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超額完成
穿成反派隻想苟,不料女主成為我舔狗 作者:乘風破浪會有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直播已經結束了,但這場直播的影響才剛剛開始發酵。
秦妙現在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高度,今晚更是猛漲到了五十多萬。要知道,她可是一個粉絲都沒買,純粹靠內容和口碑吸引來的真實觀眾。即便這裏麵有一些平台看她人氣高,主動幫她引流搞的假粉,她的實際粉絲數量也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值。
她這種大主播,直播迴放肯定是有的,但切片視頻比迴放出得更快。
也許是這個話題本身極具爭議性和討論價值,又或許是直播嘉賓中有李鬆柏這樣的“話題人物”,切片視頻的播放量以驚人的速度飆升。
其中最火的一個切片在直播還沒結束時,播放量就已經突破了百萬大關。彈幕和評論數量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猛漲,網友們紛紛在視頻下方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熱度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小媒體和自媒體。他們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話題的潛力,開始瘋狂傳播和解讀。很快,“羅馬人”、“人生的終點”等關鍵詞以坐火箭的速度衝上了熱搜榜。
顧乘風那番關於“出生在羅馬”的言論還沒來得及擴散開來,就已經被李鬆柏帶來的新話題徹底踩在腳下,幾乎無人問津。
這場關於“有人出生在羅馬”和“人人都想去羅馬”的討論經過一夜的發酵,在第二天迎來了全麵爆發。一時間,幾乎所有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都變成了這個,網友們紛紛加入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有人支持李鬆柏的觀點,認為“與羅馬人同行”是一種務實的選擇;也有人堅持認為“出生在羅馬”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應該被批判。討論的範圍越來越廣,甚至延伸到了社會階層、資源分配、個人奮鬥等更深層次的話題。
最誇張的是,就連官媒都下場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至於官媒站誰,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李鬆柏啊!
他的觀點不僅符合主流價值觀,還充滿了正能量和務實精神。就連大多數自媒體都知道哪邊的價值觀更加正確,何況是官媒呢?官媒的文章一出,立刻引發了更大的反響,許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網友也紛紛站隊,支持李鬆柏的觀點。
這場討論不僅讓李鬆柏和秦妙的人氣再次飆升,也讓“羅馬人”這個話題成為了全民熱議的焦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場直播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它不僅引發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也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目標。
讓這場直播影響如此之大的原因當然不隻是“羅馬人”這一個話題。借用一位對這場直播進行了全麵分析的自媒體人的話來說:“這場直播之所以這麽火,是因為內容價值非常高。李鬆柏不光在這場直播中講了‘道’,還傳授了‘術’,這是最難得的,也是這場直播價值最高的內容。”
“道”指的當然是李鬆柏的論點所傳達的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而“術”則是指李鬆柏在直播後半段詳細講解的“如何與羅馬人同行”的具體方法。
這個話題之所以現在還沒完全火起來,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已經成功的案例出來以身說法。畢竟,李鬆柏隻是教了大家怎麽讓他的那些朋友把其他人拉上車,卻沒有透露他們的聯係方式。如何接近這些“羅馬人”,成了留給那些想要同行的人們的第一個考驗。
至少截至目前,還沒有多少人成功聯係上李鬆柏的朋友們。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人嚐試——相反,想要聯係他們的人絕對不少。根據數據統計,度娘那邊這幾個人的名字在短短一天之內已經被搜索了幾十萬次,可見大家的熱情之高。
事實上,李鬆柏提到的這些朋友隻是明麵上的“術”。他所傳授的方法其實在其他“羅馬人”身上也同樣適用,隻是需要多出一個仔細觀察和分析的過程。比如,如何判斷一個不在名單內的“羅馬人”是否和自己同路,應該如何搭上他們的便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嚐試的。
可以說,除了那些設定好的終點就是羅馬的人,李鬆柏所傳授的“術”適用於任何想要搭上“羅馬人”便車的人。無論是創業者、藝術家,還是普通的打工人,隻要他們能夠找到與自己目標一致的“羅馬人”,並成功說服對方同行,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種“道”與“術”的結合,讓觀眾們不僅看到了希望,還找到了實現希望的方法。正如那位自媒體人所言:“這場直播不僅是一場觀點的輸出,更是一場實用主義的教學。它的價值,遠不止於當下的熱度,而在於它為無數普通人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心中‘羅馬’的門。”
這位自媒體人將這場直播的熱度和話題性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無數網友自覺地深挖李鬆柏的詳細信息。不僅他本人的人氣更上一層樓,連原本就已經小有名氣的李振國都因為這股東風而狠狠地火了一把,這位經曆豐富的天港市警察局局長的名字一度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榜上。
一並被帶火的還有至今一個作品都沒有的星幻公司,以及和李家關係最緊密的青鬆集團。星幻公司今天收到的簡曆幾乎多到數不清,而青鬆集團的現狀也因為這波熱度迎來了新一輪的關注和討論。
至於李鬆柏的名聲……隻能說一言難盡。畢竟原主過去的行為確實荒唐,幹的混蛋事也不少。不少人在網上聲淚俱下地控訴李鬆柏,指責他曾經的種種劣跡。
但好在有他現在的身份加持,大多數網友對李鬆柏過往經曆的容忍度很大,甚至願意為他辯解,認為他已經改過自新。
外加跟風蹭熱度的人太多,許多一眼假的內容反而降低了部分真實情況的影響力,這些人的控訴對李鬆柏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這些對於李鬆柏來說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甚至可以說是超額完成。
秦妙現在的粉絲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高度,今晚更是猛漲到了五十多萬。要知道,她可是一個粉絲都沒買,純粹靠內容和口碑吸引來的真實觀眾。即便這裏麵有一些平台看她人氣高,主動幫她引流搞的假粉,她的實際粉絲數量也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值。
她這種大主播,直播迴放肯定是有的,但切片視頻比迴放出得更快。
也許是這個話題本身極具爭議性和討論價值,又或許是直播嘉賓中有李鬆柏這樣的“話題人物”,切片視頻的播放量以驚人的速度飆升。
其中最火的一個切片在直播還沒結束時,播放量就已經突破了百萬大關。彈幕和評論數量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猛漲,網友們紛紛在視頻下方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熱度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小媒體和自媒體。他們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話題的潛力,開始瘋狂傳播和解讀。很快,“羅馬人”、“人生的終點”等關鍵詞以坐火箭的速度衝上了熱搜榜。
顧乘風那番關於“出生在羅馬”的言論還沒來得及擴散開來,就已經被李鬆柏帶來的新話題徹底踩在腳下,幾乎無人問津。
這場關於“有人出生在羅馬”和“人人都想去羅馬”的討論經過一夜的發酵,在第二天迎來了全麵爆發。一時間,幾乎所有社交平台的熱門話題都變成了這個,網友們紛紛加入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有人支持李鬆柏的觀點,認為“與羅馬人同行”是一種務實的選擇;也有人堅持認為“出生在羅馬”本身就是一種不公平,應該被批判。討論的範圍越來越廣,甚至延伸到了社會階層、資源分配、個人奮鬥等更深層次的話題。
最誇張的是,就連官媒都下場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至於官媒站誰,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李鬆柏啊!
他的觀點不僅符合主流價值觀,還充滿了正能量和務實精神。就連大多數自媒體都知道哪邊的價值觀更加正確,何況是官媒呢?官媒的文章一出,立刻引發了更大的反響,許多原本持觀望態度的網友也紛紛站隊,支持李鬆柏的觀點。
這場討論不僅讓李鬆柏和秦妙的人氣再次飆升,也讓“羅馬人”這個話題成為了全民熱議的焦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這場直播帶來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它不僅引發了人們對社會現實的思考,也讓更多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目標。
讓這場直播影響如此之大的原因當然不隻是“羅馬人”這一個話題。借用一位對這場直播進行了全麵分析的自媒體人的話來說:“這場直播之所以這麽火,是因為內容價值非常高。李鬆柏不光在這場直播中講了‘道’,還傳授了‘術’,這是最難得的,也是這場直播價值最高的內容。”
“道”指的當然是李鬆柏的論點所傳達的充滿正能量的價值觀。而“術”則是指李鬆柏在直播後半段詳細講解的“如何與羅馬人同行”的具體方法。
這個話題之所以現在還沒完全火起來,是因為目前還沒有已經成功的案例出來以身說法。畢竟,李鬆柏隻是教了大家怎麽讓他的那些朋友把其他人拉上車,卻沒有透露他們的聯係方式。如何接近這些“羅馬人”,成了留給那些想要同行的人們的第一個考驗。
至少截至目前,還沒有多少人成功聯係上李鬆柏的朋友們。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人嚐試——相反,想要聯係他們的人絕對不少。根據數據統計,度娘那邊這幾個人的名字在短短一天之內已經被搜索了幾十萬次,可見大家的熱情之高。
事實上,李鬆柏提到的這些朋友隻是明麵上的“術”。他所傳授的方法其實在其他“羅馬人”身上也同樣適用,隻是需要多出一個仔細觀察和分析的過程。比如,如何判斷一個不在名單內的“羅馬人”是否和自己同路,應該如何搭上他們的便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和嚐試的。
可以說,除了那些設定好的終點就是羅馬的人,李鬆柏所傳授的“術”適用於任何想要搭上“羅馬人”便車的人。無論是創業者、藝術家,還是普通的打工人,隻要他們能夠找到與自己目標一致的“羅馬人”,並成功說服對方同行,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種“道”與“術”的結合,讓觀眾們不僅看到了希望,還找到了實現希望的方法。正如那位自媒體人所言:“這場直播不僅是一場觀點的輸出,更是一場實用主義的教學。它的價值,遠不止於當下的熱度,而在於它為無數普通人打開了一扇通往他們心中‘羅馬’的門。”
這位自媒體人將這場直播的熱度和話題性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無數網友自覺地深挖李鬆柏的詳細信息。不僅他本人的人氣更上一層樓,連原本就已經小有名氣的李振國都因為這股東風而狠狠地火了一把,這位經曆豐富的天港市警察局局長的名字一度出現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榜上。
一並被帶火的還有至今一個作品都沒有的星幻公司,以及和李家關係最緊密的青鬆集團。星幻公司今天收到的簡曆幾乎多到數不清,而青鬆集團的現狀也因為這波熱度迎來了新一輪的關注和討論。
至於李鬆柏的名聲……隻能說一言難盡。畢竟原主過去的行為確實荒唐,幹的混蛋事也不少。不少人在網上聲淚俱下地控訴李鬆柏,指責他曾經的種種劣跡。
但好在有他現在的身份加持,大多數網友對李鬆柏過往經曆的容忍度很大,甚至願意為他辯解,認為他已經改過自新。
外加跟風蹭熱度的人太多,許多一眼假的內容反而降低了部分真實情況的影響力,這些人的控訴對李鬆柏沒有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不過,這些對於李鬆柏來說都不算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戰略目標已經達到了,甚至可以說是超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