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國原本西國的幾個行省,從西國獨立出來後,也錯過最好的先機。
由於荷人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出色的造船能力。
將近百年的發展,荷國後來居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
荷國通過武力,不斷從西洋幾國,搶奪殖民地。
環視幾大洲,也隻有亞洲人口最多,也極為富有。
就是大明的絲綢、瓷器,在西方就是奢侈品。往來貿易的利潤,何止幾十倍。
這個巨大的利益,荷國怎會放過。
荷國原本想,控製馬六甲海峽,進而控製整個亞洲貿易。
隻是與葡國幾次戰爭,雖然海戰都勝利了,進入陸地戰爭皆是失敗。
畢竟荷國建國不足百年,雖海上實力強大,就是國內人口稀少。這也是荷國一大短板,無法建設強大的陸軍。
荷國也隻得退而求其次,先是占領爪哇島的巴達維亞,進而慢慢控製南洋。幾十年的發展,荷國也控製爪哇島,逐步向婆羅島滲透。
用不了多久,荷國會再次擊敗葡國,進而控製馬六甲海峽。
隻是青龍師占領呂宋,打亂荷國人的計劃。現在又出兵渤泥國,徹底擊破荷國的夢想。控製了馬六甲海峽,也成為荷國的一個夢。
確切的說,王成的出現改變了大明,也間接的改變世界……
荷國對於海外事務,大都有私人經營。荷國王室,也是隻收一些稅即可。
荷國商人為了更好的發展,成立一個公司——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股份製公司。
東印度公司,雖有荷國王室的支持,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但還是一家公司,是以利益至上。
王成將荷國人趕出台灣,巴達維亞總督科恩,就準備出兵報複王成。
以當時的實力,科恩沒把王成放在眼裏,也完全可以消滅青龍師。
隻是考慮王成是大明的官員,要是激怒大明,那就得不償失了。綜合利弊,科恩也放棄出兵的想法。
沒想到短短三年時間,王成有和他一較長短的實力,這著實讓科恩懊惱不已。
本想著控製婆羅洲之後,再和王成周旋。用心集結的三路軍,這麽輕易地被王成擊敗。
還有半年時間,科恩就可以迴國複命,等待他的就是榮華富貴。隻是在這個時間裏,他要是把巴達維亞丟了,那麽等待他的也隻有斷頭台。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荷國,科恩都要保住巴達維亞。
在和幾個股東商議後,科恩集結南洋所有戰船。
其中主力戰船將近一百艘,其他大小戰船一百餘艘。兩百多艘戰船,從巴達維亞出發,浩浩蕩蕩的殺向渤泥行省。
在科恩看來,隻要將海路封死,切斷後勤補給。各個島嶼缺衣少食,就是再多的兵馬,反而會成為累贅。
荷國陸軍雖是慘敗,但對於海軍,荷國人還是過於自信。畢竟海上霸主,也不是浪得虛名。
這不是科恩一人的想法,這是所有荷人共同的認知……
王成不知道荷人的計劃,但知道海路的重要性。
在中原切斷後路,斷了補給線,而大敗的戰爭,是數不勝數。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將領,都不會容忍這個失誤,何況還是精明的王成。
快要占領渤泥的時候,台灣到呂宋、再到渤泥的航線;瓊州到交趾、再到渤泥;這兩條航線,已經交給武衛軍駐防,確保物資的暢通。
騰出手的青龍一軍,已經在文萊待命。與此同時,白虎二軍、玄武一軍的兩個海軍師,也向著文萊集結。
加上護衛王成的青龍二師、麒麟二師,朱雀一師、亥豬師。
王成親臨南洋,共計調動一個軍、五個師的兵力。
合計戰船將近四百艘,兵丁將近二十萬,這還不算武衛軍的地方兵。要是科恩知道,王成的實力,恐怕也會直接跑路了……
“淩風怎麽到現在還不迴來?難道找不到迴來的路!”
閑來無事,王成便乘坐自己的旗艦,從文萊城出發,來到西加裏曼交界處。
航行了兩日,便在一個大海島上逗留。
王成也便讓鷹王淩風,自行出去覓食。將近一個時辰,淩風還不見迴來,王成這才對著何毅嘀咕。
還不待何毅迴答,淩風已經出現在,王成的視線。在飛到王成的上方,不斷的在空中盤旋。
上次發現徐盛的時候,淩風也是這樣的盤旋。王成有種不妙的感覺,便詢問何毅:“在西加裏曼方向,是否派有偵察船。”
見何毅搖搖頭,更讓王成不安。也沒有遊玩的興致,便匆匆返迴戰艦。
這讓何毅很是不解,荷國新敗。葡國、西國龜縮在馬六甲海峽兩岸,不敢與王成爭鋒。何毅不知道在這南洋,還有誰敢與王成抗衡。
“嗚嗚……”
還不等戰船拔錨起航,了望台已發出敵襲的號角。
何毅的心,一下子聽到嗓子眼。
要是放在文萊王城,有青龍一軍駐守,就是來再多人也不怕。
隻是現在遠離文萊城,身邊又隻有一個作戰大隊,難以護衛王成的安全。
王成在他這裏要有個閃失,他就可以一死謝天下了。急忙向王成的旗艦打旗語,讓王成先行撤退,他為王成斷後。
聽到敵襲的消息,王成便順著千裏鏡望去,海平麵沒有發現敵艦的影子。
稍微思索,王成也便明白原有。了望台的高度,距離甲板有幾十米。他在甲板看不到敵艦,也實屬正常,但也說明和敵方相距還遠。
王成身旁的鄭福鬆、施郎二人,自幼生活在大海上,對於海戰也頗為了解。
二人一合計,鄭福鬆便向王成匯報道:“敵艦最起碼,還在三十裏開外。”
王成讚許的向二人點頭,這個海平麵可以看到敵艦,還是可以計算距離的。隻是王成不知道,計算公式而已。
現在兩人給出想要的答案,王成也省去不少麻煩。
對於陸戰王成頗有心得,對於海戰就差強人意了。
王成也不是冒進的人,自己身邊沒有多少戰船,還是先避其鋒芒的好。
想通這些,王成便讓旗手下令,和何毅一起往文萊方向撤退……
由於荷人優越的地理位置,加上出色的造船能力。
將近百年的發展,荷國後來居上,逐漸成為海上霸主。
荷國通過武力,不斷從西洋幾國,搶奪殖民地。
環視幾大洲,也隻有亞洲人口最多,也極為富有。
就是大明的絲綢、瓷器,在西方就是奢侈品。往來貿易的利潤,何止幾十倍。
這個巨大的利益,荷國怎會放過。
荷國原本想,控製馬六甲海峽,進而控製整個亞洲貿易。
隻是與葡國幾次戰爭,雖然海戰都勝利了,進入陸地戰爭皆是失敗。
畢竟荷國建國不足百年,雖海上實力強大,就是國內人口稀少。這也是荷國一大短板,無法建設強大的陸軍。
荷國也隻得退而求其次,先是占領爪哇島的巴達維亞,進而慢慢控製南洋。幾十年的發展,荷國也控製爪哇島,逐步向婆羅島滲透。
用不了多久,荷國會再次擊敗葡國,進而控製馬六甲海峽。
隻是青龍師占領呂宋,打亂荷國人的計劃。現在又出兵渤泥國,徹底擊破荷國的夢想。控製了馬六甲海峽,也成為荷國的一個夢。
確切的說,王成的出現改變了大明,也間接的改變世界……
荷國對於海外事務,大都有私人經營。荷國王室,也是隻收一些稅即可。
荷國商人為了更好的發展,成立一個公司——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個股份製公司。
東印度公司,雖有荷國王室的支持,也有自己的武裝力量。但還是一家公司,是以利益至上。
王成將荷國人趕出台灣,巴達維亞總督科恩,就準備出兵報複王成。
以當時的實力,科恩沒把王成放在眼裏,也完全可以消滅青龍師。
隻是考慮王成是大明的官員,要是激怒大明,那就得不償失了。綜合利弊,科恩也放棄出兵的想法。
沒想到短短三年時間,王成有和他一較長短的實力,這著實讓科恩懊惱不已。
本想著控製婆羅洲之後,再和王成周旋。用心集結的三路軍,這麽輕易地被王成擊敗。
還有半年時間,科恩就可以迴國複命,等待他的就是榮華富貴。隻是在這個時間裏,他要是把巴達維亞丟了,那麽等待他的也隻有斷頭台。
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荷國,科恩都要保住巴達維亞。
在和幾個股東商議後,科恩集結南洋所有戰船。
其中主力戰船將近一百艘,其他大小戰船一百餘艘。兩百多艘戰船,從巴達維亞出發,浩浩蕩蕩的殺向渤泥行省。
在科恩看來,隻要將海路封死,切斷後勤補給。各個島嶼缺衣少食,就是再多的兵馬,反而會成為累贅。
荷國陸軍雖是慘敗,但對於海軍,荷國人還是過於自信。畢竟海上霸主,也不是浪得虛名。
這不是科恩一人的想法,這是所有荷人共同的認知……
王成不知道荷人的計劃,但知道海路的重要性。
在中原切斷後路,斷了補給線,而大敗的戰爭,是數不勝數。稍微有些軍事常識的將領,都不會容忍這個失誤,何況還是精明的王成。
快要占領渤泥的時候,台灣到呂宋、再到渤泥的航線;瓊州到交趾、再到渤泥;這兩條航線,已經交給武衛軍駐防,確保物資的暢通。
騰出手的青龍一軍,已經在文萊待命。與此同時,白虎二軍、玄武一軍的兩個海軍師,也向著文萊集結。
加上護衛王成的青龍二師、麒麟二師,朱雀一師、亥豬師。
王成親臨南洋,共計調動一個軍、五個師的兵力。
合計戰船將近四百艘,兵丁將近二十萬,這還不算武衛軍的地方兵。要是科恩知道,王成的實力,恐怕也會直接跑路了……
“淩風怎麽到現在還不迴來?難道找不到迴來的路!”
閑來無事,王成便乘坐自己的旗艦,從文萊城出發,來到西加裏曼交界處。
航行了兩日,便在一個大海島上逗留。
王成也便讓鷹王淩風,自行出去覓食。將近一個時辰,淩風還不見迴來,王成這才對著何毅嘀咕。
還不待何毅迴答,淩風已經出現在,王成的視線。在飛到王成的上方,不斷的在空中盤旋。
上次發現徐盛的時候,淩風也是這樣的盤旋。王成有種不妙的感覺,便詢問何毅:“在西加裏曼方向,是否派有偵察船。”
見何毅搖搖頭,更讓王成不安。也沒有遊玩的興致,便匆匆返迴戰艦。
這讓何毅很是不解,荷國新敗。葡國、西國龜縮在馬六甲海峽兩岸,不敢與王成爭鋒。何毅不知道在這南洋,還有誰敢與王成抗衡。
“嗚嗚……”
還不等戰船拔錨起航,了望台已發出敵襲的號角。
何毅的心,一下子聽到嗓子眼。
要是放在文萊王城,有青龍一軍駐守,就是來再多人也不怕。
隻是現在遠離文萊城,身邊又隻有一個作戰大隊,難以護衛王成的安全。
王成在他這裏要有個閃失,他就可以一死謝天下了。急忙向王成的旗艦打旗語,讓王成先行撤退,他為王成斷後。
聽到敵襲的消息,王成便順著千裏鏡望去,海平麵沒有發現敵艦的影子。
稍微思索,王成也便明白原有。了望台的高度,距離甲板有幾十米。他在甲板看不到敵艦,也實屬正常,但也說明和敵方相距還遠。
王成身旁的鄭福鬆、施郎二人,自幼生活在大海上,對於海戰也頗為了解。
二人一合計,鄭福鬆便向王成匯報道:“敵艦最起碼,還在三十裏開外。”
王成讚許的向二人點頭,這個海平麵可以看到敵艦,還是可以計算距離的。隻是王成不知道,計算公式而已。
現在兩人給出想要的答案,王成也省去不少麻煩。
對於陸戰王成頗有心得,對於海戰就差強人意了。
王成也不是冒進的人,自己身邊沒有多少戰船,還是先避其鋒芒的好。
想通這些,王成便讓旗手下令,和何毅一起往文萊方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