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四月,金太宗完顏晟派出去二次南征的三十萬大軍莫名其妙地失去了蹤跡,就連留守大同的完顏思室也一同不見了蹤影,這讓他焦急萬分。就在他準備再次派兵出關的時候,從中原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大宋都城開封府出現了一個被稱做“雷神”的仙人,此人神通廣大,帶領一萬騎兵盡數殲滅了他派出去的全部人馬,而且是屍骨無存!之後金兀術赤的迴歸,則直接證實了此事的確為真!
完顏晟震驚之餘,命人嚴密封鎖此消息,一麵把金兀術赤召入宮中徹夜詳談,試圖了解事情的全部經過。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中原人有仙人相助的傳聞還是在民間散播開來,而且比之前得到的消息傳播得更加通玄,甚至在臣僚之間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完顏晟無奈之下,隻得頒布詔令,暫停對大宋用兵,待核實所有情況之後,再作定奪。
停戰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對於失去了半壁江山,更失去了君主的大宋來說,此時金人停止用兵,卻直接導致了內亂的加劇。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改國號建炎,拜李剛為相,同時發布詔令,天下兵馬集結待命,準備揮師北伐。
詔令發下去了,可是這天下兵馬”卻沒有幾家真的願意聽令的,反倒是開封城裏的那位楚王張邦昌卻自戴枷鎖,攜帶著親眷族人集體南下應天府,向這位宋高宗當麵請罪去了。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高宗趙構不但沒有降罪於張邦昌,反而讓他官複原職,賜太師位,理由無它,隻因他在開封府時力保了趙氏宗祠的完好無損。
聽完楊自在忿忿不平的的描述,萬靈根也有些傻眼,那張邦昌就這麽棄城而去了?
楊自在見他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歎了口氣說道:“我的萬大元帥,你怎麽好象一點也不在意的樣子啊?”
萬靈根的確有些迷糊,“楊兄,有什麽不妥嗎?”
“大大的不妥啊!”楊自在頓足道:“張邦昌這個老奸巨滑的東西,他在的時候,我們可以一推到底,什麽都不管。可是他這一走,把這下麵的一個亂攤子都留給我們了。”
萬靈根沒聽懂他的意思,直愣愣地看著他。
張童唯端了兩杯茶過來放到桌上,輕聲道:“楊先生,你慢慢說,不要著急。”
楊自在微一頷首道:“萬老弟,他這一走,城西大片的田莊都成了無主之地,還有那座規模宏大的皇城,你去不去啊?”
萬靈根笑道:“楊兄說笑了,我又不是皇帝,那個地方應該是康王,噢不對,應該是高宗的。”
楊自在鄙夷地一笑,“高宗?他倒是想去,不過可得先問問他有沒有那個膽量!”
萬靈根擺了擺手,“那就讓它空著好了。”
楊自在又道:“好,皇城的事我們暫且不提,空著也好。可是那些田地怎麽辦?”
萬靈根說道:“派給那些沒地的人去種就行了啊。”
楊自在搖了搖頭,“那些地是以前那些王公貴戚們的田產,誰有那個膽子敢去種他們的地啊?”
萬靈根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忽然一拍腦門道:“楊兄,包產到戶如何?”
楊自在一愣,“什麽叫包產到戶?”
萬靈根興奮起來,他拉過椅子坐下,讓張童唯取過筆和紙,在楊自在麵前邊說邊勾畫起來。
楊自在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萬靈根興奮地在紙上畫來畫去,見楊自在沒有反應,抬起頭一看他的樣子,愣道:“楊兄,我沒說明白嗎?還是說此法不可行?”
楊自在忽然站起身來,來到他麵前,恭恭敬敬地一躬到地,語出至誠道:“楊自在有幸輔佐明君,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萬靈根一把把他拉了起來,“楊兄,你可拉倒吧!什麽明君不明君的,我還想多活幾年呢。”
楊自在麵色古怪地看著他說道:“既然如此,你這包產到戶之法斷不可行!”
萬靈根詫異地問道:“為什麽?”
楊自在道:“自古土地多在官宦仕紳手中,普通百姓隻能做雇農,手中即使有田,那也是九牛之一毛。如果推行你的做法,勢必要收迴一些人的土地,重新分配,如果你不出來作主,此事誰可為之?”
萬靈根頓時呆住。
沒錯,推行土地改革的前提就是必須破除原有的製度,而這件事情除了他之外,開封城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得到。
楊自在不等他說話又繼續說道:“即使此法可行,那麽與之相關的許多政策都需要更改,比如稅收法,錢幣法,都要做出調整,否則必會引發混亂。”
萬靈根可沒想這麽多,被他這麽一提醒,頓時頭大如鬥,這可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工程啊!
“楊兄,你手下有多少人可用?”萬靈根皺眉問道。
楊自在苦笑道:“大部分人都跟著康王走了,隻有幾個人留下來,要完成這麽龐大的工作量,這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況且……他們也未必能夠完全領會你的想法。”
萬靈根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他長出了一口氣道:“要不先這樣,把空餘的田地收為官田,先行播種。然後你找一些頭腦靈活的人來,我先給他們講一講。”
楊自在點了點頭,萬靈根麵色一沉說道:“通知那些所謂的仕紳大戶,他們手裏的田必須要交出來。兩條路供他們選擇,要麽交地,要麽走人!”
楊自在信心滿滿地說道,“隻要大帥你親自出來主持大局,我相信沒有人敢反對!”
萬靈根也點了點頭,“楊兄,你再順便吹一下風,隻要我萬靈根還在開封一天,所有的規矩就必須由我來定,願意遵守的留下,不願意的人請他自行離開。”
楊自在躬身道:“好,我這就去辦。”
目送楊自在出門而去,萬靈根搖了搖頭,心想自己這逍遙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眼下當務之急是先找到一批合適的人,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們,再由他們下去執行,除了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之外,實在沒有別的捷徑可走了。
完顏晟震驚之餘,命人嚴密封鎖此消息,一麵把金兀術赤召入宮中徹夜詳談,試圖了解事情的全部經過。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中原人有仙人相助的傳聞還是在民間散播開來,而且比之前得到的消息傳播得更加通玄,甚至在臣僚之間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完顏晟無奈之下,隻得頒布詔令,暫停對大宋用兵,待核實所有情況之後,再作定奪。
停戰本來是件好事,可是對於失去了半壁江山,更失去了君主的大宋來說,此時金人停止用兵,卻直接導致了內亂的加劇。
公元1127年五月初一,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改國號建炎,拜李剛為相,同時發布詔令,天下兵馬集結待命,準備揮師北伐。
詔令發下去了,可是這天下兵馬”卻沒有幾家真的願意聽令的,反倒是開封城裏的那位楚王張邦昌卻自戴枷鎖,攜帶著親眷族人集體南下應天府,向這位宋高宗當麵請罪去了。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宋高宗趙構不但沒有降罪於張邦昌,反而讓他官複原職,賜太師位,理由無它,隻因他在開封府時力保了趙氏宗祠的完好無損。
聽完楊自在忿忿不平的的描述,萬靈根也有些傻眼,那張邦昌就這麽棄城而去了?
楊自在見他沒有什麽特別的反應,歎了口氣說道:“我的萬大元帥,你怎麽好象一點也不在意的樣子啊?”
萬靈根的確有些迷糊,“楊兄,有什麽不妥嗎?”
“大大的不妥啊!”楊自在頓足道:“張邦昌這個老奸巨滑的東西,他在的時候,我們可以一推到底,什麽都不管。可是他這一走,把這下麵的一個亂攤子都留給我們了。”
萬靈根沒聽懂他的意思,直愣愣地看著他。
張童唯端了兩杯茶過來放到桌上,輕聲道:“楊先生,你慢慢說,不要著急。”
楊自在微一頷首道:“萬老弟,他這一走,城西大片的田莊都成了無主之地,還有那座規模宏大的皇城,你去不去啊?”
萬靈根笑道:“楊兄說笑了,我又不是皇帝,那個地方應該是康王,噢不對,應該是高宗的。”
楊自在鄙夷地一笑,“高宗?他倒是想去,不過可得先問問他有沒有那個膽量!”
萬靈根擺了擺手,“那就讓它空著好了。”
楊自在又道:“好,皇城的事我們暫且不提,空著也好。可是那些田地怎麽辦?”
萬靈根說道:“派給那些沒地的人去種就行了啊。”
楊自在搖了搖頭,“那些地是以前那些王公貴戚們的田產,誰有那個膽子敢去種他們的地啊?”
萬靈根皺著眉頭想了一會兒,忽然一拍腦門道:“楊兄,包產到戶如何?”
楊自在一愣,“什麽叫包產到戶?”
萬靈根興奮起來,他拉過椅子坐下,讓張童唯取過筆和紙,在楊自在麵前邊說邊勾畫起來。
楊自在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嘴巴久久不能合攏。
萬靈根興奮地在紙上畫來畫去,見楊自在沒有反應,抬起頭一看他的樣子,愣道:“楊兄,我沒說明白嗎?還是說此法不可行?”
楊自在忽然站起身來,來到他麵前,恭恭敬敬地一躬到地,語出至誠道:“楊自在有幸輔佐明君,三生有幸,三生有幸啊!”
萬靈根一把把他拉了起來,“楊兄,你可拉倒吧!什麽明君不明君的,我還想多活幾年呢。”
楊自在麵色古怪地看著他說道:“既然如此,你這包產到戶之法斷不可行!”
萬靈根詫異地問道:“為什麽?”
楊自在道:“自古土地多在官宦仕紳手中,普通百姓隻能做雇農,手中即使有田,那也是九牛之一毛。如果推行你的做法,勢必要收迴一些人的土地,重新分配,如果你不出來作主,此事誰可為之?”
萬靈根頓時呆住。
沒錯,推行土地改革的前提就是必須破除原有的製度,而這件事情除了他之外,開封城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做得到。
楊自在不等他說話又繼續說道:“即使此法可行,那麽與之相關的許多政策都需要更改,比如稅收法,錢幣法,都要做出調整,否則必會引發混亂。”
萬靈根可沒想這麽多,被他這麽一提醒,頓時頭大如鬥,這可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工程啊!
“楊兄,你手下有多少人可用?”萬靈根皺眉問道。
楊自在苦笑道:“大部分人都跟著康王走了,隻有幾個人留下來,要完成這麽龐大的工作量,這幾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況且……他們也未必能夠完全領會你的想法。”
萬靈根陷入了沉思之中。
良久,他長出了一口氣道:“要不先這樣,把空餘的田地收為官田,先行播種。然後你找一些頭腦靈活的人來,我先給他們講一講。”
楊自在點了點頭,萬靈根麵色一沉說道:“通知那些所謂的仕紳大戶,他們手裏的田必須要交出來。兩條路供他們選擇,要麽交地,要麽走人!”
楊自在信心滿滿地說道,“隻要大帥你親自出來主持大局,我相信沒有人敢反對!”
萬靈根也點了點頭,“楊兄,你再順便吹一下風,隻要我萬靈根還在開封一天,所有的規矩就必須由我來定,願意遵守的留下,不願意的人請他自行離開。”
楊自在躬身道:“好,我這就去辦。”
目送楊自在出門而去,萬靈根搖了搖頭,心想自己這逍遙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眼下當務之急是先找到一批合適的人,把自己的想法灌輸給他們,再由他們下去執行,除了一步一步向前推進之外,實在沒有別的捷徑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