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交流的方式也隻有信件,還有人傳人的方式。
在士紳階級還好,可以研究一下詩詞,要麽就是聽個曲喝點茶。大多百姓連溫飽的都沒有解決,又何嚐精神享受。
統治階級也慣用弱民、愚民的政策,這樣領地裏的百姓更好管理。百姓也隻是,服務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
在這個時代識字率不高,士紳階級也就把控輿論。朝廷要想有所作為,就要討好士紳階級,大多窮人也依附於士紳階級生存。
士紳階級對上欺滿對下主導輿論,使得最大階級是最大的獲利者。
崇禎初年,大明財政入不敷出。崇禎也想加收關稅,隻是受到天下士紳的抵製,說崇禎與民奪利。最後崇禎也隻有放棄,把稅收攤派在百姓身上。
窮人還感激士紳替他們說話,殊不知他們被人賣了,還幫著人數錢。
王成在南直隸如此狼狽,全因得罪了東林。就因不敬至聖先師,遭到讀書人的抵製。讀書人掌控天下輿論,確切的說誰更有才,通過自己的作品,就可以快速傳播思想理念。
為了打破讀書人對輿論的壟斷,王成特地成立了同文館。同文館,類似新聞和雜誌的結合體。有柳隱為第一任館長,卞玉京和馬湘蘭擅長書畫,為同文館的副館長。
三女聽到王成的安排,雖是心動又有些不自信。在王成的勸說下,幾女也打算試試。
王成也是熟慮的,以秦淮八豔的名氣,就是最好的宣傳。相信同文館打出名氣,也可以主導輿論的走向。
經過幾天的摸索,王成製作出一個簡易的印刷機。在蠟紙上刻上文字,然後將普通紙附在上麵,用刮片刮過紙麵,就拓印出蠟紙上的內容。兩個人配合,一天可以拓印兩千張。
對於王成來說這就是小兒科,在柳隱等人看來,那就是就是世紀發明了。想不到王成不僅文武雙全,還會這些奇瀅技巧,幾人也是興奮的,在蠟紙上刻畫起來……
幾天後同文館正式掛牌營業,印刷出的兩千份報紙。
報紙第一頁赫然寫的幾個大字【王成在南直隸的不公遭遇】,報紙詳細的記錄了,王成在南直隸怎麽被針對,怎麽被東林人士算計……
還有王成帶著麒麟旅,在川陝一帶戰鬥的過程,麒麟旅是如何的英勇悍不畏死……
報紙中還詳細的說了大明的事態,張獻忠再次叛變,李自成再次出山……
每份報紙有五張定價20文,當天售賣一空,第一天收入就400兩。
這種報紙每十天出一期,不僅有當下新聞趣事,還有瓊州的一些政策,大明的風吹草動。還有一個娛樂板塊,連載著當下大火的三國演義。
這些報紙沒有什麽之乎者也,大都是百姓聽得懂的白話文。
一時間同文館廣受關注,在總長呂昂的號召下,瓊山的的總辦府、各個辦事廳,帶頭訂購了每期的報紙。一年下來還不到一兩銀子,就是村級單位也可以承受的。
有各個府衙帶頭,在瓊山一帶的作坊,大的商戶也爭相訂購。隻要訂購超過半年的,就可以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瓊州驛站也應運而生。
同文館旗下瓊州驛站,不僅送報紙。隻要你給一定的費用,還可以運送信件,和一些小件物品。同文館的分館也設在瓊州各個縣、鎮一級。
瓊州驛站還充當傳遞信息的職能,每個縣有什麽大事,通過同文館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真正意義的坐在家裏,就知道瓊州各地的大事,還有大明的一些大事。
這也是瓊州普及識字率的成果,瓊州的初級學堂教學的字,都是王成推行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初始推行的時,受到一定的抵製。在王成的絕對權威下,這種聲音很快被壓下去。
現在瓊州每家,基本上都有識字的。瓊州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普通百姓也會追求精神食糧,報紙上連載的小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的百姓嚐試和給軍中親屬寄信,在收到迴信後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也在信中傾訴著思念之情。以前傳遞信息都是靠人傳達,有錢的托人傳話,沒錢的親自跑一趟,不僅費時還費力。現在隻需一封信,就可以說清楚了……
就在瓊州沉侵在,這種新的交流方式時,南直隸也再次轟動起來。
同文館刊印的兩千份雜誌,也在南直隸大賣。與報紙不同,雜誌製作精美一些,價錢也相對高一些。在南直隸也隻是幾天時間,就售賣一空。
見這本雜誌銷量那麽好,同文館就加緊在刊印三千冊,在沿海各地販賣。
這一本雜誌它的首篇文章則是由柳隱撰寫的《我在瓊州的見聞》。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購買這份報紙大多是因為柳隱的名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其產生興趣,並紛紛好奇地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瓊州的故事。於是,這份雜誌的銷量也逐漸上升,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些人認為,瓊州是一個荒涼之地,不可能像柳隱說的那麽好;但另一些人則認為,瓊州或許真有發展,發展到什麽程度,還有待商榷。
雜誌上還刊登了,王成在南直隸的經曆。王成是如何被抹黑,如何遭到迫害也寫的一清二楚。隨著雜誌的大賣,沿海一帶的士人,也開始討論起王成是對是錯。
江南的一眾文人也是急了,也要發行一樣的反駁文章。隻是在本地刊印,不僅價格昂貴,還有一定的風險。主要還是流傳不同,你發表的文章也隻在南直隸,等於沒有發表。
聰明的江南士人,也開始打聽起同文館。得知在同文館發表文章,隻要通過審核刊登,還有一定的稿費。有人就想方設法的和同文館聯係,希望可以發表文章,賺取一定的傭金。
江南士人大多都不缺這點傭金,主要還是想抨擊王成。同文館是誰搞出來的不言而喻,王成會刊登不利於他的文章麽。
有一個東林士子,抱著試試的態度,寫了一篇抨擊王成的文章。這個士子倒有一些文采,把王成罵的狗血淋頭,還不帶一個髒字。
這樣的文章,同文館刊登了,也直接大賣。這個士子不僅名聲大漲,還收到不少傭金。其他士子見此也是爭發表……
在士紳階級還好,可以研究一下詩詞,要麽就是聽個曲喝點茶。大多百姓連溫飽的都沒有解決,又何嚐精神享受。
統治階級也慣用弱民、愚民的政策,這樣領地裏的百姓更好管理。百姓也隻是,服務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
在這個時代識字率不高,士紳階級也就把控輿論。朝廷要想有所作為,就要討好士紳階級,大多窮人也依附於士紳階級生存。
士紳階級對上欺滿對下主導輿論,使得最大階級是最大的獲利者。
崇禎初年,大明財政入不敷出。崇禎也想加收關稅,隻是受到天下士紳的抵製,說崇禎與民奪利。最後崇禎也隻有放棄,把稅收攤派在百姓身上。
窮人還感激士紳替他們說話,殊不知他們被人賣了,還幫著人數錢。
王成在南直隸如此狼狽,全因得罪了東林。就因不敬至聖先師,遭到讀書人的抵製。讀書人掌控天下輿論,確切的說誰更有才,通過自己的作品,就可以快速傳播思想理念。
為了打破讀書人對輿論的壟斷,王成特地成立了同文館。同文館,類似新聞和雜誌的結合體。有柳隱為第一任館長,卞玉京和馬湘蘭擅長書畫,為同文館的副館長。
三女聽到王成的安排,雖是心動又有些不自信。在王成的勸說下,幾女也打算試試。
王成也是熟慮的,以秦淮八豔的名氣,就是最好的宣傳。相信同文館打出名氣,也可以主導輿論的走向。
經過幾天的摸索,王成製作出一個簡易的印刷機。在蠟紙上刻上文字,然後將普通紙附在上麵,用刮片刮過紙麵,就拓印出蠟紙上的內容。兩個人配合,一天可以拓印兩千張。
對於王成來說這就是小兒科,在柳隱等人看來,那就是就是世紀發明了。想不到王成不僅文武雙全,還會這些奇瀅技巧,幾人也是興奮的,在蠟紙上刻畫起來……
幾天後同文館正式掛牌營業,印刷出的兩千份報紙。
報紙第一頁赫然寫的幾個大字【王成在南直隸的不公遭遇】,報紙詳細的記錄了,王成在南直隸怎麽被針對,怎麽被東林人士算計……
還有王成帶著麒麟旅,在川陝一帶戰鬥的過程,麒麟旅是如何的英勇悍不畏死……
報紙中還詳細的說了大明的事態,張獻忠再次叛變,李自成再次出山……
每份報紙有五張定價20文,當天售賣一空,第一天收入就400兩。
這種報紙每十天出一期,不僅有當下新聞趣事,還有瓊州的一些政策,大明的風吹草動。還有一個娛樂板塊,連載著當下大火的三國演義。
這些報紙沒有什麽之乎者也,大都是百姓聽得懂的白話文。
一時間同文館廣受關注,在總長呂昂的號召下,瓊山的的總辦府、各個辦事廳,帶頭訂購了每期的報紙。一年下來還不到一兩銀子,就是村級單位也可以承受的。
有各個府衙帶頭,在瓊山一帶的作坊,大的商戶也爭相訂購。隻要訂購超過半年的,就可以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瓊州驛站也應運而生。
同文館旗下瓊州驛站,不僅送報紙。隻要你給一定的費用,還可以運送信件,和一些小件物品。同文館的分館也設在瓊州各個縣、鎮一級。
瓊州驛站還充當傳遞信息的職能,每個縣有什麽大事,通過同文館可以第一時間知道。真正意義的坐在家裏,就知道瓊州各地的大事,還有大明的一些大事。
這也是瓊州普及識字率的成果,瓊州的初級學堂教學的字,都是王成推行的簡體字。這些簡體字,初始推行的時,受到一定的抵製。在王成的絕對權威下,這種聲音很快被壓下去。
現在瓊州每家,基本上都有識字的。瓊州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普通百姓也會追求精神食糧,報紙上連載的小說也是不錯的選擇。
有的百姓嚐試和給軍中親屬寄信,在收到迴信後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也在信中傾訴著思念之情。以前傳遞信息都是靠人傳達,有錢的托人傳話,沒錢的親自跑一趟,不僅費時還費力。現在隻需一封信,就可以說清楚了……
就在瓊州沉侵在,這種新的交流方式時,南直隸也再次轟動起來。
同文館刊印的兩千份雜誌,也在南直隸大賣。與報紙不同,雜誌製作精美一些,價錢也相對高一些。在南直隸也隻是幾天時間,就售賣一空。
見這本雜誌銷量那麽好,同文館就加緊在刊印三千冊,在沿海各地販賣。
這一本雜誌它的首篇文章則是由柳隱撰寫的《我在瓊州的見聞》。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購買這份報紙大多是因為柳隱的名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其產生興趣,並紛紛好奇地想要了解更多關於瓊州的故事。於是,這份雜誌的銷量也逐漸上升,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些人認為,瓊州是一個荒涼之地,不可能像柳隱說的那麽好;但另一些人則認為,瓊州或許真有發展,發展到什麽程度,還有待商榷。
雜誌上還刊登了,王成在南直隸的經曆。王成是如何被抹黑,如何遭到迫害也寫的一清二楚。隨著雜誌的大賣,沿海一帶的士人,也開始討論起王成是對是錯。
江南的一眾文人也是急了,也要發行一樣的反駁文章。隻是在本地刊印,不僅價格昂貴,還有一定的風險。主要還是流傳不同,你發表的文章也隻在南直隸,等於沒有發表。
聰明的江南士人,也開始打聽起同文館。得知在同文館發表文章,隻要通過審核刊登,還有一定的稿費。有人就想方設法的和同文館聯係,希望可以發表文章,賺取一定的傭金。
江南士人大多都不缺這點傭金,主要還是想抨擊王成。同文館是誰搞出來的不言而喻,王成會刊登不利於他的文章麽。
有一個東林士子,抱著試試的態度,寫了一篇抨擊王成的文章。這個士子倒有一些文采,把王成罵的狗血淋頭,還不帶一個髒字。
這樣的文章,同文館刊登了,也直接大賣。這個士子不僅名聲大漲,還收到不少傭金。其他士子見此也是爭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