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孤軍奮戰
眼瞅著朝堂之上各派之間打成一片,遠在杭州的王欽若這時候也動起了歪心思,簡單說就是他從這之中看到了自己重新成為宰相的機會。可是,要想實現這個目的,王欽若首先必須要先迴到開封才行。
內心極度躁動的王欽若就此一道奏表呈上:“陛下,你既然給了我一個太子太保的官職,那我就應該來保太子啊,請你允許我迴到開封給太子當老師吧!”
收到老朋友的請求,趙恆立馬同意,而且他還下令讓王欽若乘坐官方的驛馬車輦入京。在王欽若迴到開封之前,趙恆又任命樞密副使任中正、禮部侍郎王曾一同進入中書省擔任參知政事,而錢惟演也由翰林學士晉升為樞密副使,他也就此一躍成為大宋的兩府重臣,這位前吳越國王錢俶的小兒子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除了上述人等,另一位將在未來的大宋朝堂上唿風喚雨的大佬此時也開始邁步走向曆史舞台的中央,此人便是前宰相呂蒙正的侄兒呂夷簡。
這時候的呂夷簡四十一歲了,他早在二十一歲那年便高中進士,然後便開始在全國各地為官且每任一處皆政績斐然。趙恆可是一直沒有忘記當初呂蒙正向他舉薦的這個青年才俊,為了提醒自己,他還特意將呂夷簡的名字寫在了屏風上麵,意即等到時機成熟就要對其委以重任。在王欽若被召迴京城之時,早些時候就已經被趙恆召迴京城並被加封為兵部員外郎兼知製誥的呂夷簡在自己的仕途之路上再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一次他被升任為刑部郎中兼權知開封府事。
當年的那個意氣風發且出身高門的官場新秀在經過近二十年的磨礪之後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宋京都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前方等待他的將是更為光輝和燦爛的大好前程。當然,前方的路絕不會是一馬平川,等待呂夷簡的同樣還有重重考驗和險阻,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號稱“兩宋第一完人”的範仲淹——雖然此時的範仲淹還隻是一個區區的掌管訴訟刑獄的地方節度推官(從八品)。
不過,眼前的這個時代還並不屬於呂夷簡,而是屬於丁謂。環顧左右,丁謂把所謂的寇準黨羽幾乎是清理了個幹幹淨淨,但他的眼裏還有讓他看不順眼的人——樞密副使周起以及開國功臣曹彬的公子曹瑋。周起之前與寇準交往甚密,他因此而被丁謂視為寇準的黨羽,而周起也因為這個理由而被罷為戶部侍郎並外放為青州知州。
至於曹瑋,他本就是一個愛憎分明的武將,丁謂的一係列所為都為他所不喜。作為根正苗紅的“紅二代”,對於丁謂這種人,曹瑋自然是不屑一顧,更不屑與之同流合汙。丁謂因此而記恨上了曹瑋,他將曹瑋也列入了寇準黨羽的名冊,曹瑋因此而被罷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部署兼管句秦州兵馬。也就是說,曹瑋又被丁謂趕迴西北為國守邊了(隨後又被調往河北擔任鎮定路都部署)。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事任免都是丁謂的一手操縱,身為皇帝的趙恆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事。當然,皇後劉娥是知道的,可現在她和丁謂是穿的是同一條褲子。至於趙恆,他其實已經被架空了,而他出於對劉娥的信任也樂得去當一個甩手掌櫃。除了特別重大的軍國大事他需要參與決斷,其他的事情(包括官員的最終任免權)他全都交給劉娥代為打理。
此時的李迪雖然也是宰相,但實際上丁謂因為有劉娥的力挺,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大宋宰相,丁謂權傾朝野的時代由此開端。可是,李迪並不打算就此躺平。對於丁謂的種種行為他雖無力阻止,但他一直在想方設法定要鏟除這個他心目中的國之奸佞。他曾對身邊的人感慨道:“我李迪本一布衣,既然身為宰相自當以死報國,如果要我向丁謂低頭以長享富貴絕無可能!”
這年十一月,李迪終於等來了他與丁謂決鬥的時機。
趙恆此時感覺自己的身體稍微好了一些,但他自認為無力操勞繁巨的國事,於是他決定由皇太子趙禎臨朝聽政,皇後劉娥於中宮決斷機要。兩府的高官們都舉雙手讚成,而且還向趙恆建議應該由他們以本職兼任東宮的屬官以便更好地輔助趙禎。趙恆欣然應允,然後讓他們盡快迴去擬定好各自應該在太子府所擔任的具體官職。
可笑之處正在於此,寇準當初讓楊億書寫奏請趙禎監國的奏表不就是為了今日之局麵嗎?說到底,寇準的落敗雖然在客觀上有很多原因,但主觀上的原因隻有一個:趙恆的間歇性失憶。還是那句話,寇準就是被老年癡呆患者趙恆給活生生地玩死的。
宋朝的兩府高官們這天下朝之後就聚在一起商量各自應該在太子府兼領何職。這些人裏麵李迪本就是太子府的老人,他的頭上本就有一個太子少傅的頭銜,按照禮製,他這時候應該被晉升為中書侍郎兼尚書令。可是,丁謂卻不想讓李迪壓他一頭,他堅決反對給李迪加尚書令。在場的人要麽是丁謂的同黨,要麽就是懾於丁謂的權勢而不敢站出來幫李迪說話。如此這般之下,這場所謂的討論最終變成了丁謂個人的“一言堂”。
來看看最終的太子府署官名單及具體任職:丁謂加授為門下侍郎兼太子少師,李迪加授為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曹利用加授檢校太師兼太子少保,馮拯為檢校太尉兼太子少保。任中正加尚書右丞,錢惟演加兵部侍郎,王曾加戶部侍郎,此三人一並兼任太子賓客。工部尚書林特、樞密直學士張士遜兼任太子府詹事,翰林學士晏殊兼任太子左庶子。
丁謂的門道就在這裏:李迪之前是太子少傅,可這一次他不升反降,變成了跟升官之後的參知政事仁中正一個級別的尚書左丞。反觀丁謂,這個此前並未在太子府有過兼職的人卻成了壓過所有人一頭的太子少師,而這個職銜按道理來說本該是屬於李迪的。更讓李迪感到屈辱的是,在此之前,宋朝可從未有過中書和門下兩省的侍郎兼職尚書左右丞的先例。這也就是說,所有的兩府大臣都加官一級,可身為宰相的李迪在毫無任何過失的情況下竟然被降官一級(在三省六部製裏,尚書左丞與參知政事屬於同一級別)。丁謂此舉可謂是當眾羞辱了李迪一番,此事甚至可以堪比當初寇準喝湯時當眾對丁謂的那番羞辱。
決議一出,李迪忍了再忍終究沒有發作,可在場的人都看見他的臉色陡然變得通紅。李迪憤然而起離開了議事大廳,在他的身後則是丁謂的那張滿不在乎且誌得意滿的笑臉。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群臣都在大殿裏等著上朝。就在這個時候,丁謂突然再又作妖,他說自己準備臨時將自己的忠實跟班林特的職務由工部尚書改為樞密副使兼太子賓客。
一旁的李迪聞言大怒,他對丁謂吼道:“林特去年升為尚書右丞,今年改任工部尚書且兼職太子府,這都是你丁謂在擅自做主,到現在朝臣們都還在為此而憤憤不平。況且,昨天明明說好的是讓林特擔任太子府的詹事,你現在為何又要升他為太子賓客?你丁謂這樣隨心所欲地獨斷專行是不是也太過目中無人了?我看你是越來越過分了,簡直就是無法無天!”
李迪越說越激動——準確說是越罵越激動,盛怒之下,他操起手中上朝的笏板就要打丁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丁謂可沒想到李迪身為堂堂的大宋宰相竟然會在大殿之上當著群臣的麵對自己動粗,他轉身就跑。同僚們急忙上前拉住李迪並勸他不要如此莽撞,可李迪的怒火已是不可遏製,他掙脫眾人的拉拽繼續追打丁謂。無奈之下,丁謂隻得去找自己的保護神和庇護所,他一口氣跑到了趙恆的寢宮所在地——長春殿。
不曾想,李迪這一次鐵了心要收拾丁謂,他很快也追到了長春殿。趙恆這時候正坐在床上準備穿衣服卻見丁謂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跑了進來,他正想發問又看見李迪也氣喘籲籲地跟了過來,而李迪的身後則跟著一幫宋朝的兩府高官。
李迪在趙恆麵前也不敢造次,隨後趕來的大臣們也都乖乖地站在一旁不敢吱聲。趙恆一頭霧水地看著這些人,心想著自己也沒有下詔今天要在長春殿議事,可這些人怎麽都急吼吼地跑過來了?就在他發懵的時候,近侍太監將昨天丁謂等人擬定好的兼職太子府署官的名冊放在了趙恆的床前。
趙恆說道:“這就是你們昨天擬定好的名單吧?”
李迪上前說道:“陛下,臣覺得這份名單有問題,請求重擬!”
“為啥啊?”
“陛下,你是不知道丁謂這個奸人有多麽的混賬無恥,他現在權勢熏天,朝中內外無人不畏懼於他的淫威。臣懇請陛下將丁謂議罪法辦,臣願當堂指控他的罪行!”
趙恆一聽這話也急了,他早就不理朝政了,丁謂幹了什麽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對李迪說道:“你先把事情說清楚,慢慢說,別著急!”
既然皇帝陛下開了金口,李迪也就不準備客氣了。他一陣屏息凝神,然後將自己心中近幾個月時間裏的憤懣是一口氣說了出來。
“陛下,林特的兒子之前因審訊不當致人死於非命,死者家屬四處喊冤卻無處伸冤,這都是丁謂暗中包庇林特所致,朝中大臣因此是無人敢言及此事。再者,寇準本無大罪卻屢遭丁謂的肆意貶黜,朱能之罪本不足以殺頭卻被丁謂逼反以至身死。這一次丁謂又全憑個人意誌和喜惡胡亂給太子府派官,這些都是丁謂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緊接著,李迪調轉槍口指向了身後的錢惟演:“陛下,還有這個錢惟演!他和丁謂是兒女親家,他倆早就勾結在一起了!臣知道自己今天失禮於君前實乃大罪,臣願意和丁謂以及錢惟演一起罷官,懇請陛下另擇賢臣擔任宰輔。”
忽然,李迪再又迴頭看向了曹利用和馮拯,然後轉身對趙恆說道:“陛下,這個曹利用和馮拯也不能留,他倆也是丁謂的朋黨,臣懇請陛下將這些人一並罷免!”
眼瞅著朝堂之上各派之間打成一片,遠在杭州的王欽若這時候也動起了歪心思,簡單說就是他從這之中看到了自己重新成為宰相的機會。可是,要想實現這個目的,王欽若首先必須要先迴到開封才行。
內心極度躁動的王欽若就此一道奏表呈上:“陛下,你既然給了我一個太子太保的官職,那我就應該來保太子啊,請你允許我迴到開封給太子當老師吧!”
收到老朋友的請求,趙恆立馬同意,而且他還下令讓王欽若乘坐官方的驛馬車輦入京。在王欽若迴到開封之前,趙恆又任命樞密副使任中正、禮部侍郎王曾一同進入中書省擔任參知政事,而錢惟演也由翰林學士晉升為樞密副使,他也就此一躍成為大宋的兩府重臣,這位前吳越國王錢俶的小兒子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除了上述人等,另一位將在未來的大宋朝堂上唿風喚雨的大佬此時也開始邁步走向曆史舞台的中央,此人便是前宰相呂蒙正的侄兒呂夷簡。
這時候的呂夷簡四十一歲了,他早在二十一歲那年便高中進士,然後便開始在全國各地為官且每任一處皆政績斐然。趙恆可是一直沒有忘記當初呂蒙正向他舉薦的這個青年才俊,為了提醒自己,他還特意將呂夷簡的名字寫在了屏風上麵,意即等到時機成熟就要對其委以重任。在王欽若被召迴京城之時,早些時候就已經被趙恆召迴京城並被加封為兵部員外郎兼知製誥的呂夷簡在自己的仕途之路上再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一次他被升任為刑部郎中兼權知開封府事。
當年的那個意氣風發且出身高門的官場新秀在經過近二十年的磨礪之後就此搖身一變成為了大宋京都的最高行政長官,在前方等待他的將是更為光輝和燦爛的大好前程。當然,前方的路絕不會是一馬平川,等待呂夷簡的同樣還有重重考驗和險阻,這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號稱“兩宋第一完人”的範仲淹——雖然此時的範仲淹還隻是一個區區的掌管訴訟刑獄的地方節度推官(從八品)。
不過,眼前的這個時代還並不屬於呂夷簡,而是屬於丁謂。環顧左右,丁謂把所謂的寇準黨羽幾乎是清理了個幹幹淨淨,但他的眼裏還有讓他看不順眼的人——樞密副使周起以及開國功臣曹彬的公子曹瑋。周起之前與寇準交往甚密,他因此而被丁謂視為寇準的黨羽,而周起也因為這個理由而被罷為戶部侍郎並外放為青州知州。
至於曹瑋,他本就是一個愛憎分明的武將,丁謂的一係列所為都為他所不喜。作為根正苗紅的“紅二代”,對於丁謂這種人,曹瑋自然是不屑一顧,更不屑與之同流合汙。丁謂因此而記恨上了曹瑋,他將曹瑋也列入了寇準黨羽的名冊,曹瑋因此而被罷為宣徽南院使、環慶路都部署兼管句秦州兵馬。也就是說,曹瑋又被丁謂趕迴西北為國守邊了(隨後又被調往河北擔任鎮定路都部署)。
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事任免都是丁謂的一手操縱,身為皇帝的趙恆根本就不知道這些事。當然,皇後劉娥是知道的,可現在她和丁謂是穿的是同一條褲子。至於趙恆,他其實已經被架空了,而他出於對劉娥的信任也樂得去當一個甩手掌櫃。除了特別重大的軍國大事他需要參與決斷,其他的事情(包括官員的最終任免權)他全都交給劉娥代為打理。
此時的李迪雖然也是宰相,但實際上丁謂因為有劉娥的力挺,所以他才是真正的大宋宰相,丁謂權傾朝野的時代由此開端。可是,李迪並不打算就此躺平。對於丁謂的種種行為他雖無力阻止,但他一直在想方設法定要鏟除這個他心目中的國之奸佞。他曾對身邊的人感慨道:“我李迪本一布衣,既然身為宰相自當以死報國,如果要我向丁謂低頭以長享富貴絕無可能!”
這年十一月,李迪終於等來了他與丁謂決鬥的時機。
趙恆此時感覺自己的身體稍微好了一些,但他自認為無力操勞繁巨的國事,於是他決定由皇太子趙禎臨朝聽政,皇後劉娥於中宮決斷機要。兩府的高官們都舉雙手讚成,而且還向趙恆建議應該由他們以本職兼任東宮的屬官以便更好地輔助趙禎。趙恆欣然應允,然後讓他們盡快迴去擬定好各自應該在太子府所擔任的具體官職。
可笑之處正在於此,寇準當初讓楊億書寫奏請趙禎監國的奏表不就是為了今日之局麵嗎?說到底,寇準的落敗雖然在客觀上有很多原因,但主觀上的原因隻有一個:趙恆的間歇性失憶。還是那句話,寇準就是被老年癡呆患者趙恆給活生生地玩死的。
宋朝的兩府高官們這天下朝之後就聚在一起商量各自應該在太子府兼領何職。這些人裏麵李迪本就是太子府的老人,他的頭上本就有一個太子少傅的頭銜,按照禮製,他這時候應該被晉升為中書侍郎兼尚書令。可是,丁謂卻不想讓李迪壓他一頭,他堅決反對給李迪加尚書令。在場的人要麽是丁謂的同黨,要麽就是懾於丁謂的權勢而不敢站出來幫李迪說話。如此這般之下,這場所謂的討論最終變成了丁謂個人的“一言堂”。
來看看最終的太子府署官名單及具體任職:丁謂加授為門下侍郎兼太子少師,李迪加授為中書侍郎兼尚書左丞。曹利用加授檢校太師兼太子少保,馮拯為檢校太尉兼太子少保。任中正加尚書右丞,錢惟演加兵部侍郎,王曾加戶部侍郎,此三人一並兼任太子賓客。工部尚書林特、樞密直學士張士遜兼任太子府詹事,翰林學士晏殊兼任太子左庶子。
丁謂的門道就在這裏:李迪之前是太子少傅,可這一次他不升反降,變成了跟升官之後的參知政事仁中正一個級別的尚書左丞。反觀丁謂,這個此前並未在太子府有過兼職的人卻成了壓過所有人一頭的太子少師,而這個職銜按道理來說本該是屬於李迪的。更讓李迪感到屈辱的是,在此之前,宋朝可從未有過中書和門下兩省的侍郎兼職尚書左右丞的先例。這也就是說,所有的兩府大臣都加官一級,可身為宰相的李迪在毫無任何過失的情況下竟然被降官一級(在三省六部製裏,尚書左丞與參知政事屬於同一級別)。丁謂此舉可謂是當眾羞辱了李迪一番,此事甚至可以堪比當初寇準喝湯時當眾對丁謂的那番羞辱。
決議一出,李迪忍了再忍終究沒有發作,可在場的人都看見他的臉色陡然變得通紅。李迪憤然而起離開了議事大廳,在他的身後則是丁謂的那張滿不在乎且誌得意滿的笑臉。
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群臣都在大殿裏等著上朝。就在這個時候,丁謂突然再又作妖,他說自己準備臨時將自己的忠實跟班林特的職務由工部尚書改為樞密副使兼太子賓客。
一旁的李迪聞言大怒,他對丁謂吼道:“林特去年升為尚書右丞,今年改任工部尚書且兼職太子府,這都是你丁謂在擅自做主,到現在朝臣們都還在為此而憤憤不平。況且,昨天明明說好的是讓林特擔任太子府的詹事,你現在為何又要升他為太子賓客?你丁謂這樣隨心所欲地獨斷專行是不是也太過目中無人了?我看你是越來越過分了,簡直就是無法無天!”
李迪越說越激動——準確說是越罵越激動,盛怒之下,他操起手中上朝的笏板就要打丁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丁謂可沒想到李迪身為堂堂的大宋宰相竟然會在大殿之上當著群臣的麵對自己動粗,他轉身就跑。同僚們急忙上前拉住李迪並勸他不要如此莽撞,可李迪的怒火已是不可遏製,他掙脫眾人的拉拽繼續追打丁謂。無奈之下,丁謂隻得去找自己的保護神和庇護所,他一口氣跑到了趙恆的寢宮所在地——長春殿。
不曾想,李迪這一次鐵了心要收拾丁謂,他很快也追到了長春殿。趙恆這時候正坐在床上準備穿衣服卻見丁謂一副驚魂未定的樣子跑了進來,他正想發問又看見李迪也氣喘籲籲地跟了過來,而李迪的身後則跟著一幫宋朝的兩府高官。
李迪在趙恆麵前也不敢造次,隨後趕來的大臣們也都乖乖地站在一旁不敢吱聲。趙恆一頭霧水地看著這些人,心想著自己也沒有下詔今天要在長春殿議事,可這些人怎麽都急吼吼地跑過來了?就在他發懵的時候,近侍太監將昨天丁謂等人擬定好的兼職太子府署官的名冊放在了趙恆的床前。
趙恆說道:“這就是你們昨天擬定好的名單吧?”
李迪上前說道:“陛下,臣覺得這份名單有問題,請求重擬!”
“為啥啊?”
“陛下,你是不知道丁謂這個奸人有多麽的混賬無恥,他現在權勢熏天,朝中內外無人不畏懼於他的淫威。臣懇請陛下將丁謂議罪法辦,臣願當堂指控他的罪行!”
趙恆一聽這話也急了,他早就不理朝政了,丁謂幹了什麽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對李迪說道:“你先把事情說清楚,慢慢說,別著急!”
既然皇帝陛下開了金口,李迪也就不準備客氣了。他一陣屏息凝神,然後將自己心中近幾個月時間裏的憤懣是一口氣說了出來。
“陛下,林特的兒子之前因審訊不當致人死於非命,死者家屬四處喊冤卻無處伸冤,這都是丁謂暗中包庇林特所致,朝中大臣因此是無人敢言及此事。再者,寇準本無大罪卻屢遭丁謂的肆意貶黜,朱能之罪本不足以殺頭卻被丁謂逼反以至身死。這一次丁謂又全憑個人意誌和喜惡胡亂給太子府派官,這些都是丁謂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緊接著,李迪調轉槍口指向了身後的錢惟演:“陛下,還有這個錢惟演!他和丁謂是兒女親家,他倆早就勾結在一起了!臣知道自己今天失禮於君前實乃大罪,臣願意和丁謂以及錢惟演一起罷官,懇請陛下另擇賢臣擔任宰輔。”
忽然,李迪再又迴頭看向了曹利用和馮拯,然後轉身對趙恆說道:“陛下,這個曹利用和馮拯也不能留,他倆也是丁謂的朋黨,臣懇請陛下將這些人一並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