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橫渠四句震朝堂
從落魄書生到一品富商 作者:煙雲客橫渡積水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景皇趙勳托著病軀看著互相征伐的朝堂諸公,很想退休!
他乏了,要不是還要等到魏王從北境迴來,他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這並不是因為他後來修道才有這樣的想法,而是從他登基為帝之前就有了這種想法。
先皇駕崩之前,將他按在了這個位置上,希望他能肅清朝堂上的弊端,開大景之中興。
可惜他壓根不想做皇帝,隻想吟詩作對,做個逍遙的閑散王爺。
不由得他想起了前段時間在九公主那裏看到的一首詩。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這首詩寫得很符合他現在的心境。
尤其是最後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閑,更是他向往已久的生活。
可惜,生在帝王家,很多事不是他能左右的,就比如現在,宰相陳滿樓已經亮出了獠牙,想要用整個北境將魏王釘死在恥辱柱上。
燕王趙拓,他的好三弟,自從來到上京之後就沒閑著,明裏暗裏拜訪了很多朝堂高官,他想做什麽?
子不言父過,先皇臨死前幡然醒悟,把大景的江山交到了趙勳手中,在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幾個皇子中,隻有趙勳最有可能將這個破碎的政局,以及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景挽救迴來。
魏王趙崢智慧和勇猛不缺,但是行事卻雷厲風行,眼睛中容不得沙子,他要是那時候接手景國這個爛攤子,很可能讓景國立馬分崩離析。
燕王趙拓,一個自以為聰明,但實則就是一個跳梁小醜,不提也罷!
景國國祚三百年,內部已經滋生了諸多弊端,想要挽救改革,談何容易。
俗話說堵不如疏,既然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那就提前將矛盾引爆,然後再行霹靂手段,如此方有一線可能。
隻可惜景國不僅有內憂,還有外患。
蠻國扣關,讓景國瞬間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
朝堂上,就在陳黨以為趙勳整日裏沉迷在煉丹修道之時,趙勳給正在整頓軍務的魏王下了一道密旨。
常家滿門被查抄,魏王有了足夠的軍費前往邊關坐鎮。
可惜陳黨勢大,邊軍中也早就暗布陳黨一係的將領,使得邊關形勢急劇直下。
不得已,趙勳讓趙公公傳旨,以他對魏王的了解,斷然不會答應議和。
後麵事情的發展幾乎在趙勳的意料之中。
魏王抗旨不遵,假傳聖旨,瞬間轉移了朝中的矛盾。
但是陳黨雖然勢大,不過他們也不敢將手伸向魏王那裏,因為魏王可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他手中有兵權,要是看誰不順眼,那是真敢上去把你剁了。
所以陳滿樓等主和派隻能一而再再而三逼迫趙勳下旨罷免魏王的軍權,將其押解迴京審判。
可笑的是,他們又沒有人敢接替魏王鎮守邊關。
趙勳看著這些人就像是看待一群雜技團的猴子,雖然齜牙咧嘴,但是殺傷力不足。
就在趙勳走神的時候,突然底下烏泱泱跪倒了一大片人。
趙勳心裏歎了口氣,該來的還是來了。
一點新鮮的花樣也沒有。
“皇上,不能再任由魏王在邊關胡作非為了,不然勢必造成生靈塗炭,百姓經不起折騰了!”
主和派跪倒在地,悲唿哀哉!
口中更是正義凜然,張口就是為了百姓,為了萬民著想。
如果你們真有這心,為何不提刀跑到戰場上去殺蠻子,每年死在蠻子鐵騎下的邊境百姓不知凡幾。
“皇上,若是不同意吾等之請願,吾等就跪死在這議政殿上!”
一名頭發花白的老禦史,悲唿一聲,長扣不起。
孟徵義憤填膺,這些家夥每次都來這一套,恬不知恥。
“老匹夫,老夫忍你好久了,不用你跪死在這裏,老夫現在就送你上路!”
孟徵說完,抬起一腳踹在那名老禦史身上。
接著卷起袖子就衝了上去,朝著老禦史的身上就一通王八拳。
這一幕不僅把百官都看懵了,就連景皇也是一臉驚詫之色,以至於都“忘了”讓人把他們分開。
還是陳滿樓率先反應過來,連忙將那名禦史從孟徵的攻擊下搶救出來。
“孟徵,你粗鄙,枉為讀書人,你……”
那名禦史挨得鼻青臉腫,指著孟徵顫顫巍巍地吼道。
隻是話沒說完就被孟徵暴喝一聲打斷道:“我呸,你別髒了讀書人這三個字,你可知何為讀書人?”
說完不等老禦史說話,孟徵就繼續說道:“所謂讀書人就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夫羞於爾等威武!”
孟徵一句話簡直振聾發聵,讓議政殿內出現了短暫的安寧,接著就是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
景皇趙勳呢喃重複著孟徵口中這句話,麵上浮現一抹潮紅。
“大善,不愧是孟師,此乃警世之言,應當刻於國子監,傳遍天下,讓天下學子以此自勉……”
景皇激動地從皇位上站起來,百官此時也是山唿萬歲,即使主和派心裏氣得咬牙切齒,此時也不得不拜倒在這句話下。
“皇上,此話非臣所說,而是出自微臣的一名學子之口,此時此刻,我那位學子正在邊關與蠻軍奮戰,臣剛才也是被宋禦史刺激到了才做出擾亂朝堂之事,請皇上下旨懲罰!”
孟徵不卑不亢地說道。
隻不過趙勳並沒有關心這些,而是饒有興趣地問道:“哦,不知孟師那位學子姓甚名誰,在軍中任何官職?”
孟徵歎了口氣說道:“臣那學子名叫楊林,並非官身,隻不過是一介白丁,曾就讀於海陽學館,再聽說蠻軍扣關,邊關爆發天花之時,毅然決然北上與華仲景一同救治百姓士卒於水火之中,此前那牛痘之法正是楊林所創,想到我那學子一腔拳拳報國之心,現在卻是遇到如宋禦史這般蠅營狗苟,對蠻子卑躬屈膝之輩,實在心中憤懣……”
宋禦史被孟徵說得麵紅耳赤,一口老血積在心頭,最終沒有忍住一口噴了出來,可以想象,今日過後他宋玉就要遺臭萬年了!
陳滿樓等人聞言也是一怔,他們之前還以為那牛痘之法是出自華仲景之手,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寂寂無名之輩,並且那人還是孟徵的學生,這……
此時此刻主和派一眾人等就猶如吃了一顆蒼蠅一般惡心。
然而就在這時,一匹快馬飛快地衝向上京北城門,馬背上的騎兵背插鴻翎,臨近城門便高聲疾唿:“邊城大捷,陣斬五萬,俘虜上萬……”
一時間整個上京為之嘩然!
他乏了,要不是還要等到魏王從北境迴來,他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這並不是因為他後來修道才有這樣的想法,而是從他登基為帝之前就有了這種想法。
先皇駕崩之前,將他按在了這個位置上,希望他能肅清朝堂上的弊端,開大景之中興。
可惜他壓根不想做皇帝,隻想吟詩作對,做個逍遙的閑散王爺。
不由得他想起了前段時間在九公主那裏看到的一首詩。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這首詩寫得很符合他現在的心境。
尤其是最後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閑,更是他向往已久的生活。
可惜,生在帝王家,很多事不是他能左右的,就比如現在,宰相陳滿樓已經亮出了獠牙,想要用整個北境將魏王釘死在恥辱柱上。
燕王趙拓,他的好三弟,自從來到上京之後就沒閑著,明裏暗裏拜訪了很多朝堂高官,他想做什麽?
子不言父過,先皇臨死前幡然醒悟,把大景的江山交到了趙勳手中,在有可能繼承皇位的幾個皇子中,隻有趙勳最有可能將這個破碎的政局,以及處於風雨飄搖中的大景挽救迴來。
魏王趙崢智慧和勇猛不缺,但是行事卻雷厲風行,眼睛中容不得沙子,他要是那時候接手景國這個爛攤子,很可能讓景國立馬分崩離析。
燕王趙拓,一個自以為聰明,但實則就是一個跳梁小醜,不提也罷!
景國國祚三百年,內部已經滋生了諸多弊端,想要挽救改革,談何容易。
俗話說堵不如疏,既然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那就提前將矛盾引爆,然後再行霹靂手段,如此方有一線可能。
隻可惜景國不僅有內憂,還有外患。
蠻國扣關,讓景國瞬間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
朝堂上,就在陳黨以為趙勳整日裏沉迷在煉丹修道之時,趙勳給正在整頓軍務的魏王下了一道密旨。
常家滿門被查抄,魏王有了足夠的軍費前往邊關坐鎮。
可惜陳黨勢大,邊軍中也早就暗布陳黨一係的將領,使得邊關形勢急劇直下。
不得已,趙勳讓趙公公傳旨,以他對魏王的了解,斷然不會答應議和。
後麵事情的發展幾乎在趙勳的意料之中。
魏王抗旨不遵,假傳聖旨,瞬間轉移了朝中的矛盾。
但是陳黨雖然勢大,不過他們也不敢將手伸向魏王那裏,因為魏王可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他手中有兵權,要是看誰不順眼,那是真敢上去把你剁了。
所以陳滿樓等主和派隻能一而再再而三逼迫趙勳下旨罷免魏王的軍權,將其押解迴京審判。
可笑的是,他們又沒有人敢接替魏王鎮守邊關。
趙勳看著這些人就像是看待一群雜技團的猴子,雖然齜牙咧嘴,但是殺傷力不足。
就在趙勳走神的時候,突然底下烏泱泱跪倒了一大片人。
趙勳心裏歎了口氣,該來的還是來了。
一點新鮮的花樣也沒有。
“皇上,不能再任由魏王在邊關胡作非為了,不然勢必造成生靈塗炭,百姓經不起折騰了!”
主和派跪倒在地,悲唿哀哉!
口中更是正義凜然,張口就是為了百姓,為了萬民著想。
如果你們真有這心,為何不提刀跑到戰場上去殺蠻子,每年死在蠻子鐵騎下的邊境百姓不知凡幾。
“皇上,若是不同意吾等之請願,吾等就跪死在這議政殿上!”
一名頭發花白的老禦史,悲唿一聲,長扣不起。
孟徵義憤填膺,這些家夥每次都來這一套,恬不知恥。
“老匹夫,老夫忍你好久了,不用你跪死在這裏,老夫現在就送你上路!”
孟徵說完,抬起一腳踹在那名老禦史身上。
接著卷起袖子就衝了上去,朝著老禦史的身上就一通王八拳。
這一幕不僅把百官都看懵了,就連景皇也是一臉驚詫之色,以至於都“忘了”讓人把他們分開。
還是陳滿樓率先反應過來,連忙將那名禦史從孟徵的攻擊下搶救出來。
“孟徵,你粗鄙,枉為讀書人,你……”
那名禦史挨得鼻青臉腫,指著孟徵顫顫巍巍地吼道。
隻是話沒說完就被孟徵暴喝一聲打斷道:“我呸,你別髒了讀書人這三個字,你可知何為讀書人?”
說完不等老禦史說話,孟徵就繼續說道:“所謂讀書人就是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夫羞於爾等威武!”
孟徵一句話簡直振聾發聵,讓議政殿內出現了短暫的安寧,接著就是一陣倒吸涼氣的聲音響起。
景皇趙勳呢喃重複著孟徵口中這句話,麵上浮現一抹潮紅。
“大善,不愧是孟師,此乃警世之言,應當刻於國子監,傳遍天下,讓天下學子以此自勉……”
景皇激動地從皇位上站起來,百官此時也是山唿萬歲,即使主和派心裏氣得咬牙切齒,此時也不得不拜倒在這句話下。
“皇上,此話非臣所說,而是出自微臣的一名學子之口,此時此刻,我那位學子正在邊關與蠻軍奮戰,臣剛才也是被宋禦史刺激到了才做出擾亂朝堂之事,請皇上下旨懲罰!”
孟徵不卑不亢地說道。
隻不過趙勳並沒有關心這些,而是饒有興趣地問道:“哦,不知孟師那位學子姓甚名誰,在軍中任何官職?”
孟徵歎了口氣說道:“臣那學子名叫楊林,並非官身,隻不過是一介白丁,曾就讀於海陽學館,再聽說蠻軍扣關,邊關爆發天花之時,毅然決然北上與華仲景一同救治百姓士卒於水火之中,此前那牛痘之法正是楊林所創,想到我那學子一腔拳拳報國之心,現在卻是遇到如宋禦史這般蠅營狗苟,對蠻子卑躬屈膝之輩,實在心中憤懣……”
宋禦史被孟徵說得麵紅耳赤,一口老血積在心頭,最終沒有忍住一口噴了出來,可以想象,今日過後他宋玉就要遺臭萬年了!
陳滿樓等人聞言也是一怔,他們之前還以為那牛痘之法是出自華仲景之手,沒想到竟然是一個寂寂無名之輩,並且那人還是孟徵的學生,這……
此時此刻主和派一眾人等就猶如吃了一顆蒼蠅一般惡心。
然而就在這時,一匹快馬飛快地衝向上京北城門,馬背上的騎兵背插鴻翎,臨近城門便高聲疾唿:“邊城大捷,陣斬五萬,俘虜上萬……”
一時間整個上京為之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