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本地新聞 | 今日時事 |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TZ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隨著呂蒙正的歸隱以及李沆的離世,宋朝的宰相之位就此出現了空缺。按照以往的慣例,新任的宰相一般都在參知政事當中挑選,但趙恆這一次卻一反常態地看中了一個人,此人便是此前名不見經傳的時任翰林侍讀學士兼兵部侍郎的畢士安。不過,趙恆並未直接將其提拔為宰相,而是先將其升任為吏部侍郎兼參知政事。


    畢士安入宮答謝之時,趙恆對畢士安說道:“朕不止是要提拔你為參知政事,而是要讓你不久之後正式出任宰相,其實朕早就想任命你為宰相,但不曾想卻一直等到了現在。不過,如今天下乃是多事之秋,中書省也是事務繁巨,你覺得誰和你一起出任宰相會比較合適呢?”


    麵對趙恆的直言不諱,畢士安沒有絲毫猶豫地提到了一個人:“宰相者,必有其器乃可居其位。臣駑朽,實不足以勝任。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此宰相才也。”


    趙恆略微沉思,說道:“朕聽聞寇準性格剛直且愛意氣用事,由他出任宰相恐怕不妥吧?”


    不曾想,畢士安的迴答直接讓趙恆頓覺臉紅:“陛下,寇準為人方正慷慨且有大節,他忘身徇國,秉持正道而憎惡奸邪,這些都是他的優點,在這方麵朝臣中罕有能出其右者。也正因如此,所以他才不為流俗之人所喜。如今天下的百姓雖然在陛下的仁德之下安養生息,但黨項和遼國卻始終是我朝的心腹大患,這正是寇準這樣的人為國出力之時。”


    也不知道畢士安在說出這一番話的時候是否察覺到了趙恆臉色的變化,不為流俗之人所喜,這句話是否也在間接地影射趙恆也是流俗之人呢?然而,趙恆最終還是被畢士安的這一番話所說服。


    他點了點頭,說道:“那朕就依愛卿之言起用寇準,但是,朕還得借用愛卿的宿德壓製一下寇準為好。”


    八月,趙恆正式下詔由畢士安和寇準各以之前的本職並兼平章事之職,但是畢士安負責監修國史且是首相,寇準是次相。也就是說,雖然同是宰相,但畢士安要比寇準高那麽一截,這意味著參加朝會時寇準得站在畢士安的後麵。


    這是中書省,在軍事機構樞密院方麵趙恆也另有人員安排,詔命:宣徽南院使王繼英為樞密使,同知樞密院事馮拯、陳堯叟並簽署樞密院事。這裏麵有兩個熟人,趙普身邊曾經的那個小吏王繼英這時成了宋朝軍方的最高領導人,而早前與寇準相互間鬥得咬牙切齒的馮拯這時候也和寇準一樣迎來了人生的高光時刻,他成了樞密院的二把手。


    看完了這些是不是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別的不說,這個畢士安是什麽人?他憑什麽突然冒出來成了宰相?可是,在當時幾乎沒有一個人敢跳出來反對由畢士安出任宰相,原因就在於此人的資曆和履曆尤其是他的德行都足以鎮服整個朝堂。


    畢士安(公元938年-公元1005年),字仁叟,小字舜舉,代州雲中人。此人早在宋太祖乾德四年(公元966年)就考中了進士,單是憑借這份資曆他就足以讓趙光義時期才開始步入官場的那幫官老爺們仰視,就算是呂蒙正和李沆見到他都得喊一聲前輩。趙光義登基之後,畢士安先是出任大理寺丞,後又官拜監察禦史,隨後相繼擔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工部侍郎、樞密直學士等官職。


    要說此時已經六十六歲的畢士安為什麽一直沒有進入兩府成為頂級高官,這裏麵的原因就太複雜了,一來他早期是政法係統的官員,二來則是當時的能人也確實太多而他又並非趙光義的門生和嫡係,但趙光義對此人的學識卻是相當欣賞,更佩服此人的德行和操守。然而,以上種種都不足以成為讓趙恆將其提拔為宰相的理由,他能當宰相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他在人生的後期成為了趙恆的親信和嫡係。


    當趙恆以親王的身份出任開封府尹的時候,畢士安被任命為開封府判官從而成了趙恆的副手,趙恆當了皇太子後他又進入東宮擔任太子府右庶子成為了趙恆的近身幕僚,趙恆登基以後他又直接把趙恆手頭的開封府尹的活兒給接了下來成了開封府的知府,同時趙恆還升他為工部侍郎兼樞密直學士。


    有這樣的學識、資曆和隆重高深的品德,再加上又是當今皇上多年的親信、助手和近臣,畢士安直到這個時候才升任為宰相已經是很顯得“老天無眼”了。不過,這也怪不得老天爺,呂端對趙恆有擁戴之功,李沆是趙恆的老師,張齊賢和呂蒙正更是早在太宗朝就做過宰相,這一切隻能說畢士安是生不逢時。然而,命運終究還是給了他登上人臣權力之巔的機會,而這也為不久之後的那場影響了東亞地緣政治格局的曆史性事件埋下了伏筆。


    關於畢士安拜相,曆史上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說趙恆在李沆病逝之後首先想到的宰相人選就是寇準,可趙恆認為寇準這人雖然有做宰相的能力但卻不好駕馭。當初在做參知政事的時候他連宰相呂端都敢壓製,如果讓他做了宰相很有可能就會讓中書省成為一言堂,而他也極有可能變成一個難以製馭的權臣,讓趙恆這種白淨小生整日跟寇準這種兇神惡煞打交道豈不是要他的小命?既然自己鎮不住寇準,趙恆便想找個人來幫忙,可他望遍中書省和樞密院的所有高官都沒有發現有一個能夠鎮住寇準的人,王繼英、王旦、王欽若、馮拯,這些人不被寇準欺負就都得燒高香了,哪裏還能指望他們去震懾寇準?所以,趙恆最後這才把畢士安給抬了出來。


    不管這件事的真相如何,畢士安能夠在氣場上壓製住寇準倒是事實,而在當下的整個朝廷唯一能夠讓寇準在其麵前稍微保持謙遜和低調的人恐怕也隻有畢士安。


    說一個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意外的事,由於寇準在十九歲之時就考取了進士並開始了自己的官宦生涯,因而此時剛剛榮登宰相之位的他才剛滿四十四歲,但他這時已經把宋朝的頂級官職都給當了一個遍,中書省、樞密院、三司、開封府,京城裏的四個最有權勢和地位的部門首長位置上都留下了他的個人印記。


    趙恆越過中書省和樞密院的一眾高官而挑選了畢士安和寇準為宰相自然會招來一些人的不滿乃至是憤恨,畢士安當宰相這些人倒是不敢有太多的怨言,但寇準可就不好說了,他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可是,皇命難違,於是這些人便使出了一記陰招。


    就在寇準出任宰相沒多久,一個名叫申宗古的平民向趙恆告發寇準與已經過世的安王趙元傑私下裏有過密謀,其目的就是要讓趙元傑取代趙恆成為新的皇帝,也就是說他倆之間曾經密謀造反。此事一出,寇準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惶恐之中。雖然他天不怕地不怕,就連趙光義他都敢齜牙咧嘴,但在他看來那都是出於公心,他那是在踐行一個臣子的職責。可是,謀反這種罪名一旦成立就將把他牢牢地釘死在反賊的恥辱柱上,這可就不是寇準所能承受得了的。


    問題的關鍵在於,趙元傑此時已經死了,這個事也就成了永遠都查不清的疑案。即使如此,在極其注重聲譽的北宋官場,寇準僅憑這個事就足以讓其無法在朝堂上繼續立足,也就更別提還能在中書省生存下去了。這時候如果寇準知趣一點就應該主動申請離職,要不然等待他的要麽是群臣的彈劾,要麽就是趙恆的罷相詔書。更嚴重一點的是,如果趙恆選擇相信這件事確有其事,那麽寇準的下場也就和當年的盧多遜差不了多少,不砍他的頭他都得高唿皇恩浩蕩。


    就在寇準惶惶不可終日之時,畢士安主動站了出來,他先是極力在趙恆麵前為寇準辯白,然後又把這個案子接了下來。他直接把告發者申宗古關進了大牢,一通“審訊”之後,這個平頭老百姓終於承認自己是在誣告。至此,此案宣告了結,寇準的冤屈得以洗刷從而保住了相位。


    這件事看上去似乎也沒什麽大不了的,也就是一個小老百姓胡亂告狀而已,可很多事都不能去細想:申宗古一個平民老百姓怎麽就敢告發當朝宰相曾與親王謀反?他是怎麽知道這事的?他的背後是否有高人在指使?那個高人又是誰?畢士安為什麽沒有順藤摸瓜?他為何就如此輕易地放過了幕後的主謀(如果真的有的話)?


    很難想象這事如果沒有畢士安出麵會往何種方向發展,畢士安在這起案件裏完美地充當了一迴裁判的角色。他運用自己高超的政治手腕最大程度地維護了帝國頂級權力場的和諧與團結,寇準、寇準的政敵、趙恆,這三方最後都相安無事,但同時畢士安又通過殺雞儆猴的方式極為嚴厲地警告和震懾了那些想對寇準下黑手的人,正所謂響鼓不用重錘,畢士安就此點到為止。至此,因為李沆病故而導致的宋朝權力高層的動蕩和再次洗牌宣告結束,大宋的朝堂重新歸於平靜,而新的挑戰也在這時候緊隨而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北宋帝國興亡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海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海曆並收藏北宋帝國興亡史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