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了洪縣,康錦輝見此處山清水秀,安平富寧,竟不見一個流民或乞丐,不禁好奇且生疑。畢竟兩月前至此,治安尚差。
是夜,他於厚王府召見了洪縣縣令和柳鎮鎮將。
兩個地方小吏何曾想過此生還能麵聖,夜半被召至厚王府時,都難免戰戰兢兢,王縣令更因劫婚一案而心緒不寧!
在厚王康穩南的書房中,著一身華貴常服的康錦輝坐於主位,兩隻手很悠然地搭在太師椅上。
58歲的他,身姿挺拔,麵容清朗,臉上雖生了皺紋,卻絲毫不顯老態。
尤其是那雙眼眸,銳利深邃,威嚴睿智,僅一個抬眼的動作,便叫人生畏。
位於下首的三人,分別是厚王康穩南、柳鎮鎮將曾末和洪縣縣令王思來。三人都恭恭敬敬地低垂著頭,不敢直視龍顏。
康錦輝平靜地講起他一路的見聞,說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時,雖批判了地方官府不力,語氣卻並不激烈。
隨後便說到洪縣和柳鎮卻是一片安寧,看來是王縣令和曾鎮將治理有方……
王思來一聽此話,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嘴角忍不住上揚,心想曾末到柳鎮上任不足一年,皇上如此說,分明肯定的是他一人的功績!
見皇上停止了講話,厚王和曾末都未有搭話的意思,氣氛有些詭異的沉悶,王思來思量著要不抬頭跟皇上迴個話,謙遜一番,說不定因此得個升遷……
未料頭剛抬到一半,又聽皇上冷不丁地說:“想來也有皇兄在此地的緣故吧!”——嚇得王思來急忙將頭低了迴去,額上直冒冷汗。
康錦輝繼續道:“朕猶記幼時與皇兄同出宮禁,偶遇一術士,其不識皇兄身份,竟言皇兄具天子之相,其所至之處,百姓皆能沐福祉……”
康穩南聽聞此言,立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立於他右後側的曾末,幾乎同時跪了下去。
隻王思來慢了半拍,跪下去才咂摸出皇上這平和的語氣中,竟暗伏殺機!慶幸自己沒來得及開口邀功……
“皇上聖明,那術士胡言亂語,豈能信之!縣上不久前還有匪盜劫婚!且臣弟才疏學淺、愚笨不堪,不能為百姓謀福祉,亦不能為皇上分憂,還請皇上恕罪!”康穩南叩首道。
65歲的他滿頭白發,蒼老的聲音因惶恐略帶哽咽。
“你才疏學淺?”康錦輝冷哼一聲,從太師椅上站起來,慢悠悠踱到叩首在地的三人麵前,一把將康穩南扶起,強迫他與自己對視:“隻怕皇兄是深藏不露吧。”
3
康穩南低垂著眼,一聽此話,身子不由往下墜,卻被孔武有力的康錦輝生生擒住,下不去。
直到他被逼得老淚縱橫,現出悲戚、痛苦的神色,康錦輝才放開他。
多疑的康錦輝一直不信多年前沉穩多謀的康穩南,會甘心臣服於他。
眼見康穩南癱跪在地,一副垂垂老矣、懦弱不堪的模樣,他不禁懷疑起自己……
或許康穩南真的老了,也真的被他逼到了絕境,再無還手之力,他應該對他放心才是……
康穩南重新跪下後,便止不住小聲啜泣。哭聲猶如屋外冬夜裏嗚嗚的寒風,淒厲、悲涼、滄桑且絕望。
跪在康穩南左側的王思來,被眼前的情形嚇得渾身冷汗不止,他叩首在地一動不敢動。
可他實在好奇曾末的反應,於是悄悄掉頭瞟了一眼曾末,隻見那個比他小四五歲的家夥,叩首在地,像個雕塑,似乎毫無懼色,還有點不卑不亢的姿態。
康錦輝又指責了康穩南一通,說他常年將自己幽閉於書房不見世人,導致百官指責他這個皇帝軟禁兄弟,心胸狹隘之類,方才罷休。
末了,他指示康穩南於三日後在王府舉辦大宴,為即將去玄國和親的素菌郡主餞行,及向世人表明他並未受到軟禁!
4
王思來和曾末從王府出來時,天色已開始泛白,薄霧籠罩著周遭,寒氣撲麵而來。
被冷汗濕了內衫的王思來,急忙攏了攏衣領和袖子。候在府外的小廝見了,麻利地從馬車裏拿來一件披風,替他披上。
曾末向他作了作揖,便準備去碼頭乘渡船迴柳鎮。他是獨自來的,連個小廝都沒帶。
王思來卻笑眯眯地叫住了他,試探道:“曾鎮將,你看天都亮了,你我二人尋一處,吃個早點再迴?”
曾末40來歲,留著短胡須,長著一張方方正正的臉,今年剛通過候補來柳鎮上任。
他與王思來管轄之地雖僅隔著一條會江,卻因分屬不同機構而甚少碰麵。
“王縣令,我鎮上尚有瑣事待理,改日吧。”曾末麵無表情地說完,抬腳便離去。他並不想與王思來有所瓜葛。
王思來討好的笑,瞬間僵在臉上。看曾末離去,他氣得吹起胡子,跟小廝道:“這個四方臉,本官給他臉了是不是!”自己官大一階,主動邀他喝個茶,竟被拒絕!
他本瞧不上曾末,隻覺對方窮酸,假正經,不知變通。
但兩人剛剛一起麵見了皇上,而皇上的談話內容令他不解,為何召見他們卻不談政事,對劫婚案也隻字不提,隻重點數落厚王……
他心裏堵得慌,很想聽聽曾末的看法,哪知對方卻一點不給他麵子!
接下來兩日,康錦輝沒再隱瞞身份,他帶著愛妃賀飛羽,在國舅賀子懷,以及王思來、曾末等一眾官吏的陪同下,好好遊覽了一番洪縣和柳鎮。
長相張揚豔麗的賀飛羽滿麵春風,大有衣錦還鄉的快意,時不時會大方打賞圍觀的百姓。
5
轉眼,到了厚王府舉辦宴會的日子。
洪縣和柳鎮的鄉紳士族、官宦世家、富商巨賈、文學大家等,都被厚王請了來。
在小小洪縣,這樣大型的宴會,還是頭一遭。
一向清冷的厚王府,這天張燈結彩,到處掛滿了燈籠、彩帶、風鈴等精致的裝飾物。
廊道鋪了紅毯,擺放了鮮花,轉角處都置了火爐,點了造型精致的蓮座燭台。
侍女們梳著雙髻,穿著青綠色衣裙,有條不紊地在府裏穿梭,忙碌。
晚宴將在夜時舉行,未時剛過,王府之外便停滿了各類華貴馬車。
皆知陛下會親臨,無人敢遲,且諸多人是初來王府,都想早些前來遊覽一番。
到了洪縣,康錦輝見此處山清水秀,安平富寧,竟不見一個流民或乞丐,不禁好奇且生疑。畢竟兩月前至此,治安尚差。
是夜,他於厚王府召見了洪縣縣令和柳鎮鎮將。
兩個地方小吏何曾想過此生還能麵聖,夜半被召至厚王府時,都難免戰戰兢兢,王縣令更因劫婚一案而心緒不寧!
在厚王康穩南的書房中,著一身華貴常服的康錦輝坐於主位,兩隻手很悠然地搭在太師椅上。
58歲的他,身姿挺拔,麵容清朗,臉上雖生了皺紋,卻絲毫不顯老態。
尤其是那雙眼眸,銳利深邃,威嚴睿智,僅一個抬眼的動作,便叫人生畏。
位於下首的三人,分別是厚王康穩南、柳鎮鎮將曾末和洪縣縣令王思來。三人都恭恭敬敬地低垂著頭,不敢直視龍顏。
康錦輝平靜地講起他一路的見聞,說到匪患猖獗、民不聊生時,雖批判了地方官府不力,語氣卻並不激烈。
隨後便說到洪縣和柳鎮卻是一片安寧,看來是王縣令和曾鎮將治理有方……
王思來一聽此話,不禁有些沾沾自喜,嘴角忍不住上揚,心想曾末到柳鎮上任不足一年,皇上如此說,分明肯定的是他一人的功績!
見皇上停止了講話,厚王和曾末都未有搭話的意思,氣氛有些詭異的沉悶,王思來思量著要不抬頭跟皇上迴個話,謙遜一番,說不定因此得個升遷……
未料頭剛抬到一半,又聽皇上冷不丁地說:“想來也有皇兄在此地的緣故吧!”——嚇得王思來急忙將頭低了迴去,額上直冒冷汗。
康錦輝繼續道:“朕猶記幼時與皇兄同出宮禁,偶遇一術士,其不識皇兄身份,竟言皇兄具天子之相,其所至之處,百姓皆能沐福祉……”
康穩南聽聞此言,立時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立於他右後側的曾末,幾乎同時跪了下去。
隻王思來慢了半拍,跪下去才咂摸出皇上這平和的語氣中,竟暗伏殺機!慶幸自己沒來得及開口邀功……
“皇上聖明,那術士胡言亂語,豈能信之!縣上不久前還有匪盜劫婚!且臣弟才疏學淺、愚笨不堪,不能為百姓謀福祉,亦不能為皇上分憂,還請皇上恕罪!”康穩南叩首道。
65歲的他滿頭白發,蒼老的聲音因惶恐略帶哽咽。
“你才疏學淺?”康錦輝冷哼一聲,從太師椅上站起來,慢悠悠踱到叩首在地的三人麵前,一把將康穩南扶起,強迫他與自己對視:“隻怕皇兄是深藏不露吧。”
3
康穩南低垂著眼,一聽此話,身子不由往下墜,卻被孔武有力的康錦輝生生擒住,下不去。
直到他被逼得老淚縱橫,現出悲戚、痛苦的神色,康錦輝才放開他。
多疑的康錦輝一直不信多年前沉穩多謀的康穩南,會甘心臣服於他。
眼見康穩南癱跪在地,一副垂垂老矣、懦弱不堪的模樣,他不禁懷疑起自己……
或許康穩南真的老了,也真的被他逼到了絕境,再無還手之力,他應該對他放心才是……
康穩南重新跪下後,便止不住小聲啜泣。哭聲猶如屋外冬夜裏嗚嗚的寒風,淒厲、悲涼、滄桑且絕望。
跪在康穩南左側的王思來,被眼前的情形嚇得渾身冷汗不止,他叩首在地一動不敢動。
可他實在好奇曾末的反應,於是悄悄掉頭瞟了一眼曾末,隻見那個比他小四五歲的家夥,叩首在地,像個雕塑,似乎毫無懼色,還有點不卑不亢的姿態。
康錦輝又指責了康穩南一通,說他常年將自己幽閉於書房不見世人,導致百官指責他這個皇帝軟禁兄弟,心胸狹隘之類,方才罷休。
末了,他指示康穩南於三日後在王府舉辦大宴,為即將去玄國和親的素菌郡主餞行,及向世人表明他並未受到軟禁!
4
王思來和曾末從王府出來時,天色已開始泛白,薄霧籠罩著周遭,寒氣撲麵而來。
被冷汗濕了內衫的王思來,急忙攏了攏衣領和袖子。候在府外的小廝見了,麻利地從馬車裏拿來一件披風,替他披上。
曾末向他作了作揖,便準備去碼頭乘渡船迴柳鎮。他是獨自來的,連個小廝都沒帶。
王思來卻笑眯眯地叫住了他,試探道:“曾鎮將,你看天都亮了,你我二人尋一處,吃個早點再迴?”
曾末40來歲,留著短胡須,長著一張方方正正的臉,今年剛通過候補來柳鎮上任。
他與王思來管轄之地雖僅隔著一條會江,卻因分屬不同機構而甚少碰麵。
“王縣令,我鎮上尚有瑣事待理,改日吧。”曾末麵無表情地說完,抬腳便離去。他並不想與王思來有所瓜葛。
王思來討好的笑,瞬間僵在臉上。看曾末離去,他氣得吹起胡子,跟小廝道:“這個四方臉,本官給他臉了是不是!”自己官大一階,主動邀他喝個茶,竟被拒絕!
他本瞧不上曾末,隻覺對方窮酸,假正經,不知變通。
但兩人剛剛一起麵見了皇上,而皇上的談話內容令他不解,為何召見他們卻不談政事,對劫婚案也隻字不提,隻重點數落厚王……
他心裏堵得慌,很想聽聽曾末的看法,哪知對方卻一點不給他麵子!
接下來兩日,康錦輝沒再隱瞞身份,他帶著愛妃賀飛羽,在國舅賀子懷,以及王思來、曾末等一眾官吏的陪同下,好好遊覽了一番洪縣和柳鎮。
長相張揚豔麗的賀飛羽滿麵春風,大有衣錦還鄉的快意,時不時會大方打賞圍觀的百姓。
5
轉眼,到了厚王府舉辦宴會的日子。
洪縣和柳鎮的鄉紳士族、官宦世家、富商巨賈、文學大家等,都被厚王請了來。
在小小洪縣,這樣大型的宴會,還是頭一遭。
一向清冷的厚王府,這天張燈結彩,到處掛滿了燈籠、彩帶、風鈴等精致的裝飾物。
廊道鋪了紅毯,擺放了鮮花,轉角處都置了火爐,點了造型精致的蓮座燭台。
侍女們梳著雙髻,穿著青綠色衣裙,有條不紊地在府裏穿梭,忙碌。
晚宴將在夜時舉行,未時剛過,王府之外便停滿了各類華貴馬車。
皆知陛下會親臨,無人敢遲,且諸多人是初來王府,都想早些前來遊覽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