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被包圍,城內人心惶惶。
城外的大順軍,更是興奮異常。隻要攻入北京城,就有潑天富貴,享不盡的榮華。
李自成帶著牛金星、宋獻策、李過、賀珍等一眾文武。在禦林軍的擁護之下,來到承天門城牆之下。
“闖王!闖王……”
見到李自成到來,大順軍的兵丁,瘋狂的叫喊著。
李自成和他們一樣,都是農民出身。在大順軍中,李自成的威望,無人可代替。
直白的說,李自成就是他們的偶像。
李自成一隻大手舉起,大順兵丁才止住叫喊。
牛金星向前幾步,說出李自成的意思。
李自成能從一個百姓,到現在稱王兵圍北京城,這全是天命所為。
現在要請示上天,是否會讓大順軍,順利的攻進北京城。
請示方法說來也簡單,就是李自成用手中的弓箭,射向承天門牌匾。
要是射中牌匾的天字,大順軍就會順利攻城。
要是射不中,就是天意難違,大順軍將從長計議。
唯一有難度的是,李自成要在百步之外。
對於尋常兵丁而言,就是李自成的強弓,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拉開。
何況又是百步之外,難度可想而知。要是李自成能射中,就是天命使然。
而對於跟隨李自成,時間較長的人而言。
以李自成的臂力,以及射箭的準頭。
射中百步之外的天字,不說手拿把掐,也有八成勝算。
有心人也認為,李自成敢當眾射箭,肯定是十拿九穩的事。
就在一眾人猜測的時候。
李自成拿起手裏的強弓,瞄準百步之外的牌匾。隻是一眨眼的功夫,羽箭就飛向牌匾。
啪的一聲。羽箭不偏不倚,正中天字下方,就是沒有命中天字。
觀看的一眾兵丁嘩然,就是李自成身邊的武將,也很是愕然。
李自成也不以為意,但還是將弓箭丟給親兵。惋惜道:“難道這是天意?”
就在一眾人,看向李自成的時候。
牛金星出列宣布道:“既然是天意,大軍暫緩攻城。想來老天還有新的指示,助我大順軍破城。”
李自成一言不發,在禦林軍的擁護之下,迴自己的中軍大營……
對於李自成的舉動,一眾文武很是不解。
還不等一眾人問明原由,好像是早就安排好一樣。
到了中軍行營,牛金星就找來杜勳。讓其為使者,找崇禎商議和談事宜。
宋獻策也適時的,揮退一眾文武。獨留幾個核心成員,在中軍行營。
在宋獻策的講解下,幾個核心成員,才明白李自成的用意。
承天門外射箭,也隻是演給大順軍看的……
試問誰不想唯吾獨蹲,李自成也不能免俗。
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李自成看似平靜,內心比誰都激動。
就是李自成做著美夢的時候。
牛金星、宋獻策二人,在深夜去了他的營帳,向他分析眼前的局勢。
北京城牆有三四丈,足有四層樓房的高度,城牆的寬度也有六七丈。
在土木堡之變後。蒙古瓦剌部帶著精銳之師,又有留學皇帝朱祁鎮為敲門磚,楞是沒攻破北京城。
要是大順軍強攻,就算不計傷亡,能攻下北京也未可知。
就算能攻下北京城,恐怕也坐不穩江山。
大順軍發展太快,雖然擁兵百萬,治理天下還略顯不足。
何況大順軍,也不是一家獨大。
西南的張獻忠,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總想和大順軍一較高下。
明朝的南方,還有百萬官兵。要是反撲,無疑將大順軍,拖入戰爭的旋渦。
同樣繼承明朝衣缽的大明國,雖沒有北上的舉動,實力也不容小覷。
盤踞東北的韃子,也是蠢蠢欲動。現在又和關寧軍,極為曖昧……
聽了宋獻策、牛金星二人的分析,給李自成澆上一盆冷水,同時驚出一身冷汗。
李自成幾經沉浮,意誌不是常人可比,也沒被勝利衝昏頭腦。
冷靜下來的李自成,也細心思考起來。
大順軍兵指北直隸以來,雖然強大不少,內部卻不怎麽團結了。
以前有劉宗敏的製衡,田見秀倒也老實。
劉宗敏被王成斬殺之後,田見秀失去了控製,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現在的田見秀,有點不聽指揮的意思。
就是自己的侄兒李過,以前和自己無話不談,現在也是貌合神離。
再想其他人的心思,李自成也有些吃力。
就是再看向牛金星、宋獻策,李自成也懷疑二人,向他分析局勢的目的。
要是鼓舞人心,李自成自認有一手。隻是掌握人心,豈是一個難字了得。
農民出身的李自成,也有清醒的認識。
從最初的起義,也是被形勢所逼。能成為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對於皇位並不強烈。隻是在這個時候,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已。
就是能為皇帝,治理這偌大的天下,李自成也缺乏信心。
想通這些,李自成也豁然開朗。
二人同時找他,顯然是一起商量過的,李自成又詢問二人的意見。
宋獻策深知李自成痛恨朱家,但對明太祖極為的佩服,便說起明太祖的事跡。
朱元璋能建立明朝,除了身邊的能臣武將,也很會隱藏自己。
就是朱元璋的隱忍,沒有引起元軍的注意。元軍轉而將目標對向,已經稱帝的陳友諒。
就在各方勢力,注意到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已有爭霸天下的實力。
朱元璋在起義軍中,沒有陳友諒的土廣兵多,沒有張士誠的富甲一方。
卻能在群雄爭霸中勝出,就是沒有冒頭,沒有成為眾疾之失。
牛金星隨即說出了策略,就是以退為進。
既然兵圍北京城,隻要得到大量的好處,見好就收。
再退迴關中,坐山觀虎鬥。
假以時日,大順軍穩定,再出關中爭雄。
李自成覺得這個方法,也極為可行。又與宋獻策、牛金星,商議到天亮。
兵圍北京城,要是遲遲沒有動作,難免會動搖兵心。
這才有,李自成百步射天字。
帶領幾十萬大軍,兵圍北京城,總不能虎頭蛇尾。
要是天意使然,才有說服兵丁的理由,為退兵埋下伏筆……
城外的大順軍,更是興奮異常。隻要攻入北京城,就有潑天富貴,享不盡的榮華。
李自成帶著牛金星、宋獻策、李過、賀珍等一眾文武。在禦林軍的擁護之下,來到承天門城牆之下。
“闖王!闖王……”
見到李自成到來,大順軍的兵丁,瘋狂的叫喊著。
李自成和他們一樣,都是農民出身。在大順軍中,李自成的威望,無人可代替。
直白的說,李自成就是他們的偶像。
李自成一隻大手舉起,大順兵丁才止住叫喊。
牛金星向前幾步,說出李自成的意思。
李自成能從一個百姓,到現在稱王兵圍北京城,這全是天命所為。
現在要請示上天,是否會讓大順軍,順利的攻進北京城。
請示方法說來也簡單,就是李自成用手中的弓箭,射向承天門牌匾。
要是射中牌匾的天字,大順軍就會順利攻城。
要是射不中,就是天意難違,大順軍將從長計議。
唯一有難度的是,李自成要在百步之外。
對於尋常兵丁而言,就是李自成的強弓,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拉開。
何況又是百步之外,難度可想而知。要是李自成能射中,就是天命使然。
而對於跟隨李自成,時間較長的人而言。
以李自成的臂力,以及射箭的準頭。
射中百步之外的天字,不說手拿把掐,也有八成勝算。
有心人也認為,李自成敢當眾射箭,肯定是十拿九穩的事。
就在一眾人猜測的時候。
李自成拿起手裏的強弓,瞄準百步之外的牌匾。隻是一眨眼的功夫,羽箭就飛向牌匾。
啪的一聲。羽箭不偏不倚,正中天字下方,就是沒有命中天字。
觀看的一眾兵丁嘩然,就是李自成身邊的武將,也很是愕然。
李自成也不以為意,但還是將弓箭丟給親兵。惋惜道:“難道這是天意?”
就在一眾人,看向李自成的時候。
牛金星出列宣布道:“既然是天意,大軍暫緩攻城。想來老天還有新的指示,助我大順軍破城。”
李自成一言不發,在禦林軍的擁護之下,迴自己的中軍大營……
對於李自成的舉動,一眾文武很是不解。
還不等一眾人問明原由,好像是早就安排好一樣。
到了中軍行營,牛金星就找來杜勳。讓其為使者,找崇禎商議和談事宜。
宋獻策也適時的,揮退一眾文武。獨留幾個核心成員,在中軍行營。
在宋獻策的講解下,幾個核心成員,才明白李自成的用意。
承天門外射箭,也隻是演給大順軍看的……
試問誰不想唯吾獨蹲,李自成也不能免俗。
距離成功,隻有一步之遙。李自成看似平靜,內心比誰都激動。
就是李自成做著美夢的時候。
牛金星、宋獻策二人,在深夜去了他的營帳,向他分析眼前的局勢。
北京城牆有三四丈,足有四層樓房的高度,城牆的寬度也有六七丈。
在土木堡之變後。蒙古瓦剌部帶著精銳之師,又有留學皇帝朱祁鎮為敲門磚,楞是沒攻破北京城。
要是大順軍強攻,就算不計傷亡,能攻下北京也未可知。
就算能攻下北京城,恐怕也坐不穩江山。
大順軍發展太快,雖然擁兵百萬,治理天下還略顯不足。
何況大順軍,也不是一家獨大。
西南的張獻忠,也不是個省油的燈,總想和大順軍一較高下。
明朝的南方,還有百萬官兵。要是反撲,無疑將大順軍,拖入戰爭的旋渦。
同樣繼承明朝衣缽的大明國,雖沒有北上的舉動,實力也不容小覷。
盤踞東北的韃子,也是蠢蠢欲動。現在又和關寧軍,極為曖昧……
聽了宋獻策、牛金星二人的分析,給李自成澆上一盆冷水,同時驚出一身冷汗。
李自成幾經沉浮,意誌不是常人可比,也沒被勝利衝昏頭腦。
冷靜下來的李自成,也細心思考起來。
大順軍兵指北直隸以來,雖然強大不少,內部卻不怎麽團結了。
以前有劉宗敏的製衡,田見秀倒也老實。
劉宗敏被王成斬殺之後,田見秀失去了控製,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
現在的田見秀,有點不聽指揮的意思。
就是自己的侄兒李過,以前和自己無話不談,現在也是貌合神離。
再想其他人的心思,李自成也有些吃力。
就是再看向牛金星、宋獻策,李自成也懷疑二人,向他分析局勢的目的。
要是鼓舞人心,李自成自認有一手。隻是掌握人心,豈是一個難字了得。
農民出身的李自成,也有清醒的認識。
從最初的起義,也是被形勢所逼。能成為起義軍的領袖,李自成對於皇位並不強烈。隻是在這個時候,被推上風口浪尖而已。
就是能為皇帝,治理這偌大的天下,李自成也缺乏信心。
想通這些,李自成也豁然開朗。
二人同時找他,顯然是一起商量過的,李自成又詢問二人的意見。
宋獻策深知李自成痛恨朱家,但對明太祖極為的佩服,便說起明太祖的事跡。
朱元璋能建立明朝,除了身邊的能臣武將,也很會隱藏自己。
就是朱元璋的隱忍,沒有引起元軍的注意。元軍轉而將目標對向,已經稱帝的陳友諒。
就在各方勢力,注意到朱元璋的時候,朱元璋已有爭霸天下的實力。
朱元璋在起義軍中,沒有陳友諒的土廣兵多,沒有張士誠的富甲一方。
卻能在群雄爭霸中勝出,就是沒有冒頭,沒有成為眾疾之失。
牛金星隨即說出了策略,就是以退為進。
既然兵圍北京城,隻要得到大量的好處,見好就收。
再退迴關中,坐山觀虎鬥。
假以時日,大順軍穩定,再出關中爭雄。
李自成覺得這個方法,也極為可行。又與宋獻策、牛金星,商議到天亮。
兵圍北京城,要是遲遲沒有動作,難免會動搖兵心。
這才有,李自成百步射天字。
帶領幾十萬大軍,兵圍北京城,總不能虎頭蛇尾。
要是天意使然,才有說服兵丁的理由,為退兵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