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大明國,王成自稱大明王,改年號為建元。
將廣州府改為南都,為南方的行政中心。
南都暫轄兩廣行省、交趾行省、瓊州行省、台灣行省,以及南洋七個行省。
行政體係,還是以五院為首。加上十三個部級單位,共同治理十一個行省。
對於民政治理,王成也隻把握大致方向。不是原則問題,就是五院協商處理。
確保王成的權威。
每個行省的總督、總辦、總長,三個主要官員,由王成直接任免。
軍隊六個部級單位,獨立於政治之外,由大帥府直接管轄。
參謀部主管兵員訓練;國防部主管兵員調動;政治部保證軍心穩固。
軍需部、後勤部、兵備部,保證兵丁的裝備、物資等。
行政官員,各個師團武官,管轄整個大明國。
而明教教中職務,高於行政職務。
這也是王成的高明之處,隻需任命親信擔任教中職務。
通過管理明教,來管理整個官僚體係。
不管是行政人員,還是軍隊武官,王成都是最高領導。
若是有人犯了事,律法要是無法處理。明教的教規,足以彌補這一缺陷。
畢竟是建國,在形式上還是極為的隆重。
隨著第一麵旗幟,在南都中央廣場升起。整個南都的街頭,到處都是大明的新式旗幟。
國旗比例為三比二,在國旗的一角太陽和月亮相擁,形成一個明字。
在圖案邊,又圍繞四個小星星。星星代表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共同拱衛大明國。
國旗整麵紅色,圖案則是黃色的刺繡。
王成是大明國的大明王、大元帥、明教教主。
在百姓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或許王成讓他們獲得新生,百姓從心裏感激。相比於中原的水深火熱,在王成的地界猶如天堂。
現在王成建立大明國,百姓也有極強的歸屬感。
許多百姓奔走相告,相互訴說著喜悅之情……
大西軍中軍帥帳。
主位坐著一個,年過四十的大漢。能坐在大西軍主座的人,非張獻忠莫屬。
張獻忠滿臉長須,身穿五爪龍袍。雖建立政權不足一年,但皇家派頭十足。
四個婢女站在身後,兩個太監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張獻忠雖滿臉正經,但坐姿也極為端正。
但多年沉澱的匪氣,加上明亮的眼睛。看起來總覺別扭,雖有帝王的裝扮,沒有帝王魂。
張獻忠能從一介平民,到如今割據一方,也足有自傲的資本了。
此時的張獻忠,可謂意氣風發。手下幾十萬兵丁,大小一百二十個營。
四個義子掌管七十個營,張獻忠獨領五十個營,為自己的禦林軍。
此次出兵四川,除了想擴大地盤,也為了報複四川。
在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第一次入川,被秦良玉等人殺的狼狽而逃。
這一次帶幾十萬大軍入川,哪有不報複的理由。
隻是剛入四川,就聽聞王成自立的消息。張獻忠便召集幾個義子,到中軍大營議事。
張獻忠能有如今的成就,幾個義子功不可沒。
稱帝之後,張獻忠也是大方,將幾個義子都封王。
分別是,平東王孫可望、平西王艾能奇、平北王劉文秀、平南王李定國。
“王成小兒終於自立了,你們給老子說說,他會不會揮兵四川。”
張獻忠開口便是髒話,眼神也是極為的犀利。先是掃視幾個義子,隨即又看向一眾將領。
見沒有人敢與之對視,這才滿意的收迴目光,漫不經心的扣掐手指。
孫可望率先迴應道:“那個毛頭小子不來罷了,要是敢來定讓他有來無迴。”
“我們現在有幾十萬大軍,就是老營兵馬也有十來萬。就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淹死那個小子。”
“哈哈……”
聽艾能奇這麽說,營中諸將肆意的笑了起來。
隨著張獻忠自立,整個大西軍的軍風也變了,變得極為的驕狂,更是目中無人。
唯有李定國、劉文秀二人,相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擔憂。
李定國正準備起身,卻被劉文秀按住,並對著李定國輕微搖頭。
二人的小動作,也被張獻忠盡收眼底。
“定國、文秀你們有什麽不同看法?”
聽張獻忠這麽問,李定國按捺不住心中想法,當著在場眾人說了起來。
李定國和王成年歲相仿,對於威震一方的王成,李定國時常拿來和自己比較。
不知不覺,對王成也是極為了解,也極為佩服王成。
王成能從一個屯兵起家,到如今的成就,非一般人可以相比。
就是和明太祖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自王成起兵以來從無敗績。
治理的兩廣等地,隻是幾年的時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也極為的富足。
王成最善用奇兵,想法又總是天馬行空,難保不會出兵四川。並諫言張獻忠,要提防王成……
要是能聽到李定國的評價,王成定會樂得屁顛屁顛。
隻是在大西軍帥帳,總有點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意思。
張獻忠陣營,看似鐵板一塊,實則也有各自的小勢力。
就是幾個義子,也相互較勁,大致分為兩派。孫可望、艾能奇一派,李定國、劉文秀一派。
兩方也勢均力敵,誰也壓製不住誰。
見張獻忠麵露不悅。
艾能奇立馬起身痛斥李定國,在如此關鍵時刻,有動搖軍心之嫌。又說李定國如此,難道是要通敵。
李定國哪容得了別人誣陷,正要出言反駁。
孫可望搶先一步,對於二人的爭論,孫可望也不予以評價。
直接當眾問起眾人官軍如何?
曾經我們不也是,被官軍打的東躲西藏,現在又是怎樣?
當眾問完這些,孫可望說李定國太過多慮了。又揶揄道:“我聽聞王成的裝備火氣犀利,他要是敢來,也是給我們送物資的!”
孫可望的話,又引起眾人的哄笑……
孫可望看似誰沒幫,實則在打壓李定國。
對於幾個義子的爭鬥,張獻忠也極為的清楚。
張獻忠也樂於幾人如此,有時候還鼓勵幾人內鬥。
大道理張獻忠或許不懂。但幾個人鬥的越是厲害,他的地位越是穩固。
隻是再有幾人爭論,恐怕會刀兵相向。
張獻忠阻止眾人發表言論,豪氣道:“官軍強如何,不還是被老子收拾。王成小兒再強又如何,老子打的就是強軍。”……
將廣州府改為南都,為南方的行政中心。
南都暫轄兩廣行省、交趾行省、瓊州行省、台灣行省,以及南洋七個行省。
行政體係,還是以五院為首。加上十三個部級單位,共同治理十一個行省。
對於民政治理,王成也隻把握大致方向。不是原則問題,就是五院協商處理。
確保王成的權威。
每個行省的總督、總辦、總長,三個主要官員,由王成直接任免。
軍隊六個部級單位,獨立於政治之外,由大帥府直接管轄。
參謀部主管兵員訓練;國防部主管兵員調動;政治部保證軍心穩固。
軍需部、後勤部、兵備部,保證兵丁的裝備、物資等。
行政官員,各個師團武官,管轄整個大明國。
而明教教中職務,高於行政職務。
這也是王成的高明之處,隻需任命親信擔任教中職務。
通過管理明教,來管理整個官僚體係。
不管是行政人員,還是軍隊武官,王成都是最高領導。
若是有人犯了事,律法要是無法處理。明教的教規,足以彌補這一缺陷。
畢竟是建國,在形式上還是極為的隆重。
隨著第一麵旗幟,在南都中央廣場升起。整個南都的街頭,到處都是大明的新式旗幟。
國旗比例為三比二,在國旗的一角太陽和月亮相擁,形成一個明字。
在圖案邊,又圍繞四個小星星。星星代表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共同拱衛大明國。
國旗整麵紅色,圖案則是黃色的刺繡。
王成是大明國的大明王、大元帥、明教教主。
在百姓心中,更是神一般的存在。
或許王成讓他們獲得新生,百姓從心裏感激。相比於中原的水深火熱,在王成的地界猶如天堂。
現在王成建立大明國,百姓也有極強的歸屬感。
許多百姓奔走相告,相互訴說著喜悅之情……
大西軍中軍帥帳。
主位坐著一個,年過四十的大漢。能坐在大西軍主座的人,非張獻忠莫屬。
張獻忠滿臉長須,身穿五爪龍袍。雖建立政權不足一年,但皇家派頭十足。
四個婢女站在身後,兩個太監在一旁小心伺候著。
張獻忠雖滿臉正經,但坐姿也極為端正。
但多年沉澱的匪氣,加上明亮的眼睛。看起來總覺別扭,雖有帝王的裝扮,沒有帝王魂。
張獻忠能從一介平民,到如今割據一方,也足有自傲的資本了。
此時的張獻忠,可謂意氣風發。手下幾十萬兵丁,大小一百二十個營。
四個義子掌管七十個營,張獻忠獨領五十個營,為自己的禦林軍。
此次出兵四川,除了想擴大地盤,也為了報複四川。
在崇禎十四年,張獻忠第一次入川,被秦良玉等人殺的狼狽而逃。
這一次帶幾十萬大軍入川,哪有不報複的理由。
隻是剛入四川,就聽聞王成自立的消息。張獻忠便召集幾個義子,到中軍大營議事。
張獻忠能有如今的成就,幾個義子功不可沒。
稱帝之後,張獻忠也是大方,將幾個義子都封王。
分別是,平東王孫可望、平西王艾能奇、平北王劉文秀、平南王李定國。
“王成小兒終於自立了,你們給老子說說,他會不會揮兵四川。”
張獻忠開口便是髒話,眼神也是極為的犀利。先是掃視幾個義子,隨即又看向一眾將領。
見沒有人敢與之對視,這才滿意的收迴目光,漫不經心的扣掐手指。
孫可望率先迴應道:“那個毛頭小子不來罷了,要是敢來定讓他有來無迴。”
“我們現在有幾十萬大軍,就是老營兵馬也有十來萬。就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淹死那個小子。”
“哈哈……”
聽艾能奇這麽說,營中諸將肆意的笑了起來。
隨著張獻忠自立,整個大西軍的軍風也變了,變得極為的驕狂,更是目中無人。
唯有李定國、劉文秀二人,相互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擔憂。
李定國正準備起身,卻被劉文秀按住,並對著李定國輕微搖頭。
二人的小動作,也被張獻忠盡收眼底。
“定國、文秀你們有什麽不同看法?”
聽張獻忠這麽問,李定國按捺不住心中想法,當著在場眾人說了起來。
李定國和王成年歲相仿,對於威震一方的王成,李定國時常拿來和自己比較。
不知不覺,對王成也是極為了解,也極為佩服王成。
王成能從一個屯兵起家,到如今的成就,非一般人可以相比。
就是和明太祖相比,也絲毫不遜色。
自王成起兵以來從無敗績。
治理的兩廣等地,隻是幾年的時間。百姓可以安居樂業,也極為的富足。
王成最善用奇兵,想法又總是天馬行空,難保不會出兵四川。並諫言張獻忠,要提防王成……
要是能聽到李定國的評價,王成定會樂得屁顛屁顛。
隻是在大西軍帥帳,總有點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意思。
張獻忠陣營,看似鐵板一塊,實則也有各自的小勢力。
就是幾個義子,也相互較勁,大致分為兩派。孫可望、艾能奇一派,李定國、劉文秀一派。
兩方也勢均力敵,誰也壓製不住誰。
見張獻忠麵露不悅。
艾能奇立馬起身痛斥李定國,在如此關鍵時刻,有動搖軍心之嫌。又說李定國如此,難道是要通敵。
李定國哪容得了別人誣陷,正要出言反駁。
孫可望搶先一步,對於二人的爭論,孫可望也不予以評價。
直接當眾問起眾人官軍如何?
曾經我們不也是,被官軍打的東躲西藏,現在又是怎樣?
當眾問完這些,孫可望說李定國太過多慮了。又揶揄道:“我聽聞王成的裝備火氣犀利,他要是敢來,也是給我們送物資的!”
孫可望的話,又引起眾人的哄笑……
孫可望看似誰沒幫,實則在打壓李定國。
對於幾個義子的爭鬥,張獻忠也極為的清楚。
張獻忠也樂於幾人如此,有時候還鼓勵幾人內鬥。
大道理張獻忠或許不懂。但幾個人鬥的越是厲害,他的地位越是穩固。
隻是再有幾人爭論,恐怕會刀兵相向。
張獻忠阻止眾人發表言論,豪氣道:“官軍強如何,不還是被老子收拾。王成小兒再強又如何,老子打的就是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