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的威望和地位,在石柱是無可替代。
隻是短短幾句話,就解除馬祥林的兵權,讓秦翼明代理。
秦良玉認理不認親,讓一眾人很是信服。
待馬祥林賭氣離去,廳中氣氛好上不少。
常威再次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良玉也不答話,隻是看向秦翼明。
秦翼明會意,坦言和常威想到一起了,隻是和秦良玉稍微商議,又否定了這個策略。
要是全力出擊,擊敗孫可望,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是大西軍出兵三路,其他兩路情況不明。
隻怕還不等擊敗孫可望,張獻忠又帶人殺來,到時就難以應對。
隻有摸清其他兩路動向,知己知彼方才穩妥……
聽了秦翼明的分析,常威等人這才釋然。
在秦良玉等人的商議下,最終決定以靜製動。先摸清張獻忠的意圖,在決定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防守……
孫可望帶著右路軍,本就做做樣子佯裝攻擊石柱,為了等待張獻忠的到來。
隻是沒等到張獻忠的大軍,卻等來其傳令兵。
收到消息的孫可望,封鎖石柱通往北方道路,占領保寧、慶州兩府,等待下一步命令。
本要展開大戰的石柱,也默契的消停下來,雙方都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
說來也是張獻忠,臨時改變了主意。
在入川之前,張獻忠一直注意大順軍的動向。
本以為大順軍進攻北直隸,就是順利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哪想李自成帶著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崇禎所在北直隸。
沿路的官軍,要麽望風而逃,要麽不戰而降。
隻是月餘的時間,大順軍就兵圍北直隸。
這出乎張獻忠的預料。就是幾十萬頭豬,一個月也抓不完。
直到這時,張獻忠似乎意識到,明朝氣數將近。
見李自成有如此成就,張獻忠大罵官軍不中用的同時,加快進川的步伐。
隻是被謀士王國麟勸住,讓張獻忠靜觀其變。
李自成兵圍北直隸的消息,要是傳到四川,四川定會軍心大亂。
到時再出兵四川,定會事半功倍。
就算大順軍包圍北直隸,能否攻入城內,這是兩迴事。畢竟明朝官軍還有百萬,天下勤王兵馬紛紛前往北直隸。
要是大順軍和官軍兩敗俱傷,大西軍就有更多的選擇。
再進軍四川,還是北上陝西、河南之地,任由張獻忠選擇。
聽了王國麟的分析,張獻忠也怦然心動。
稱王之後,張獻忠想更進一步,取大明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自成和明朝官軍,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地步。
南方的王成雖成立大明國,又沒北上的動向,料想是衷於海外南洋之地。
大明國占領南洋七個行省,有明朝領土的一半之多。恐怕王成被南洋牽製,也沒有精力北上。
張獻忠不相信神明,要是世上真有鬼神,張獻忠早就遭報應了。
死在張獻忠刀下的亡魂,何止百萬。就是讓其下十八層地獄,也不足以平息眾怒。
但張獻忠信命。他能從一個草莽,到如今的成就,似乎是老天的眷顧。
這一次,老天似乎又要眷顧他,給他一個坐山觀虎鬥的機會。
輾轉小半日。張獻忠決定暫緩入川,等天下局勢明了,再做下一步打算。
將五十營人馬停留在鄖陽府,又令人傳令左右兩軍,暫緩軍事行動……
張獻忠的決策是對的,隻是局勢瞬息萬變,豈是一個凡人把控的。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沒人可以的第一時間,掌握精準消息。
就是穿越而來的王成,洞悉曆史的走勢。到現在也不敢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蝴蝶效應,讓曆史不再按部就班,而是走向一個新的進程……
好在曆史的進程,大致方向沒有改變。隻是張獻忠入川時間提前,李自成兵圍北直隸來的更快。
王成本想在這個時候,拿下南直隸,統一長江以南。
又猛然想到大西軍入川,會屠了整個四川。那時的四川,將會十室九空,幾百萬平民喪生……
地盤沒有了可以再打,錢財沒有了可以再賺。
要是百姓人口沒有了,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恢複。
大西軍大都是農民,隻是他們早已丟了,農民的樸實,與土匪強盜無異。
要是讓這些人流入四川,再想趕出去就難了。畢竟在大山裏抓人,難如登天……
權衡利弊,王成決定揮兵四川,阻止張獻忠入川。
繼白虎一師之後,王成又派出麒麟一師北上支援。
幾天之後,王成還不放心。又帶著麒麟二師親往四川,會一會曆史留名的張獻忠……
明朝的西南地區,茫茫大山溝壑縱橫,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反觀北疆則是風風火火,大有大順軍取明朝,而代之的意思。
大順軍經陝西過山西,直取北直隸。
一路行程何止千裏,按著路程就是走,也要一個多月,何況沿途的城鎮駐守官軍。
又或者是大勢已去,沿途的明人官軍不僅沒有抵抗,反而向著大順軍投降。
這也出乎李自成的預料,但很快做出反應。
大順軍同樣兵分三路。
一路騎兵在前,負責勸降沿路州縣。
李自成自領中軍主力,直取崇禎的北直隸。
一路軍馬在後,負責整編降兵,占領各地州縣,擴大大順軍的地盤……
隻是月餘的時間,李自成已然到達北直隸,又迅速的包圍整個北直隸,將整個北京城圍的水泄不通。
兵馬越聚越多,李自成恨不得直接攻入北京城,取明朝而代之。
起兵以來十餘年,李自成幾起幾落。
從最初的農民,到明朝驛站的一個小吏。明朝財政匱乏,大量裁撤驛站,李自成也是裁撤的一員。
又縫妻子的紅杏出牆,憤怒的李自成,弄出了人命官司……
輾轉跟隨高迎祥起兵,成了有名的闖將。
後來又成為闖王,帶著十八騎敗走,到現在建立大順政權。
仿佛這都是個夢,聽著兵丁的唿和聲,眼前高大的北京城。
隻要翻過這座城牆,裏麵就是明朝的紫禁城。不知那傳說中的龍椅,坐上去會不會讓人長壽……
隻是短短幾句話,就解除馬祥林的兵權,讓秦翼明代理。
秦良玉認理不認親,讓一眾人很是信服。
待馬祥林賭氣離去,廳中氣氛好上不少。
常威再次說出自己的想法。
秦良玉也不答話,隻是看向秦翼明。
秦翼明會意,坦言和常威想到一起了,隻是和秦良玉稍微商議,又否定了這個策略。
要是全力出擊,擊敗孫可望,也不是沒有可能。
隻是大西軍出兵三路,其他兩路情況不明。
隻怕還不等擊敗孫可望,張獻忠又帶人殺來,到時就難以應對。
隻有摸清其他兩路動向,知己知彼方才穩妥……
聽了秦翼明的分析,常威等人這才釋然。
在秦良玉等人的商議下,最終決定以靜製動。先摸清張獻忠的意圖,在決定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防守……
孫可望帶著右路軍,本就做做樣子佯裝攻擊石柱,為了等待張獻忠的到來。
隻是沒等到張獻忠的大軍,卻等來其傳令兵。
收到消息的孫可望,封鎖石柱通往北方道路,占領保寧、慶州兩府,等待下一步命令。
本要展開大戰的石柱,也默契的消停下來,雙方都沒有主動出擊的意思……
說來也是張獻忠,臨時改變了主意。
在入川之前,張獻忠一直注意大順軍的動向。
本以為大順軍進攻北直隸,就是順利也要三個月的時間。
哪想李自成帶著大順軍,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崇禎所在北直隸。
沿路的官軍,要麽望風而逃,要麽不戰而降。
隻是月餘的時間,大順軍就兵圍北直隸。
這出乎張獻忠的預料。就是幾十萬頭豬,一個月也抓不完。
直到這時,張獻忠似乎意識到,明朝氣數將近。
見李自成有如此成就,張獻忠大罵官軍不中用的同時,加快進川的步伐。
隻是被謀士王國麟勸住,讓張獻忠靜觀其變。
李自成兵圍北直隸的消息,要是傳到四川,四川定會軍心大亂。
到時再出兵四川,定會事半功倍。
就算大順軍包圍北直隸,能否攻入城內,這是兩迴事。畢竟明朝官軍還有百萬,天下勤王兵馬紛紛前往北直隸。
要是大順軍和官軍兩敗俱傷,大西軍就有更多的選擇。
再進軍四川,還是北上陝西、河南之地,任由張獻忠選擇。
聽了王國麟的分析,張獻忠也怦然心動。
稱王之後,張獻忠想更進一步,取大明而代之,也不是沒有可能。
李自成和明朝官軍,已然是不死不休的地步。
南方的王成雖成立大明國,又沒北上的動向,料想是衷於海外南洋之地。
大明國占領南洋七個行省,有明朝領土的一半之多。恐怕王成被南洋牽製,也沒有精力北上。
張獻忠不相信神明,要是世上真有鬼神,張獻忠早就遭報應了。
死在張獻忠刀下的亡魂,何止百萬。就是讓其下十八層地獄,也不足以平息眾怒。
但張獻忠信命。他能從一個草莽,到如今的成就,似乎是老天的眷顧。
這一次,老天似乎又要眷顧他,給他一個坐山觀虎鬥的機會。
輾轉小半日。張獻忠決定暫緩入川,等天下局勢明了,再做下一步打算。
將五十營人馬停留在鄖陽府,又令人傳令左右兩軍,暫緩軍事行動……
張獻忠的決策是對的,隻是局勢瞬息萬變,豈是一個凡人把控的。
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沒人可以的第一時間,掌握精準消息。
就是穿越而來的王成,洞悉曆史的走勢。到現在也不敢確定,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蝴蝶效應,讓曆史不再按部就班,而是走向一個新的進程……
好在曆史的進程,大致方向沒有改變。隻是張獻忠入川時間提前,李自成兵圍北直隸來的更快。
王成本想在這個時候,拿下南直隸,統一長江以南。
又猛然想到大西軍入川,會屠了整個四川。那時的四川,將會十室九空,幾百萬平民喪生……
地盤沒有了可以再打,錢財沒有了可以再賺。
要是百姓人口沒有了,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恢複。
大西軍大都是農民,隻是他們早已丟了,農民的樸實,與土匪強盜無異。
要是讓這些人流入四川,再想趕出去就難了。畢竟在大山裏抓人,難如登天……
權衡利弊,王成決定揮兵四川,阻止張獻忠入川。
繼白虎一師之後,王成又派出麒麟一師北上支援。
幾天之後,王成還不放心。又帶著麒麟二師親往四川,會一會曆史留名的張獻忠……
明朝的西南地區,茫茫大山溝壑縱橫,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
反觀北疆則是風風火火,大有大順軍取明朝,而代之的意思。
大順軍經陝西過山西,直取北直隸。
一路行程何止千裏,按著路程就是走,也要一個多月,何況沿途的城鎮駐守官軍。
又或者是大勢已去,沿途的明人官軍不僅沒有抵抗,反而向著大順軍投降。
這也出乎李自成的預料,但很快做出反應。
大順軍同樣兵分三路。
一路騎兵在前,負責勸降沿路州縣。
李自成自領中軍主力,直取崇禎的北直隸。
一路軍馬在後,負責整編降兵,占領各地州縣,擴大大順軍的地盤……
隻是月餘的時間,李自成已然到達北直隸,又迅速的包圍整個北直隸,將整個北京城圍的水泄不通。
兵馬越聚越多,李自成恨不得直接攻入北京城,取明朝而代之。
起兵以來十餘年,李自成幾起幾落。
從最初的農民,到明朝驛站的一個小吏。明朝財政匱乏,大量裁撤驛站,李自成也是裁撤的一員。
又縫妻子的紅杏出牆,憤怒的李自成,弄出了人命官司……
輾轉跟隨高迎祥起兵,成了有名的闖將。
後來又成為闖王,帶著十八騎敗走,到現在建立大順政權。
仿佛這都是個夢,聽著兵丁的唿和聲,眼前高大的北京城。
隻要翻過這座城牆,裏麵就是明朝的紫禁城。不知那傳說中的龍椅,坐上去會不會讓人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