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許時薇此舉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連裴清都不禁感到一陣寒意順著脊背攀爬而上,令他的頭皮隱隱發麻。
況且,這樣的孤注一擲,勝算幾何,實在難以預料。
往昔,眾人雖對許時薇登基時展現的鐵腕手段心存敬畏,表麵上俯首稱臣,尊她為一代女帝,但那不過是因時局安穩,盛世太平之下,誰主沉浮似乎並無大礙。
然而,時至今日,局勢突變,許時薇竟要求他們親身披甲,更甚者,要讓他們的兒子、父親踏上烽火連天的戰場!
那些往日裏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方勢力,此刻心中那份微妙的平衡瞬間被打破,平靜之下暗流湧動,一場風暴必然醞釀其中。
這無疑是可能的,裴清心裏明鏡似的清楚。
此番征兵之路,必將荊棘密布,非同小可。
待到那時,大慶國內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定會借機生事,拚盡全力阻撓征兵的步伐!
萬一真到了那個地步,慶國恐怕會不戰而潰,自行瓦解。
說不定,乾國的鐵蹄還未踏入慶國疆土,國內那些心懷不軌的勢力便已揭竿而起,將京城團團圍住!
裴清的腦海中閃過種種可能,每一種都令他心驚膽戰。
他對於這帝國的未來命運,滿心憂慮,難以釋懷。
恰在此時,郝康寧那略帶急切的聲音,如同一縷清風,拂散了裴清心頭的迷霧:
“少將軍,懇請您伸出援手,解救冬臨城於水火,拯救慶國於危難之際!眼下,慶國的命運,唯係於您一身,再無他人能擔此重任。”
郝康寧此言,竟是將整個慶國的安危,沉甸甸地壓在了裴清的肩頭。
裴清心中不禁五味翻騰,複雜難言。
對於郝康寧的動機,他雖心存疑慮,難以斷定其是否全然為了國家的福祉。
然而,郝康寧的話語,卻如同鋒利的刀刃,直指問題的核心——若依許時薇這般行事,恐怕她將成為繼其兄之後,慶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為短暫的帝王,且是以一種近乎斷送國家前程的方式。
慶國,這個承載著無數生靈悲歡離合的國度,正搖搖欲墜,亟待一位力挽狂瀾的英雄。
此刻的自己,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尚且難保,又何談拯救慶國於水火之中?
裴清輕輕搖頭,一聲悠長的歎息隨風飄散,隨後他轉向郝康寧,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堅定:
“郝城主,此事我已知曉,我會即刻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至陛下禦前,詳陳此舉之利弊,後果之嚴重,但至於陛下心意如何,能否采納,我實在無法妄下斷言。”
“多謝少將軍!多謝少將軍大恩大德!”
郝康寧聞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連忙俯身跪拜,額頭重重磕在地上,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響,滿是誠摯與急切。
隨後,在裴清有力的攙扶之下,郝康寧緩緩自塵土中站起,眼中滿是誠摯的感激。
他望向裴清,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動:
“少將軍,無論聖上最終是否更改旨意,康寧在此,代表這座城池,乃至整個國家的黎民百姓,向您致以最深的謝意,感激您的浩蕩恩情!”
裴清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略帶苦澀的微笑,輕輕搖了搖頭,聲音堅定:
“郝城主言重了,此乃裴某分內之事,何足掛齒?”
言罷,裴清的目光轉向一旁,示意道:
“我這就提筆書寫,郝城主請先行返迴,順道也將那幾位大人一並帶迴吧。”
他輕輕抬手,指向不遠處正逐漸靠近的十幾位縣令,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拉長,顯得格外莊重。
郝康寧與裴清之間的對話,宛如迴聲般重複著相同的論調,令裴清心生倦意,不願再將那番陳詞濫調複述。
“誠然,誠然,多謝少將軍的成全!”
裴清話音未落,郝康寧已迫不及待地連連頷首,眼中閃爍著近乎虔誠的光芒。
此刻,他已將滿腔的期盼與希冀,全然係於裴清一身,對裴清之言,無不奉為圭臬,唯命是從。
未幾,郝康寧翻身躍上駿馬,調轉馬頭,疾馳而歸。
裴清則輕盈一躍,穩穩落在馬車之上,對裴景同沉聲道:
“啟程吧!”
裴景同聞言,臉色略顯陰沉,心中波瀾起伏,終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少爺,您當真要提筆給女帝飛書一封嗎?”
這一問,帶著幾分疑慮,幾分忐忑,卻也映射出此事之非同小可。
盡管他至今孑然一身,未曾踏入婚姻的殿堂,亦無血脈相承的後嗣,家中更無父輩的身影,女帝此番舉動於他個人而言,猶如清風拂麵,未起波瀾。
然而,他深知,一旦此事付諸實踐,對慶國而言,無異於一場顛覆性的風暴,後果不堪設想。
正因如此,他心中不免對少爺的抉擇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麵對他探尋的目光,裴清隻是輕輕搖頭,嘴角掛著一抹難以言喻的苦澀:“不。”
裴景同駕駛著馬車,緩緩行進在土路上,心中卻如翻湧的波濤,難以平息。
少爺明明已經向郝康寧許下了承諾,為何此刻又出爾反爾?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滿心困惑,不解其意。
裴清緩緩步入馬車之內坐下,雖目不能及裴景同的身影,卻仿佛能洞穿他心中的迷霧,嘴角勾起一抹苦笑,輕聲道:
“景同,你心中是否正疑惑,我為何應允了郝康寧之後,卻又反悔了呢?”
裴景同沉默不語,但那份疑惑,確實在他心頭縈繞不散。
裴清的話語在空中悠悠飄蕩:
“你且細想,此刻舉國征兵,凡男子皆需披甲上陣,這不正透露了慶國兵力已近乎枯竭的困境嗎?”
裴景同聞言,不由自主地頷首,這一點,即便是裴清不言,他也心中明了。
裴清再度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思熟慮後的沉穩:“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謹慎,不可輕易驚擾許時薇。她好不容易被瑣事纏身,暫且將我們置於腦後,若我貿然寄去書信,對我們來說,恐怕非福而是禍。”
裴景同聞言,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疑惑之色溢於言表。
他朝著裴清看了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解與恭敬:
“少爺,這不正是您昔日所願嗎?您曾多次表達了奔赴前線的誌向,如今這番情境,豈不正是天賜良機?”
裴清輕輕搖頭,目光深遠:“不然,她若知曉,隻會設法將你們一一調離我身邊,而不會輕易讓我涉足其中。”
裴景同聞罷,麵色不由得一凝。
迴想起往昔,少爺屢屢自告奮勇,渴望投身疆場,卻屢屢被女帝拒之。
如今,少爺所言的這番可能性,細想之下,竟是那般順理成章,仿佛才是必然。
況且,這樣的孤注一擲,勝算幾何,實在難以預料。
往昔,眾人雖對許時薇登基時展現的鐵腕手段心存敬畏,表麵上俯首稱臣,尊她為一代女帝,但那不過是因時局安穩,盛世太平之下,誰主沉浮似乎並無大礙。
然而,時至今日,局勢突變,許時薇竟要求他們親身披甲,更甚者,要讓他們的兒子、父親踏上烽火連天的戰場!
那些往日裏與朝廷井水不犯河水的地方勢力,此刻心中那份微妙的平衡瞬間被打破,平靜之下暗流湧動,一場風暴必然醞釀其中。
這無疑是可能的,裴清心裏明鏡似的清楚。
此番征兵之路,必將荊棘密布,非同小可。
待到那時,大慶國內那些蠢蠢欲動的勢力定會借機生事,拚盡全力阻撓征兵的步伐!
萬一真到了那個地步,慶國恐怕會不戰而潰,自行瓦解。
說不定,乾國的鐵蹄還未踏入慶國疆土,國內那些心懷不軌的勢力便已揭竿而起,將京城團團圍住!
裴清的腦海中閃過種種可能,每一種都令他心驚膽戰。
他對於這帝國的未來命運,滿心憂慮,難以釋懷。
恰在此時,郝康寧那略帶急切的聲音,如同一縷清風,拂散了裴清心頭的迷霧:
“少將軍,懇請您伸出援手,解救冬臨城於水火,拯救慶國於危難之際!眼下,慶國的命運,唯係於您一身,再無他人能擔此重任。”
郝康寧此言,竟是將整個慶國的安危,沉甸甸地壓在了裴清的肩頭。
裴清心中不禁五味翻騰,複雜難言。
對於郝康寧的動機,他雖心存疑慮,難以斷定其是否全然為了國家的福祉。
然而,郝康寧的話語,卻如同鋒利的刀刃,直指問題的核心——若依許時薇這般行事,恐怕她將成為繼其兄之後,慶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為短暫的帝王,且是以一種近乎斷送國家前程的方式。
慶國,這個承載著無數生靈悲歡離合的國度,正搖搖欲墜,亟待一位力挽狂瀾的英雄。
此刻的自己,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尚且難保,又何談拯救慶國於水火之中?
裴清輕輕搖頭,一聲悠長的歎息隨風飄散,隨後他轉向郝康寧,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堅定:
“郝城主,此事我已知曉,我會即刻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至陛下禦前,詳陳此舉之利弊,後果之嚴重,但至於陛下心意如何,能否采納,我實在無法妄下斷言。”
“多謝少將軍!多謝少將軍大恩大德!”
郝康寧聞言,感激之情溢於言表,連忙俯身跪拜,額頭重重磕在地上,發出幾聲沉悶的聲響,滿是誠摯與急切。
隨後,在裴清有力的攙扶之下,郝康寧緩緩自塵土中站起,眼中滿是誠摯的感激。
他望向裴清,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動:
“少將軍,無論聖上最終是否更改旨意,康寧在此,代表這座城池,乃至整個國家的黎民百姓,向您致以最深的謝意,感激您的浩蕩恩情!”
裴清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略帶苦澀的微笑,輕輕搖了搖頭,聲音堅定:
“郝城主言重了,此乃裴某分內之事,何足掛齒?”
言罷,裴清的目光轉向一旁,示意道:
“我這就提筆書寫,郝城主請先行返迴,順道也將那幾位大人一並帶迴吧。”
他輕輕抬手,指向不遠處正逐漸靠近的十幾位縣令,他們的身影在陽光下拉長,顯得格外莊重。
郝康寧與裴清之間的對話,宛如迴聲般重複著相同的論調,令裴清心生倦意,不願再將那番陳詞濫調複述。
“誠然,誠然,多謝少將軍的成全!”
裴清話音未落,郝康寧已迫不及待地連連頷首,眼中閃爍著近乎虔誠的光芒。
此刻,他已將滿腔的期盼與希冀,全然係於裴清一身,對裴清之言,無不奉為圭臬,唯命是從。
未幾,郝康寧翻身躍上駿馬,調轉馬頭,疾馳而歸。
裴清則輕盈一躍,穩穩落在馬車之上,對裴景同沉聲道:
“啟程吧!”
裴景同聞言,臉色略顯陰沉,心中波瀾起伏,終是忍不住開口問道:“少爺,您當真要提筆給女帝飛書一封嗎?”
這一問,帶著幾分疑慮,幾分忐忑,卻也映射出此事之非同小可。
盡管他至今孑然一身,未曾踏入婚姻的殿堂,亦無血脈相承的後嗣,家中更無父輩的身影,女帝此番舉動於他個人而言,猶如清風拂麵,未起波瀾。
然而,他深知,一旦此事付諸實踐,對慶國而言,無異於一場顛覆性的風暴,後果不堪設想。
正因如此,他心中不免對少爺的抉擇充滿了好奇與期待。
麵對他探尋的目光,裴清隻是輕輕搖頭,嘴角掛著一抹難以言喻的苦澀:“不。”
裴景同駕駛著馬車,緩緩行進在土路上,心中卻如翻湧的波濤,難以平息。
少爺明明已經向郝康寧許下了承諾,為何此刻又出爾反爾?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滿心困惑,不解其意。
裴清緩緩步入馬車之內坐下,雖目不能及裴景同的身影,卻仿佛能洞穿他心中的迷霧,嘴角勾起一抹苦笑,輕聲道:
“景同,你心中是否正疑惑,我為何應允了郝康寧之後,卻又反悔了呢?”
裴景同沉默不語,但那份疑惑,確實在他心頭縈繞不散。
裴清的話語在空中悠悠飄蕩:
“你且細想,此刻舉國征兵,凡男子皆需披甲上陣,這不正透露了慶國兵力已近乎枯竭的困境嗎?”
裴景同聞言,不由自主地頷首,這一點,即便是裴清不言,他也心中明了。
裴清再度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深思熟慮後的沉穩:“正因如此,我們更需謹慎,不可輕易驚擾許時薇。她好不容易被瑣事纏身,暫且將我們置於腦後,若我貿然寄去書信,對我們來說,恐怕非福而是禍。”
裴景同聞言,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疑惑之色溢於言表。
他朝著裴清看了一眼,語氣中帶著幾分不解與恭敬:
“少爺,這不正是您昔日所願嗎?您曾多次表達了奔赴前線的誌向,如今這番情境,豈不正是天賜良機?”
裴清輕輕搖頭,目光深遠:“不然,她若知曉,隻會設法將你們一一調離我身邊,而不會輕易讓我涉足其中。”
裴景同聞罷,麵色不由得一凝。
迴想起往昔,少爺屢屢自告奮勇,渴望投身疆場,卻屢屢被女帝拒之。
如今,少爺所言的這番可能性,細想之下,竟是那般順理成章,仿佛才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