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塔國滅國的時候,陸宣還不到十歲。
之所以能當上國王,也隻是一個傀儡而已,是被商人供起來的金絲雀。
說的直白一些,讓陸宣成為國王。也隻是為了團結,明人後裔的商人而已。
陸宣自幼被圈養,生活也頗為富足,自然沒什麽城府。
自幼錦衣玉食,加之身邊人的奉承,使得陸宣也極為的驕縱。
以至於二十多歲的人,不懂什麽人情世故,更不知什麽世間冷暖。
要是徐盛強硬一些,陸宣或許會收斂。
搞得歡迎儀式,在陸宣看來,又是想巴結他的人。
這也是商人,隻為利益的結果。
在確定擁立陸宣為王後,對於各自當什麽官。這些商人爭論不休,也是互不相讓。
最後別出心裁的,搞了個會員製。隻要每年交些銀子,就可以加入順塔國。
在根據銀子的多少,就可以買一個官,並給一定的特權。
這個特權就是順塔國的官,在南洋不一定好使,放在別處還是能唬人的。
別說商人就是有頭腦。
把一個複國組織,變成一個商會組織,還能從中盈利。
這些銀子,也被幾大家族把持著。
對於能賺錢的金絲雀,幾大家族當然好生供養。也就養成陸宣的不諳世事,不知天高地厚……
這次王成擊敗荷國,這些商人也有了別的心思。
萬一王成允許他們複國,恢複自己的領地。那他們這些土雞,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陸宣這隻金絲雀,又被一眾商人抬了出來……
再說徐盛自顧自的走了,順塔國的一眾“文武大臣”,懸著的心放下不少。
他們這些人可是知道的,徐盛是王成麾下大將,先是擊敗荷國,又是擊敗葡、西聯軍。
要不是有順塔國的名聲,徐盛恐怕不會看他們一眼。
直到徐盛走遠,這些“大臣”們才敢上前,勸著不知天高地厚的陸宣。
要是放在別處,肯定會讓陸宣這個愣頭青,吃上一點苦頭。
隻是在這關鍵時候,陸宣一國之主的威嚴,還是要給足的……
好在陸宣記得老師教過他,身為明君就要聽勸,陸宣這才作罷!
也不再爭論,轎子隻有十六人抬得,他才會去坐……
將近百人進了文萊城,也隻有十來人獲得召見。
怕陸宣再弄出什麽幺蛾子,順塔國的左右丞相、六部尚書,陪同陸宣進入大殿。
九人同時進了大殿,八人都是行跪禮,唯獨陸宣站在中央。
左丞相輕咳一聲,拉幾下陸宣的袖子。
陸宣也不理會,直接問起王成的官職。
王成也被問愣住了,但還是誠然道:“我是大明定海伯。”
以王成現在的實力,官職已無關緊要,隻是遇到陸宣這個愣頭青。
王成有多少的實力,陸宣不知道也不清楚。隻是對於伯爵,陸宣自己就封了幾十人。
麵對一個伯爵,哪有資格在他麵前坐著。陸宣又是高傲起來,質問道:“本王在這裏,你為何不行禮!”
王成被逗樂了,難道這陸宣是個傻子?分不清當下形勢?
跟隨陸宣的一眾大臣,也是嚇得慌了神。
王成的部下,則是對陸宣怒目而視,隻是礙於王成沒有發話,也不好有所動作。
整個王殿靜了下來,隻等王成發話……
看到殺人的目光,陸宣雖有些害怕。
看著身後的大臣,有什麽事他們會擺平,陸宣這才心中大定。又出言道:“順塔國何時歸還給本王!”
自問見過的人不少,但陸宣這一號人少見。王成也是來了興趣,揶揄道:“你不就是順塔王國國王,何談歸還一說?”
“我說的是歸還,順塔國國土!”
“是荷人滅了順塔國,你應該去找他們!”
“你……”
陸宣何時受過這樣的羞辱,轉而將怒氣發泄幾個大臣身上,嚷著要撤了王成的伯爵。
此時的幾個大臣,早已沒了主見,趴在地上不敢動彈。
一路上交代,讓陸宣少說話,隻要表現出王的氣質就好。
按著明人的習慣,看不上這海外之地。
順塔國王又是名人後裔,讓他們複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是這個愣頭青,王的氣質表現出來了,更是帶出了王霸之氣。
陸宣一番騷操作,不說要順塔國了,要是能活著就謝天謝地了。
幾個大臣現在是一個心思,放棄陸宣這個愣頭青。讓他頂在前麵,隻希望不要遷怒於他們……
確定陸宣是傻子無疑!
順塔國想要複國,也不會找個傻子來。就算陸宣是個傻子,跟隨他的一眾大臣,總不會都是傻子吧!
王成聞到貓膩,掃視殿下幾人。
“將他們拿下!”
黎剛隨王成多日,隻是王成的一個眼神,便明白其中的意思。
王親兵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直接將場中幾人控製。
陸宣還想反抗,更是特殊“照顧”一番。
此時的陸宣哪還有王的尊嚴,像豬一個嚎叫起來……
本以為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哪想會是這個局麵。
王成也失去了興致,直接讓親衛“招待”遠來的客人……
將近百餘明人後裔,大都是商人世家。
親衛兵不用動刑,就將事情說的清楚。
感情這些人都是順塔國高官。這些人擔任的官職,大都仿製明朝,倒沒什麽稀奇。
隻是這公爵有幾個、侯爵十幾個、伯爵的更是有幾十個。
徐盛翻看著供詞,也是樂了,對著王成打趣道:“我們將順塔國一窩端了。”轉而又自顧自道:“這陸宣沒將上位放在眼裏,也不是沒有道理。”
雖然徐盛沒有明說,王成知道他的意思。
以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自成一國。王成卻不在乎這些,對外還是大明的伯爵。
在大明還好,這個身份倒也貼切。
隻是到了混亂的南洋,管理一地的酋長不算,就是國家也有好幾個。
王成伯爵的身份,總有那麽點尷尬。
以一個大明的伯爵,去處置一些國王,總有那麽點名不正言不順。
王成身份尷尬,跟隨王成的部下,也總是弱了些名頭。
就是王成不在意這一名分,難保其他人不會沒有想法……
之所以能當上國王,也隻是一個傀儡而已,是被商人供起來的金絲雀。
說的直白一些,讓陸宣成為國王。也隻是為了團結,明人後裔的商人而已。
陸宣自幼被圈養,生活也頗為富足,自然沒什麽城府。
自幼錦衣玉食,加之身邊人的奉承,使得陸宣也極為的驕縱。
以至於二十多歲的人,不懂什麽人情世故,更不知什麽世間冷暖。
要是徐盛強硬一些,陸宣或許會收斂。
搞得歡迎儀式,在陸宣看來,又是想巴結他的人。
這也是商人,隻為利益的結果。
在確定擁立陸宣為王後,對於各自當什麽官。這些商人爭論不休,也是互不相讓。
最後別出心裁的,搞了個會員製。隻要每年交些銀子,就可以加入順塔國。
在根據銀子的多少,就可以買一個官,並給一定的特權。
這個特權就是順塔國的官,在南洋不一定好使,放在別處還是能唬人的。
別說商人就是有頭腦。
把一個複國組織,變成一個商會組織,還能從中盈利。
這些銀子,也被幾大家族把持著。
對於能賺錢的金絲雀,幾大家族當然好生供養。也就養成陸宣的不諳世事,不知天高地厚……
這次王成擊敗荷國,這些商人也有了別的心思。
萬一王成允許他們複國,恢複自己的領地。那他們這些土雞,就飛上枝頭變鳳凰了。
陸宣這隻金絲雀,又被一眾商人抬了出來……
再說徐盛自顧自的走了,順塔國的一眾“文武大臣”,懸著的心放下不少。
他們這些人可是知道的,徐盛是王成麾下大將,先是擊敗荷國,又是擊敗葡、西聯軍。
要不是有順塔國的名聲,徐盛恐怕不會看他們一眼。
直到徐盛走遠,這些“大臣”們才敢上前,勸著不知天高地厚的陸宣。
要是放在別處,肯定會讓陸宣這個愣頭青,吃上一點苦頭。
隻是在這關鍵時候,陸宣一國之主的威嚴,還是要給足的……
好在陸宣記得老師教過他,身為明君就要聽勸,陸宣這才作罷!
也不再爭論,轎子隻有十六人抬得,他才會去坐……
將近百人進了文萊城,也隻有十來人獲得召見。
怕陸宣再弄出什麽幺蛾子,順塔國的左右丞相、六部尚書,陪同陸宣進入大殿。
九人同時進了大殿,八人都是行跪禮,唯獨陸宣站在中央。
左丞相輕咳一聲,拉幾下陸宣的袖子。
陸宣也不理會,直接問起王成的官職。
王成也被問愣住了,但還是誠然道:“我是大明定海伯。”
以王成現在的實力,官職已無關緊要,隻是遇到陸宣這個愣頭青。
王成有多少的實力,陸宣不知道也不清楚。隻是對於伯爵,陸宣自己就封了幾十人。
麵對一個伯爵,哪有資格在他麵前坐著。陸宣又是高傲起來,質問道:“本王在這裏,你為何不行禮!”
王成被逗樂了,難道這陸宣是個傻子?分不清當下形勢?
跟隨陸宣的一眾大臣,也是嚇得慌了神。
王成的部下,則是對陸宣怒目而視,隻是礙於王成沒有發話,也不好有所動作。
整個王殿靜了下來,隻等王成發話……
看到殺人的目光,陸宣雖有些害怕。
看著身後的大臣,有什麽事他們會擺平,陸宣這才心中大定。又出言道:“順塔國何時歸還給本王!”
自問見過的人不少,但陸宣這一號人少見。王成也是來了興趣,揶揄道:“你不就是順塔王國國王,何談歸還一說?”
“我說的是歸還,順塔國國土!”
“是荷人滅了順塔國,你應該去找他們!”
“你……”
陸宣何時受過這樣的羞辱,轉而將怒氣發泄幾個大臣身上,嚷著要撤了王成的伯爵。
此時的幾個大臣,早已沒了主見,趴在地上不敢動彈。
一路上交代,讓陸宣少說話,隻要表現出王的氣質就好。
按著明人的習慣,看不上這海外之地。
順塔國王又是名人後裔,讓他們複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是這個愣頭青,王的氣質表現出來了,更是帶出了王霸之氣。
陸宣一番騷操作,不說要順塔國了,要是能活著就謝天謝地了。
幾個大臣現在是一個心思,放棄陸宣這個愣頭青。讓他頂在前麵,隻希望不要遷怒於他們……
確定陸宣是傻子無疑!
順塔國想要複國,也不會找個傻子來。就算陸宣是個傻子,跟隨他的一眾大臣,總不會都是傻子吧!
王成聞到貓膩,掃視殿下幾人。
“將他們拿下!”
黎剛隨王成多日,隻是王成的一個眼神,便明白其中的意思。
王親兵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直接將場中幾人控製。
陸宣還想反抗,更是特殊“照顧”一番。
此時的陸宣哪還有王的尊嚴,像豬一個嚎叫起來……
本以為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哪想會是這個局麵。
王成也失去了興致,直接讓親衛“招待”遠來的客人……
將近百餘明人後裔,大都是商人世家。
親衛兵不用動刑,就將事情說的清楚。
感情這些人都是順塔國高官。這些人擔任的官職,大都仿製明朝,倒沒什麽稀奇。
隻是這公爵有幾個、侯爵十幾個、伯爵的更是有幾十個。
徐盛翻看著供詞,也是樂了,對著王成打趣道:“我們將順塔國一窩端了。”轉而又自顧自道:“這陸宣沒將上位放在眼裏,也不是沒有道理。”
雖然徐盛沒有明說,王成知道他的意思。
以現在的實力,完全可以自成一國。王成卻不在乎這些,對外還是大明的伯爵。
在大明還好,這個身份倒也貼切。
隻是到了混亂的南洋,管理一地的酋長不算,就是國家也有好幾個。
王成伯爵的身份,總有那麽點尷尬。
以一個大明的伯爵,去處置一些國王,總有那麽點名不正言不順。
王成身份尷尬,跟隨王成的部下,也總是弱了些名頭。
就是王成不在意這一名分,難保其他人不會沒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