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獨占鼇頭!
十年藏拙,真把我當傀儡昏君啊? 作者:長工絕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第一輪飛花令接近尾聲,場上的氣氛愈發緊張而激烈。
磬音已然消散,但它所留存的餘韻,仿佛仍在胭脂湖上空徘徊不去。
圓台上的參賽者們紛紛放下手中的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複雜的表情,有人露出自信的微笑,有人則掩飾不住眼中的不安與焦慮。
台下的觀眾目光炯炯,低聲的議論仿若秋風中的呢喃,卻掩不住對蕭寧的期待與欽佩。
“麵具公子又是一騎絕塵啊。”
“這首‘秋風起兮白雲飛’,氣魄與意境皆無可挑剔。想必大儒們也會給出極高的評價。”
“是啊,這短短的十聲磬音內,他竟能寫出這樣一首蘊含深意的詩作,真乃神人之才!”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放下手中的折扇,目光流轉,笑意嫣然:“這一輪比試,看來又是麵具公子的舞台了。”
紫煙繞則微微一笑,輕聲說道:“他的才情不僅讓人驚歎,更讓人敬畏。他的從容,仿佛這場比試從來都不在他的意外,而是理所當然。”
丹鳳朝陽點頭附和,語氣中多了幾分感慨:“他一首詩,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境界的體現。這樣的文人,才是真正的風骨。”
圓台上,大儒們開始一一點評參賽者的詩作。
一位年長的大儒首先拿起第一份詩卷,那是一位中年書生的作品。他輕輕掃過詩句,眉頭微蹙,隨後緩緩說道:
“此詩雖工整,但‘秋風怒號聲悲涼’之意象過於尋常。‘天涯共此時淒涼’,雖有情感,卻顯得空泛。意境不足,分數偏低。”
那書生聽罷,臉上露出一抹苦澀,低頭退迴了人群中。
接著,另一位大儒拿起年輕女子的詩作,輕聲念道:
“秋水悠悠漾心潮,落葉漂浮隨夢遙。”
大儒輕歎一聲:“此句雖有秋水的空靈,但‘隨夢遙’顯得飄忽,情感無法直抵人心。意韻未足。”
年輕女子微微鞠躬,臉上雖帶遺憾,卻也顯得坦然。
當大儒們的目光落到蕭寧的詩作時,氣氛瞬間變得凝重。
年長的大儒輕輕撫須,眼神中帶著欣賞與讚歎。他緩緩念道: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念罷,他的聲音微微一頓,隨後低聲說道:“此詩立意高遠,‘秋風起兮白雲飛’,短短八字便寫盡秋日的遼闊與空曠。‘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更是將秋天的肅殺與生命的輪迴完美結合。”
另一位大儒點頭讚許:“以如此簡潔的句式展現出如此宏大的意境,絕非尋常文人所能企及。此作堪稱佳篇,分數當居全場之首。”
這番評價如同一道驚雷,徹底震撼了場上的所有人。
“竟然是全場之首!?”
“果然不出所料,麵具公子當真是技壓群雄!”
“這樣的才情,恐怕已超越了在場所有參賽者。”
聽到大儒的評價,台下的參賽者紛紛低頭沉思,臉上浮現出深深的無奈與欽佩。
柳山居站在台下,目光複雜地望著蕭寧,眉頭輕蹙,心中湧起陣陣波瀾。
“秋風起兮白雲飛……簡潔至極,卻蘊含無盡的深意。”
他喃喃自語,神情中透出一絲感慨:“這一詩,已遠遠超出了比試的意義,而是直指天地之間的無盡輪迴。”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輕輕歎息,語氣中滿是感慨:“這樣的詩才,已非凡塵俗人所能企及。今日之後,麵具公子的名字必將響徹神川。”
紫煙繞微微點頭,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敬佩:“他的每一首詩,都像是一道清泉,直擊人心,又如一幅畫卷,令人深思。這才是真正的大才。”
而丹鳳朝陽則輕輕一笑,目光如水般柔和:“他的一切,從未讓人失望。”
這一輪飛花令結束後,白雪霽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場上的每一位參賽者,清冷的聲音再次響起:
“諸位,第一輪飛花令的比試已然結束。根據評審的評分,以下幾位參賽者將被淘汰。”
她一一念出幾人的名字,台上的參賽者麵露複雜的神色,有人黯然退場,有人則滿懷遺憾,卻又心服口服。
在這場高水平的比試中,他們輸得心甘情願。
而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蕭寧的身上。
他以一首驚豔絕倫的詩句,再次成為全場的焦點。
隨著第一輪飛花令的結束,胭脂湖畔的氛圍卻沒有絲毫放鬆。
秋陽漸盛,湖麵波光粼粼,柳枝隨風搖曳,清風中帶著一絲涼意。
觀眾們或低聲議論,或沉思品味剛剛的詩句,但更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台上的蕭寧。
這一輪,他的詩句簡潔卻深遠,已然震撼全場。
而第二輪飛花令的挑戰,即將拉開帷幕。
白雪霽站在圓台中央,她的身姿如霜雪凝成,清冷的目光環視四周,聲音如秋水般清澈卻帶著威嚴。
“諸位,第二輪飛花令即將開始。”
她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台上的參賽者們身上,繼續說道:
“這一輪的規則,與第一輪相同。仍是即興詠詩,時間限定為十聲磬音。”
“但這一輪的關鍵詞,將更加抽象,需各位結合自身的理解與才情,寫出更為深遠的意境。”
“而在評判方麵,我們的大儒們也會更加嚴格。”
說罷,她纖手一揮,示意負責擊磬的童子準備。
台下的觀眾紛紛坐直了身體,目光充滿期待。
“第二輪的關鍵詞是什麽?”
“會不會更加刁鑽?”
“麵具公子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輕輕搖了搖折扇,唇角帶著一抹淺笑:“這一輪,可是決定優劣的關鍵時刻了。”
紫煙繞微微頷首,目光停在蕭寧的身上,輕聲說道:“麵具公子若繼續如此表現,恐怕無人能與之爭鋒。”
丹鳳朝陽則略帶玩味地一笑,目光中多了一分期待:“他會如何應對呢?”
就在這時,白雪霽的聲音再度響起:
“這一輪的關鍵詞是——‘心’。”
“十聲磬音內,作詩兩句,須含‘心’字。”
“請諸位開始。”
隨著白雪霽的話音落下,第一聲磬音如水波般蕩開,清脆而悠揚。
台上的參賽者們臉色一凝,紛紛提筆。
第一位上場的是一位年長文士。
他眉頭微蹙,顯然對“心”字的意境有些難以把握。
片刻後,他深吸一口氣,提筆寫道:
“孤燈伴月夜難眠,枯葉聲中寄我心。”
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絲疲憊。
台下觀眾微微點頭,但議論聲卻顯得平淡。
“這首詩的情感倒是直白,但意境稍顯淺顯了。”
“是啊,僅僅停留在孤寂之情,與‘心’的抽象意義相去甚遠。”
年長文士聽到評價後,神色黯然,默默退下圓台。
第二位是一位年輕的書生。
他目光堅定,顯然對此輪信心十足。
他輕聲吟道:
“青山不改流水遠,一片丹心向故園。”
這一句剛出口,台下便傳來一陣輕輕的讚歎聲。
“不錯!‘丹心向故園’這一句飽含忠義之情,頗有韻味。”
“但青山與流水的意象雖好,卻未能與‘心’字的主旨完全契合。”
大儒們稍作討論,給出了一個中等的評價。
年輕書生雖未能大放異彩,但也表現尚佳,神色略顯平靜地退場。
第三位是一名女子。
她微微低頭,提筆迅速書寫。
“心似浮萍漂泊遠,何日歸帆待月圓。”
詩句清麗婉約,卻也顯得有些平淡。
“這一句雖有思鄉之情,但‘浮萍漂泊’的意象未免過於普通,缺少新意。”一位大儒低聲評價。
女子微微鞠躬,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失落。
這一輪的比試進行得緊張而激烈,但每一位參賽者的表現,都似乎未能達到觀眾的期待。
而台下的觀眾早已將注意力集中在蕭寧的身上。
“麵具公子什麽時候上場?”
“他剛才那一首已是巔峰之作,不知這一輪能否再度超越?”
“‘心’字為題,意境廣闊,想必他一定能寫出更加驚豔的詩句!”
隨著第七聲磬音的響起,蕭寧終於動了。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如秋水般清澈,似乎將天地間的一切盡收眼底。
他提筆的動作輕盈而流暢,仿佛蘊含著一種無形的力量。
片刻後,他悠悠開口,聲音清朗而從容:
“青冥浩蕩萬裏天,一片冰心在人間。”
短短兩句,仿佛如驚雷一般炸響在眾人心中。
台下一片死寂,隨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驚歎聲。
“好!真是好!”
“‘青冥浩蕩萬裏天’,將天地的廣闊與胸懷寫得淋漓盡致!”
“‘一片冰心在人間’,更是點出了赤誠之心與高潔之誌,真乃絕妙佳句!”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微微挑眉,目光中滿是欣賞:“麵具公子的詩才,果然不負眾望。”
紫煙繞點頭附和,輕聲說道:“如此意境,已非凡俗之人所能企及。他的詩,仿佛有一種打破時空的力量。”
丹鳳朝陽則輕輕一笑,眼中滿是讚許:“這一句‘冰心’,不僅展現了高潔的情操,更是詩人的精神寫照。”
而圓台上的大儒們更是紛紛點頭,目光中帶著濃濃的敬佩與感慨。
“此詩不僅意境高遠,情感深邃,更是將‘心’字的意象發揮到了極致。”
“今日飛花令,已然因他而生輝。”
隨著這一輪的比試結束,蕭寧的名字再次響徹全場。
他以一首驚世佳作,毫無懸念地成為這一輪的贏家。
台上的其他參賽者紛紛低下頭,臉上帶著深深的敬佩與感慨。
“這樣的詩才,早已超越了比賽的意義。”
“他的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從心中流淌而 出的天地之韻。”
蕭寧依舊站在圓台上,目光平靜如水。
他的一切風采,似乎都浸透在那短短的兩句詩中,讓人心馳神往。
胭脂湖畔的清晨,如同一幅靜謐而又悠遠的畫卷。
湖水平靜如鏡,倒映著初升的朝陽,霞光點綴在水麵之上,波光粼粼,宛如碎金灑落。
遠處的小島若隱若現,繚繞的霧氣如同輕紗,將島嶼裝點得宛若仙境。
湖邊的垂柳垂下青絲,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偶有鳥鳴聲穿透晨曦,為這片安寧的景色平添一份靈動。
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芬芳,菊花盛放在湖畔的每一處,清香四溢,仿佛將整個秋日凝聚成一縷幽香。
然而,所有的寧靜,隨著一個身影的到來,變得不再尋常。
那是一位女子,緩緩從遠處走來,步伐輕盈,仿佛不帶一絲塵埃。
她的身影如晨光映雪,清冷中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又似寒霜中的一枝紅梅,孤傲而絕美。
她身著一襲冰藍長裙,裙擺隨著她的步伐微微蕩漾,宛若湖水流動,將天地的清冷與柔和融為一體。
她的容顏如畫,眉目間透著淡淡的清冷,眸光深邃如星辰。
額間點綴著一枚青色流光的墜飾,隨著她的步伐微微搖曳,增添了一絲神秘的韻味。
她的到來,無需言語,便已成為這片天地的中心。
清晨的陽光灑在她的身上,卻不敢侵襲她眉眼間的冷意,反而為她平添了幾分高不可攀的神聖。
她,便是神川神女——洛青霜。
這是一個在神川大陸無人不知的名字。
她以詩詞歌賦名揚天下,亦以無雙武藝威震四方。
一身詩劍雙絕的才情,使她在文壇與武林皆占據無可撼動的地位。
百年來,她的身影如同神話般流傳,但沒有人能探究她的真實來曆與歲數。
有人說,她是百年前便已聲名鵲起的文壇奇才;
也有人說,她不過是三十多歲的絕世美人,隻因天資卓越,才顯得不染塵世。
但無論傳聞如何,見過她的人,皆會為她的風華絕代所折服。
此番前來胭脂湖,洛青霜並非為了詩會。
她是為探視自己的小徒弟白霽雪而來。
白霽雪,神川大陸近十年來聲名鵲起的才女。
她是洛青霜親自收下的門徒,也是洛青霜傾注心血培養的學生之一。
然而,洛青霜心中早已定下,此生隻收三位弟子,而白霽雪,便是她的第二徒弟。
如今,她的門下尚有最後一個名額未定。
對於這個名額,洛青霜極為慎重。
她希望找到一位真正能繼承她衣缽的傳人,一位能在詩與劍的雙領域都有所成就的人。
可惜,多年來,她走遍神川大陸,始終未能遇到滿意的人選。
“神川才俊無數,卻無一人能擔此重任。”洛青霜的聲音低柔而冷峻,仿佛清泉穿石,帶著一絲無奈與冷意。
站在她身後的青衣弟子,輕聲說道:“師尊,此番南安之行,神川緣會恰巧舉辦。或許,能在這場才會之中,尋得一個合適的人選。”
洛青霜微微一頓,迴眸看了他一眼。
那目光清冷如霜,卻仿佛穿透了一切虛妄,讓人無法直視。
“緣會?”洛青霜輕聲重複,語氣中透著淡淡的譏諷,“每年的緣會不過是世俗才俊的自我陶醉,能有幾人真正有才情可言?”
青衣弟子低頭,不敢反駁。
他知道,洛青霜對所謂的“天才”一向不屑。
在她眼中,詩詞上的靈動與敏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懷天下的氣度與超然脫俗的心境。
如果無法兼具這兩者,便無法真正入她的法眼。
洛青霜抬起頭,目光投向遠處的湖麵,神情淡然而冷漠。
“不過……既然來了,便看看吧。”她語氣輕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青衣弟子恭敬地領命,為洛青霜引路至一處高台。
這處高台俯瞰整個胭脂湖,將湖畔的詩會場地盡收眼底。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身形如同一枝迎風而立的寒梅,不染一絲塵埃,獨具清冷之美。
清晨的微風輕拂而過,帶起她耳邊的幾縷青絲,柔順如雲,卻襯得她眉目間的冷意愈發深邃。
她靜靜地俯瞰著湖麵,目光落在遠處的詩會場地。
雖不言語,但那份從容與威嚴,已然讓身後的弟子屏住了唿吸,不敢多言。
“雪霽正在主持緣會。”青衣弟子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恭敬與敬畏,“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
洛青霜沒有迴應,目光依舊投向遠處的圓台,眸光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柔和。
那是她對這個小徒弟少有的溫情流露。
“雪霽天資不錯,但若隻是這般,仍然難以突破平庸。”
洛青霜緩緩開口,語氣如霜冷冽,“我教她,乃希望她能自成一脈,而非止步於此。”
青衣弟子默然。
他知道,師尊對每一位弟子的要求都極為嚴苛,即便是白霽雪,也不例外。
然而,洛青霜卻似乎未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詩會上。
她抬起頭,目光掃過遠處的山巒與湖水,語氣低柔,卻透著一絲淡淡的孤寂:“天下才俊萬千,真正有資格傳我衣缽者,何其難得。”
清風徐徐,柳絲輕擺。
洛青霜的身影宛若屹立於風雪中的梅樹,孤傲而清冷,透著一種令人心生敬畏的距離感。
然而,在這份距離之下,似乎藏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期待。
“也許,今日能有些許意外吧。”洛青霜低聲說道,語氣中透出一絲難得的輕歎。
但她的神情卻依舊淡然,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不足以真正打動她的心弦。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清冷的目光注視著遠處的圓台。
圓台之下,飛花令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每一個參賽者都帶著無比認真的神情,或是緊皺眉頭沉思,或是迅速提筆落墨。
然而,這些在台下觀眾看來或緊張或從容的表現,在洛青霜眼中,卻像一場拙劣的表演。
她微微眯起眼,清冷的眸光流轉在每一位參賽者身上,卻沒有停留太久。
因為,她知道,這些人不過是凡俗才俊,即便有才情,也難以真正觸動她的內心。
磬音如雨滴般落下,一輪輪的詩作被提交上去。
一名中年文士首先上台,他的動作頗為從容,顯然對此輪飛花令信心十足。
他深吸一口氣,隨後朗聲念出:
“秋風卷簾夜微涼,孤燈獨影憶故鄉。”
洛青霜微微挑眉,嘴角卻浮現出一絲譏諷的笑意。
“故鄉舊題,情深意淺。”她在心中輕聲評價,“言辭雖工整,卻無一字能撼動人心。”
果然,台下的觀眾並沒有太多反應,隻是寥寥幾聲掌聲隨風散去。
中年文士神情微變,悻悻退場,他的自信顯然在洛青霜的冷漠目光中化為無形的尷尬。
下一位上台的是一名年輕女子,身著粉紅長裙,眉眼間透著一絲靈動。
她提筆略作思索,隨後聲音清脆地念道:
“秋水映月天如鏡,風送桂香伴孤影。”
洛青霜輕輕搖頭,眼中透著幾分冷意:“畫麵雖美,卻如浮萍般輕薄,少了幾分厚重之意。”
她的目光掠過那名女子,仿佛隻看了一眼,便將她徹底歸為平庸之列。
圓台之下,氣氛漸漸有些低迷。
飛花令的規則極為苛刻,十聲磬音內即興作詩,無論對才情還是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而連續幾位參賽者的表現都未能激起太多波瀾,使得觀眾的興趣也逐漸降低。
洛青霜卻沒有因為這片刻的平淡而失去耐心。
她靜靜站在高台上,身姿挺拔,衣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目光依舊冷靜如霜。
她不急,她知道,這場飛花令尚未結束,還有時間驗證自己的預判。
又一名書生上台,他的神情略顯慌張,顯然對飛花令的壓力感到無所適從。
他提筆急急寫下兩句,隨後高聲念道:
“秋風蕭瑟人心亂,庭前月影映愁顏。”
洛青霜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道:“一味哀歎秋風,卻忘了詩之魂在於意境的升華。這樣的詩作,空有辭藻,無有靈魂。”
果然,台下的觀眾一片嘩然,議論聲此起彼伏,顯然對這首詩並不買賬。
那書生念完後,麵色一陣青一陣白,狼狽地退下了圓台。
接連幾位參賽者的表現,顯然無法讓洛青霜動容。
她輕輕閉上眼,仿佛在用這樣的方式遮斷這片場地的凡俗喧囂。
但她的耳畔,仍然傳來一個又一個平庸之作。
磬音已然消散,但它所留存的餘韻,仿佛仍在胭脂湖上空徘徊不去。
圓台上的參賽者們紛紛放下手中的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複雜的表情,有人露出自信的微笑,有人則掩飾不住眼中的不安與焦慮。
台下的觀眾目光炯炯,低聲的議論仿若秋風中的呢喃,卻掩不住對蕭寧的期待與欽佩。
“麵具公子又是一騎絕塵啊。”
“這首‘秋風起兮白雲飛’,氣魄與意境皆無可挑剔。想必大儒們也會給出極高的評價。”
“是啊,這短短的十聲磬音內,他竟能寫出這樣一首蘊含深意的詩作,真乃神人之才!”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放下手中的折扇,目光流轉,笑意嫣然:“這一輪比試,看來又是麵具公子的舞台了。”
紫煙繞則微微一笑,輕聲說道:“他的才情不僅讓人驚歎,更讓人敬畏。他的從容,仿佛這場比試從來都不在他的意外,而是理所當然。”
丹鳳朝陽點頭附和,語氣中多了幾分感慨:“他一首詩,不僅僅是技藝的展現,更是一種境界的體現。這樣的文人,才是真正的風骨。”
圓台上,大儒們開始一一點評參賽者的詩作。
一位年長的大儒首先拿起第一份詩卷,那是一位中年書生的作品。他輕輕掃過詩句,眉頭微蹙,隨後緩緩說道:
“此詩雖工整,但‘秋風怒號聲悲涼’之意象過於尋常。‘天涯共此時淒涼’,雖有情感,卻顯得空泛。意境不足,分數偏低。”
那書生聽罷,臉上露出一抹苦澀,低頭退迴了人群中。
接著,另一位大儒拿起年輕女子的詩作,輕聲念道:
“秋水悠悠漾心潮,落葉漂浮隨夢遙。”
大儒輕歎一聲:“此句雖有秋水的空靈,但‘隨夢遙’顯得飄忽,情感無法直抵人心。意韻未足。”
年輕女子微微鞠躬,臉上雖帶遺憾,卻也顯得坦然。
當大儒們的目光落到蕭寧的詩作時,氣氛瞬間變得凝重。
年長的大儒輕輕撫須,眼神中帶著欣賞與讚歎。他緩緩念道: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念罷,他的聲音微微一頓,隨後低聲說道:“此詩立意高遠,‘秋風起兮白雲飛’,短短八字便寫盡秋日的遼闊與空曠。‘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更是將秋天的肅殺與生命的輪迴完美結合。”
另一位大儒點頭讚許:“以如此簡潔的句式展現出如此宏大的意境,絕非尋常文人所能企及。此作堪稱佳篇,分數當居全場之首。”
這番評價如同一道驚雷,徹底震撼了場上的所有人。
“竟然是全場之首!?”
“果然不出所料,麵具公子當真是技壓群雄!”
“這樣的才情,恐怕已超越了在場所有參賽者。”
聽到大儒的評價,台下的參賽者紛紛低頭沉思,臉上浮現出深深的無奈與欽佩。
柳山居站在台下,目光複雜地望著蕭寧,眉頭輕蹙,心中湧起陣陣波瀾。
“秋風起兮白雲飛……簡潔至極,卻蘊含無盡的深意。”
他喃喃自語,神情中透出一絲感慨:“這一詩,已遠遠超出了比試的意義,而是直指天地之間的無盡輪迴。”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輕輕歎息,語氣中滿是感慨:“這樣的詩才,已非凡塵俗人所能企及。今日之後,麵具公子的名字必將響徹神川。”
紫煙繞微微點頭,目光中帶著深深的敬佩:“他的每一首詩,都像是一道清泉,直擊人心,又如一幅畫卷,令人深思。這才是真正的大才。”
而丹鳳朝陽則輕輕一笑,目光如水般柔和:“他的一切,從未讓人失望。”
這一輪飛花令結束後,白雪霽緩緩起身,目光掃過場上的每一位參賽者,清冷的聲音再次響起:
“諸位,第一輪飛花令的比試已然結束。根據評審的評分,以下幾位參賽者將被淘汰。”
她一一念出幾人的名字,台上的參賽者麵露複雜的神色,有人黯然退場,有人則滿懷遺憾,卻又心服口服。
在這場高水平的比試中,他們輸得心甘情願。
而此時,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蕭寧的身上。
他以一首驚豔絕倫的詩句,再次成為全場的焦點。
隨著第一輪飛花令的結束,胭脂湖畔的氛圍卻沒有絲毫放鬆。
秋陽漸盛,湖麵波光粼粼,柳枝隨風搖曳,清風中帶著一絲涼意。
觀眾們或低聲議論,或沉思品味剛剛的詩句,但更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台上的蕭寧。
這一輪,他的詩句簡潔卻深遠,已然震撼全場。
而第二輪飛花令的挑戰,即將拉開帷幕。
白雪霽站在圓台中央,她的身姿如霜雪凝成,清冷的目光環視四周,聲音如秋水般清澈卻帶著威嚴。
“諸位,第二輪飛花令即將開始。”
她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落在台上的參賽者們身上,繼續說道:
“這一輪的規則,與第一輪相同。仍是即興詠詩,時間限定為十聲磬音。”
“但這一輪的關鍵詞,將更加抽象,需各位結合自身的理解與才情,寫出更為深遠的意境。”
“而在評判方麵,我們的大儒們也會更加嚴格。”
說罷,她纖手一揮,示意負責擊磬的童子準備。
台下的觀眾紛紛坐直了身體,目光充滿期待。
“第二輪的關鍵詞是什麽?”
“會不會更加刁鑽?”
“麵具公子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輕輕搖了搖折扇,唇角帶著一抹淺笑:“這一輪,可是決定優劣的關鍵時刻了。”
紫煙繞微微頷首,目光停在蕭寧的身上,輕聲說道:“麵具公子若繼續如此表現,恐怕無人能與之爭鋒。”
丹鳳朝陽則略帶玩味地一笑,目光中多了一分期待:“他會如何應對呢?”
就在這時,白雪霽的聲音再度響起:
“這一輪的關鍵詞是——‘心’。”
“十聲磬音內,作詩兩句,須含‘心’字。”
“請諸位開始。”
隨著白雪霽的話音落下,第一聲磬音如水波般蕩開,清脆而悠揚。
台上的參賽者們臉色一凝,紛紛提筆。
第一位上場的是一位年長文士。
他眉頭微蹙,顯然對“心”字的意境有些難以把握。
片刻後,他深吸一口氣,提筆寫道:
“孤燈伴月夜難眠,枯葉聲中寄我心。”
他的聲音低沉,卻帶著一絲疲憊。
台下觀眾微微點頭,但議論聲卻顯得平淡。
“這首詩的情感倒是直白,但意境稍顯淺顯了。”
“是啊,僅僅停留在孤寂之情,與‘心’的抽象意義相去甚遠。”
年長文士聽到評價後,神色黯然,默默退下圓台。
第二位是一位年輕的書生。
他目光堅定,顯然對此輪信心十足。
他輕聲吟道:
“青山不改流水遠,一片丹心向故園。”
這一句剛出口,台下便傳來一陣輕輕的讚歎聲。
“不錯!‘丹心向故園’這一句飽含忠義之情,頗有韻味。”
“但青山與流水的意象雖好,卻未能與‘心’字的主旨完全契合。”
大儒們稍作討論,給出了一個中等的評價。
年輕書生雖未能大放異彩,但也表現尚佳,神色略顯平靜地退場。
第三位是一名女子。
她微微低頭,提筆迅速書寫。
“心似浮萍漂泊遠,何日歸帆待月圓。”
詩句清麗婉約,卻也顯得有些平淡。
“這一句雖有思鄉之情,但‘浮萍漂泊’的意象未免過於普通,缺少新意。”一位大儒低聲評價。
女子微微鞠躬,臉上帶著一抹淡淡的失落。
這一輪的比試進行得緊張而激烈,但每一位參賽者的表現,都似乎未能達到觀眾的期待。
而台下的觀眾早已將注意力集中在蕭寧的身上。
“麵具公子什麽時候上場?”
“他剛才那一首已是巔峰之作,不知這一輪能否再度超越?”
“‘心’字為題,意境廣闊,想必他一定能寫出更加驚豔的詩句!”
隨著第七聲磬音的響起,蕭寧終於動了。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如秋水般清澈,似乎將天地間的一切盡收眼底。
他提筆的動作輕盈而流暢,仿佛蘊含著一種無形的力量。
片刻後,他悠悠開口,聲音清朗而從容:
“青冥浩蕩萬裏天,一片冰心在人間。”
短短兩句,仿佛如驚雷一般炸響在眾人心中。
台下一片死寂,隨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與驚歎聲。
“好!真是好!”
“‘青冥浩蕩萬裏天’,將天地的廣闊與胸懷寫得淋漓盡致!”
“‘一片冰心在人間’,更是點出了赤誠之心與高潔之誌,真乃絕妙佳句!”
佳麗席上的紅衣翩翩微微挑眉,目光中滿是欣賞:“麵具公子的詩才,果然不負眾望。”
紫煙繞點頭附和,輕聲說道:“如此意境,已非凡俗之人所能企及。他的詩,仿佛有一種打破時空的力量。”
丹鳳朝陽則輕輕一笑,眼中滿是讚許:“這一句‘冰心’,不僅展現了高潔的情操,更是詩人的精神寫照。”
而圓台上的大儒們更是紛紛點頭,目光中帶著濃濃的敬佩與感慨。
“此詩不僅意境高遠,情感深邃,更是將‘心’字的意象發揮到了極致。”
“今日飛花令,已然因他而生輝。”
隨著這一輪的比試結束,蕭寧的名字再次響徹全場。
他以一首驚世佳作,毫無懸念地成為這一輪的贏家。
台上的其他參賽者紛紛低下頭,臉上帶著深深的敬佩與感慨。
“這樣的詩才,早已超越了比賽的意義。”
“他的詩,不是作出來的,而是從心中流淌而 出的天地之韻。”
蕭寧依舊站在圓台上,目光平靜如水。
他的一切風采,似乎都浸透在那短短的兩句詩中,讓人心馳神往。
胭脂湖畔的清晨,如同一幅靜謐而又悠遠的畫卷。
湖水平靜如鏡,倒映著初升的朝陽,霞光點綴在水麵之上,波光粼粼,宛如碎金灑落。
遠處的小島若隱若現,繚繞的霧氣如同輕紗,將島嶼裝點得宛若仙境。
湖邊的垂柳垂下青絲,隨著微風輕輕搖曳,偶有鳥鳴聲穿透晨曦,為這片安寧的景色平添一份靈動。
空氣中彌漫著花草的芬芳,菊花盛放在湖畔的每一處,清香四溢,仿佛將整個秋日凝聚成一縷幽香。
然而,所有的寧靜,隨著一個身影的到來,變得不再尋常。
那是一位女子,緩緩從遠處走來,步伐輕盈,仿佛不帶一絲塵埃。
她的身影如晨光映雪,清冷中帶著不可侵犯的威嚴,又似寒霜中的一枝紅梅,孤傲而絕美。
她身著一襲冰藍長裙,裙擺隨著她的步伐微微蕩漾,宛若湖水流動,將天地的清冷與柔和融為一體。
她的容顏如畫,眉目間透著淡淡的清冷,眸光深邃如星辰。
額間點綴著一枚青色流光的墜飾,隨著她的步伐微微搖曳,增添了一絲神秘的韻味。
她的到來,無需言語,便已成為這片天地的中心。
清晨的陽光灑在她的身上,卻不敢侵襲她眉眼間的冷意,反而為她平添了幾分高不可攀的神聖。
她,便是神川神女——洛青霜。
這是一個在神川大陸無人不知的名字。
她以詩詞歌賦名揚天下,亦以無雙武藝威震四方。
一身詩劍雙絕的才情,使她在文壇與武林皆占據無可撼動的地位。
百年來,她的身影如同神話般流傳,但沒有人能探究她的真實來曆與歲數。
有人說,她是百年前便已聲名鵲起的文壇奇才;
也有人說,她不過是三十多歲的絕世美人,隻因天資卓越,才顯得不染塵世。
但無論傳聞如何,見過她的人,皆會為她的風華絕代所折服。
此番前來胭脂湖,洛青霜並非為了詩會。
她是為探視自己的小徒弟白霽雪而來。
白霽雪,神川大陸近十年來聲名鵲起的才女。
她是洛青霜親自收下的門徒,也是洛青霜傾注心血培養的學生之一。
然而,洛青霜心中早已定下,此生隻收三位弟子,而白霽雪,便是她的第二徒弟。
如今,她的門下尚有最後一個名額未定。
對於這個名額,洛青霜極為慎重。
她希望找到一位真正能繼承她衣缽的傳人,一位能在詩與劍的雙領域都有所成就的人。
可惜,多年來,她走遍神川大陸,始終未能遇到滿意的人選。
“神川才俊無數,卻無一人能擔此重任。”洛青霜的聲音低柔而冷峻,仿佛清泉穿石,帶著一絲無奈與冷意。
站在她身後的青衣弟子,輕聲說道:“師尊,此番南安之行,神川緣會恰巧舉辦。或許,能在這場才會之中,尋得一個合適的人選。”
洛青霜微微一頓,迴眸看了他一眼。
那目光清冷如霜,卻仿佛穿透了一切虛妄,讓人無法直視。
“緣會?”洛青霜輕聲重複,語氣中透著淡淡的譏諷,“每年的緣會不過是世俗才俊的自我陶醉,能有幾人真正有才情可言?”
青衣弟子低頭,不敢反駁。
他知道,洛青霜對所謂的“天才”一向不屑。
在她眼中,詩詞上的靈動與敏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胸懷天下的氣度與超然脫俗的心境。
如果無法兼具這兩者,便無法真正入她的法眼。
洛青霜抬起頭,目光投向遠處的湖麵,神情淡然而冷漠。
“不過……既然來了,便看看吧。”她語氣輕淡,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青衣弟子恭敬地領命,為洛青霜引路至一處高台。
這處高台俯瞰整個胭脂湖,將湖畔的詩會場地盡收眼底。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身形如同一枝迎風而立的寒梅,不染一絲塵埃,獨具清冷之美。
清晨的微風輕拂而過,帶起她耳邊的幾縷青絲,柔順如雲,卻襯得她眉目間的冷意愈發深邃。
她靜靜地俯瞰著湖麵,目光落在遠處的詩會場地。
雖不言語,但那份從容與威嚴,已然讓身後的弟子屏住了唿吸,不敢多言。
“雪霽正在主持緣會。”青衣弟子低聲說道,語氣中帶著幾分恭敬與敬畏,“她的表現一直很出色。”
洛青霜沒有迴應,目光依舊投向遠處的圓台,眸光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柔和。
那是她對這個小徒弟少有的溫情流露。
“雪霽天資不錯,但若隻是這般,仍然難以突破平庸。”
洛青霜緩緩開口,語氣如霜冷冽,“我教她,乃希望她能自成一脈,而非止步於此。”
青衣弟子默然。
他知道,師尊對每一位弟子的要求都極為嚴苛,即便是白霽雪,也不例外。
然而,洛青霜卻似乎未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詩會上。
她抬起頭,目光掃過遠處的山巒與湖水,語氣低柔,卻透著一絲淡淡的孤寂:“天下才俊萬千,真正有資格傳我衣缽者,何其難得。”
清風徐徐,柳絲輕擺。
洛青霜的身影宛若屹立於風雪中的梅樹,孤傲而清冷,透著一種令人心生敬畏的距離感。
然而,在這份距離之下,似乎藏著一種不為人知的期待。
“也許,今日能有些許意外吧。”洛青霜低聲說道,語氣中透出一絲難得的輕歎。
但她的神情卻依舊淡然,仿佛這世間的一切,都不足以真正打動她的心弦。
洛青霜站在高台之上,清冷的目光注視著遠處的圓台。
圓台之下,飛花令正如火如荼地進行。
每一個參賽者都帶著無比認真的神情,或是緊皺眉頭沉思,或是迅速提筆落墨。
然而,這些在台下觀眾看來或緊張或從容的表現,在洛青霜眼中,卻像一場拙劣的表演。
她微微眯起眼,清冷的眸光流轉在每一位參賽者身上,卻沒有停留太久。
因為,她知道,這些人不過是凡俗才俊,即便有才情,也難以真正觸動她的內心。
磬音如雨滴般落下,一輪輪的詩作被提交上去。
一名中年文士首先上台,他的動作頗為從容,顯然對此輪飛花令信心十足。
他深吸一口氣,隨後朗聲念出:
“秋風卷簾夜微涼,孤燈獨影憶故鄉。”
洛青霜微微挑眉,嘴角卻浮現出一絲譏諷的笑意。
“故鄉舊題,情深意淺。”她在心中輕聲評價,“言辭雖工整,卻無一字能撼動人心。”
果然,台下的觀眾並沒有太多反應,隻是寥寥幾聲掌聲隨風散去。
中年文士神情微變,悻悻退場,他的自信顯然在洛青霜的冷漠目光中化為無形的尷尬。
下一位上台的是一名年輕女子,身著粉紅長裙,眉眼間透著一絲靈動。
她提筆略作思索,隨後聲音清脆地念道:
“秋水映月天如鏡,風送桂香伴孤影。”
洛青霜輕輕搖頭,眼中透著幾分冷意:“畫麵雖美,卻如浮萍般輕薄,少了幾分厚重之意。”
她的目光掠過那名女子,仿佛隻看了一眼,便將她徹底歸為平庸之列。
圓台之下,氣氛漸漸有些低迷。
飛花令的規則極為苛刻,十聲磬音內即興作詩,無論對才情還是心理素質都是極大的考驗。
而連續幾位參賽者的表現都未能激起太多波瀾,使得觀眾的興趣也逐漸降低。
洛青霜卻沒有因為這片刻的平淡而失去耐心。
她靜靜站在高台上,身姿挺拔,衣袂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目光依舊冷靜如霜。
她不急,她知道,這場飛花令尚未結束,還有時間驗證自己的預判。
又一名書生上台,他的神情略顯慌張,顯然對飛花令的壓力感到無所適從。
他提筆急急寫下兩句,隨後高聲念道:
“秋風蕭瑟人心亂,庭前月影映愁顏。”
洛青霜聽罷,冷笑一聲,心中暗道:“一味哀歎秋風,卻忘了詩之魂在於意境的升華。這樣的詩作,空有辭藻,無有靈魂。”
果然,台下的觀眾一片嘩然,議論聲此起彼伏,顯然對這首詩並不買賬。
那書生念完後,麵色一陣青一陣白,狼狽地退下了圓台。
接連幾位參賽者的表現,顯然無法讓洛青霜動容。
她輕輕閉上眼,仿佛在用這樣的方式遮斷這片場地的凡俗喧囂。
但她的耳畔,仍然傳來一個又一個平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