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政末朝會篇:聖師王之山,至!
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 作者:長工絕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的下限都是能打破的。
且在打破之後就會發現,其實之前想過的種種難堪,無非也就那樣,沒什麽大不了的。
此時的秦遠陽就是這般。
在決定不要臉之後,一開始他還覺得有損顏麵,有點不太好意思。
但是,很快,在一番習慣之後,他就變得神色如常了。
緊接著,秉承著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無恥原則,那秦遠陽愈發的放肆了起來。
“昌南王,我想,我們的辯論已經可以結束了。我們二人都是在以先賢之道與你商論。”
“而你呢?無非是在以你一個紈絝的想法,與我等對答。這等辯論,原本就是不對等的。因為,你的層麵與我等相差甚多。”
“若是你不服,咱們可以發詔請天下人論禮,看看天下人究竟支持誰!”
“跟我們論宗法,你的資格還不夠。若是你還想繼續爭論,麻煩找個夠格的人來吧。至少,也要找個有名的大士,來支持你的言論才行。”
譚錄更加無恥,直接把話說到了最直白的程度。
大致的意思就是:
你說的有理,但我們不認。除非,你找個可以與我等身份相匹配的大士,來支持你的言論。
顯然,他們就是吃定了蕭寧一時半會,根本就找不來這樣的人物。
清流們聽到這裏,一個個徹底陰沉了臉,空洞的眼神內,再也不見半分神采。
他們是真的絕望了,麻木了啊。
要問什麽事情對人的打擊最大?
絕不是一開始就讓你絕望,而是不斷地給你希望,再讓你絕望,再給你希望……
這等循環往複!
“陛下!今天您已經表現得足夠好了!這件事情,就這樣吧。您已經無需跟這些不要臉麵的人,再辯駁什麽了。”
眼看著那譚錄和秦遠陽咄咄逼人到了極點。
且反駁蕭寧的理由,永遠都是在以蕭寧以往是個紈絝為由,進行人身攻擊。
許居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盡管之前看不上蕭寧的所作所為,但不得不說,今天蕭寧的表現,許居正是認可的。
更何況,此時此刻,蕭寧就算再是紈絝,再不堪,那也是自己的同袍戰友了。
他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在幫清流的忙,是在為大堯國做事啊!
這等情況下,他實在是看不下蕭寧再被這二人如此攻訐了。
眼見著蕭寧在這等無望的情況下,還繼續堅持。
他心灰意冷的開口勸說道。
“是啊陛下!”
霍綱亦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今日,是我等拖累陛下了。敗了就敗了吧,陛下請放心,今日之事過後,就算陛下被罷黜了皇位,我等也會盡力保住昌南王府的。”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
昌南王在位時胡作非為。
任誰都清楚,一旦他被罷黜了皇位,沒了價值,失了庇護。
迎接昌南王府的,就隻有滅頂之災了。
霍綱這人雖然看不起蕭寧,但還是足夠直爽的。
秉承著有恩必報的原則,他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用清流的名義,給蕭寧許下了一個諾言。
其實意圖也很簡單,就是在告訴滿堂的朝臣:
就算今天這蕭寧被罷黜了皇位!
因為今日之事,我們清流欠他一個人情。所以,你們看在我們清流的麵子上,不要動他!
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等程度。
許居正、霍綱這兩個清流們的領頭人,都開始交代後事了。
眾朝臣們明白,此事大致是再無迴旋的餘地了。
不過也對!
就眼下的情況,他們又能如何呢?
蕭寧在禮法、宗法之上的學識,今天確實是讓所有人都為之驚歎。
在這一點上,就算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眾朝臣們心中是折服的。
在所有人看來,包括那譚錄和秦遠陽,他們都覺得!
就眼下蕭寧對於禮法之上的獨到見解,稱之為禮學大家,是絕對不為過的。
隻可惜啊。
他敗在了自己的紈絝名頭上!
敗在了自己在禮學界的名聲太過淺薄上!
若是蕭寧的地位,和那譚錄、秦遠陽相仿,毫無疑問,今日譚、秦二人必敗!
“好了,陛下,就這樣吧。”
最後。
就連那荀直,都再也看不下去這等鬧劇,開口了。
隻是。
很顯然,他對這些事情,依舊是順其自然發展,完全不打算插手幹預。
最多了,也就是當一個節奏把控者。
荀直是什麽地位啊?
他此言一出,整件事情就相當於是徹底蓋棺定論了。
荀直的意思很明確:
不要再辯了!
此事的勝負,就這樣了。就算拖下去,也不會有什麽其他結局了。
可不是麽?
就眼下的局麵,除非能找到名氣足夠高的名士,大堯境內,就隻有唯一一個人選——王之山。
想做到這等事,根本不現實!
荀直都開口了。
眾朝臣心中再無幻想。
許居正、霍綱等人的目光停留在蕭寧的身上。
看著那個孤零零的坐在皇位之上,即將被罷黜的年輕人。
眾人的心中一陣落寞。
眾朝臣盡管不爽蕭寧以往的所作所為,此時依舊難免會為之感到些許的惋惜。
秦遠陽和譚錄,見大局已定,臉上才終於是露出了些許尷尬之色。
興許是出於自己勝之不武的歉意,在荀直開口,二人已經拿下了這場論禮的勝利後。
秦遠陽和譚錄才悻悻的轉過頭,略顯愧疚的看了蕭寧一眼,道:
“昌南王,盡管說今日你輸了,但是,對於你在這禮法之上的見解,我等還是認可的。”
“以往世人皆傳,你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今日一見,方知昌南王並非一個紈絝這麽簡單。”
“那清流們已經為你作保了,以後,你就還是做迴你的紈絝王爺吧。這至尊之位,不適合你。”
“今日論禮論宗法,是見解之上的分歧,完全算不上什麽仇恨。以後當迴王爺閑來無事,或許你可以來尋我等,我們再行論道。”
說話間。
不知不覺的,二人的目光裏,甚至還多出了幾分愛才之色。
是啊。
要知道。
蕭寧這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啊,正值青春年華!
而他們二人,都已經是年近古稀了,正愁無人繼承衣缽。
蕭寧剛剛的實力他們見識過了。
這樣的人如果能夠收為徒弟,絕對也是幸事一件啊。
楊千禾目光直直的死盯著蕭寧。
剛剛就在蕭寧力挽狂瀾之際,她還有些擔心呢。
現在。
見事情徹底有了結局,她才鬆了口氣。
目光很是期待的盯著那皇位之上,還在強裝鎮定的蕭寧。
嗬嗬,接下來,應該就是最期待的事情了吧!
退位吧!
退位吧!
蕭寧!
接下來,我就要看看,你究竟是如何把你昌南王府的臉麵丟光的!
要問,為什麽楊千禾會覺得,蕭寧是在強裝鎮定?
原因很簡單,實在是因為。
哪怕此時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等局麵。
可那坐在大位之上的蕭寧,依舊是和之前一樣,一臉的風輕雲淡,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半分的影響!
這會的他目光平靜,麵容舒展,神情不悲不喜,一切如常。
荀直見到蕭寧這等,麵對如此局麵依舊坦然自若的樣子,目光之中不由得多出了幾分興致。
朝臣們則是第一次,在心中對於這蕭寧生出了些許佩服之意。
沒有想到啊。
這蕭寧!
這個人盡皆知的紈絝,還有這樣沉穩的一麵。
哪怕是已經麵臨這等結局,還能這般氣定神閑、穩若泰山。
說實話,這等心境,就連在場的很多朝臣們,都很難做到啊!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說實話,若不是因為眾人心中很是篤定,蕭寧已經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希望。
他們是真的還以為,蕭寧會有什麽後手呢。
“既然如此,宗法已商,大道已定!接下來,就請昌南王,讓位吧!”
作為勝利者,一直沉寂看戲的孟如秋,終於再次站了出來!
事情,終究是要有個定論了。
就在此刻,就在此時。
一切。
就要揭曉了。
說話時,孟如秋的聲音,都跟著有些顫抖了。
終於啊。
經曆了這麽多的波折,終於到了這一步了。
清流們滿麵的不甘,神情絕望。
楊千禾麵帶笑意,準備欣賞接下來,蕭寧這最為恥辱的一幕!
秦遠陽和譚錄這兩個始作俑者,應該是良心發現,實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見蕭寧還如此固執的,孤零零的坐在那皇位之上,孤立無援,紛紛再次開口勸說道:
“昌南王,大局已定,你繼續坐在那裏也沒有什麽用了。聽我們的,傳讓位詔書,趕緊退位吧。”
“是啊。今天的事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更改的了,接受現實吧。現在選擇急流勇退,做迴你的紈絝王爺,離開這漩渦,未免就是件壞事。”
二人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
空曠的大殿內,二人的聲音不斷迴響。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匯聚到了蕭寧的身上。
那位孤零零的新皇,還坐在原地沒有動作,似乎心有不甘。
朝臣們不再催促,就那樣靜靜的等待著。
反正,昌南王最終總是要讓位的。
既然心有不甘,就讓他慢慢接受吧。
朝堂漸漸恢複了平靜,僅僅剩下了唿吸聲和風聲。
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等待著蕭家王室,最後的落幕。
一時之間。
整個大殿之上,憑空多出了幾分悲涼之意。
“誰說的!”
直到!
大殿之外。
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的聲音一般,飄入大殿之內,傳入了每個人的耳際!
徹底將這大殿內似乎就要凝固的悲涼感驅散!
聲音蒼老、有力,帶著幾分飽經滄桑的味道。
肅穆、鄭重,不怒自威。
讓在場的朝臣們,單是聽到這個聲音,便不由自主的全身一滯。
又一次!
他們不約而同的朝著殿外望去。
心中僅有一問:
來者,何人?!
這等氣勢,獨闖朝堂!究竟是何人?
……
大殿之外。
日上竿頭。
大堯的早朝,都是天還未亮就開始的。
如今。
在經曆了如此的一番風波之後,那初升的旭日,終於是掛上了東方的天際。
在朝霞的映照下,一位老者緩緩步上莊嚴的太和殿石階。
他兩鬢斑白,發絲似霜,如銀絲般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每一根都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智慧。
那白發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耀眼的光澤,猶如被歲月精心雕琢過的藝術品。
盡管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雙眼卻仍然炯炯有神,閃爍著深邃的光芒。
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看透世間一切虛偽與浮華。
他步履穩健,每一步都顯得從容不迫,仿佛整個朝堂都在他的腳下顫抖。
老者的身體雖不再有昔日的勇武,但依舊步履輕鬆。
盡管已至暮年,但背脊依然挺拔如鬆,透露出一種不可撼動的威嚴。
在那太和殿石階的兩側,站著的正是蒙尚元所統帥的內衛。
這會,他們的目光紛紛落在這老者身上。
看著這位老者,眾軍士無不為之震驚,無不為其身上那股滿是壓迫感的氣勢而震懾。
他們被老者身上散發出的威嚴與氣勢所震撼,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壓迫,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不由得,他們紛紛低下頭去,以示對這位老者的尊敬與敬畏。
有些年紀長點,或者知曉這老者的軍士們,見到此人更是心中一顫,全身下意識的一緊繃,忍不住自問:
什麽情況?
這位曾經跺跺腳都能讓朝堂跟著震上幾天,前任的大堯名劍怎麽來了?
是的!
大堯明劍不僅僅是個稱唿,同時更像是一個官職。
在荀直之前,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大堯明劍。
在大堯有著和如今荀直同樣的地位,做著同樣的事情。
這裏麵的大老爺們究竟是在鬥什麽法啊?
竟然將這等,曾經先皇親自前往香山書院,都沒有請出山的大人物都給再次請到了京城!
一步!
一步!
終於。
在老者不緊不慢的步伐中。
他終於是踏上了最後一階石階,站在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大殿之上。
且在打破之後就會發現,其實之前想過的種種難堪,無非也就那樣,沒什麽大不了的。
此時的秦遠陽就是這般。
在決定不要臉之後,一開始他還覺得有損顏麵,有點不太好意思。
但是,很快,在一番習慣之後,他就變得神色如常了。
緊接著,秉承著人不要臉,天下無敵的無恥原則,那秦遠陽愈發的放肆了起來。
“昌南王,我想,我們的辯論已經可以結束了。我們二人都是在以先賢之道與你商論。”
“而你呢?無非是在以你一個紈絝的想法,與我等對答。這等辯論,原本就是不對等的。因為,你的層麵與我等相差甚多。”
“若是你不服,咱們可以發詔請天下人論禮,看看天下人究竟支持誰!”
“跟我們論宗法,你的資格還不夠。若是你還想繼續爭論,麻煩找個夠格的人來吧。至少,也要找個有名的大士,來支持你的言論才行。”
譚錄更加無恥,直接把話說到了最直白的程度。
大致的意思就是:
你說的有理,但我們不認。除非,你找個可以與我等身份相匹配的大士,來支持你的言論。
顯然,他們就是吃定了蕭寧一時半會,根本就找不來這樣的人物。
清流們聽到這裏,一個個徹底陰沉了臉,空洞的眼神內,再也不見半分神采。
他們是真的絕望了,麻木了啊。
要問什麽事情對人的打擊最大?
絕不是一開始就讓你絕望,而是不斷地給你希望,再讓你絕望,再給你希望……
這等循環往複!
“陛下!今天您已經表現得足夠好了!這件事情,就這樣吧。您已經無需跟這些不要臉麵的人,再辯駁什麽了。”
眼看著那譚錄和秦遠陽咄咄逼人到了極點。
且反駁蕭寧的理由,永遠都是在以蕭寧以往是個紈絝為由,進行人身攻擊。
許居正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盡管之前看不上蕭寧的所作所為,但不得不說,今天蕭寧的表現,許居正是認可的。
更何況,此時此刻,蕭寧就算再是紈絝,再不堪,那也是自己的同袍戰友了。
他今天的所作所為,是在幫清流的忙,是在為大堯國做事啊!
這等情況下,他實在是看不下蕭寧再被這二人如此攻訐了。
眼見著蕭寧在這等無望的情況下,還繼續堅持。
他心灰意冷的開口勸說道。
“是啊陛下!”
霍綱亦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今日,是我等拖累陛下了。敗了就敗了吧,陛下請放心,今日之事過後,就算陛下被罷黜了皇位,我等也會盡力保住昌南王府的。”
正所謂牆倒眾人推!
昌南王在位時胡作非為。
任誰都清楚,一旦他被罷黜了皇位,沒了價值,失了庇護。
迎接昌南王府的,就隻有滅頂之災了。
霍綱這人雖然看不起蕭寧,但還是足夠直爽的。
秉承著有恩必報的原則,他在朝堂之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用清流的名義,給蕭寧許下了一個諾言。
其實意圖也很簡單,就是在告訴滿堂的朝臣:
就算今天這蕭寧被罷黜了皇位!
因為今日之事,我們清流欠他一個人情。所以,你們看在我們清流的麵子上,不要動他!
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等程度。
許居正、霍綱這兩個清流們的領頭人,都開始交代後事了。
眾朝臣們明白,此事大致是再無迴旋的餘地了。
不過也對!
就眼下的情況,他們又能如何呢?
蕭寧在禮法、宗法之上的學識,今天確實是讓所有人都為之驚歎。
在這一點上,就算不想承認,但不得不說,眾朝臣們心中是折服的。
在所有人看來,包括那譚錄和秦遠陽,他們都覺得!
就眼下蕭寧對於禮法之上的獨到見解,稱之為禮學大家,是絕對不為過的。
隻可惜啊。
他敗在了自己的紈絝名頭上!
敗在了自己在禮學界的名聲太過淺薄上!
若是蕭寧的地位,和那譚錄、秦遠陽相仿,毫無疑問,今日譚、秦二人必敗!
“好了,陛下,就這樣吧。”
最後。
就連那荀直,都再也看不下去這等鬧劇,開口了。
隻是。
很顯然,他對這些事情,依舊是順其自然發展,完全不打算插手幹預。
最多了,也就是當一個節奏把控者。
荀直是什麽地位啊?
他此言一出,整件事情就相當於是徹底蓋棺定論了。
荀直的意思很明確:
不要再辯了!
此事的勝負,就這樣了。就算拖下去,也不會有什麽其他結局了。
可不是麽?
就眼下的局麵,除非能找到名氣足夠高的名士,大堯境內,就隻有唯一一個人選——王之山。
想做到這等事,根本不現實!
荀直都開口了。
眾朝臣心中再無幻想。
許居正、霍綱等人的目光停留在蕭寧的身上。
看著那個孤零零的坐在皇位之上,即將被罷黜的年輕人。
眾人的心中一陣落寞。
眾朝臣盡管不爽蕭寧以往的所作所為,此時依舊難免會為之感到些許的惋惜。
秦遠陽和譚錄,見大局已定,臉上才終於是露出了些許尷尬之色。
興許是出於自己勝之不武的歉意,在荀直開口,二人已經拿下了這場論禮的勝利後。
秦遠陽和譚錄才悻悻的轉過頭,略顯愧疚的看了蕭寧一眼,道:
“昌南王,盡管說今日你輸了,但是,對於你在這禮法之上的見解,我等還是認可的。”
“以往世人皆傳,你是個不折不扣的紈絝。今日一見,方知昌南王並非一個紈絝這麽簡單。”
“那清流們已經為你作保了,以後,你就還是做迴你的紈絝王爺吧。這至尊之位,不適合你。”
“今日論禮論宗法,是見解之上的分歧,完全算不上什麽仇恨。以後當迴王爺閑來無事,或許你可以來尋我等,我們再行論道。”
說話間。
不知不覺的,二人的目光裏,甚至還多出了幾分愛才之色。
是啊。
要知道。
蕭寧這才二十多歲的年紀啊,正值青春年華!
而他們二人,都已經是年近古稀了,正愁無人繼承衣缽。
蕭寧剛剛的實力他們見識過了。
這樣的人如果能夠收為徒弟,絕對也是幸事一件啊。
楊千禾目光直直的死盯著蕭寧。
剛剛就在蕭寧力挽狂瀾之際,她還有些擔心呢。
現在。
見事情徹底有了結局,她才鬆了口氣。
目光很是期待的盯著那皇位之上,還在強裝鎮定的蕭寧。
嗬嗬,接下來,應該就是最期待的事情了吧!
退位吧!
退位吧!
蕭寧!
接下來,我就要看看,你究竟是如何把你昌南王府的臉麵丟光的!
要問,為什麽楊千禾會覺得,蕭寧是在強裝鎮定?
原因很簡單,實在是因為。
哪怕此時事情已經發展到了這等局麵。
可那坐在大位之上的蕭寧,依舊是和之前一樣,一臉的風輕雲淡,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半分的影響!
這會的他目光平靜,麵容舒展,神情不悲不喜,一切如常。
荀直見到蕭寧這等,麵對如此局麵依舊坦然自若的樣子,目光之中不由得多出了幾分興致。
朝臣們則是第一次,在心中對於這蕭寧生出了些許佩服之意。
沒有想到啊。
這蕭寧!
這個人盡皆知的紈絝,還有這樣沉穩的一麵。
哪怕是已經麵臨這等結局,還能這般氣定神閑、穩若泰山。
說實話,這等心境,就連在場的很多朝臣們,都很難做到啊!
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這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說實話,若不是因為眾人心中很是篤定,蕭寧已經徹底沒有了翻盤的希望。
他們是真的還以為,蕭寧會有什麽後手呢。
“既然如此,宗法已商,大道已定!接下來,就請昌南王,讓位吧!”
作為勝利者,一直沉寂看戲的孟如秋,終於再次站了出來!
事情,終究是要有個定論了。
就在此刻,就在此時。
一切。
就要揭曉了。
說話時,孟如秋的聲音,都跟著有些顫抖了。
終於啊。
經曆了這麽多的波折,終於到了這一步了。
清流們滿麵的不甘,神情絕望。
楊千禾麵帶笑意,準備欣賞接下來,蕭寧這最為恥辱的一幕!
秦遠陽和譚錄這兩個始作俑者,應該是良心發現,實在是有些看不下去了。
見蕭寧還如此固執的,孤零零的坐在那皇位之上,孤立無援,紛紛再次開口勸說道:
“昌南王,大局已定,你繼續坐在那裏也沒有什麽用了。聽我們的,傳讓位詔書,趕緊退位吧。”
“是啊。今天的事情,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更改的了,接受現實吧。現在選擇急流勇退,做迴你的紈絝王爺,離開這漩渦,未免就是件壞事。”
二人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
空曠的大殿內,二人的聲音不斷迴響。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匯聚到了蕭寧的身上。
那位孤零零的新皇,還坐在原地沒有動作,似乎心有不甘。
朝臣們不再催促,就那樣靜靜的等待著。
反正,昌南王最終總是要讓位的。
既然心有不甘,就讓他慢慢接受吧。
朝堂漸漸恢複了平靜,僅僅剩下了唿吸聲和風聲。
在場的每個人,都在等待著蕭家王室,最後的落幕。
一時之間。
整個大殿之上,憑空多出了幾分悲涼之意。
“誰說的!”
直到!
大殿之外。
仿佛是從遠古傳來的聲音一般,飄入大殿之內,傳入了每個人的耳際!
徹底將這大殿內似乎就要凝固的悲涼感驅散!
聲音蒼老、有力,帶著幾分飽經滄桑的味道。
肅穆、鄭重,不怒自威。
讓在場的朝臣們,單是聽到這個聲音,便不由自主的全身一滯。
又一次!
他們不約而同的朝著殿外望去。
心中僅有一問:
來者,何人?!
這等氣勢,獨闖朝堂!究竟是何人?
……
大殿之外。
日上竿頭。
大堯的早朝,都是天還未亮就開始的。
如今。
在經曆了如此的一番風波之後,那初升的旭日,終於是掛上了東方的天際。
在朝霞的映照下,一位老者緩緩步上莊嚴的太和殿石階。
他兩鬢斑白,發絲似霜,如銀絲般在微風中輕輕飄動,每一根都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智慧。
那白發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耀眼的光澤,猶如被歲月精心雕琢過的藝術品。
盡管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他的雙眼卻仍然炯炯有神,閃爍著深邃的光芒。
他的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人心,看透世間一切虛偽與浮華。
他步履穩健,每一步都顯得從容不迫,仿佛整個朝堂都在他的腳下顫抖。
老者的身體雖不再有昔日的勇武,但依舊步履輕鬆。
盡管已至暮年,但背脊依然挺拔如鬆,透露出一種不可撼動的威嚴。
在那太和殿石階的兩側,站著的正是蒙尚元所統帥的內衛。
這會,他們的目光紛紛落在這老者身上。
看著這位老者,眾軍士無不為之震驚,無不為其身上那股滿是壓迫感的氣勢而震懾。
他們被老者身上散發出的威嚴與氣勢所震撼,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壓迫,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不由得,他們紛紛低下頭去,以示對這位老者的尊敬與敬畏。
有些年紀長點,或者知曉這老者的軍士們,見到此人更是心中一顫,全身下意識的一緊繃,忍不住自問:
什麽情況?
這位曾經跺跺腳都能讓朝堂跟著震上幾天,前任的大堯名劍怎麽來了?
是的!
大堯明劍不僅僅是個稱唿,同時更像是一個官職。
在荀直之前,這個人就是曾經的大堯明劍。
在大堯有著和如今荀直同樣的地位,做著同樣的事情。
這裏麵的大老爺們究竟是在鬥什麽法啊?
竟然將這等,曾經先皇親自前往香山書院,都沒有請出山的大人物都給再次請到了京城!
一步!
一步!
終於。
在老者不緊不慢的步伐中。
他終於是踏上了最後一階石階,站在了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大殿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