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將明朝舊臣連番壓榨,前後兩次,榨出白銀四千餘萬兩。
這些銀子種類繁多,大都是明朝的官銀元寶,還有不少的銀冬瓜、銀餅,就是南方的龍幣銀元,也不在少數。
與明朝國庫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四千萬兩銀子堆積如山,數目之大觸目驚心。
總其崇禎一朝,十七年收上來的稅銀,也沒有這麽多。
整個明朝窮,也隻是窮在朝廷,窮在崇禎一個人身上。
這麽多銀子,又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那些官老爺,又幹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欣喜過後,李自成又極為憤怒。又或許是貪心使然,大順軍又開始新一輪壓榨。
除了繼續壓榨官吏,李自成又故技重施。讓北京城的百姓,必須交出崇禎皇帝。
普通百姓、商販、有錢人家,甚至大戶豪門,都沒能幸免於難。
大順軍將整個北京城洗劫一空。
北京城,不愧是明朝的政治中心。就單單白銀一項,足有八千萬兩之多。
其他的精美瓷器、名人字畫等,根本無法計算。在這個亂世,這些奢侈品,也失去應有的價值。更是損毀無數……
官吏被拷打的脫層皮。大多官員的貪得無厭。
讓許多明朝的清流,翰林院任職的窮書生們,也遭受無妄之災。
他們本就囊中羞澀,根本拿不出錢來。隻是田見秀哪會相信,將這些官員拷打致死。
富賈商人變得一無所有,普通百姓連生活都成了問題。
上到明朝的皇親勳貴,下到豪門大戶、平頭百姓,也都成為一種人,吃不上飯的窮人……
最後還是一個百姓,發現了崇禎,才平息這場禍亂。
此時的“崇禎”,身體發臭、麵目全非。
指認崇禎的現場,也很是草率。
隻憑一個麵目全非的人,身穿皇家的衣服,外加一個同樣麵目全非的閹人。
這兩人是不是崇禎和王承恩,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李自成的目的也很是簡單,就是告訴世人崇禎已經死了,最起碼是名譽上的死了……
如何殮葬崇禎?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也是極為考驗智慧。
畢竟崇禎曾是一國之君,也關乎天下百姓的歸心。
然而李自成卻滿不在乎,雖擁有億萬財富。他也隻有一個出發點——省錢。
現在擁有億萬財富,李自成僅拿出二兩銀子。
命太監買了一副棺材,又用土塊當枕頭,就收斂了“崇禎”。
一國之主下場是如此淒涼。
曾經的文武百官,現在的明朝舊臣,現在才想起崇禎的好。看了紛紛掩麵哭泣,但誰也不敢前去憑吊。
百姓無不為之動容,想念曾經的明朝,想念那個無能的崇禎……
加上橫行的鼠疫,整個北京城極為的壓抑,到處彌漫著哀傷……
唯獨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裏,一個人的心情最好。
這人曆經眾人背叛,從一個富有天下的君王,到最後被逼的用腰帶殉國。
這人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
不知何時,朱由檢想加商稅,卻被百官阻撓。更是揚言,崇禎此舉是與民爭利。
直到現在崇禎才明白,這個所謂與民爭利,隻是動了天下士人的蛋糕。
若是百官可以捐出些銀子,何至於朱由檢無兵可調。百官哭窮曆曆在目,現在想起來,讓李自成倍感惡心……
此時的朱由檢,本以為最痛恨的是李自成。
李自成是他的宿敵,也覆滅了他的明王朝。
直到現在朱由檢才發現,他最恨的不是李自成,反而還有些感激他。
是李自讓他看到,一眾大臣醜惡的嘴臉。
看到背叛自己的人,遭到該有的報複。朱由檢心裏,隱隱有些快感……
王成布局北京,已有幾年的時間。
就是皇宮內部,也有不少宮女、太監,成為警備司的情報人員。
在年初。王成讓行動處的淩峰,前往北京城待命。
熟悉這段曆史的王成,讓淩風在北京城破的時候,救出崇禎一家老小。
盡管聽了王成的交代,淩風還是準備不足。
任誰不會想到,堅固的北京城。不是被大順軍攻破,反而從內部瓦解,隻是兩日就被李自成占領。
倉促間。
皇宮的情報人員,救下將要自盡的周皇後。朱由檢砍殺他的家眷後,同樣救下暈倒的,長平公主朱媺娖。
又在北京城裏,救下了走散的定王。
這也是,淩風能發揮的極限。
隻是在混亂中,卻不知崇禎的蹤跡。
還是淩風想到,臨走時王成的交代:朱由檢最後會到,一個歪脖子樹下,了解自己的一生。
在王成的印象裏,歪脖子樹很出名,隻是他忘記時間順序。歪脖子樹是因,朱由檢在上麵吊死,才被後來人記住。
好在朱由檢命不該絕,皇宮的一個太監,知道歪脖子樹在哪。
朱由檢在歪脖子樹上,已然昏迷的時候。
淩風帶著人趕了過來,又將朱由檢救到秘密據點,和周皇後等人相聚……
大難不死,或者是死過一次,又或者是放下一切。
醒來的朱由檢,他如同一個旁觀者,洞悉著北京城的一切。
身為一國皇帝,朱由檢也有深深的無力感。
改變不了什麽,也就任由事情的發生。
兩個兒子被大順軍處死。
曾經忠於他的百官,也投靠了大順軍……
唯獨皇親李國禎,不滿李自成,又改變不了眼前的局勢。
李國禎與夫人,在家中自縊殉國,這讓朱由檢略感欣慰……
救下朱由檢一家,淩風本打算出北京,再由天津坐船,盡快迴到南都。
隻是大順軍,封閉了北京城。
淩風也隻有耐著性子,和朱由檢一起,看著北京城上演的大戲。
死過一次的朱由檢,不再眉頭緊皺,仿佛是換一個人。又或者是什麽都看開了,又迴到信王時的模樣。
閑暇時,朱由檢會和周皇後說笑,述說著夫妻之情。又會和朱媺娖談天說地,享受著難得的天倫。
有時朱由檢也會,詢問淩風南方的情況。
麵對朱由檢,淩風沒有敬畏也沒有蔑視,就像是一個平凡的明人對待。
對於朱由檢的詢問,淩風也是知無不答言無不盡……
活著的崇禎看在眼裏,心死了。
這些銀子種類繁多,大都是明朝的官銀元寶,還有不少的銀冬瓜、銀餅,就是南方的龍幣銀元,也不在少數。
與明朝國庫相比,可謂天壤之別。
四千萬兩銀子堆積如山,數目之大觸目驚心。
總其崇禎一朝,十七年收上來的稅銀,也沒有這麽多。
整個明朝窮,也隻是窮在朝廷,窮在崇禎一個人身上。
這麽多銀子,又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
那些官老爺,又幹了多少,傷天害理的事。
欣喜過後,李自成又極為憤怒。又或許是貪心使然,大順軍又開始新一輪壓榨。
除了繼續壓榨官吏,李自成又故技重施。讓北京城的百姓,必須交出崇禎皇帝。
普通百姓、商販、有錢人家,甚至大戶豪門,都沒能幸免於難。
大順軍將整個北京城洗劫一空。
北京城,不愧是明朝的政治中心。就單單白銀一項,足有八千萬兩之多。
其他的精美瓷器、名人字畫等,根本無法計算。在這個亂世,這些奢侈品,也失去應有的價值。更是損毀無數……
官吏被拷打的脫層皮。大多官員的貪得無厭。
讓許多明朝的清流,翰林院任職的窮書生們,也遭受無妄之災。
他們本就囊中羞澀,根本拿不出錢來。隻是田見秀哪會相信,將這些官員拷打致死。
富賈商人變得一無所有,普通百姓連生活都成了問題。
上到明朝的皇親勳貴,下到豪門大戶、平頭百姓,也都成為一種人,吃不上飯的窮人……
最後還是一個百姓,發現了崇禎,才平息這場禍亂。
此時的“崇禎”,身體發臭、麵目全非。
指認崇禎的現場,也很是草率。
隻憑一個麵目全非的人,身穿皇家的衣服,外加一個同樣麵目全非的閹人。
這兩人是不是崇禎和王承恩,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李自成的目的也很是簡單,就是告訴世人崇禎已經死了,最起碼是名譽上的死了……
如何殮葬崇禎?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也是極為考驗智慧。
畢竟崇禎曾是一國之君,也關乎天下百姓的歸心。
然而李自成卻滿不在乎,雖擁有億萬財富。他也隻有一個出發點——省錢。
現在擁有億萬財富,李自成僅拿出二兩銀子。
命太監買了一副棺材,又用土塊當枕頭,就收斂了“崇禎”。
一國之主下場是如此淒涼。
曾經的文武百官,現在的明朝舊臣,現在才想起崇禎的好。看了紛紛掩麵哭泣,但誰也不敢前去憑吊。
百姓無不為之動容,想念曾經的明朝,想念那個無能的崇禎……
加上橫行的鼠疫,整個北京城極為的壓抑,到處彌漫著哀傷……
唯獨在一個偏僻的角落裏,一個人的心情最好。
這人曆經眾人背叛,從一個富有天下的君王,到最後被逼的用腰帶殉國。
這人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
不知何時,朱由檢想加商稅,卻被百官阻撓。更是揚言,崇禎此舉是與民爭利。
直到現在崇禎才明白,這個所謂與民爭利,隻是動了天下士人的蛋糕。
若是百官可以捐出些銀子,何至於朱由檢無兵可調。百官哭窮曆曆在目,現在想起來,讓李自成倍感惡心……
此時的朱由檢,本以為最痛恨的是李自成。
李自成是他的宿敵,也覆滅了他的明王朝。
直到現在朱由檢才發現,他最恨的不是李自成,反而還有些感激他。
是李自讓他看到,一眾大臣醜惡的嘴臉。
看到背叛自己的人,遭到該有的報複。朱由檢心裏,隱隱有些快感……
王成布局北京,已有幾年的時間。
就是皇宮內部,也有不少宮女、太監,成為警備司的情報人員。
在年初。王成讓行動處的淩峰,前往北京城待命。
熟悉這段曆史的王成,讓淩風在北京城破的時候,救出崇禎一家老小。
盡管聽了王成的交代,淩風還是準備不足。
任誰不會想到,堅固的北京城。不是被大順軍攻破,反而從內部瓦解,隻是兩日就被李自成占領。
倉促間。
皇宮的情報人員,救下將要自盡的周皇後。朱由檢砍殺他的家眷後,同樣救下暈倒的,長平公主朱媺娖。
又在北京城裏,救下了走散的定王。
這也是,淩風能發揮的極限。
隻是在混亂中,卻不知崇禎的蹤跡。
還是淩風想到,臨走時王成的交代:朱由檢最後會到,一個歪脖子樹下,了解自己的一生。
在王成的印象裏,歪脖子樹很出名,隻是他忘記時間順序。歪脖子樹是因,朱由檢在上麵吊死,才被後來人記住。
好在朱由檢命不該絕,皇宮的一個太監,知道歪脖子樹在哪。
朱由檢在歪脖子樹上,已然昏迷的時候。
淩風帶著人趕了過來,又將朱由檢救到秘密據點,和周皇後等人相聚……
大難不死,或者是死過一次,又或者是放下一切。
醒來的朱由檢,他如同一個旁觀者,洞悉著北京城的一切。
身為一國皇帝,朱由檢也有深深的無力感。
改變不了什麽,也就任由事情的發生。
兩個兒子被大順軍處死。
曾經忠於他的百官,也投靠了大順軍……
唯獨皇親李國禎,不滿李自成,又改變不了眼前的局勢。
李國禎與夫人,在家中自縊殉國,這讓朱由檢略感欣慰……
救下朱由檢一家,淩風本打算出北京,再由天津坐船,盡快迴到南都。
隻是大順軍,封閉了北京城。
淩風也隻有耐著性子,和朱由檢一起,看著北京城上演的大戲。
死過一次的朱由檢,不再眉頭緊皺,仿佛是換一個人。又或者是什麽都看開了,又迴到信王時的模樣。
閑暇時,朱由檢會和周皇後說笑,述說著夫妻之情。又會和朱媺娖談天說地,享受著難得的天倫。
有時朱由檢也會,詢問淩風南方的情況。
麵對朱由檢,淩風沒有敬畏也沒有蔑視,就像是一個平凡的明人對待。
對於朱由檢的詢問,淩風也是知無不答言無不盡……
活著的崇禎看在眼裏,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