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北境危局!
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 作者:長工絕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楊千禾的哀求聲在空氣中迴蕩,她的聲音越來越弱,幾乎發不出聲音:
“蕭寧……求你……求你饒了我……我真的不想死……我真的知道錯了……”
她的身體已經癱軟無力,整個人趴在地上,淚水不停地流淌。
她的雙手緊緊抓住蕭寧的靴子,仿佛那是她最後的救命稻草。
曾經的高貴和驕傲此刻早已煙消雲散,她隻是一個被恐懼和悔恨吞噬的女人。
楊清道的額頭已經滲出鮮血,他一邊磕頭一邊哀求:
“王爺……求您開恩……我們楊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隻求您饒過千禾……她真的知道錯了……”
蕭寧依舊一言不發,臉上沒有絲毫波動。
他盯著那楊清道的眸子,微微開口:
“你楊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嗬嗬,楊清道,你楊家的東西,本來不就都是我昌南王府給的麽?”
“如今,你們又能付出什麽代價呢?”
他揮了揮手,冷漠地下令:
“動手吧,別再讓他們廢話了。”
聞言!
幾名巡防營士兵迅速上前,將楊千禾從地上拖起。
他們的行動神速而果斷!
畢竟,在蕭寧騎著嘲風出現後,他已經成了所有人眼中神一般的存在。
現在,蕭寧的話語權,堪稱一唿百應。
楊千禾拚命掙紮,發出淒厲的尖叫聲:“不!不要殺我!求你……求你……我真的不想死……我真的知道錯了……”
她的聲音越來越嘶啞,越來越虛弱,仿佛她的生命力隨著每一次哀求都在逐漸消散。
然而,她的掙紮最終在刀鋒劃過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鮮血濺落在地麵,楊千禾的身體無力地倒在泥濘中。
她的眼睛依舊睜得大大,裏麵充滿了悔恨。
我楊千禾後悔了,我不該與蕭寧切割的,我錯了……
幾天後,洛陵城內。
隨著孟黨的覆滅,洛陵城一片歡慶。
街道上張燈結彩,百姓們載歌載舞,感激昌南王蕭寧力挽狂瀾,拯救了洛陵城。
原本輕視蕭寧的百姓,如今紛紛對這位曾經的“紈絝王爺”改觀,視他為英明的救主。
這可真是蕭寧從來沒有過的體檢,別說,還挺舒服。
然而。
都沒有等洛陵城內平靜太久。
北境的一條重磅消息,徹底打破了朝中的寧靜!
北境!
大疆國新皇,對北境發動了突襲。
時至情報傳來,北境已有五洲淪陷……
北境和大疆國接壤的陸地,主要為北境三州,總兵王安禮為三州統帥,倒是一直保衛著三州的安寧。
直到這一次。
大疆國兵行險棋,竟然走水路,繞過了王安禮,直接從與大疆國隔水而望的江州入手,打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時至今日。
大疆國兵馬一路南下,怕是已經破了五洲不止了。
……
許內,許居正與霍綱正站在書房中,神色凝重地交談著。
“孟黨雖亡,可他們覆滅前,終究還是發出了討賊檄文,給了五王對穆起章動手的理由。”
霍綱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
“如今,五王已經聯合,對穆起章發難,天下大亂,隻怕就要來了啊。哎,這等局勢,誰能預料?”
許居正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沉重:“穆起章的局勢已經四麵楚歌,五王聯手圍攻,朝中局勢很快會發生劇變。”
“按理說,這樣的局麵,早晚會到來。這一波危難,大堯總是要經曆的。隻是……”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北方,“北境風波再起,敵軍南下,連破州。這個時候,五王再內亂,朝廷兵力空虛,隻怕無力應對。”
霍綱臉色更加憂愁:“是啊,朝廷如今能調動的兵力少得可憐。五王與穆起章廝殺正酣,誰也顧不上北境的戰事。眼下,朝廷無人可用,北境危機四伏,哎,這可如何是好啊……”
“隻能說,這大疆國的新皇,還真是好手段啊。當初,因為那大疆國公主,與那新皇乃是一奶同胞,如今,那大疆國公主依舊人在洛陵。”
“我盡管猜到,那大疆國可能會對咱們出手,也尋思著,對方至少會等到那公主離開。可誰曾想,這公主竟然就是他拋出的障眼法……”
“他就是深知,我們覺得公主在,他就不會動手。因此,才貿然出擊,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
許居正歎了口氣,深感這大疆國新皇的心狠手辣。
“其實,要說五人可用,倒也不全是……至少,現如今,洛陵這邊,哈烈的兵馬和臨州軍……”
許居正的目光轉了轉,似乎想到了什麽。
“哈烈的軍馬和臨州軍?”
提到這,霍綱先是一喜,但很快就愁容掛上了麵容。
“哎,哈烈和莊奎的兵馬加起來,的確有著足足六萬多人。隻是……”
“我明白你的意思。”
許居正帶拿了點頭,“哎,若是這時,蕭寧能出麵,的確是好。”他欲言又止,很快,便又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隻是,不可能啊,蕭寧是不會出兵的。無論是那哈烈,還是莊奎,毫無疑問,如今都是昌南王府的勢力。”
“如今,奪嫡之風已起。當下局勢五王和穆起章,這六個奪嫡路上最大的阻礙,正在內戰,可以說局麵,已對他極為有利。”
“他完全可以按兵不動,等五王與穆起章兩敗俱傷,坐收漁利。若是此去北境……他一共就六萬人馬,若是再全部用於北境戰場……他不會這麽做。”
霍綱深深點頭,心有同感:
“是啊。更何況。我們之前一直支持淮北王,將他視為清流的最大依靠。而蕭寧屢次相助,但我們從未真正將他視為可以輔佐之人,一心在那淮北王身上,認為淮北王比那蕭寧更賢明。更值得信任。”
“如今,淮北王這等可信任之人深陷內戰,為了私利對北境不管不顧,若是我們去求蕭寧出兵,豈不是自打耳光?我們有什麽臉麵再去請求他幫忙呢?”
許居正臉上露出一絲無奈與苦笑:“的確如此。當初我們隻相信淮北王,以為他的心性,當為六王之首。”
“可如今,淮北王也深陷亂局,我們最信賴的人都在內戰,誰還有資格去求昌南王?況且,蕭寧在北境戰事上沒有任何義務出兵。換做是我,也絕不會出兵。”
霍綱輕輕歎息:“如今,蕭寧的最優策略便是按兵不動,等內戰結束,自然可以坐收漁利。我們已經無力改變局勢,隻能眼看著北境風雲變幻。”
“是啊,誰都沒有資格去求蕭寧。”許居正閉上眼睛,疲憊地靠在椅背上,聲音低沉,“我們欠他太多了,而他從未欠過我們半分。”
兩人一時無言,屋外的風聲更加刺耳,仿佛預示著北境的風暴已近在咫尺。
許居正沉默了片刻,心中生出深深的無奈與不安。
他知道,如果北境的局勢繼續惡化,朝廷必然崩潰,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奢望蕭寧會再次出手。
畢竟。
眼下!
蕭寧距離穩坐皇位,真的已經隻有一步之遙了。
以前,他們還不覺得,蕭寧有角逐天下的實力和能力。
如今,在經過與孟黨的大戰後,那殺神一般的蕭寧,已然刷新了他們的認識。
二人相視無言,許府內,焦灼沉默的氣氛彌漫。
然而,就在他們還在歎息之際,遠處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報——!”一名親衛衝入書房,神情激動,喘著粗氣說道:
“稟報老爺,霍大人!有您最關注的北境之事……”
許居正和霍綱聞言,猛地站直了身子,一臉的彷徨:
“怎麽?莫非,又丟了幾州?”
“不,是好消息!”
“好消息?”
霍綱神情一凝。
許居正也猛然一愣,難以置信地看著親衛:“什麽?!這會的北境,還能有何好消息啊?”
“是昌南王!昌南王方才在朝中,與荀直大統領稟報,將帶領十五萬兵馬,馳援北境!”
“什麽?”
這話一出,許居正和那霍綱紛紛愣住了,大腦一片空白,臉上寫滿震驚與茫然。
他們剛才還在討論蕭寧的策略,以為他會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卻沒想到,蕭寧竟然已經上書要出兵北境,親率大軍前去迎敵。
最重要的是!
還是十五萬兵馬?
這?
開什麽玩笑?
昌南王什麽時候,手下有這麽多人了?
“這怎麽可能……”許居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與欽佩,“我們都以為他會選擇等待,可他……竟然為了北境百姓,放棄了坐收漁利的機會。”
霍綱也感到不可思議:“這與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蕭寧,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啊?”
許居正緩緩坐迴椅子,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比我們想得更有擔當。我們自以為聰明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卻沒想到,他做出的選擇早已超出了我們這些老臣的見識。”
“其實,最讓我難以理解的,還是這十五萬兵馬的問題。”
許居正走到地圖前,左看右看:
“臨州軍,哈烈的軍馬,滿打滿算,也就七萬人啊。他從哪裏,找來了十五萬兵馬啊?”
“隻怕,隻有等出征之日,我們才能得到答案了啊。”
另外一邊。
洛陵城,李百萬給蕭寧安排的庭院之內。
清冷的月光灑在昌南王府的庭院中,銀輝映照著篝火,火光搖曳,蒙尚元、路舟山以及王夫子三人,圍坐在石桌旁。
桌上的酒壺散發著濃鬱的香氣,酒已煮沸,正是暢談的時刻。
蕭寧端坐在主位,神色沉靜,眼神中卻透著一絲未曾表露的決斷。
蒙尚元、路舟山等人環坐兩側,神情各異。
酒香雖濃,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
蒙尚元輕輕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開口勸道:
“蕭王爺,您此時若選擇出兵北境,恐怕要冒極大的風險。眼下五王與穆起章正互相廝殺,咱們隻需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您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此時出兵,實在不智。”
路舟山同樣點了點頭,目光深沉:“蒙大統領所言極是。王爺,如今洛陵大捷,朝廷對您多有忌憚,眼下正是穩固勢力的關鍵時刻。”
“我們按兵不動,坐看局勢變化,等北境敵軍疲憊時,再出手便是最佳時機。何必急於一時?出兵北境,除了會耗費您的兵力之外,對您並無半分益處啊。
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冷靜的分析與策略,無論從權謀還是現實角度,按兵不動顯然是最穩妥的選擇。
蕭寧抬起頭,望著頭頂的明月,神情變得深邃而複雜。
月光如水,灑在他略顯疲憊的麵龐上,映照出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思考。
坐在一旁的王夫子,始終未發一言。
他靜靜地聽著,雙手交疊在袖中,目光悠遠,一副隨時等待的模樣。
其實,作為為人師表的夫子,他心中是有答案的。
隻是,這等局麵,他也無法妄自讓蕭寧做覺得。
片刻後,蕭寧輕輕抬手,將麵前的酒杯端起,目光從蒙尚元和路舟山之間掃過,淡然一笑:
“按兵不動,確實是最穩妥的選擇。隻需靜觀其變,我便可等到最佳時機,毫無風險。”
他輕輕抿了一口酒,接著說道:“隻是,可若我按兵不動,我心中能安嗎?”
蒙尚元和路舟山一時語塞,王夫子依舊沉默不語。
蕭寧將酒杯放下,眼中閃過一絲冷厲:“北境如今已被連破七州,百姓生靈塗炭,若我隻顧自己安危,豈不等於舍棄了蒼生?”
“我昌南王,是一介紈絝不假,但依舊謹記加入臨終教誨。我蕭寧,無論何時何地,都依舊流淌著蕭氏的血。”
“我姓蕭,拯救北境,難道不本就是我的職責所在麽?”
他的話語似是質問,更像是對自己內心的迴答。
“況且,北境危局,不是單純的利益博弈。如果北境丟失,敵軍長驅直入,朝廷若失去北境,下一步便是大堯的根基。這場局,我不能隻站在個人得失上去看待。”
蕭寧的聲音逐漸變得堅定,仿佛在月下許下了承諾。
“蕭寧……求你……求你饒了我……我真的不想死……我真的知道錯了……”
她的身體已經癱軟無力,整個人趴在地上,淚水不停地流淌。
她的雙手緊緊抓住蕭寧的靴子,仿佛那是她最後的救命稻草。
曾經的高貴和驕傲此刻早已煙消雲散,她隻是一個被恐懼和悔恨吞噬的女人。
楊清道的額頭已經滲出鮮血,他一邊磕頭一邊哀求:
“王爺……求您開恩……我們楊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隻求您饒過千禾……她真的知道錯了……”
蕭寧依舊一言不發,臉上沒有絲毫波動。
他盯著那楊清道的眸子,微微開口:
“你楊家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嗬嗬,楊清道,你楊家的東西,本來不就都是我昌南王府給的麽?”
“如今,你們又能付出什麽代價呢?”
他揮了揮手,冷漠地下令:
“動手吧,別再讓他們廢話了。”
聞言!
幾名巡防營士兵迅速上前,將楊千禾從地上拖起。
他們的行動神速而果斷!
畢竟,在蕭寧騎著嘲風出現後,他已經成了所有人眼中神一般的存在。
現在,蕭寧的話語權,堪稱一唿百應。
楊千禾拚命掙紮,發出淒厲的尖叫聲:“不!不要殺我!求你……求你……我真的不想死……我真的知道錯了……”
她的聲音越來越嘶啞,越來越虛弱,仿佛她的生命力隨著每一次哀求都在逐漸消散。
然而,她的掙紮最終在刀鋒劃過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鮮血濺落在地麵,楊千禾的身體無力地倒在泥濘中。
她的眼睛依舊睜得大大,裏麵充滿了悔恨。
我楊千禾後悔了,我不該與蕭寧切割的,我錯了……
幾天後,洛陵城內。
隨著孟黨的覆滅,洛陵城一片歡慶。
街道上張燈結彩,百姓們載歌載舞,感激昌南王蕭寧力挽狂瀾,拯救了洛陵城。
原本輕視蕭寧的百姓,如今紛紛對這位曾經的“紈絝王爺”改觀,視他為英明的救主。
這可真是蕭寧從來沒有過的體檢,別說,還挺舒服。
然而。
都沒有等洛陵城內平靜太久。
北境的一條重磅消息,徹底打破了朝中的寧靜!
北境!
大疆國新皇,對北境發動了突襲。
時至情報傳來,北境已有五洲淪陷……
北境和大疆國接壤的陸地,主要為北境三州,總兵王安禮為三州統帥,倒是一直保衛著三州的安寧。
直到這一次。
大疆國兵行險棋,竟然走水路,繞過了王安禮,直接從與大疆國隔水而望的江州入手,打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時至今日。
大疆國兵馬一路南下,怕是已經破了五洲不止了。
……
許內,許居正與霍綱正站在書房中,神色凝重地交談著。
“孟黨雖亡,可他們覆滅前,終究還是發出了討賊檄文,給了五王對穆起章動手的理由。”
霍綱眉頭緊鎖,憂心忡忡地說道。
“如今,五王已經聯合,對穆起章發難,天下大亂,隻怕就要來了啊。哎,這等局勢,誰能預料?”
許居正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沉重:“穆起章的局勢已經四麵楚歌,五王聯手圍攻,朝中局勢很快會發生劇變。”
“按理說,這樣的局麵,早晚會到來。這一波危難,大堯總是要經曆的。隻是……”
他頓了頓,目光投向北方,“北境風波再起,敵軍南下,連破州。這個時候,五王再內亂,朝廷兵力空虛,隻怕無力應對。”
霍綱臉色更加憂愁:“是啊,朝廷如今能調動的兵力少得可憐。五王與穆起章廝殺正酣,誰也顧不上北境的戰事。眼下,朝廷無人可用,北境危機四伏,哎,這可如何是好啊……”
“隻能說,這大疆國的新皇,還真是好手段啊。當初,因為那大疆國公主,與那新皇乃是一奶同胞,如今,那大疆國公主依舊人在洛陵。”
“我盡管猜到,那大疆國可能會對咱們出手,也尋思著,對方至少會等到那公主離開。可誰曾想,這公主竟然就是他拋出的障眼法……”
“他就是深知,我們覺得公主在,他就不會動手。因此,才貿然出擊,打了我們個措手不及……”
許居正歎了口氣,深感這大疆國新皇的心狠手辣。
“其實,要說五人可用,倒也不全是……至少,現如今,洛陵這邊,哈烈的兵馬和臨州軍……”
許居正的目光轉了轉,似乎想到了什麽。
“哈烈的軍馬和臨州軍?”
提到這,霍綱先是一喜,但很快就愁容掛上了麵容。
“哎,哈烈和莊奎的兵馬加起來,的確有著足足六萬多人。隻是……”
“我明白你的意思。”
許居正帶拿了點頭,“哎,若是這時,蕭寧能出麵,的確是好。”他欲言又止,很快,便又搖了搖頭,長歎一聲:
“隻是,不可能啊,蕭寧是不會出兵的。無論是那哈烈,還是莊奎,毫無疑問,如今都是昌南王府的勢力。”
“如今,奪嫡之風已起。當下局勢五王和穆起章,這六個奪嫡路上最大的阻礙,正在內戰,可以說局麵,已對他極為有利。”
“他完全可以按兵不動,等五王與穆起章兩敗俱傷,坐收漁利。若是此去北境……他一共就六萬人馬,若是再全部用於北境戰場……他不會這麽做。”
霍綱深深點頭,心有同感:
“是啊。更何況。我們之前一直支持淮北王,將他視為清流的最大依靠。而蕭寧屢次相助,但我們從未真正將他視為可以輔佐之人,一心在那淮北王身上,認為淮北王比那蕭寧更賢明。更值得信任。”
“如今,淮北王這等可信任之人深陷內戰,為了私利對北境不管不顧,若是我們去求蕭寧出兵,豈不是自打耳光?我們有什麽臉麵再去請求他幫忙呢?”
許居正臉上露出一絲無奈與苦笑:“的確如此。當初我們隻相信淮北王,以為他的心性,當為六王之首。”
“可如今,淮北王也深陷亂局,我們最信賴的人都在內戰,誰還有資格去求昌南王?況且,蕭寧在北境戰事上沒有任何義務出兵。換做是我,也絕不會出兵。”
霍綱輕輕歎息:“如今,蕭寧的最優策略便是按兵不動,等內戰結束,自然可以坐收漁利。我們已經無力改變局勢,隻能眼看著北境風雲變幻。”
“是啊,誰都沒有資格去求蕭寧。”許居正閉上眼睛,疲憊地靠在椅背上,聲音低沉,“我們欠他太多了,而他從未欠過我們半分。”
兩人一時無言,屋外的風聲更加刺耳,仿佛預示著北境的風暴已近在咫尺。
許居正沉默了片刻,心中生出深深的無奈與不安。
他知道,如果北境的局勢繼續惡化,朝廷必然崩潰,但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奢望蕭寧會再次出手。
畢竟。
眼下!
蕭寧距離穩坐皇位,真的已經隻有一步之遙了。
以前,他們還不覺得,蕭寧有角逐天下的實力和能力。
如今,在經過與孟黨的大戰後,那殺神一般的蕭寧,已然刷新了他們的認識。
二人相視無言,許府內,焦灼沉默的氣氛彌漫。
然而,就在他們還在歎息之際,遠處忽然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
“報——!”一名親衛衝入書房,神情激動,喘著粗氣說道:
“稟報老爺,霍大人!有您最關注的北境之事……”
許居正和霍綱聞言,猛地站直了身子,一臉的彷徨:
“怎麽?莫非,又丟了幾州?”
“不,是好消息!”
“好消息?”
霍綱神情一凝。
許居正也猛然一愣,難以置信地看著親衛:“什麽?!這會的北境,還能有何好消息啊?”
“是昌南王!昌南王方才在朝中,與荀直大統領稟報,將帶領十五萬兵馬,馳援北境!”
“什麽?”
這話一出,許居正和那霍綱紛紛愣住了,大腦一片空白,臉上寫滿震驚與茫然。
他們剛才還在討論蕭寧的策略,以為他會按兵不動,等待時機,卻沒想到,蕭寧竟然已經上書要出兵北境,親率大軍前去迎敵。
最重要的是!
還是十五萬兵馬?
這?
開什麽玩笑?
昌南王什麽時候,手下有這麽多人了?
“這怎麽可能……”許居正眼中閃過一絲複雜與欽佩,“我們都以為他會選擇等待,可他……竟然為了北境百姓,放棄了坐收漁利的機會。”
霍綱也感到不可思議:“這與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蕭寧,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啊?”
許居正緩緩坐迴椅子,臉上露出一絲苦笑:“他比我們想得更有擔當。我們自以為聰明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卻沒想到,他做出的選擇早已超出了我們這些老臣的見識。”
“其實,最讓我難以理解的,還是這十五萬兵馬的問題。”
許居正走到地圖前,左看右看:
“臨州軍,哈烈的軍馬,滿打滿算,也就七萬人啊。他從哪裏,找來了十五萬兵馬啊?”
“隻怕,隻有等出征之日,我們才能得到答案了啊。”
另外一邊。
洛陵城,李百萬給蕭寧安排的庭院之內。
清冷的月光灑在昌南王府的庭院中,銀輝映照著篝火,火光搖曳,蒙尚元、路舟山以及王夫子三人,圍坐在石桌旁。
桌上的酒壺散發著濃鬱的香氣,酒已煮沸,正是暢談的時刻。
蕭寧端坐在主位,神色沉靜,眼神中卻透著一絲未曾表露的決斷。
蒙尚元、路舟山等人環坐兩側,神情各異。
酒香雖濃,氣氛卻顯得有些凝重。
蒙尚元輕輕抿了一口酒,放下酒杯,開口勸道:
“蕭王爺,您此時若選擇出兵北境,恐怕要冒極大的風險。眼下五王與穆起章正互相廝殺,咱們隻需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等他們兩敗俱傷之時,您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此時出兵,實在不智。”
路舟山同樣點了點頭,目光深沉:“蒙大統領所言極是。王爺,如今洛陵大捷,朝廷對您多有忌憚,眼下正是穩固勢力的關鍵時刻。”
“我們按兵不動,坐看局勢變化,等北境敵軍疲憊時,再出手便是最佳時機。何必急於一時?出兵北境,除了會耗費您的兵力之外,對您並無半分益處啊。
兩人的話語中充滿了冷靜的分析與策略,無論從權謀還是現實角度,按兵不動顯然是最穩妥的選擇。
蕭寧抬起頭,望著頭頂的明月,神情變得深邃而複雜。
月光如水,灑在他略顯疲憊的麵龐上,映照出他內心深處的掙紮與思考。
坐在一旁的王夫子,始終未發一言。
他靜靜地聽著,雙手交疊在袖中,目光悠遠,一副隨時等待的模樣。
其實,作為為人師表的夫子,他心中是有答案的。
隻是,這等局麵,他也無法妄自讓蕭寧做覺得。
片刻後,蕭寧輕輕抬手,將麵前的酒杯端起,目光從蒙尚元和路舟山之間掃過,淡然一笑:
“按兵不動,確實是最穩妥的選擇。隻需靜觀其變,我便可等到最佳時機,毫無風險。”
他輕輕抿了一口酒,接著說道:“隻是,可若我按兵不動,我心中能安嗎?”
蒙尚元和路舟山一時語塞,王夫子依舊沉默不語。
蕭寧將酒杯放下,眼中閃過一絲冷厲:“北境如今已被連破七州,百姓生靈塗炭,若我隻顧自己安危,豈不等於舍棄了蒼生?”
“我昌南王,是一介紈絝不假,但依舊謹記加入臨終教誨。我蕭寧,無論何時何地,都依舊流淌著蕭氏的血。”
“我姓蕭,拯救北境,難道不本就是我的職責所在麽?”
他的話語似是質問,更像是對自己內心的迴答。
“況且,北境危局,不是單純的利益博弈。如果北境丟失,敵軍長驅直入,朝廷若失去北境,下一步便是大堯的根基。這場局,我不能隻站在個人得失上去看待。”
蕭寧的聲音逐漸變得堅定,仿佛在月下許下了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