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勸說無效,被處罰
小奶團手握紅線,拯救滿門炮灰 作者:五月螢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太子軒轅乾本欲上前為舅舅孫奕承開口說話,可當目光觸及舅舅那警告的眼神,他的腳步和話語都被生生止住。
軒轅乾心裏清楚,舅舅不讓自己開口,是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三皇子。
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之中,為了不讓皇帝無端懷疑,最好還是不要參與此事,免得皇上誤會自己為了鞏固太子之位而殘害兄弟。
無奈之下,他隻能暗中示意自己的心腹,盡量去幫孫奕承說話。
而趙廷偉見自己的愛徒竟敢向皇上冒死進諫,也毅然站了出來。
他神色莊重地看著軒轅樊。
“陛下,霍家一族世代忠肝義膽,多年來在邊疆拋頭顱、灑熱血,一心保家衛國。
他們不應含冤受屈,落得個誅九族的悲慘下場。老臣懇請陛下為霍家翻案,還霍家一個清白,也為那些枉死的霍家冤魂討個公道。”
太子的人紛紛附和,跪在地上,懇求皇上還霍家一個清白。
軒轅樊坐在龍椅上,看著這麽多人公然要求在朝上為霍家斷案,不禁怒從心頭起。
他猛地站起身來,大聲怒吼:“你們這是想要造反嗎?居然不聽朕的話!
朕是君,你們是臣,你們都該聽朕的說話。
而且君無戲言!此事朕已經交由大理寺審理霍家一案,誰也不許再議。”
孫奕承還欲開口,可軒轅樊根本不給他機會,直接厲聲開口。
“朕主意已決,再有反駁者,拖出去打五十大板。”
說罷,他也不給其他人開口的機會,吩咐退朝,撩開龍袍,氣衝衝地轉身離開金鑾殿,徑直迴了禦書房。
大臣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再多言半句,隻能無奈地退朝,緩緩離開金鑾殿。
軒轅兆和沐晟陽都鬆了一口氣,他們彼此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那眼神中滿是得意和慶幸之色。
他們得意地瞥了孫奕承等人一眼,便大搖大擺地離去。
出了金鑾殿,孫瑉浩、孫瑉然和霍雨嘉立刻圍了上來,將孫奕承團團圍住。
孫瑉浩蹙起眉梢:“爹,如今該如何是好?我擔心大理寺承受不住皇帝的壓力,對沐晟陽和三皇子從輕發落。”
孫瑉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爹,總得想個辦法才行。”
霍雨嘉雖未言語,但她那緊鎖的眉頭和擔憂的眼神,也透露出內心的焦慮。
孫奕承神色沉穩,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們,緩緩說道:
“你們先行離開,我會自己想辦法。”
孫瑉浩他們見他如此說,雖心急如焚,但也實在無計可施,隻好先一步離開。
柳敏才剛剛踏出金鑾殿,便轉身對著孫奕承,眼中滿是感激。
“孫將軍,此次多虧有您仗義執言。若不是您,我等揭發貪官之事,恐怕也難以有個公正的結果。”
孫奕承溫和地笑了笑,安慰道:“柳縣令不必如此。此次你揭發貪官有功,皇帝現在隻是在氣頭上,待他冷靜下來,自會有公正的處置。
你且先迴去,好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
“下官會的。”柳敏才施了一禮,便帶著那幾名百姓離去。
待眾人都離開後,孫奕承望著禦書房的方向,沉思了許久。
片刻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朝著禦書房走去。
禦書房門外。
吳公公見他來了,趕忙進去通報軒轅樊,小心翼翼地說:“陛下,孫大將軍來了。”
軒轅樊此時還在為孫奕承在金鑾殿上逼迫自己的事情生氣,一聽這話,頓時火冒三丈,隨手抓起一個茶杯便朝著門砸去,怒道:
“讓他滾!朕不想見他!”
麵對皇帝的憤怒,吳公公嚇得匆匆離開禦書房,神色為難地看著孫奕承,小聲勸說:
“將軍,您也聽到了,皇上還在氣頭上呢。您先迴去吧,等皇上氣消了,再來也不遲。”
孫奕承淡淡地看了一眼緊閉的禦書房,平靜地對吳公公說:“公公,麻煩您給我拿一壺酒來。”
吳公公滿臉疑惑,但心裏明白孫奕承定是有要緊話要跟皇上說。
而且皇上與他又是多年的好兄弟,再生氣,也不會下令讓孫奕承死。
他猶豫片刻後,還是把酒拿給了孫奕承。
孫奕承接過酒壺,讓吳公公離開。
隨後,他握著酒壺,靜靜地坐在緊閉的禦書房門前,一邊喝酒,一邊自言自語:
“皇上,你我相識多年,曾經一起騎馬射箭,一起讀書,暢談天下,一起在邊疆大敗匈奴。
你忘記了當年的豪言壯語,忘記了當年的誓言,我不怪你。因為你的位置會讓你漸漸迷失本心...\"
他話還沒說完,門口又傳來砰的一聲,接著是軒轅樊的咆哮聲。
“孫奕承,你閉嘴,你真的以為你說當年的事情,朕就不敢殺你。”
孫奕承仿若未聞,仰起頭,舉起酒壺,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
“即使你要殺我,我還是要說。
當年即使你聰明,孝順,也隻不過是一個不受寵的皇子。若不是你跟著我去了邊疆,避開那皇權的鬥爭,你以為你能活著到今天?
你早就被你那些皇兄皇弟,算計而死了。
你能坐上現在的位置,是我當年收到你的六皇兄要逼宮,帶著我的人全力協助你闖進皇宮,救下身受重傷的先帝,你才有幸入了先帝的眼,成為太子,成為當今的皇上。”
“所以,朕還要多謝你了。”軒轅樊眸光微沉,冷笑出聲。
“不敢當,但當年的確沒有我的幫忙,你闖不進皇宮,救不了先帝。”孫奕承毫不客氣地說。
軒轅樊怒極反笑,正要發怒,又聽到他說:
“三皇子為了你這個位置,與外祖沐家聯手,陷害霍家,搶奪霍家兵權,然後勾結匈奴國,調換大量兵器,軍糧,欺壓魚肉百姓,擁有大量的財富。
難道你還不明白嗎?你再放任三皇子和沐家,你將會是下一個先帝。”
禦書房內,軒轅樊聽到這些話,原本憤怒的神色漸漸緩和下來,心中也泛起了一絲波瀾。
他也清楚,三皇子和沐家罪不可赦。
但三皇子是他的親骨肉啊,他身為父親,身為皇上,難道就保不住自己從小寵愛到大的孩子嗎?
他的語氣軟了下來:“朕不是有你,太傅,雷霆君和趙老國公這些忠臣嗎?朕不會是下一個先帝。
朕相信,不管朕遇到了什麽危險,你都會第一時間過來保護朕。
就算你不看在朕與你多年兄弟的份上,你也會看在皇後和太子的份上,保護朕。
你孫奕承就是一個這麽護短的人,朕了解你的為人。”
孫奕承被他的話氣笑了。
“哼!皇上太看得起我了,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不是無所不能。
而且我老了,沒有年輕時的雄心壯誌。隻想一手摟著媳婦,一手抱著寶貝女兒,老婆孩子熱炕頭,抱子弄孫,承歡膝下。”
軒轅樊聽到他那沒誌氣的話,嗤之以鼻:“沒出息。”
“你出息。這個世界最出息的人是你。”孫奕承不由迴懟他:
“你身為一國之君,明知道霍家滿門忠烈,三皇子和沐家的罪行,卻視而不見,企圖包庇,蒙混過去,你是有多出息。”
“三皇子和沐家害死的不僅僅是霍家滿門忠烈,還有數萬的邊疆百姓,數萬奮勇殺敵的將士們。”
“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軒轅樊一個人的天下。
你肩負著天下蒼生的福祉,若因為私情,而讓忠良蒙冤,讓百姓寒心,這讓天下百姓又該如何看待你這位君王?
這江山社稷又如何能穩固?”
停頓了一會,孫奕承把手中的酒一喝而盡,接著他跪在禦書房門前,聲如洪鍾: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大膽懇求皇上按照國法,嚴厲處置三皇子和沐家全族。”
軒轅樊聽到這話,心裏升起一股怒火。
按照律列,處置三皇子,豈不是讓三皇子去死?
他滿臉怒容地走到門前,打開了門,死死盯著跪在地上的孫奕承,目眥欲裂:
“你孫奕承說得輕鬆,死的不是你的兒子,而是朕的兒子。
朕先前才賜死了大皇子,現在你又逼著朕處置三皇子。你是不是想朕的兒子們都死在朕的手中?
你是朕的兄弟,為什麽就不替朕著想?為何要逼朕?為什麽?”
孫奕承靜靜地凝視著已然怒發衝冠的皇帝,語氣平淡如往常一般緩緩說:“臣沒有逼你,隻是以事論事。
今日之事倘若並非三皇子與沐家所為,而是換成其他任何人,微臣依舊會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向您進諫忠言。
此乃微臣作為一名忠臣所應盡的職責以及義不容辭的義務。
微臣亦衷心期望皇上您能夠切實履行好身為一國之君的神聖職責與不可推卸的義務…”
未等孫奕承將話說完,軒轅樊那雙充滿血絲的眼眸死死地鎖定在孫奕承身上,他咬著牙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來。
“朕不要聽什麽職責和義務,朕唯一想要做的便是竭盡全力去保護好朕自己的孩子。”
說著,他猛地一甩衣袖,轉過頭朝著禦書房門外,高聲冷喝:
“來人,孫奕承目無尊卑,全然不顧及君臣之間的禮數綱常,竟敢公然出言頂撞朕,速速將其拖出去重責一百大板,以儆效尤。”
聽到命令的雷霆君小心翼翼地瞄了一眼憤怒的皇上,又迅速地瞥了一眼即將遭受嚴懲的孫奕承,麵露難色。
軒轅樊見狀,知曉他們的友情,冷冷地盯著他:
“雷霆君,你退下,此番行刑交由你身旁的那兩人負責即可。
若是膽敢有絲毫放水偏袒、從輕處置孫奕承之舉,朕定叫爾等項上人頭不保。”
那兩名被皇帝親自點名的禦前侍衛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顫,互相對視一眼後,隻得硬著頭皮走上前去將孫奕承牢牢地扣押住。
然後毫不留情地將其拖拽出禦書房之外。
緊接著便是一陣劈裏啪啦的板子抽打聲不絕於耳。
孫奕承趴在那張冰冷的椅子上,盡管身上已被打得皮開肉綻,卻依舊麵不改色,繼續大聲地進言。
“臣懇請皇上能夠明察秋毫,洗清霍家所蒙受的冤屈。
並且按照律法公正無私地處置三皇子以及沐家全族,為那些無辜慘死的霍家人還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將士們討迴一個公道。”
軒轅樊麵色陰沉,被他的聲音煩得心煩意亂,怒不可遏地吼道:
“立刻給朕堵上他的嘴巴,朕再也不想聽到從他嘴裏吐出的任何一個字。”
說罷,他便憤然轉身,大步流星地朝著禦書房走去。
進入禦書房後,他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桌麵上擺放著的由孫奕承和霍雨嘉他們一同呈遞上來的書信。
整個人目光放空,就像一尊雕塑般一動不動。
許久之後,吳公公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軒轅樊的臉色,壓低聲音說:
“啟稟皇上,孫大將軍承受不住這一百大板的刑罰,此刻已暈厥過去了。”
聽到這話,軒轅樊猛地迴過神來。
不過,他臉上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擔憂,反而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
“哼,朕太了解孫奕承的身體素質,區區一百大板對於他而言,簡直就是如毛毛細雨一般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會令他暈厥過去。
依朕看,他分明就是故意使出這裝暈的招數,妄圖以此來逼迫朕向他妥協罷了。”
吳公公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禁有些遲疑。
他是親眼看見孫奕承暈過去的。
可麵對皇帝如此篤定的態度,他又不敢輕易出言反駁,隻得站在原地猶豫不決起來。
最後,他還是硬著頭皮說:“皇上,孫大將軍在短時間內大敗匈奴,然後就去調查調換兵器軍糧和貪官一事,調查完後又馬不停蹄地趕迴京城,沒有好好休息過.....”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出來,而是暗搓搓地提醒。
帝心難測,他不敢明目張膽地維護孫奕承。
軒轅樊聽到他的話,垂下眼睫,他也清楚孫奕承的性格,定然是不眠不休的去完成他下達的任務。
沉默了一會,最終還是心軟。
“讓人把他送迴孫府吧。”
吳公公領命,轉身離開禦書房。
軒轅樊垂眸看著那些書信,沉思了一會,提筆下旨,命人速速送到大理寺,讓大理寺卿一天之內,盡快按照他的旨意,處置霍家一案的事宜。
軒轅乾心裏清楚,舅舅不讓自己開口,是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三皇子。
在這波譎雲詭的宮廷之中,為了不讓皇帝無端懷疑,最好還是不要參與此事,免得皇上誤會自己為了鞏固太子之位而殘害兄弟。
無奈之下,他隻能暗中示意自己的心腹,盡量去幫孫奕承說話。
而趙廷偉見自己的愛徒竟敢向皇上冒死進諫,也毅然站了出來。
他神色莊重地看著軒轅樊。
“陛下,霍家一族世代忠肝義膽,多年來在邊疆拋頭顱、灑熱血,一心保家衛國。
他們不應含冤受屈,落得個誅九族的悲慘下場。老臣懇請陛下為霍家翻案,還霍家一個清白,也為那些枉死的霍家冤魂討個公道。”
太子的人紛紛附和,跪在地上,懇求皇上還霍家一個清白。
軒轅樊坐在龍椅上,看著這麽多人公然要求在朝上為霍家斷案,不禁怒從心頭起。
他猛地站起身來,大聲怒吼:“你們這是想要造反嗎?居然不聽朕的話!
朕是君,你們是臣,你們都該聽朕的說話。
而且君無戲言!此事朕已經交由大理寺審理霍家一案,誰也不許再議。”
孫奕承還欲開口,可軒轅樊根本不給他機會,直接厲聲開口。
“朕主意已決,再有反駁者,拖出去打五十大板。”
說罷,他也不給其他人開口的機會,吩咐退朝,撩開龍袍,氣衝衝地轉身離開金鑾殿,徑直迴了禦書房。
大臣們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再多言半句,隻能無奈地退朝,緩緩離開金鑾殿。
軒轅兆和沐晟陽都鬆了一口氣,他們彼此交換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那眼神中滿是得意和慶幸之色。
他們得意地瞥了孫奕承等人一眼,便大搖大擺地離去。
出了金鑾殿,孫瑉浩、孫瑉然和霍雨嘉立刻圍了上來,將孫奕承團團圍住。
孫瑉浩蹙起眉梢:“爹,如今該如何是好?我擔心大理寺承受不住皇帝的壓力,對沐晟陽和三皇子從輕發落。”
孫瑉然也在一旁附和:“是啊。爹,總得想個辦法才行。”
霍雨嘉雖未言語,但她那緊鎖的眉頭和擔憂的眼神,也透露出內心的焦慮。
孫奕承神色沉穩,目光堅定地看著他們,緩緩說道:
“你們先行離開,我會自己想辦法。”
孫瑉浩他們見他如此說,雖心急如焚,但也實在無計可施,隻好先一步離開。
柳敏才剛剛踏出金鑾殿,便轉身對著孫奕承,眼中滿是感激。
“孫將軍,此次多虧有您仗義執言。若不是您,我等揭發貪官之事,恐怕也難以有個公正的結果。”
孫奕承溫和地笑了笑,安慰道:“柳縣令不必如此。此次你揭發貪官有功,皇帝現在隻是在氣頭上,待他冷靜下來,自會有公正的處置。
你且先迴去,好好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
“下官會的。”柳敏才施了一禮,便帶著那幾名百姓離去。
待眾人都離開後,孫奕承望著禦書房的方向,沉思了許久。
片刻後,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朝著禦書房走去。
禦書房門外。
吳公公見他來了,趕忙進去通報軒轅樊,小心翼翼地說:“陛下,孫大將軍來了。”
軒轅樊此時還在為孫奕承在金鑾殿上逼迫自己的事情生氣,一聽這話,頓時火冒三丈,隨手抓起一個茶杯便朝著門砸去,怒道:
“讓他滾!朕不想見他!”
麵對皇帝的憤怒,吳公公嚇得匆匆離開禦書房,神色為難地看著孫奕承,小聲勸說:
“將軍,您也聽到了,皇上還在氣頭上呢。您先迴去吧,等皇上氣消了,再來也不遲。”
孫奕承淡淡地看了一眼緊閉的禦書房,平靜地對吳公公說:“公公,麻煩您給我拿一壺酒來。”
吳公公滿臉疑惑,但心裏明白孫奕承定是有要緊話要跟皇上說。
而且皇上與他又是多年的好兄弟,再生氣,也不會下令讓孫奕承死。
他猶豫片刻後,還是把酒拿給了孫奕承。
孫奕承接過酒壺,讓吳公公離開。
隨後,他握著酒壺,靜靜地坐在緊閉的禦書房門前,一邊喝酒,一邊自言自語:
“皇上,你我相識多年,曾經一起騎馬射箭,一起讀書,暢談天下,一起在邊疆大敗匈奴。
你忘記了當年的豪言壯語,忘記了當年的誓言,我不怪你。因為你的位置會讓你漸漸迷失本心...\"
他話還沒說完,門口又傳來砰的一聲,接著是軒轅樊的咆哮聲。
“孫奕承,你閉嘴,你真的以為你說當年的事情,朕就不敢殺你。”
孫奕承仿若未聞,仰起頭,舉起酒壺,喝了一口酒,繼續說道:
“即使你要殺我,我還是要說。
當年即使你聰明,孝順,也隻不過是一個不受寵的皇子。若不是你跟著我去了邊疆,避開那皇權的鬥爭,你以為你能活著到今天?
你早就被你那些皇兄皇弟,算計而死了。
你能坐上現在的位置,是我當年收到你的六皇兄要逼宮,帶著我的人全力協助你闖進皇宮,救下身受重傷的先帝,你才有幸入了先帝的眼,成為太子,成為當今的皇上。”
“所以,朕還要多謝你了。”軒轅樊眸光微沉,冷笑出聲。
“不敢當,但當年的確沒有我的幫忙,你闖不進皇宮,救不了先帝。”孫奕承毫不客氣地說。
軒轅樊怒極反笑,正要發怒,又聽到他說:
“三皇子為了你這個位置,與外祖沐家聯手,陷害霍家,搶奪霍家兵權,然後勾結匈奴國,調換大量兵器,軍糧,欺壓魚肉百姓,擁有大量的財富。
難道你還不明白嗎?你再放任三皇子和沐家,你將會是下一個先帝。”
禦書房內,軒轅樊聽到這些話,原本憤怒的神色漸漸緩和下來,心中也泛起了一絲波瀾。
他也清楚,三皇子和沐家罪不可赦。
但三皇子是他的親骨肉啊,他身為父親,身為皇上,難道就保不住自己從小寵愛到大的孩子嗎?
他的語氣軟了下來:“朕不是有你,太傅,雷霆君和趙老國公這些忠臣嗎?朕不會是下一個先帝。
朕相信,不管朕遇到了什麽危險,你都會第一時間過來保護朕。
就算你不看在朕與你多年兄弟的份上,你也會看在皇後和太子的份上,保護朕。
你孫奕承就是一個這麽護短的人,朕了解你的為人。”
孫奕承被他的話氣笑了。
“哼!皇上太看得起我了,我隻是一個普通人,不是無所不能。
而且我老了,沒有年輕時的雄心壯誌。隻想一手摟著媳婦,一手抱著寶貝女兒,老婆孩子熱炕頭,抱子弄孫,承歡膝下。”
軒轅樊聽到他那沒誌氣的話,嗤之以鼻:“沒出息。”
“你出息。這個世界最出息的人是你。”孫奕承不由迴懟他:
“你身為一國之君,明知道霍家滿門忠烈,三皇子和沐家的罪行,卻視而不見,企圖包庇,蒙混過去,你是有多出息。”
“三皇子和沐家害死的不僅僅是霍家滿門忠烈,還有數萬的邊疆百姓,數萬奮勇殺敵的將士們。”
“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不是你軒轅樊一個人的天下。
你肩負著天下蒼生的福祉,若因為私情,而讓忠良蒙冤,讓百姓寒心,這讓天下百姓又該如何看待你這位君王?
這江山社稷又如何能穩固?”
停頓了一會,孫奕承把手中的酒一喝而盡,接著他跪在禦書房門前,聲如洪鍾: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大膽懇求皇上按照國法,嚴厲處置三皇子和沐家全族。”
軒轅樊聽到這話,心裏升起一股怒火。
按照律列,處置三皇子,豈不是讓三皇子去死?
他滿臉怒容地走到門前,打開了門,死死盯著跪在地上的孫奕承,目眥欲裂:
“你孫奕承說得輕鬆,死的不是你的兒子,而是朕的兒子。
朕先前才賜死了大皇子,現在你又逼著朕處置三皇子。你是不是想朕的兒子們都死在朕的手中?
你是朕的兄弟,為什麽就不替朕著想?為何要逼朕?為什麽?”
孫奕承靜靜地凝視著已然怒發衝冠的皇帝,語氣平淡如往常一般緩緩說:“臣沒有逼你,隻是以事論事。
今日之事倘若並非三皇子與沐家所為,而是換成其他任何人,微臣依舊會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向您進諫忠言。
此乃微臣作為一名忠臣所應盡的職責以及義不容辭的義務。
微臣亦衷心期望皇上您能夠切實履行好身為一國之君的神聖職責與不可推卸的義務…”
未等孫奕承將話說完,軒轅樊那雙充滿血絲的眼眸死死地鎖定在孫奕承身上,他咬著牙從牙縫裏擠出一句話來。
“朕不要聽什麽職責和義務,朕唯一想要做的便是竭盡全力去保護好朕自己的孩子。”
說著,他猛地一甩衣袖,轉過頭朝著禦書房門外,高聲冷喝:
“來人,孫奕承目無尊卑,全然不顧及君臣之間的禮數綱常,竟敢公然出言頂撞朕,速速將其拖出去重責一百大板,以儆效尤。”
聽到命令的雷霆君小心翼翼地瞄了一眼憤怒的皇上,又迅速地瞥了一眼即將遭受嚴懲的孫奕承,麵露難色。
軒轅樊見狀,知曉他們的友情,冷冷地盯著他:
“雷霆君,你退下,此番行刑交由你身旁的那兩人負責即可。
若是膽敢有絲毫放水偏袒、從輕處置孫奕承之舉,朕定叫爾等項上人頭不保。”
那兩名被皇帝親自點名的禦前侍衛聽聞此言,心中不禁一顫,互相對視一眼後,隻得硬著頭皮走上前去將孫奕承牢牢地扣押住。
然後毫不留情地將其拖拽出禦書房之外。
緊接著便是一陣劈裏啪啦的板子抽打聲不絕於耳。
孫奕承趴在那張冰冷的椅子上,盡管身上已被打得皮開肉綻,卻依舊麵不改色,繼續大聲地進言。
“臣懇請皇上能夠明察秋毫,洗清霍家所蒙受的冤屈。
並且按照律法公正無私地處置三皇子以及沐家全族,為那些無辜慘死的霍家人還有數以萬計的百姓、將士們討迴一個公道。”
軒轅樊麵色陰沉,被他的聲音煩得心煩意亂,怒不可遏地吼道:
“立刻給朕堵上他的嘴巴,朕再也不想聽到從他嘴裏吐出的任何一個字。”
說罷,他便憤然轉身,大步流星地朝著禦書房走去。
進入禦書房後,他重重地跌坐在椅子上,雙眼直勾勾地盯著桌麵上擺放著的由孫奕承和霍雨嘉他們一同呈遞上來的書信。
整個人目光放空,就像一尊雕塑般一動不動。
許久之後,吳公公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小心翼翼地打量了一下軒轅樊的臉色,壓低聲音說:
“啟稟皇上,孫大將軍承受不住這一百大板的刑罰,此刻已暈厥過去了。”
聽到這話,軒轅樊猛地迴過神來。
不過,他臉上並沒有流露出絲毫的擔憂,反而是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嘲諷的笑容。
“哼,朕太了解孫奕承的身體素質,區區一百大板對於他而言,簡直就是如毛毛細雨一般微不足道,根本不可能會令他暈厥過去。
依朕看,他分明就是故意使出這裝暈的招數,妄圖以此來逼迫朕向他妥協罷了。”
吳公公聽到這番話,心中不禁有些遲疑。
他是親眼看見孫奕承暈過去的。
可麵對皇帝如此篤定的態度,他又不敢輕易出言反駁,隻得站在原地猶豫不決起來。
最後,他還是硬著頭皮說:“皇上,孫大將軍在短時間內大敗匈奴,然後就去調查調換兵器軍糧和貪官一事,調查完後又馬不停蹄地趕迴京城,沒有好好休息過.....”
接下來的話,他沒有說出來,而是暗搓搓地提醒。
帝心難測,他不敢明目張膽地維護孫奕承。
軒轅樊聽到他的話,垂下眼睫,他也清楚孫奕承的性格,定然是不眠不休的去完成他下達的任務。
沉默了一會,最終還是心軟。
“讓人把他送迴孫府吧。”
吳公公領命,轉身離開禦書房。
軒轅樊垂眸看著那些書信,沉思了一會,提筆下旨,命人速速送到大理寺,讓大理寺卿一天之內,盡快按照他的旨意,處置霍家一案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