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晏和黛玉幾人到了青州這麽久,還是第一次來到恆王的府邸。
林四娘與他們一路,一行人沒等通報呢,便被門口的侍衛滿臉熱忱地迎了進去。
在林四娘的命令下,府中的小廝帶著林景彥和蘇昀之一起去了恆王位於前院的書房。
而林四娘自己,則領著黛玉與李鈺凝向後院走去。
她們認識的時間雖不長,卻一見如故之感,三人相談甚歡。
這剛從流民聚集處施粥歸來歸來,自然是有說不完的話呢。
林景彥和蘇昀之隨著管事到到前院時,恰好瞧見大管事從書房出來。
這大管事自他們到青州後,便一直負責接待,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是恆王的心腹。
大管事見他倆前來,臉上立刻堆滿了笑意,快步迎上前。
“蘇公子、林公子,你們來了!”
又瞥了旁邊帶路的小廝一眼。
“貴客臨門,也不見你們來通報,我看你是活膩了!”
那小廝忙跪下。
“大管家,是我的不是,隻是今日林側妃與兩位公子一起,說貴客不好的在外等著,小的這才直接帶了人過來。管家饒命啊!”
衡王府的大管家輕飄飄的看了他一眼。
餘光又瞥了瞥了站在旁邊的含笑的林景晏和蘇昀之。
擺了擺手。
“兩位公子是貴客,自然不能慢待,算了,下去吧,下次可不能再這般冒失了。”
說完不再看他,笑眯眯的對著林景晏宮蘇昀之拱了拱手。
“林公子,蘇公子,小的帶你們進去尋王爺。”
“王爺剛聽說青州城外的事,正吩咐我去召集青州的軍隊呢。”
“流民的事既已解決,想來下一步便是剿匪了。二位快請進!”
大管事的聲音在院門口清晰可聞,屋內的恆王聽到後,也急忙迎了出來,臉上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拍了拍兩人的胳膊,對兩人讚賞有加。
“做得極好!本王果然沒看錯人,林家的林禦史果真是天資卓絕,這麽快就把流民的事解決了。”
“如今就等東昌那邊抄沒貪官汙吏家的銀錢送來,這些流民領了安置的銀錢和糧食,便能返迴原籍。我青州的難題,也算是解決了。多虧了你們啊,若不是你們,我還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林景宴和蘇昀之見了恆王,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才說道。
“恆王叔也出了大力。我們去那邊看了,百姓們都說恆王叔愛民如子,每日都在城外施粥。此事我們定會如實稟告陛下。”
恆王爽朗地大笑起來,擺了擺手說:“無礙,我身為皇室子弟,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
說罷,便親親熱熱地將兩人迎進書房,一同商議剿匪之事。進了書房,隻見書桌上放著一幅地圖,看樣子像是天朝的禦圖,蘇昀之和林景彥都曾在宮中見過。
仔細一看,這圖描繪的正是青州及周邊區域,上麵還標記了幾個地方。
恆王見他們進來,也不兜圈子,直接將兩人帶到書桌前,指著圖上標記的點說。
“昨日與二位賢侄商議過後,我便安排更換了青州的官員。這些標記之處,便是如今打探到的那些落草為寇的流民聚集之地,也是我們此次清剿的重點。”
蘇昀之和林景彥聞言,忙湊近地圖細看,隻見上麵寨落的具體位置、人數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看來恆王確實下了一番功夫。
林景晏點了點頭,剛要開口詢問。
恆王便繼續說道。
“我牢記昨日林禦史所言,這些地方我都派人查過了,裏頭的人可不少,落草為寇後,以打劫為生,手上都沾著人命。至於其他地方,還是以招安為主。那些因生活所迫才如此的人,若將他們一網打盡,確實不妥。”
蘇昀之和林景晏對視一眼,會心一笑,點頭稱是,
“既然恆王叔已調查清楚,後續的事便拜托您了。”
恆王笑著應下,又想到如今的難題。皺了皺眉。
“隻是二位賢侄或許不知,我青州的官差和軍隊著實有限,若要同時出動,恐怕有些力不從心。不知此次二位從陛下那兒領了多少人手?若有可能,還望二位賢侄助我一臂之力,如此行事也能快些。”
林景晏搖了搖頭。
“恆王叔,實不相瞞,我們此次前來,主要是送我姐姐去萊州。東昌之事,隻是路過時偶然發現。”
“察覺東昌鐵礦有異後,我們才上報陛下。青州的情況,也是最近才知曉,準備實在不算充分。不過您無需擔憂,陛下已收到我們的消息,想必增援不日便到。我瞧了這些地方,若實在不行,便向萊州去信。萊州好歹是姐姐的封地,那邊的人想來會給她幾分薄麵。”
恆王聽後,也搖了搖頭說。
“不妥。瑤光侄女還未曾去過萊州,此時便調兵遣將,雖說那是她的封地,可她畢竟是女兒身,恐會招來他人非議。罷了,還是我再想想辦法。”
恆王所言確實是為大局考慮,便點頭讚同。
恆王接著說:“不如這樣,我們先給每個寨子發去招安帖,看看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招安。再等些時日,若他們願意下山,便既往不咎;那些頑固抵抗的,到時我再出兵剿滅。如此一來,青州的將士或許夠用。”
“隻是這般,怕是要有漏網之魚了。”
林景晏和蘇昀之思索片刻,點了點頭,說道:“便這般辦吧。”
恆王聽他們也沒有異議,叫來大管家。
大管家是個機靈人,見林景彥和蘇韻之過來,便知事情有變動,之前恆王下的命令,他並未著急去執行,而是在屋外候著。
此刻聽到恆王召喚,立刻便進來。
恆王將方才商議之事告知他,讓他去通知青州府知府,先向標記的寨子發送招安令,若有人願意接受朝廷招安,以往之事一概不再追究,讓他們各自迴原籍;而那些負隅頑抗的,便是接下來要剿滅的對象。
大管家重重地點了點頭,領命而去。
林四娘與他們一路,一行人沒等通報呢,便被門口的侍衛滿臉熱忱地迎了進去。
在林四娘的命令下,府中的小廝帶著林景彥和蘇昀之一起去了恆王位於前院的書房。
而林四娘自己,則領著黛玉與李鈺凝向後院走去。
她們認識的時間雖不長,卻一見如故之感,三人相談甚歡。
這剛從流民聚集處施粥歸來歸來,自然是有說不完的話呢。
林景彥和蘇昀之隨著管事到到前院時,恰好瞧見大管事從書房出來。
這大管事自他們到青州後,便一直負責接待,明眼人都看得出,他是恆王的心腹。
大管事見他倆前來,臉上立刻堆滿了笑意,快步迎上前。
“蘇公子、林公子,你們來了!”
又瞥了旁邊帶路的小廝一眼。
“貴客臨門,也不見你們來通報,我看你是活膩了!”
那小廝忙跪下。
“大管家,是我的不是,隻是今日林側妃與兩位公子一起,說貴客不好的在外等著,小的這才直接帶了人過來。管家饒命啊!”
衡王府的大管家輕飄飄的看了他一眼。
餘光又瞥了瞥了站在旁邊的含笑的林景晏和蘇昀之。
擺了擺手。
“兩位公子是貴客,自然不能慢待,算了,下去吧,下次可不能再這般冒失了。”
說完不再看他,笑眯眯的對著林景晏宮蘇昀之拱了拱手。
“林公子,蘇公子,小的帶你們進去尋王爺。”
“王爺剛聽說青州城外的事,正吩咐我去召集青州的軍隊呢。”
“流民的事既已解決,想來下一步便是剿匪了。二位快請進!”
大管事的聲音在院門口清晰可聞,屋內的恆王聽到後,也急忙迎了出來,臉上帶著和藹可親的笑容,拍了拍兩人的胳膊,對兩人讚賞有加。
“做得極好!本王果然沒看錯人,林家的林禦史果真是天資卓絕,這麽快就把流民的事解決了。”
“如今就等東昌那邊抄沒貪官汙吏家的銀錢送來,這些流民領了安置的銀錢和糧食,便能返迴原籍。我青州的難題,也算是解決了。多虧了你們啊,若不是你們,我還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林景宴和蘇昀之見了恆王,先是恭敬地行了一禮,才說道。
“恆王叔也出了大力。我們去那邊看了,百姓們都說恆王叔愛民如子,每日都在城外施粥。此事我們定會如實稟告陛下。”
恆王爽朗地大笑起來,擺了擺手說:“無礙,我身為皇室子弟,不過是做了分內之事。”
說罷,便親親熱熱地將兩人迎進書房,一同商議剿匪之事。進了書房,隻見書桌上放著一幅地圖,看樣子像是天朝的禦圖,蘇昀之和林景彥都曾在宮中見過。
仔細一看,這圖描繪的正是青州及周邊區域,上麵還標記了幾個地方。
恆王見他們進來,也不兜圈子,直接將兩人帶到書桌前,指著圖上標記的點說。
“昨日與二位賢侄商議過後,我便安排更換了青州的官員。這些標記之處,便是如今打探到的那些落草為寇的流民聚集之地,也是我們此次清剿的重點。”
蘇昀之和林景彥聞言,忙湊近地圖細看,隻見上麵寨落的具體位置、人數都標注得清清楚楚,看來恆王確實下了一番功夫。
林景晏點了點頭,剛要開口詢問。
恆王便繼續說道。
“我牢記昨日林禦史所言,這些地方我都派人查過了,裏頭的人可不少,落草為寇後,以打劫為生,手上都沾著人命。至於其他地方,還是以招安為主。那些因生活所迫才如此的人,若將他們一網打盡,確實不妥。”
蘇昀之和林景晏對視一眼,會心一笑,點頭稱是,
“既然恆王叔已調查清楚,後續的事便拜托您了。”
恆王笑著應下,又想到如今的難題。皺了皺眉。
“隻是二位賢侄或許不知,我青州的官差和軍隊著實有限,若要同時出動,恐怕有些力不從心。不知此次二位從陛下那兒領了多少人手?若有可能,還望二位賢侄助我一臂之力,如此行事也能快些。”
林景晏搖了搖頭。
“恆王叔,實不相瞞,我們此次前來,主要是送我姐姐去萊州。東昌之事,隻是路過時偶然發現。”
“察覺東昌鐵礦有異後,我們才上報陛下。青州的情況,也是最近才知曉,準備實在不算充分。不過您無需擔憂,陛下已收到我們的消息,想必增援不日便到。我瞧了這些地方,若實在不行,便向萊州去信。萊州好歹是姐姐的封地,那邊的人想來會給她幾分薄麵。”
恆王聽後,也搖了搖頭說。
“不妥。瑤光侄女還未曾去過萊州,此時便調兵遣將,雖說那是她的封地,可她畢竟是女兒身,恐會招來他人非議。罷了,還是我再想想辦法。”
恆王所言確實是為大局考慮,便點頭讚同。
恆王接著說:“不如這樣,我們先給每個寨子發去招安帖,看看有多少人願意接受招安。再等些時日,若他們願意下山,便既往不咎;那些頑固抵抗的,到時我再出兵剿滅。如此一來,青州的將士或許夠用。”
“隻是這般,怕是要有漏網之魚了。”
林景晏和蘇昀之思索片刻,點了點頭,說道:“便這般辦吧。”
恆王聽他們也沒有異議,叫來大管家。
大管家是個機靈人,見林景彥和蘇韻之過來,便知事情有變動,之前恆王下的命令,他並未著急去執行,而是在屋外候著。
此刻聽到恆王召喚,立刻便進來。
恆王將方才商議之事告知他,讓他去通知青州府知府,先向標記的寨子發送招安令,若有人願意接受朝廷招安,以往之事一概不再追究,讓他們各自迴原籍;而那些負隅頑抗的,便是接下來要剿滅的對象。
大管家重重地點了點頭,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