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臨,村莊恢複了寧靜,但征大人的院落中卻燈火通明。那道明黃色的聖旨與蓋有皇印的密信擺在書案上,散發著非同尋常的威嚴。白日的喧囂已經過去,但康熙帝的意圖卻清晰地擺在征大人麵前。
隨聖旨而來的那名太監,並沒有在聖旨宣讀完畢後離去,而是悄然留下了另一道密旨。他特意等到村人散去後,才將密信遞交給征大人,並以一種鄭重的口吻說:“征大人,這封密旨,是皇上對您特別的信任,請您細讀,深思。”
征大人接過密旨,指尖觸碰到絹布時,感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分量。他屏退旁人,將密旨展開,燭火搖曳下的幾行字映入眼簾:
“征某:朕深知汝心向田園,然國事不可無人。賞賜非但表彰,更盼汝巡遊大清,考察風俗,查實民生,朕欲知民意之真,政務之實。此乃密旨,汝須以遊曆為名,暗中察訪,事無巨細,書信稟報。若遇奸邪,不妨執劍問罪,朕特授禦林軍及大內侍衛之指揮權,以助汝行程無憂。慎之,欽此。”
密旨言辭簡練,卻包含深意。康熙帝顯然對征大人有著深切的期望,不僅希望他享受賞賜,更是要他肩負重任。
清晨的決定
翌日清晨,征大人立於院中,麵對密旨陷入沉思。黃金萬兩與豪華馬車的賞賜,似乎是讓他安享晚年的禮物,但這道密旨卻徹底改變了它的意義。這已不再是單純的遊曆,而是帶著使命的考察,甚至可能暗藏風險。
“康熙帝果然深謀遠慮。”征大人輕聲說道,“這是把我重新拉迴局中的手段,但也無法拒絕。”
他抬頭望向遠山,目光中閃過幾分決然。他明白,自己多年的隱居並未讓朝廷遺忘,反而成為了康熙帝信任的象征。
一旁的仆人見征大人久久佇立,小心翼翼地上前問:“大人,您真的要啟程嗎?”
征大人淡然一笑,道:“皇命在身,不可推辭。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為了天下百姓。”
準備啟程
消息傳開後,整個村子都熱鬧了起來。村民們得知征大人將駕著豪華馬車巡遊大清國,紛紛跑來送行。他們帶來自己種的蔬果、醃製的鹹肉,還有一些手工縫製的衣物,為征大人的旅途盡一份綿薄之力。
“征大人,您去了外頭,可別忘了咱們村啊!”王老漢遞上一壇酒,語氣中透著幾分不舍。
征大人接過酒,鄭重道:“放心,無論走多遠,我都會記得這裏是我的根。”
隨從與侍衛
康熙帝的密旨中提到,禦林軍和大內侍衛會全程護航。當天傍晚,十餘名身著盔甲的禦林軍士兵和兩名大內侍衛抵達村莊,他們個個身材魁梧,目光銳利,帶來了皇帝的另一道指令:
“皇上特令我們護送征大人周遊全境,確保大人安危無憂。若有任何突發情況,我等可隨時聽令調遣。”領頭的侍衛恭敬地向征大人行禮。
征大人點頭,他深知此行的風險,但這些士兵與侍衛的加入,無疑為他的旅途增添了保障。
啟程的第一步
三天後,征大人的馬車在村口整裝待發。豪華的馬車引來不少村民圍觀,烏黑的車身上鑲嵌著金線與流蘇,顯得氣派非凡。而車內更是舒適至極,鋪著柔軟的錦緞,角落放置著一隻小桌,方便隨時記錄觀察所得。
“走了!”隨著車夫一聲輕喝,馬車緩緩駛出村口。
村民們揮手送別,目送馬車漸行漸遠。征大人坐在車內,拉開窗簾,向外張望著。他心中明白,這趟旅程並非簡單的遊曆,而是關係著百姓疾苦與國家命運的一次重要考察。
民情初探
行至數日,馬車已越過數個村鎮。征大人一路觀察當地的民情民意,發現有些地方欣欣向榮,而有些地方卻隱現困苦。他不動聲色地將所見所聞記在隨身的筆記中,心中已有初步的判斷:大清雖國勢漸穩,但部分地區的賦稅沉重,導致民生凋敝。
一日中午,馬車停在一個小鎮的茶館外,征大人微服進入,尋機打探。他坐在角落,聽著周圍的茶客談論,突然聽到一名商人憤憤不平地說道:“如今的官吏隻知道搜刮,哪裏顧得上百姓死活?朝廷難道就沒有人察覺嗎?”
征大人眉頭一皺,心中暗想:看來問題不僅在地方,更在官員治理。
險境與侍衛的作用
幾日後,馬車行至一處偏僻的山道,忽然有一群劫匪衝出,將馬車團團圍住。他們手持大刀,目露兇光,顯然是盯上了這輛華貴的馬車。
“留下財物饒你們不死!”為首的匪首大聲喊道。
征大人神色如常,未露半分懼意。他緩緩推開車門,站在馬車前,目光冷靜地掃過這群劫匪:“爾等不過是亡命之徒,可知攔的是誰的車?”
匪首一愣,剛欲開口,暗中埋伏的禦林軍與侍衛已經迅速出手,將劫匪紛紛製服。那群兇神惡煞的匪徒麵對訓練有素的士兵,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片刻之間便被壓倒在地。
征大人走到匪首麵前,語氣冷峻:“朝廷律法豈容踐踏?來人,將他們押送至最近的縣衙,嚴加懲治。”
此事過後,征大人更加感到康熙帝賜予禦林軍護衛的用意:這趟旅程,絕非表麵看起來的風平浪靜。
向康熙稟報的信
行程過半,征大人已將沿途所見整理成冊。他在夜晚書寫了一封信,將沿途百姓的疾苦、地方官吏的問題一一記錄,並提出了幾條初步的改革建議。信中言辭懇切,同時也不失冷靜與條理。
他封好信,將其交給護衛快馬送往京城。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而整個大清的風貌,還需更多時間去探訪。
尾聲
馬車繼續前行,征大人坐在車內,目光堅定。他心中明白,這趟旅程不僅是對百姓民生的體察,更是對自己信念的檢驗。他曾在權力中心揮斥方遒,如今卻願意為了天下蒼生奔波四方。
“民心為本,國運所係。”征大人低聲自語,“康熙皇帝,這一份重托,我必不負。”
在前方未知的旅程中,他的馬車承載著皇帝的信任,也承載著他對天下太平的希冀。
隨聖旨而來的那名太監,並沒有在聖旨宣讀完畢後離去,而是悄然留下了另一道密旨。他特意等到村人散去後,才將密信遞交給征大人,並以一種鄭重的口吻說:“征大人,這封密旨,是皇上對您特別的信任,請您細讀,深思。”
征大人接過密旨,指尖觸碰到絹布時,感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分量。他屏退旁人,將密旨展開,燭火搖曳下的幾行字映入眼簾:
“征某:朕深知汝心向田園,然國事不可無人。賞賜非但表彰,更盼汝巡遊大清,考察風俗,查實民生,朕欲知民意之真,政務之實。此乃密旨,汝須以遊曆為名,暗中察訪,事無巨細,書信稟報。若遇奸邪,不妨執劍問罪,朕特授禦林軍及大內侍衛之指揮權,以助汝行程無憂。慎之,欽此。”
密旨言辭簡練,卻包含深意。康熙帝顯然對征大人有著深切的期望,不僅希望他享受賞賜,更是要他肩負重任。
清晨的決定
翌日清晨,征大人立於院中,麵對密旨陷入沉思。黃金萬兩與豪華馬車的賞賜,似乎是讓他安享晚年的禮物,但這道密旨卻徹底改變了它的意義。這已不再是單純的遊曆,而是帶著使命的考察,甚至可能暗藏風險。
“康熙帝果然深謀遠慮。”征大人輕聲說道,“這是把我重新拉迴局中的手段,但也無法拒絕。”
他抬頭望向遠山,目光中閃過幾分決然。他明白,自己多年的隱居並未讓朝廷遺忘,反而成為了康熙帝信任的象征。
一旁的仆人見征大人久久佇立,小心翼翼地上前問:“大人,您真的要啟程嗎?”
征大人淡然一笑,道:“皇命在身,不可推辭。不過,這一次不是為了功名,而是為了天下百姓。”
準備啟程
消息傳開後,整個村子都熱鬧了起來。村民們得知征大人將駕著豪華馬車巡遊大清國,紛紛跑來送行。他們帶來自己種的蔬果、醃製的鹹肉,還有一些手工縫製的衣物,為征大人的旅途盡一份綿薄之力。
“征大人,您去了外頭,可別忘了咱們村啊!”王老漢遞上一壇酒,語氣中透著幾分不舍。
征大人接過酒,鄭重道:“放心,無論走多遠,我都會記得這裏是我的根。”
隨從與侍衛
康熙帝的密旨中提到,禦林軍和大內侍衛會全程護航。當天傍晚,十餘名身著盔甲的禦林軍士兵和兩名大內侍衛抵達村莊,他們個個身材魁梧,目光銳利,帶來了皇帝的另一道指令:
“皇上特令我們護送征大人周遊全境,確保大人安危無憂。若有任何突發情況,我等可隨時聽令調遣。”領頭的侍衛恭敬地向征大人行禮。
征大人點頭,他深知此行的風險,但這些士兵與侍衛的加入,無疑為他的旅途增添了保障。
啟程的第一步
三天後,征大人的馬車在村口整裝待發。豪華的馬車引來不少村民圍觀,烏黑的車身上鑲嵌著金線與流蘇,顯得氣派非凡。而車內更是舒適至極,鋪著柔軟的錦緞,角落放置著一隻小桌,方便隨時記錄觀察所得。
“走了!”隨著車夫一聲輕喝,馬車緩緩駛出村口。
村民們揮手送別,目送馬車漸行漸遠。征大人坐在車內,拉開窗簾,向外張望著。他心中明白,這趟旅程並非簡單的遊曆,而是關係著百姓疾苦與國家命運的一次重要考察。
民情初探
行至數日,馬車已越過數個村鎮。征大人一路觀察當地的民情民意,發現有些地方欣欣向榮,而有些地方卻隱現困苦。他不動聲色地將所見所聞記在隨身的筆記中,心中已有初步的判斷:大清雖國勢漸穩,但部分地區的賦稅沉重,導致民生凋敝。
一日中午,馬車停在一個小鎮的茶館外,征大人微服進入,尋機打探。他坐在角落,聽著周圍的茶客談論,突然聽到一名商人憤憤不平地說道:“如今的官吏隻知道搜刮,哪裏顧得上百姓死活?朝廷難道就沒有人察覺嗎?”
征大人眉頭一皺,心中暗想:看來問題不僅在地方,更在官員治理。
險境與侍衛的作用
幾日後,馬車行至一處偏僻的山道,忽然有一群劫匪衝出,將馬車團團圍住。他們手持大刀,目露兇光,顯然是盯上了這輛華貴的馬車。
“留下財物饒你們不死!”為首的匪首大聲喊道。
征大人神色如常,未露半分懼意。他緩緩推開車門,站在馬車前,目光冷靜地掃過這群劫匪:“爾等不過是亡命之徒,可知攔的是誰的車?”
匪首一愣,剛欲開口,暗中埋伏的禦林軍與侍衛已經迅速出手,將劫匪紛紛製服。那群兇神惡煞的匪徒麵對訓練有素的士兵,根本毫無還手之力,片刻之間便被壓倒在地。
征大人走到匪首麵前,語氣冷峻:“朝廷律法豈容踐踏?來人,將他們押送至最近的縣衙,嚴加懲治。”
此事過後,征大人更加感到康熙帝賜予禦林軍護衛的用意:這趟旅程,絕非表麵看起來的風平浪靜。
向康熙稟報的信
行程過半,征大人已將沿途所見整理成冊。他在夜晚書寫了一封信,將沿途百姓的疾苦、地方官吏的問題一一記錄,並提出了幾條初步的改革建議。信中言辭懇切,同時也不失冷靜與條理。
他封好信,將其交給護衛快馬送往京城。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而整個大清的風貌,還需更多時間去探訪。
尾聲
馬車繼續前行,征大人坐在車內,目光堅定。他心中明白,這趟旅程不僅是對百姓民生的體察,更是對自己信念的檢驗。他曾在權力中心揮斥方遒,如今卻願意為了天下蒼生奔波四方。
“民心為本,國運所係。”征大人低聲自語,“康熙皇帝,這一份重托,我必不負。”
在前方未知的旅程中,他的馬車承載著皇帝的信任,也承載著他對天下太平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