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算計人心。
沈璟之倚在軟榻上,沒有正麵迴答這個問題,隻言道:“跟聰明人,要談製衡。”
“跟蠢貨,才需談表象。”
“若是你瞧見的,永遠是對方強悍的一麵,那證明在對方眼裏,你就是那個蠢貨。”
正如跟楚崇文,他不需要強勢,也不需要用這些表麵的儀仗來襯托自己的君權。
但是對他那些蠢兒子,他就需要表現出來絕對的壓倒氣焰,因為在他們麵前藏拙,他們會真的以為你“拙”。
“要學會借機打力,這裏是羽國都城,來一千一百又或者一萬,沒什麽分別。”
反而他來的多了,楚崇文說不準還會動那些歪手段搗亂,到時出了事,就理直氣壯的把責任推到他來了這麽多人,都是吃幹飯的草包身上。
但是他們來的人少了,他擔心他們真出什麽事,就不敢多放肆,同時還得多派些人保護他們,護好他們的安危,提防著他們出什麽意外賴上他。
在對方地盤上,有什麽比讓對方出兵保護更安全的呢?
沈璟之垂眸話剛落下,蘇南初就聽見外邊傳來了動靜。
一隊官兵衝了出來,呈護衛式把兩邊百姓隔離開。
領頭的遠遠的,好像在上官靖淵麵前賠禮什麽的。
如果沈璟之來了一千人,有百姓鬧事,羽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說不準還推波助瀾。
但是沈璟之隻來了一百多人,楚崇文也怕這些百姓不受控製,真惹出來什麽亂子。
蘇南初往沈璟之的軟榻坐過去,看著男人那悠閑的模樣忍不住嫌棄,可不是前兩天那苦哈哈說遺言的模樣了,瞧,這大爺模樣,不知道哪家出來的紈絝公子呢。
“那爺讓這些將士屍骨入城,應當不止是要找楚崇文興師問罪吧?”他可從來不做這些無意義的事,一肚子壞水。
沈璟之還真欣慰笑了一聲,斂著眸子的眼神裏,頗有幾分深情溫柔,像春日暖陽一樣泛著光:“汴梁,建武兩城打下來了,朕不想還迴去,侵占他人的土地,總要做些什麽安撫躁動的民心。”
把女人往自己身邊拉一步,看著光影打在女人身上,泛著粉糯的光,他繼續道:“投毒的水從玥國境內流出,事的原委究竟如何,朝廷官員明白,朕心裏明白,始作俑者心裏明白,但是百姓並不明白,在他們眼裏,朕才是那個破壞他們太平的罪魁禍首。”
“這時候,無論什麽解釋,都無法磨滅這個事實,楚崇文也便是認定了這一點,才會煽動民心,試圖用這些,讓我們知難而退,接受其他的議和條件,歸還二城。”
說到這裏,蘇南初已經明白過來了。
百姓是最好騙的,再加上這件事的表相上,確實也是沈璟之先調兵囤積汴梁城外。
然後汴梁那一夜攻城,頂多也就算防衛反擊,或者在被說成什麽陰謀論,全都指向玥國故意挑事,破壞兩國盟約。
到時候羽國的百姓自然都對玥國充滿敵意。
可是這又偏偏不好解釋,因為下毒之事沒成功,再加上那條河是他們玥國自己境內的河,多去解釋,更多可能會被定義成強行狡辯。
所以沈璟之直接采取了以退為進,不解釋,不自辯,不證明自己,就扛著這些屍體,把這些罪證擺出來。
什麽都不說。
又好像又什麽都說了。
入城的隊伍情緒低落,腳步低沉。
贏了戰爭,他們兵將臉上卻沒有任何笑容,有的似乎隻有對他們兵將殞命的悲痛惋惜。
沒有去耀武揚威,沒有去劍拔弩張,沒有去威風凜凜的率軍入城,他們身上充斥著比他們戰敗國還要重的悲腔。
人人好像透過這些,看見了玥軍渴望和平的一麵,好像看出來,玥軍攻進來,似乎並不是為了土地,不是為了金錢的怨氣。
就好像,有罪的是羽國,他們隻是被動自衛。
百姓扔菜葉子越來越遲疑的動作也在說明著一切,到最後羽國的兵士出麵,將百姓驅逐....
看到這裏,蘇南初再一次感慨,沈璟之真的是天生的帝王。
他不僅算計後宮,算計朝臣,他連百姓們想看見什麽,想聽見什麽,心裏會想什麽,都算計到了。
如今玥軍千人隊伍,帶八百人骨灰英魂的事很快就會傳遍都城,甚至整個羽國。
到時候,隻要沈璟之在微微出手,派人出去大肆宣揚此事,聲淚俱下的此情此景描述出來,那民間的風向怕是瞬間就要變了。
雖然這些不能讓這些百姓調轉陣營,背叛他們自己的國家。
可是他們的抵觸心理防線會大大降低,也會因為共情對這些闖進來的人敵意變淡。
沈璟之若想要把汴梁,建武占為己有的阻力也會隨之變小。
這些,都遠遠比多帶些人,少帶些人入城,給他帶來的利益大。
一個走一步棋,看十步,步步都要精心算計,揣摩人心的人,你說他想要什麽得不到?
蘇南初腦海裏突然閃過了這個念頭,於是緩緩抬起來眸看著對方。
對方心情似是不錯,杯子裏倒著藥酒,催發出來酒香,混合著淡淡的苦,他揚起來一飲而盡,把酒杯放迴去。
沈璟之倚在軟榻上,沒有正麵迴答這個問題,隻言道:“跟聰明人,要談製衡。”
“跟蠢貨,才需談表象。”
“若是你瞧見的,永遠是對方強悍的一麵,那證明在對方眼裏,你就是那個蠢貨。”
正如跟楚崇文,他不需要強勢,也不需要用這些表麵的儀仗來襯托自己的君權。
但是對他那些蠢兒子,他就需要表現出來絕對的壓倒氣焰,因為在他們麵前藏拙,他們會真的以為你“拙”。
“要學會借機打力,這裏是羽國都城,來一千一百又或者一萬,沒什麽分別。”
反而他來的多了,楚崇文說不準還會動那些歪手段搗亂,到時出了事,就理直氣壯的把責任推到他來了這麽多人,都是吃幹飯的草包身上。
但是他們來的人少了,他擔心他們真出什麽事,就不敢多放肆,同時還得多派些人保護他們,護好他們的安危,提防著他們出什麽意外賴上他。
在對方地盤上,有什麽比讓對方出兵保護更安全的呢?
沈璟之垂眸話剛落下,蘇南初就聽見外邊傳來了動靜。
一隊官兵衝了出來,呈護衛式把兩邊百姓隔離開。
領頭的遠遠的,好像在上官靖淵麵前賠禮什麽的。
如果沈璟之來了一千人,有百姓鬧事,羽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說不準還推波助瀾。
但是沈璟之隻來了一百多人,楚崇文也怕這些百姓不受控製,真惹出來什麽亂子。
蘇南初往沈璟之的軟榻坐過去,看著男人那悠閑的模樣忍不住嫌棄,可不是前兩天那苦哈哈說遺言的模樣了,瞧,這大爺模樣,不知道哪家出來的紈絝公子呢。
“那爺讓這些將士屍骨入城,應當不止是要找楚崇文興師問罪吧?”他可從來不做這些無意義的事,一肚子壞水。
沈璟之還真欣慰笑了一聲,斂著眸子的眼神裏,頗有幾分深情溫柔,像春日暖陽一樣泛著光:“汴梁,建武兩城打下來了,朕不想還迴去,侵占他人的土地,總要做些什麽安撫躁動的民心。”
把女人往自己身邊拉一步,看著光影打在女人身上,泛著粉糯的光,他繼續道:“投毒的水從玥國境內流出,事的原委究竟如何,朝廷官員明白,朕心裏明白,始作俑者心裏明白,但是百姓並不明白,在他們眼裏,朕才是那個破壞他們太平的罪魁禍首。”
“這時候,無論什麽解釋,都無法磨滅這個事實,楚崇文也便是認定了這一點,才會煽動民心,試圖用這些,讓我們知難而退,接受其他的議和條件,歸還二城。”
說到這裏,蘇南初已經明白過來了。
百姓是最好騙的,再加上這件事的表相上,確實也是沈璟之先調兵囤積汴梁城外。
然後汴梁那一夜攻城,頂多也就算防衛反擊,或者在被說成什麽陰謀論,全都指向玥國故意挑事,破壞兩國盟約。
到時候羽國的百姓自然都對玥國充滿敵意。
可是這又偏偏不好解釋,因為下毒之事沒成功,再加上那條河是他們玥國自己境內的河,多去解釋,更多可能會被定義成強行狡辯。
所以沈璟之直接采取了以退為進,不解釋,不自辯,不證明自己,就扛著這些屍體,把這些罪證擺出來。
什麽都不說。
又好像又什麽都說了。
入城的隊伍情緒低落,腳步低沉。
贏了戰爭,他們兵將臉上卻沒有任何笑容,有的似乎隻有對他們兵將殞命的悲痛惋惜。
沒有去耀武揚威,沒有去劍拔弩張,沒有去威風凜凜的率軍入城,他們身上充斥著比他們戰敗國還要重的悲腔。
人人好像透過這些,看見了玥軍渴望和平的一麵,好像看出來,玥軍攻進來,似乎並不是為了土地,不是為了金錢的怨氣。
就好像,有罪的是羽國,他們隻是被動自衛。
百姓扔菜葉子越來越遲疑的動作也在說明著一切,到最後羽國的兵士出麵,將百姓驅逐....
看到這裏,蘇南初再一次感慨,沈璟之真的是天生的帝王。
他不僅算計後宮,算計朝臣,他連百姓們想看見什麽,想聽見什麽,心裏會想什麽,都算計到了。
如今玥軍千人隊伍,帶八百人骨灰英魂的事很快就會傳遍都城,甚至整個羽國。
到時候,隻要沈璟之在微微出手,派人出去大肆宣揚此事,聲淚俱下的此情此景描述出來,那民間的風向怕是瞬間就要變了。
雖然這些不能讓這些百姓調轉陣營,背叛他們自己的國家。
可是他們的抵觸心理防線會大大降低,也會因為共情對這些闖進來的人敵意變淡。
沈璟之若想要把汴梁,建武占為己有的阻力也會隨之變小。
這些,都遠遠比多帶些人,少帶些人入城,給他帶來的利益大。
一個走一步棋,看十步,步步都要精心算計,揣摩人心的人,你說他想要什麽得不到?
蘇南初腦海裏突然閃過了這個念頭,於是緩緩抬起來眸看著對方。
對方心情似是不錯,杯子裏倒著藥酒,催發出來酒香,混合著淡淡的苦,他揚起來一飲而盡,把酒杯放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