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內,燭光搖曳,映照著肅穆而莊嚴的氛圍。裴清與一眾朝臣已各就各位,靜默地等待著女帝那威嚴身影的出現。
他輕移步伐,緩緩行至餘樂陽身旁,語態中帶著幾分敬意與不舍:“叔父,侄兒今日,或最遲至明日,便需啟程遠離京城。恐無暇當麵辭行,故在此預先告知叔父一聲。未來日子裏,望叔父務必珍重貴體,萬福金安。”
自穿越至這異世以來,餘樂陽始終如一,對裴清關懷備至,這份恩情,裴清銘記於心。他深知,自己能在這權力傾軋的朝堂中安然無恙,不僅因為自己是護國大將軍之子的尊貴身份,背後更有諸多不為人知的緣由,而餘樂陽的庇護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份複雜的情感交織,讓裴清的言辭間不自覺地流露出深深的感激與依戀,卻又不失身為世家子弟應有的風度與禮貌。
裴清知道。
若非餘樂陽在旁護航,自己初來乍到這異世之時,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尤其是那馬家父子,暗箭難防,卻始終不敢公然對自己下手,這一切,皆是拜餘樂陽所賜。
餘樂陽聞言,微微一愣:“竟如此之快?陛下已然應允了?”
裴清輕輕頷首,眼中閃爍著堅定之色:“正是,陛下昨日答應早朝上便頒下旨意,令我即刻啟程赴任。”
餘樂陽凝視著裴清,片刻的沉默後,方緩緩點頭,眼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憂慮:“清兒,你已長大成人,是時候出外曆練,隻是……”
言罷,餘樂陽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目光深邃地望向裴清,語重心長地叮囑:
“切記,世事如棋,人心難測。無論你身處何方,首要之務,乃是護佑自身周全。”
裴清心頭湧上一股暖流,眼眶微濕。
這世間,能如此深切關懷自己的,唯有餘樂陽叔父而已。
他輕輕俯身,行了一記恭敬之禮,聲音誠摯:
“清兒定當銘記叔父諄諄教誨,時刻不敢忘懷。”
餘樂陽那張曆經風霜的臉龐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皺紋似乎都柔和了幾分。
他深知裴清在外人麵前的剛強,不過是披上的一層保護色,用以抵禦世間的冷漠與欺淩。而在這溫暖的屋簷下,裴清終是卸下了所有防備,展露出最本真的模樣。
這一幕,溫馨而又真實,如同冬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暖而明亮。
仿佛自己已然是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餘樂陽對裴清的態度滿是恭敬與謙遜,舉手投足間盡顯禮數。
若非朝中那幫奸佞小人步步緊逼,以裴清的高貴出身與顯赫地位,又何苦日日盤算著逃離這大慶最為璀璨奪目的京城?
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在這亂世中求得一線生機罷了。
念及此,餘樂陽心中對裴清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縷憐惜。
他終是忍不住,又輕聲細語地叮嚀了幾句:“清兒啊,待到離開京城之後,切記要收斂起你的性子。常言道‘天高皇帝遠’,在那些偏遠的城池裏,可沒人會在意你的尊貴身份。”
他渾然未覺,如今的裴清,早已非昔日那個毫無自保之力、紈絝不羈的二世祖。
裴清心中懷揣著逃離京城的強烈渴望,這在旁人眼中,無異於對京城暗藏危機的畏懼逃避。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告誡裴清,萬不可再如京城之時那般張揚跋扈,鋒芒畢露。
否則,恐將招致無妄之災,身陷囹圄。
甚至性命不保。
“是!清兒謹記於心!”裴清恭敬地朝餘樂陽躬身行禮,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恰在此時,一陣尖銳刺耳的太監嗓音劃破長空,傳入眾人耳畔:“皇上駕到!”
聲落,眾人皆是身形一震,隨即齊刷刷地躬身拱手:“恭迎聖駕!”
“眾愛卿平身!”
許時薇威嚴中帶著悅耳的聲音響起,滿朝文武這才站直了身體。
裴清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許時薇身旁,心中暗自嘀咕。他迴想起自己昨日將虞正奇那條老狐狸教訓得不輕,心中暗想,那老家夥今日怎能有如此充沛的氣力。
待他仔細一瞧,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虞正奇身旁已換了一個陌生麵孔的太監。
許時薇緩緩落座,目光掃視過殿內眾人,聲音沉穩地開啟了每日的朝議:“諸位愛卿,可有要事上奏?”
這段時間以來,朝堂之上談論的幾乎都是兩國交戰之事,這番開場白也幾乎成了例行公事,大臣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許時薇話音剛落,便有人開始稟報戰事進展,分析當前局勢。朝堂之上,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緊張而凝重。
許時薇尚未開口,裴清已是一副超然物外之態,仿佛兩國烽火連天之事,全然未入其心。
他輕輕邁前兩步,目光直視著龍椅上的許時薇,語氣平和而堅定:
“陛下,微臣敢問,何時可啟程?”
許時薇聞言,黛眉緊蹙,心中泛起層層漣漪。
裴清,這人,難道真就如此急不可耐地想要逃離這繁華卻也紛擾的京城?
昨日,她已私下允諾,會在今日朝會上正式頒布旨意,調他前往鄆城履新。
然而,朝會序幕方啟,裴清便按捺不住,急切地提出了此事。
這一幕,讓許時薇心中五味雜陳,既感意外,又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悵然。
同時,許時薇心中對裴清那股超然物外、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的態度燃起了熊熊怒火。
整個大慶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皆在為抵禦外敵、保家衛國而竭盡全力。
然而,裴清卻在這緊要關頭,不合時宜地提出了要離開京城,前往鄆城赴任縣令的請求。
難道在他裴清的眼中,關乎大慶國家存亡、百姓安危的頭等大事,竟然比不上他去鄆城擔任一個小小縣令的芝麻綠豆之事?
“裴清!”
許時薇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怒氣,如同雷鳴般在大殿中炸響,責問的話語如鋒利的刀刃,讓大殿中的百官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朕與滿朝文武正商議著國家興亡的大事,你此刻跳出來,究竟意欲何為?”
他輕移步伐,緩緩行至餘樂陽身旁,語態中帶著幾分敬意與不舍:“叔父,侄兒今日,或最遲至明日,便需啟程遠離京城。恐無暇當麵辭行,故在此預先告知叔父一聲。未來日子裏,望叔父務必珍重貴體,萬福金安。”
自穿越至這異世以來,餘樂陽始終如一,對裴清關懷備至,這份恩情,裴清銘記於心。他深知,自己能在這權力傾軋的朝堂中安然無恙,不僅因為自己是護國大將軍之子的尊貴身份,背後更有諸多不為人知的緣由,而餘樂陽的庇護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這份複雜的情感交織,讓裴清的言辭間不自覺地流露出深深的感激與依戀,卻又不失身為世家子弟應有的風度與禮貌。
裴清知道。
若非餘樂陽在旁護航,自己初來乍到這異世之時,恐怕早已命喪黃泉。
尤其是那馬家父子,暗箭難防,卻始終不敢公然對自己下手,這一切,皆是拜餘樂陽所賜。
餘樂陽聞言,微微一愣:“竟如此之快?陛下已然應允了?”
裴清輕輕頷首,眼中閃爍著堅定之色:“正是,陛下昨日答應早朝上便頒下旨意,令我即刻啟程赴任。”
餘樂陽凝視著裴清,片刻的沉默後,方緩緩點頭,眼中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憂慮:“清兒,你已長大成人,是時候出外曆練,隻是……”
言罷,餘樂陽發出一聲悠長的歎息,目光深邃地望向裴清,語重心長地叮囑:
“切記,世事如棋,人心難測。無論你身處何方,首要之務,乃是護佑自身周全。”
裴清心頭湧上一股暖流,眼眶微濕。
這世間,能如此深切關懷自己的,唯有餘樂陽叔父而已。
他輕輕俯身,行了一記恭敬之禮,聲音誠摯:
“清兒定當銘記叔父諄諄教誨,時刻不敢忘懷。”
餘樂陽那張曆經風霜的臉龐上,綻放出滿意的笑容,皺紋似乎都柔和了幾分。
他深知裴清在外人麵前的剛強,不過是披上的一層保護色,用以抵禦世間的冷漠與欺淩。而在這溫暖的屋簷下,裴清終是卸下了所有防備,展露出最本真的模樣。
這一幕,溫馨而又真實,如同冬日裏的一縷陽光,溫暖而明亮。
仿佛自己已然是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餘樂陽對裴清的態度滿是恭敬與謙遜,舉手投足間盡顯禮數。
若非朝中那幫奸佞小人步步緊逼,以裴清的高貴出身與顯赫地位,又何苦日日盤算著逃離這大慶最為璀璨奪目的京城?
這一切,不過是為了在這亂世中求得一線生機罷了。
念及此,餘樂陽心中對裴清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縷憐惜。
他終是忍不住,又輕聲細語地叮嚀了幾句:“清兒啊,待到離開京城之後,切記要收斂起你的性子。常言道‘天高皇帝遠’,在那些偏遠的城池裏,可沒人會在意你的尊貴身份。”
他渾然未覺,如今的裴清,早已非昔日那個毫無自保之力、紈絝不羈的二世祖。
裴清心中懷揣著逃離京城的強烈渴望,這在旁人眼中,無異於對京城暗藏危機的畏懼逃避。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告誡裴清,萬不可再如京城之時那般張揚跋扈,鋒芒畢露。
否則,恐將招致無妄之災,身陷囹圄。
甚至性命不保。
“是!清兒謹記於心!”裴清恭敬地朝餘樂陽躬身行禮,眼中滿是感激之情。
恰在此時,一陣尖銳刺耳的太監嗓音劃破長空,傳入眾人耳畔:“皇上駕到!”
聲落,眾人皆是身形一震,隨即齊刷刷地躬身拱手:“恭迎聖駕!”
“眾愛卿平身!”
許時薇威嚴中帶著悅耳的聲音響起,滿朝文武這才站直了身體。
裴清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轉向了許時薇身旁,心中暗自嘀咕。他迴想起自己昨日將虞正奇那條老狐狸教訓得不輕,心中暗想,那老家夥今日怎能有如此充沛的氣力。
待他仔細一瞧,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虞正奇身旁已換了一個陌生麵孔的太監。
許時薇緩緩落座,目光掃視過殿內眾人,聲音沉穩地開啟了每日的朝議:“諸位愛卿,可有要事上奏?”
這段時間以來,朝堂之上談論的幾乎都是兩國交戰之事,這番開場白也幾乎成了例行公事,大臣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許時薇話音剛落,便有人開始稟報戰事進展,分析當前局勢。朝堂之上,眾人各抒己見,氣氛緊張而凝重。
許時薇尚未開口,裴清已是一副超然物外之態,仿佛兩國烽火連天之事,全然未入其心。
他輕輕邁前兩步,目光直視著龍椅上的許時薇,語氣平和而堅定:
“陛下,微臣敢問,何時可啟程?”
許時薇聞言,黛眉緊蹙,心中泛起層層漣漪。
裴清,這人,難道真就如此急不可耐地想要逃離這繁華卻也紛擾的京城?
昨日,她已私下允諾,會在今日朝會上正式頒布旨意,調他前往鄆城履新。
然而,朝會序幕方啟,裴清便按捺不住,急切地提出了此事。
這一幕,讓許時薇心中五味雜陳,既感意外,又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悵然。
同時,許時薇心中對裴清那股超然物外、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的態度燃起了熊熊怒火。
整個大慶王朝,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皆在為抵禦外敵、保家衛國而竭盡全力。
然而,裴清卻在這緊要關頭,不合時宜地提出了要離開京城,前往鄆城赴任縣令的請求。
難道在他裴清的眼中,關乎大慶國家存亡、百姓安危的頭等大事,竟然比不上他去鄆城擔任一個小小縣令的芝麻綠豆之事?
“裴清!”
許時薇的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怒氣,如同雷鳴般在大殿中炸響,責問的話語如鋒利的刀刃,讓大殿中的百官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朕與滿朝文武正商議著國家興亡的大事,你此刻跳出來,究竟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