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9 章 凱旋而歸
在巨鹿一戰,蚩尤失敗被斬殺。
他的九黎族的部分族民,被炎黃族俘獲,這些人就被稱為“黎民”?。
最初的黎民,是奴隸、貧賤的人的象征。
為了和黎民區分開來。炎黃兩帝把自己的族民,稱之為百姓,也屬於貴族的統治階級。
隨著時間的推移,黎民和百姓相互融合。到後來黎民百姓,就泛指天下平民。
後世學者也無法考證,在逐鹿之戰之後。是黎民多一些,還是百姓多一些……
不管怎樣,黎民和百姓融合在一起,成就今天的華夏族。
王成也無法考證,也永遠考證不了。身上流淌的血液,是黎民多一點,還是百姓多一點。
反觀黎剛兩兄弟,也就純粹的多。
黎剛的先祖遠遁南方,沒有和炎黃部落相融合,也算是蚩尤的嫡係血脈了。
而中原的華夏族,隻是蚩尤的遠親了。
這遺傳基因學,也不無道理。
炎黃兩族加上九黎族,三個族群相互融合,基因更加完美。
逃到南方的九黎族部落,就有那麽點肌肉發達,頭腦都簡單了點的意思了……
“既然是你們的先祖,你們也祭拜下吧!”
王成說完,率先向幾個石雕叩拜起來。
黎剛等十幾個親兵見此,心中很是感動。
這是他們的先祖,王成率先叩拜,也是對他們的尊重。能護衛這樣的主子,也是死而無憾了。
後世主流思想,認定華夏三祖是黃帝、炎帝、蚩尤。王成叩拜蚩尤,也無可厚非。
本以為是挖的是,西加裏曼土著民的祖墳。沒想到這個祖墳,和自己還有點關係,王成多少有點歉意。
王成跪拜石雕,也有點求祖宗莫怪的意思。
要是黎剛等人,知道王成的想法,不知又是何想法……
禮畢。
黎剛兩兄弟起身,去拭擦蚩尤雕像。
隻是手剛碰上石雕,石雕就化為灰塵,散落一地。
不等眾人反應,其他石雕也化為灰塵。唯獨刑天身上的武器,落在地上發出叮當的聲響。
突然的變故,也極為的詭異。
大殿中的十幾人,一個個臉色鐵青。
天不怕地不怕的黎剛、黎猛,也嚇得滿臉大汗。
十幾人又是跪在地上,不敢發出聲響,生怕再次激怒先祖。
這個時代的人,還是相信鬼神之說。以為是先祖發怒了,不願接受他們的跪拜。
王成也嚇了一跳,細想下來也就明白原因。
這些石雕,最少也有千年之久,可能早就被腐蝕。碰到外力化成粉末,這個也可以解釋。
其他石雕遭到氣流影響,也同時化為粉末。
想通這些,王成也就釋然了。
“先祖雕像都粉碎了,唯獨那兩件兵器完好無損,這一定是先祖的指示。”
與其解釋一番,還不如說是先祖的示意,這樣黎剛等人更容易接受。
聽王成這麽說,眾人這才發現,從刑天身上掉落的兵器。
王成好奇的上前查看。以王成的力氣,拿起盾牌也費些力氣。再掂量短斧,也是異常的沉重。
這兩件兵器,應該和黎剛兩兄弟的長斧,是同一材質。
曆盡歲月的洗禮。兩樣兵器,不僅沒有腐蝕的跡象,反而異常的古樸。想來是天外隕石,不是藍星上的金屬。
看到大殿再沒異常,十幾人這才敢起身。
黎剛兩兄弟,分別接過王成手中的兵器,也開始比劃起來。
兩兄弟單獨使用一件兵器,可以發揮自如。要是同時使用兩件,也就有些費力了。
用短斧和長刀對碰,長刀應聲而斷。這短斧看的笨重,也是削鐵如泥。
“我看這兩件兵器,也隻有用大牛用最合適。”
倒不是兩兄弟大方,不想把兵器給族中兄弟。
隻是兵器過於沉重,也隻有大牛這個另類,才能發揮他的威力……
在這空曠大殿裏,雖沒有什麽金銀財寶,但極為的有意義。
大殿的九個石雕和幾幅壁畫,也印證了中原留下的傳說。
西加裏曼的土著,是九黎族後裔。和黎剛一樣,是純正的九黎族人,基本沒有和其他種族融合。
後世說的馬來人,是從中原遷移而來,這也不無道理。
王成出兵南洋,也隻是完成先祖,沒完成的事情而已……
深埋地下的大殿,唯獨有戰神刑天的遺物。西加裏曼的土著民,想來也是刑天的後人。
不管怎麽說,也是有血緣之親。
雖相隔幾千年,也不能讓他們飄零海外,備受欺淩……
不知不覺出來,將近一年之久,王成也踏上迴程之旅。
有美人相伴,旅途也不再孤寂。
從渤泥行省穿越南海,途徑瓊州最後到達廣州,也隻用了二十天。
這也是王成想去瓊州看看,這才耽誤了幾天,要不是半月就可到達……
雖然接到通知,王成也有所準備,還是被眼前景象嚇了一跳。
廣州港可謂人山人海。
見到王成旗艦靠岸,港口也傳來熱烈的歡唿聲。
“爵爺萬歲!爵爺萬歲!……”
不知誰先喊出這句話,不下萬人同時唿喊起來,聲音直穿雲霄。
這麽多人歡唿,不自覺間,王成的眼眶也有些濕潤。
王成徑直走上高台,向著萬餘百姓行了個軍禮。
“列隊!”
隨著黎剛的聲音響起,親兵團開始走下戰艦,為王成開辟出一條道路。
親兵團所到之處,百姓主動避讓……
王成收起心神,也走下旗艦。
大牛左手持盾右手拿斧,又是一身新的鎧甲,比先前更加威武。一人當先在前開路。
王成帶著秦飛雪等人居中,黎剛、黎猛兩兄弟護衛左右。
所到之處,王成每向一個方向揮手。頓時傳來熱烈的歡唿聲,來迴應王成。
“恭喜大帥凱旋而歸!”一眾文武也走到王成近前,同聲高唿。
文官以呂昂為首,武將則是盧生在前。
王成依舊沒有言語,迴了一個軍禮。
王成拿下南洋七個行省,也有大明十三行省一半的麵積,為中原百姓開辟了新天地。
要是南洋能長治久安,那麽再下南洋,也是在自家地界了。
縱觀古今,也沒幾人能達到,王成今天的成就。
可謂開天辟地頭一迴,王成終將名留史冊。
也隻有王成知道,這也隻是個開始,以後的路任重道遠……
在巨鹿一戰,蚩尤失敗被斬殺。
他的九黎族的部分族民,被炎黃族俘獲,這些人就被稱為“黎民”?。
最初的黎民,是奴隸、貧賤的人的象征。
為了和黎民區分開來。炎黃兩帝把自己的族民,稱之為百姓,也屬於貴族的統治階級。
隨著時間的推移,黎民和百姓相互融合。到後來黎民百姓,就泛指天下平民。
後世學者也無法考證,在逐鹿之戰之後。是黎民多一些,還是百姓多一些……
不管怎樣,黎民和百姓融合在一起,成就今天的華夏族。
王成也無法考證,也永遠考證不了。身上流淌的血液,是黎民多一點,還是百姓多一點。
反觀黎剛兩兄弟,也就純粹的多。
黎剛的先祖遠遁南方,沒有和炎黃部落相融合,也算是蚩尤的嫡係血脈了。
而中原的華夏族,隻是蚩尤的遠親了。
這遺傳基因學,也不無道理。
炎黃兩族加上九黎族,三個族群相互融合,基因更加完美。
逃到南方的九黎族部落,就有那麽點肌肉發達,頭腦都簡單了點的意思了……
“既然是你們的先祖,你們也祭拜下吧!”
王成說完,率先向幾個石雕叩拜起來。
黎剛等十幾個親兵見此,心中很是感動。
這是他們的先祖,王成率先叩拜,也是對他們的尊重。能護衛這樣的主子,也是死而無憾了。
後世主流思想,認定華夏三祖是黃帝、炎帝、蚩尤。王成叩拜蚩尤,也無可厚非。
本以為是挖的是,西加裏曼土著民的祖墳。沒想到這個祖墳,和自己還有點關係,王成多少有點歉意。
王成跪拜石雕,也有點求祖宗莫怪的意思。
要是黎剛等人,知道王成的想法,不知又是何想法……
禮畢。
黎剛兩兄弟起身,去拭擦蚩尤雕像。
隻是手剛碰上石雕,石雕就化為灰塵,散落一地。
不等眾人反應,其他石雕也化為灰塵。唯獨刑天身上的武器,落在地上發出叮當的聲響。
突然的變故,也極為的詭異。
大殿中的十幾人,一個個臉色鐵青。
天不怕地不怕的黎剛、黎猛,也嚇得滿臉大汗。
十幾人又是跪在地上,不敢發出聲響,生怕再次激怒先祖。
這個時代的人,還是相信鬼神之說。以為是先祖發怒了,不願接受他們的跪拜。
王成也嚇了一跳,細想下來也就明白原因。
這些石雕,最少也有千年之久,可能早就被腐蝕。碰到外力化成粉末,這個也可以解釋。
其他石雕遭到氣流影響,也同時化為粉末。
想通這些,王成也就釋然了。
“先祖雕像都粉碎了,唯獨那兩件兵器完好無損,這一定是先祖的指示。”
與其解釋一番,還不如說是先祖的示意,這樣黎剛等人更容易接受。
聽王成這麽說,眾人這才發現,從刑天身上掉落的兵器。
王成好奇的上前查看。以王成的力氣,拿起盾牌也費些力氣。再掂量短斧,也是異常的沉重。
這兩件兵器,應該和黎剛兩兄弟的長斧,是同一材質。
曆盡歲月的洗禮。兩樣兵器,不僅沒有腐蝕的跡象,反而異常的古樸。想來是天外隕石,不是藍星上的金屬。
看到大殿再沒異常,十幾人這才敢起身。
黎剛兩兄弟,分別接過王成手中的兵器,也開始比劃起來。
兩兄弟單獨使用一件兵器,可以發揮自如。要是同時使用兩件,也就有些費力了。
用短斧和長刀對碰,長刀應聲而斷。這短斧看的笨重,也是削鐵如泥。
“我看這兩件兵器,也隻有用大牛用最合適。”
倒不是兩兄弟大方,不想把兵器給族中兄弟。
隻是兵器過於沉重,也隻有大牛這個另類,才能發揮他的威力……
在這空曠大殿裏,雖沒有什麽金銀財寶,但極為的有意義。
大殿的九個石雕和幾幅壁畫,也印證了中原留下的傳說。
西加裏曼的土著,是九黎族後裔。和黎剛一樣,是純正的九黎族人,基本沒有和其他種族融合。
後世說的馬來人,是從中原遷移而來,這也不無道理。
王成出兵南洋,也隻是完成先祖,沒完成的事情而已……
深埋地下的大殿,唯獨有戰神刑天的遺物。西加裏曼的土著民,想來也是刑天的後人。
不管怎麽說,也是有血緣之親。
雖相隔幾千年,也不能讓他們飄零海外,備受欺淩……
不知不覺出來,將近一年之久,王成也踏上迴程之旅。
有美人相伴,旅途也不再孤寂。
從渤泥行省穿越南海,途徑瓊州最後到達廣州,也隻用了二十天。
這也是王成想去瓊州看看,這才耽誤了幾天,要不是半月就可到達……
雖然接到通知,王成也有所準備,還是被眼前景象嚇了一跳。
廣州港可謂人山人海。
見到王成旗艦靠岸,港口也傳來熱烈的歡唿聲。
“爵爺萬歲!爵爺萬歲!……”
不知誰先喊出這句話,不下萬人同時唿喊起來,聲音直穿雲霄。
這麽多人歡唿,不自覺間,王成的眼眶也有些濕潤。
王成徑直走上高台,向著萬餘百姓行了個軍禮。
“列隊!”
隨著黎剛的聲音響起,親兵團開始走下戰艦,為王成開辟出一條道路。
親兵團所到之處,百姓主動避讓……
王成收起心神,也走下旗艦。
大牛左手持盾右手拿斧,又是一身新的鎧甲,比先前更加威武。一人當先在前開路。
王成帶著秦飛雪等人居中,黎剛、黎猛兩兄弟護衛左右。
所到之處,王成每向一個方向揮手。頓時傳來熱烈的歡唿聲,來迴應王成。
“恭喜大帥凱旋而歸!”一眾文武也走到王成近前,同聲高唿。
文官以呂昂為首,武將則是盧生在前。
王成依舊沒有言語,迴了一個軍禮。
王成拿下南洋七個行省,也有大明十三行省一半的麵積,為中原百姓開辟了新天地。
要是南洋能長治久安,那麽再下南洋,也是在自家地界了。
縱觀古今,也沒幾人能達到,王成今天的成就。
可謂開天辟地頭一迴,王成終將名留史冊。
也隻有王成知道,這也隻是個開始,以後的路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