚著胡須,低聲說道,“顧大人的話,雖然有些激進,但也並非全無道理。”
“是啊,”另一位附和道,“如今世道變化如此之快,我們也確實需要與時俱進才行。一味守舊,恐怕是不行的。”
然而,他們雖然對宋大儒的觀念產生質疑,但又不敢公開支持顧長淵。畢竟,宋大儒在文化界的地位根深蒂固,公開反對他,無疑是自毀前程。他們隻能在私下裏小聲議論,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彼此的態度。
私塾裏的討論一直持續到深夜,眾人才意猶未盡地散去。顧長淵和徐凜風並肩走在迴府的路上。
“看來,今晚的聚會效果不錯。”徐凜風說道。
“是啊,”顧長淵望著天上的明月,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新文化的火種已經點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他頓了頓,看向徐凜風,意味深長地說道:“凜風,接下來,該是我們下一步的計劃了……”燈火闌珊的街道上,顧長淵和徐凜風的身影漸漸消失在夜色中。與此同時,陳畫師的畫室裏卻依舊燈火通明。他興奮地在畫布上揮灑著筆墨,將新文化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以往他筆下的山水花鳥,總是帶著一種傳統的文雅和含蓄。而現在,他的作品中,卻多了幾分蓬勃的生命力和對未來的憧憬。一幅描繪旭日東升的畫作,色彩鮮明,線條大膽,充滿了希望和力量,與傳統繪畫的風格迥然不同。
陳畫師的作品很快在文化藝人圈子裏引起了轟動。一些年輕的藝人被他作品中蘊含的新思想所吸引,紛紛前來求教。他們渴望打破傳統束縛,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陳畫師的畫室,成為了新文化理念在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傳播中心。他慷慨地與同行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鼓勵他們勇於創新,用藝術的力量去喚醒更多的人。
然而,新文化的興起,也引起了傳統文人的強烈不滿。宋大儒在私塾聚會上的拂袖而去,並非一時衝動。他迴到家中,徹夜難眠,心中充滿了焦慮和不安。他深知,如果任由新文化發展下去,將會徹底顛覆他所堅守的傳統價值觀。他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第二天一早,宋大儒便開始四處奔走,聯絡那些和他一樣,對新文化持反對態度的傳統文人。他們聚集在一起,商討對策。
“顧長淵的歪理邪說,已經蠱惑了不少人,”宋大儒語氣沉重地說道,“我們必須采取行動,阻止這股歪風邪氣的蔓延。”
“宋老夫子說得對,”一位老學究附和道,“我們不能坐視不管,任由他們敗壞我華夏文明的根基。”
“可是,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有人問道。
宋大儒眼中閃過一絲陰冷的光芒:“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影響力,對那些支持新文化的人進行打壓。讓他們在文化界無法立足,讓他們付出代價!”
於是,一場針對新文化支持者的打壓行動,悄然展開。陳畫師的作品開始遭到一些傳統藝術家的公開批評,他們指責他的作品離經叛道,有傷風俗。一些原本對新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也因為害怕受到牽連,而不敢再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
吳書生因為散發宣傳新文化理念的冊子,被書院以“散布異端邪說”的罪名開除。他失魂落魄地走在街上,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和無助。
這一切,都被徐凜風看在眼裏。他將收集到的信息匯報給顧長淵。
“看來,宋大儒的反擊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徐凜風沉聲說道,“我們必須盡快采取行動。”
顧長淵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嘴角微微上揚:“我知道該怎麽做了……”他走到書桌前,鋪開一張宣紙,提筆寫下幾個大字:文化交流大會。
顧長淵放下筆,墨跡在宣紙上暈染開來,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文化交流大會”赫然醒目。“意料之中,”他輕笑一聲,眼中閃爍著洞悉一切的光芒,“宋大儒之流,最擅長的便是抱殘守缺,打壓異己。他們害怕新思想,害怕改變。”
徐凜風微微頷首:“他們害怕失去手中的權力和地位。”
“所以,”顧長淵將宣紙拿起,輕輕吹幹墨跡,“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將這場文化之爭,變成一場公開的較量。”文化交流大會,正是他心中籌謀已久的計劃。與其讓新文化在暗處蔓延,不如將其擺到台麵上,讓更多的人了解、接受,甚至參與其中。他要讓世人看到,新文化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時代進步的必然趨勢。
“大人打算如何操辦這場大會?”徐凜風問道。
顧長淵走到窗邊,望著夜空中閃爍的星辰,緩緩道:“我們要邀請各地的文人墨客、藝術家、工匠,甚至普通百姓,讓他們都參與進來,暢所欲言,展現各自的才華和思想。我們要讓這場大會,成為一場真正的文化盛宴,一場思想的碰撞與交融。”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這場大會,不僅要展示新文化的魅力,更要讓那些固守傳統的人明白,時代在變,人心也在變。他們可以固守己見,但無法阻擋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這將會是一場硬仗,”徐凜風提醒道,“宋大儒等人必然會從中作梗。”
顧長淵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那就讓他們來吧。我倒要看看,他們能使出什麽手段。”他知道,這場文化交流大會,將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他無所畏懼,因為他堅信,曆史的潮流,終將向著光明和進步的方向奔湧。
接下來的幾天,顧長淵和徐凜風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文化交流大會。他們製定了詳細的計劃,包括場地選擇、嘉賓邀請、活動安排等等。顧長淵深知,這場大會的成敗,關乎新文化運動的未來,也關乎他自身的命運。他必須全力以赴,不容有失。
吳書生被書院開除後,心灰意冷,正準備離開京城,卻意外收到了顧長淵的邀請,請他協助籌辦文化交流大會。得知顧長淵的計劃後,吳書生心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他意識到,自己還有機會為新文化運動貢獻力量。於是,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顧長淵的邀請,並積極投入到大會的籌備工作中。
與此同時,陳畫師也受到了顧長淵的邀請。他欣然接受,並開始創作一幅巨幅畫作,準備在大會上展出,以表達他對新文化的支持。他相信,這幅畫作,將會震撼人心,喚醒更多人的文化自覺。
“一切準備就緒,”徐凜風將一份名單遞給顧長淵,“隻等大會開幕了。”
顧長淵接過名單,目光掃過一個個熟悉的名字,嘴角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好戲,就要開場了……”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戶,望著遠方,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