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恆王
聽聞恆王來了,剛喝了兩口茶的幾人也到莊園外迎接他。
恆王與他們想象中相差許多,三四十歲的模樣,麵容親和,身形微胖,笑起來竟帶著幾分天真可愛。
見了林景彥,還沒等他們行禮,恆王便擺擺手:“不必多禮,好久沒見到京城來的人了。”
他的目光最先看向黛玉。
黛玉在莊園中未戴帷帽,恆王眼中滿是驚豔,隻見欣賞卻並無其他雜念。
哈哈大笑道:“按宗室輩分,瑤光如今封了郡主,該算是我的侄女了,沒想到老了老了,還能看得這麽一個標誌的侄女,還是皇兄有眼光。”
言談間,讓人如沐春風。黛玉盈盈行禮,眼中含笑:“多謝恆王叔誇獎。”
恆王見黛玉落落大方,一點不生疏,直接稱唿自己為恆王叔,更是開懷大笑,笑聲肆意,驚飛了旁邊樹上兩隻鳥。
“瑤光大氣,合該是我們皇室的人!”
說完這個,又看向了其他人。“景晏就不用說了,可是我們天朝六元及第的小狀元郎,看看果然精神的很,甚得我意。叫我一聲恆王叔還是我賺了麽,我是個大老粗,就喜歡你這種讀書好的。”
“你們三人也一樣叫我一聲恆王叔,不用客氣,你們家裏和我們家都熟。我子嗣不豐,如今倒有了四五個好侄子。明兒一定要出去好好好炫耀炫耀。”
“到了青州,不用覺得生疏,到了青州就跟迴了家一樣,恆王叔這裏可和東昌可不一樣。”
聽到恆王提了東昌,林景晏他們不覺對視一眼。
可是衡王就像沒看到一樣,自顧自的說招唿眾人進莊園。
一路上問個不停:“皇兄可好?好些日子沒給他寫信了。”
“這兒還合你們心意嗎?要是不喜歡,盡管跟恆王叔說,我給你們換。我不在京城,也不知你們年輕人喜好什麽,都是家中掌家側妃按自己審美布置的,到底比不得你們尊貴,若有不妥之處,千萬別客氣。”
“我們換!”
言語之間,十分親近,仿佛他們幾個真是他家中的孩子一樣。
黛玉與林景彥對視一眼,臉上掛上盈盈笑意。
說道:“皇伯父也念著呢,來時還與我和景晏說,到了青州定要來看看你。”
看著聽了這話的恆王越發開心的模樣。
又繼續說道。
“恆王叔過謙了,您如此費心,這兒好極了。剛到的時候,我們還說這布置精妙絕倫,看著就讓人心生愉悅,還想著見了恆王叔,定要好好道謝呢。”
恆王聽了,又是一陣大笑,拍了拍景晏的肩膀,打量著說:“喜歡就好,走,恆王叔帶你們逛逛這莊園,這園子雖說比不上京城的園子,可也是我一手操辦修建的。”
五人沒有推辭,跟著他進了莊園。
逛了一會園子,恆王又說起其他事兒。
“東昌府的事,這幾日我也聽說了,你們做的好極了!那些人國之蛀蟲,自該如此。說來是我失職,東昌與青州相鄰,我竟不知那邊出了這麽多事。”
恆王這人在京城時他們就聽說最是善於明哲保身,就算知曉,也不會真去插手。
他雖然看著大大咧咧、沒什麽心機,可言語間進退有度。
不一會兒就能讓人卸下防備,這可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黛玉沒有接話,林景晏在旁說道:“小子托大,也隨姐姐叫您一聲恆王叔。這東昌之事,怪不得您,青州和東昌雖近,但畢竟不在您管轄範圍內,就算知曉,也不好過多插手。”
恆王聽了,眸色一黯,臉上卻依舊帶著親切溫和的笑意,又拍了拍景晏的肩膀:“說什麽托大不托大的,我可知道,連陛下都讓你叫他皇伯父,他是兄,我是弟,你叫我一聲恆王叔,合情合理。”
說完歎息一聲。
沒有反駁林景晏的話。
“哎,我一見你就覺得親近,恆王叔幹脆和你交個底。東昌的事我確實知道一些,但沒想到這麽嚴重。我管著青州都有些吃力,更別說東昌了。要是早知道東昌百姓過得如此淒慘,說不定我早就給皇兄遞帖子,讓他早早懲治那些貪官汙吏了。”
景晏明白這話題沒必要再繼續下去,恆王明哲保身也無可厚非。
他也不清楚如今陛下的為人,要是陛下像太上皇那般,恆王管了東昌之事,說不定還會被嫌多事。
最後隻說道。
“皇上雄才大略,恆王與皇上血脈至親,這天下總歸是皇室的。陛下仁善,心係天下百姓,若恆王能一如既往愛民如子,陛下定會欣慰。”
恆王聽了,低頭沉思片刻,再抬頭時,又是一副樂天模樣。
“皇兄的為人,這些年我也有所耳聞,既然知曉我愛民如子,那往後我定當繼續為他守好青州的。哎,不說東昌的事了,那些貪官汙吏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林景晏看著他,沒錯過他眸中的思緒。
不過隻見了一麵,如此說便足夠,再多說就越界了。
若不是在京城就聽說恆王一心守著封地,沒別的心思,他也不會說這些。
就憑這幾句交談,便能看出恆王並非表麵那般簡單,他心裏門兒清,給自己劃了條線,什麽事該管、什麽事不該管,比誰都明白。
可按理說,若恆王真是他們所想那般,青州之亂不該發生。
難道青州之亂的源頭不在青州?而在青州周邊,除了已處理的東昌,就隻剩劃給姐姐的封地萊州,和皇上心腹駐守的威海衛,按說不該出問題。
難道還有他們沒發現的隱情。
無礙,他們來青州查的就是隱情。
兩人都是點到即止,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
轉而說起了京中的情況。
恆王的言語之間全是對陛下的忠心,聽的幾人都有些汗顏了。
林景晏突然明白京中的陛下為什麽一點兒都不懷疑恆王了,這些話說的這麽順暢想來他送到京中折子上也常寫的。
天高皇帝遠,又沒有鬧出什麽事兒,這人又天天表著忠心,能懷疑就怪了。
恆王處事的確是妥當,知道他們旅途勞頓,逛了一會兒,就說準備迴王府了。
聽聞恆王來了,剛喝了兩口茶的幾人也到莊園外迎接他。
恆王與他們想象中相差許多,三四十歲的模樣,麵容親和,身形微胖,笑起來竟帶著幾分天真可愛。
見了林景彥,還沒等他們行禮,恆王便擺擺手:“不必多禮,好久沒見到京城來的人了。”
他的目光最先看向黛玉。
黛玉在莊園中未戴帷帽,恆王眼中滿是驚豔,隻見欣賞卻並無其他雜念。
哈哈大笑道:“按宗室輩分,瑤光如今封了郡主,該算是我的侄女了,沒想到老了老了,還能看得這麽一個標誌的侄女,還是皇兄有眼光。”
言談間,讓人如沐春風。黛玉盈盈行禮,眼中含笑:“多謝恆王叔誇獎。”
恆王見黛玉落落大方,一點不生疏,直接稱唿自己為恆王叔,更是開懷大笑,笑聲肆意,驚飛了旁邊樹上兩隻鳥。
“瑤光大氣,合該是我們皇室的人!”
說完這個,又看向了其他人。“景晏就不用說了,可是我們天朝六元及第的小狀元郎,看看果然精神的很,甚得我意。叫我一聲恆王叔還是我賺了麽,我是個大老粗,就喜歡你這種讀書好的。”
“你們三人也一樣叫我一聲恆王叔,不用客氣,你們家裏和我們家都熟。我子嗣不豐,如今倒有了四五個好侄子。明兒一定要出去好好好炫耀炫耀。”
“到了青州,不用覺得生疏,到了青州就跟迴了家一樣,恆王叔這裏可和東昌可不一樣。”
聽到恆王提了東昌,林景晏他們不覺對視一眼。
可是衡王就像沒看到一樣,自顧自的說招唿眾人進莊園。
一路上問個不停:“皇兄可好?好些日子沒給他寫信了。”
“這兒還合你們心意嗎?要是不喜歡,盡管跟恆王叔說,我給你們換。我不在京城,也不知你們年輕人喜好什麽,都是家中掌家側妃按自己審美布置的,到底比不得你們尊貴,若有不妥之處,千萬別客氣。”
“我們換!”
言語之間,十分親近,仿佛他們幾個真是他家中的孩子一樣。
黛玉與林景彥對視一眼,臉上掛上盈盈笑意。
說道:“皇伯父也念著呢,來時還與我和景晏說,到了青州定要來看看你。”
看著聽了這話的恆王越發開心的模樣。
又繼續說道。
“恆王叔過謙了,您如此費心,這兒好極了。剛到的時候,我們還說這布置精妙絕倫,看著就讓人心生愉悅,還想著見了恆王叔,定要好好道謝呢。”
恆王聽了,又是一陣大笑,拍了拍景晏的肩膀,打量著說:“喜歡就好,走,恆王叔帶你們逛逛這莊園,這園子雖說比不上京城的園子,可也是我一手操辦修建的。”
五人沒有推辭,跟著他進了莊園。
逛了一會園子,恆王又說起其他事兒。
“東昌府的事,這幾日我也聽說了,你們做的好極了!那些人國之蛀蟲,自該如此。說來是我失職,東昌與青州相鄰,我竟不知那邊出了這麽多事。”
恆王這人在京城時他們就聽說最是善於明哲保身,就算知曉,也不會真去插手。
他雖然看著大大咧咧、沒什麽心機,可言語間進退有度。
不一會兒就能讓人卸下防備,這可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黛玉沒有接話,林景晏在旁說道:“小子托大,也隨姐姐叫您一聲恆王叔。這東昌之事,怪不得您,青州和東昌雖近,但畢竟不在您管轄範圍內,就算知曉,也不好過多插手。”
恆王聽了,眸色一黯,臉上卻依舊帶著親切溫和的笑意,又拍了拍景晏的肩膀:“說什麽托大不托大的,我可知道,連陛下都讓你叫他皇伯父,他是兄,我是弟,你叫我一聲恆王叔,合情合理。”
說完歎息一聲。
沒有反駁林景晏的話。
“哎,我一見你就覺得親近,恆王叔幹脆和你交個底。東昌的事我確實知道一些,但沒想到這麽嚴重。我管著青州都有些吃力,更別說東昌了。要是早知道東昌百姓過得如此淒慘,說不定我早就給皇兄遞帖子,讓他早早懲治那些貪官汙吏了。”
景晏明白這話題沒必要再繼續下去,恆王明哲保身也無可厚非。
他也不清楚如今陛下的為人,要是陛下像太上皇那般,恆王管了東昌之事,說不定還會被嫌多事。
最後隻說道。
“皇上雄才大略,恆王與皇上血脈至親,這天下總歸是皇室的。陛下仁善,心係天下百姓,若恆王能一如既往愛民如子,陛下定會欣慰。”
恆王聽了,低頭沉思片刻,再抬頭時,又是一副樂天模樣。
“皇兄的為人,這些年我也有所耳聞,既然知曉我愛民如子,那往後我定當繼續為他守好青州的。哎,不說東昌的事了,那些貪官汙吏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林景晏看著他,沒錯過他眸中的思緒。
不過隻見了一麵,如此說便足夠,再多說就越界了。
若不是在京城就聽說恆王一心守著封地,沒別的心思,他也不會說這些。
就憑這幾句交談,便能看出恆王並非表麵那般簡單,他心裏門兒清,給自己劃了條線,什麽事該管、什麽事不該管,比誰都明白。
可按理說,若恆王真是他們所想那般,青州之亂不該發生。
難道青州之亂的源頭不在青州?而在青州周邊,除了已處理的東昌,就隻剩劃給姐姐的封地萊州,和皇上心腹駐守的威海衛,按說不該出問題。
難道還有他們沒發現的隱情。
無礙,他們來青州查的就是隱情。
兩人都是點到即止,沒有再繼續這個話題。
轉而說起了京中的情況。
恆王的言語之間全是對陛下的忠心,聽的幾人都有些汗顏了。
林景晏突然明白京中的陛下為什麽一點兒都不懷疑恆王了,這些話說的這麽順暢想來他送到京中折子上也常寫的。
天高皇帝遠,又沒有鬧出什麽事兒,這人又天天表著忠心,能懷疑就怪了。
恆王處事的確是妥當,知道他們旅途勞頓,逛了一會兒,就說準備迴王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