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晏轉過頭對著甄應嘉笑了。
“君與君不同,你與我亦不一樣。”
“甄大人不用挑撥,如果有一日陛下疑我,我自歸山林。”
“陛下待我如子侄,我亦尊他如叔父。”
“我的陛下與你的陛下不一樣!”
說完林景晏就要離開地牢。
背後還能聽到甄應嘉的聲音。
“有何不同?當初我沒得選,如今你便有了麽?”
“你憑一己之力毀了我甄家,林景晏你說陛下會不會疑你。”
“到時候如今的甄家就是你林家的未來。”
林景晏停了腳步,沒有迴頭,將自己藏在黑暗之中。
聲音裏帶著幾分堅定和從容。
“陛下不會,我信他!”
說完才清拂袖而去。走時還能聽到甄應嘉的笑聲。
“那我且看著,你們又能君臣相合到幾時!”
迴到地麵,譏諷一笑。
那地牢中藏在暗處的護衛都是陛下的人,到了這會兒甄應嘉都還想著在他林家和陛下之間埋下一根刺來。
可林景晏說的也是真的,他信陛下。
林家和甄家也是不同的。
甄家的敗落最重要的原因從來不是皇權之爭,是甄家自己選錯了路。
太上皇退位,皇上登基。
甄應嘉作為太上皇的心腹真的沒得選麽?不是的,隻是那條路會讓甄應嘉不如在太上皇手下那般受重用。
甄家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獨攬江南大權罷了。
甄應嘉在博,想要在太上皇去世之前手中擁有更多的籌碼與皇上交談。
江南局勢是他的籌碼,他的姐姐,他的父親,他們林家也是他想要拿到手的籌碼。
他覺得他手上的籌碼越多,陛下就會越發不敢動他們,那甄家還能再維持多年。
這想法與四王八公一模一樣。
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太上皇不行,甄家更不行。
怪天怪地,為何不怪自己貪得無厭。
江南之事,已經布局多年。甄應嘉落網,如今就是收尾的時候。
京中的皇上得了消息,在朝堂之上龍顏大怒,甄太妃扶養太上皇長大,同養母。
如今隻不過讓她最疼愛的小輩丁憂,以慰她在天之靈,這甄應嘉便敢抗旨不遵,還圍剿了他派去宣旨的欽差。
這是意圖造反!
不忠不孝之徒,死有餘辜。
真當這江南是他甄家的江南不成。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陛下命林如海暫時接管江南,徹查甄家之事。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才發現江南真的要變成甄家的江南了。
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貪汙腐敗就是鹽科鐵器都是敢插手的。
這不是造反又是什麽!
這江南官員裏居然有多半都是甄應嘉提拔上來的。
怪不得甄家敢如此行事,原是早就做好準備了!
不殺甄家,難消陛下心中之怒!
甄家誅九族,與甄應嘉來往密切之人,參與賣官鬻爵,貪汙腐敗之人夷三族,檢舉有功者賜流放!
如今邊關正是打仗的時候,將自己的命填到邊關的戰線上邊去吧!
有了這個聖旨,江南的官員除了牽扯太多的,能開口的都開口了。
流放總比砍了腦袋強,好歹還有一線生機!
這半年江南的細雨當中都飄灑著血腥味。
但是江南的百姓和商戶們倒是拍手稱快的。
都說富庶,但是他們過的什麽日子又有誰知道呢。
上行下效,不管做什麽事兒都要用錢來開道,這日子如何過。
朝中的大臣看皇上一次性處理了這麽多江南的官員,本來還覺得太過激進。
沒有頂上去的,人才空虛,隻靠林如海一個人如何治理得了江南。
但是後邊看著江南形勢,有人落馬,就有人頂上去。
這頂上去的人有好些都是在讀書人中有些名頭的。
這些大人們也成功的閉了嘴。
準備的這樣充分,稍微有些腦子的誰看不出來皇上怕是早有準備了。
待到知道皇上派去的欽差居然是還未弱冠的林景晏時,他們更加確定了。
在京中陛下對林家姐弟的疼愛眾人都是有目共睹。
這林景晏倒是比他們想的更厲害。
往後待他要慎重了。
若不是他們身處這個時代,誰會想到一個不過十三的少年郎能做出這般驚天動地的大事兒。
江南事變之前,他們可是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的。
此子不可小覷。
甄應嘉砍頭那日是甄家老夫人在皇陵鬱鬱而終過後,林景晏是親自去看了的。
圍觀者眾多,但是甄應嘉幾乎是第一瞬間就鎖定了林景晏。
生死有命,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甚至還對著林景晏笑了笑。
觀其嘴形他說的是。
“我等你!”
林景晏沒有迴應,往台子上巡視一番,沒有發現逃脫之人,轉身便離開了。
等什麽等?
就算死後,也是你入你的地府,我上我的天庭。
見不著的。
待到江南略微穩定,宮裏也傳來了好消息。
皇後娘娘誕下一嫡子,行三。帝心大悅。取名為青衍。誕下即封親王位。
帝曰,吾之嫡子,血脈綿延。待成年即得太子之位以正嫡子之正位。
這個消息不亞於江南事變。
陛下已經不惑之年,皇後娘娘也已三十有餘了。
如今得一嫡子,說是老來得子也不為過。
關鍵是皇後娘娘懷胎十月,這個消息居然一點兒都沒有傳出來。
要知道甄太妃過世時,身後事宜還是皇後娘娘一手準備的。
怪不得喪禮過後,皇後娘娘就病了呢。
原來是養胎。
也是這時,那些官員們才將目光投向了一直在江南遊學的蘇家嫡子蘇昀之和江南提拔起來的那些官員們。
突然驚覺,蘇家下場了!
蘇家和陛下這是在為嫡子鋪路麽?
果然,能在皇子中脫穎而出,謀得帝位的哪兒有什麽簡單的啊。
甄家是太上皇的心腹,如今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甄家。
關鍵這甄家還如此狂妄,被林景晏逮到這麽這個罪名,人證物證一應俱全。
板上釘釘的事兒!
太上皇若是要放了甄家怕是要犯眾怒的。
甄家隻能被太上皇放棄了。
甄家倒了,這局太上皇輸了。
江南的事兒傳迴京中,心裏最慌亂的就是四王八公了。
聽說已經去行宮求見太上皇許多次了。
就是明麵上與皇上關係不錯的北靜王都在皇上麵前晃了好幾次。
禦書房中,皇上從奏折中抬起頭。臉上帶著笑意。
甄家已經全部處決,如此他也心安了。
景晏果真沒有讓他失望!
語氣輕鬆的問了旁邊的大太監。
“你可去問了景晏那邊可說了多久迴京。”
他派去接手江南的人應該是到了,如海在江南多年也該迴來與他們三兄弟團聚了。
大太監一邊磨墨,一邊笑著迴應。
“聽那邊說,快了。今年不是鄉試麽?林公子要等到鄉試過後再迴來呢,說不得要給陛下考一個解元迴來呢”
皇上拂了拂自己的胡須。
“這是自然!景晏大才,這天下學子哪兒有人比的過他!”
旁邊的大太監聽了,頓了頓,語氣帶了些猶豫。
“隻是……”
“君與君不同,你與我亦不一樣。”
“甄大人不用挑撥,如果有一日陛下疑我,我自歸山林。”
“陛下待我如子侄,我亦尊他如叔父。”
“我的陛下與你的陛下不一樣!”
說完林景晏就要離開地牢。
背後還能聽到甄應嘉的聲音。
“有何不同?當初我沒得選,如今你便有了麽?”
“你憑一己之力毀了我甄家,林景晏你說陛下會不會疑你。”
“到時候如今的甄家就是你林家的未來。”
林景晏停了腳步,沒有迴頭,將自己藏在黑暗之中。
聲音裏帶著幾分堅定和從容。
“陛下不會,我信他!”
說完才清拂袖而去。走時還能聽到甄應嘉的笑聲。
“那我且看著,你們又能君臣相合到幾時!”
迴到地麵,譏諷一笑。
那地牢中藏在暗處的護衛都是陛下的人,到了這會兒甄應嘉都還想著在他林家和陛下之間埋下一根刺來。
可林景晏說的也是真的,他信陛下。
林家和甄家也是不同的。
甄家的敗落最重要的原因從來不是皇權之爭,是甄家自己選錯了路。
太上皇退位,皇上登基。
甄應嘉作為太上皇的心腹真的沒得選麽?不是的,隻是那條路會讓甄應嘉不如在太上皇手下那般受重用。
甄家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獨攬江南大權罷了。
甄應嘉在博,想要在太上皇去世之前手中擁有更多的籌碼與皇上交談。
江南局勢是他的籌碼,他的姐姐,他的父親,他們林家也是他想要拿到手的籌碼。
他覺得他手上的籌碼越多,陛下就會越發不敢動他們,那甄家還能再維持多年。
這想法與四王八公一模一樣。
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太上皇不行,甄家更不行。
怪天怪地,為何不怪自己貪得無厭。
江南之事,已經布局多年。甄應嘉落網,如今就是收尾的時候。
京中的皇上得了消息,在朝堂之上龍顏大怒,甄太妃扶養太上皇長大,同養母。
如今隻不過讓她最疼愛的小輩丁憂,以慰她在天之靈,這甄應嘉便敢抗旨不遵,還圍剿了他派去宣旨的欽差。
這是意圖造反!
不忠不孝之徒,死有餘辜。
真當這江南是他甄家的江南不成。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陛下命林如海暫時接管江南,徹查甄家之事。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才發現江南真的要變成甄家的江南了。
賣官鬻爵,賄賂成風。貪汙腐敗就是鹽科鐵器都是敢插手的。
這不是造反又是什麽!
這江南官員裏居然有多半都是甄應嘉提拔上來的。
怪不得甄家敢如此行事,原是早就做好準備了!
不殺甄家,難消陛下心中之怒!
甄家誅九族,與甄應嘉來往密切之人,參與賣官鬻爵,貪汙腐敗之人夷三族,檢舉有功者賜流放!
如今邊關正是打仗的時候,將自己的命填到邊關的戰線上邊去吧!
有了這個聖旨,江南的官員除了牽扯太多的,能開口的都開口了。
流放總比砍了腦袋強,好歹還有一線生機!
這半年江南的細雨當中都飄灑著血腥味。
但是江南的百姓和商戶們倒是拍手稱快的。
都說富庶,但是他們過的什麽日子又有誰知道呢。
上行下效,不管做什麽事兒都要用錢來開道,這日子如何過。
朝中的大臣看皇上一次性處理了這麽多江南的官員,本來還覺得太過激進。
沒有頂上去的,人才空虛,隻靠林如海一個人如何治理得了江南。
但是後邊看著江南形勢,有人落馬,就有人頂上去。
這頂上去的人有好些都是在讀書人中有些名頭的。
這些大人們也成功的閉了嘴。
準備的這樣充分,稍微有些腦子的誰看不出來皇上怕是早有準備了。
待到知道皇上派去的欽差居然是還未弱冠的林景晏時,他們更加確定了。
在京中陛下對林家姐弟的疼愛眾人都是有目共睹。
這林景晏倒是比他們想的更厲害。
往後待他要慎重了。
若不是他們身處這個時代,誰會想到一個不過十三的少年郎能做出這般驚天動地的大事兒。
江南事變之前,他們可是一點兒風聲都沒有聽到的。
此子不可小覷。
甄應嘉砍頭那日是甄家老夫人在皇陵鬱鬱而終過後,林景晏是親自去看了的。
圍觀者眾多,但是甄應嘉幾乎是第一瞬間就鎖定了林景晏。
生死有命,生命的最後時刻他甚至還對著林景晏笑了笑。
觀其嘴形他說的是。
“我等你!”
林景晏沒有迴應,往台子上巡視一番,沒有發現逃脫之人,轉身便離開了。
等什麽等?
就算死後,也是你入你的地府,我上我的天庭。
見不著的。
待到江南略微穩定,宮裏也傳來了好消息。
皇後娘娘誕下一嫡子,行三。帝心大悅。取名為青衍。誕下即封親王位。
帝曰,吾之嫡子,血脈綿延。待成年即得太子之位以正嫡子之正位。
這個消息不亞於江南事變。
陛下已經不惑之年,皇後娘娘也已三十有餘了。
如今得一嫡子,說是老來得子也不為過。
關鍵是皇後娘娘懷胎十月,這個消息居然一點兒都沒有傳出來。
要知道甄太妃過世時,身後事宜還是皇後娘娘一手準備的。
怪不得喪禮過後,皇後娘娘就病了呢。
原來是養胎。
也是這時,那些官員們才將目光投向了一直在江南遊學的蘇家嫡子蘇昀之和江南提拔起來的那些官員們。
突然驚覺,蘇家下場了!
蘇家和陛下這是在為嫡子鋪路麽?
果然,能在皇子中脫穎而出,謀得帝位的哪兒有什麽簡單的啊。
甄家是太上皇的心腹,如今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處理了甄家。
關鍵這甄家還如此狂妄,被林景晏逮到這麽這個罪名,人證物證一應俱全。
板上釘釘的事兒!
太上皇若是要放了甄家怕是要犯眾怒的。
甄家隻能被太上皇放棄了。
甄家倒了,這局太上皇輸了。
江南的事兒傳迴京中,心裏最慌亂的就是四王八公了。
聽說已經去行宮求見太上皇許多次了。
就是明麵上與皇上關係不錯的北靜王都在皇上麵前晃了好幾次。
禦書房中,皇上從奏折中抬起頭。臉上帶著笑意。
甄家已經全部處決,如此他也心安了。
景晏果真沒有讓他失望!
語氣輕鬆的問了旁邊的大太監。
“你可去問了景晏那邊可說了多久迴京。”
他派去接手江南的人應該是到了,如海在江南多年也該迴來與他們三兄弟團聚了。
大太監一邊磨墨,一邊笑著迴應。
“聽那邊說,快了。今年不是鄉試麽?林公子要等到鄉試過後再迴來呢,說不得要給陛下考一個解元迴來呢”
皇上拂了拂自己的胡須。
“這是自然!景晏大才,這天下學子哪兒有人比的過他!”
旁邊的大太監聽了,頓了頓,語氣帶了些猶豫。
“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