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謝禮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於大明的首場恩科,朱標和劉基還是非常的重視。
許多事情親力親為,確保萬無一失。
而讓他們意外的是,之前無比重視的朱元璋,這段時間倒是不怎麽過問這件事了,反倒是將在書店新帶迴來的《資本論》給了他們二人,並囑咐他們二人好好研究,但僅限他們二人,沒有他的允許,不準給第三人看。
兩人自然是滿口答應。
就算朱元璋不說,他們現在也不敢給第三人看。
因為去了一趟書店,聽了朱辰駭人的理論,再經過抗倭戰績的事情,他們雖然不知道朱辰的來曆,但是已經意識到,朱辰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神秘莫測。
現在皇上越來越信任朱辰,朱辰對大明的影響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恐怖,而且才剛剛開始,朱標和劉基又怎麽敢把皇上的秘密暴露了?
再者。
他們雖然一時之間還不能完全接受朱辰的理論,但對於朱辰的理論深深震撼了他們,讓他們找不到任何的漏洞,甚至細思極恐,越思越恐。
而且現在皇上如此信任朱辰,他們肯定要做好保駕護航,以及為皇上明辨是非的工作
所以,他們有一萬個理由要將朱辰的理論弄清楚。
特別是對於劉基而言。
劉基對於周易八卦,奇門遁甲可以說是深深的癡迷,他有種感覺,朱辰的理論也是一種推演,而且他已經推演出了王朝興亡的規律。
他更是似乎已經推演出了未來的一角。
這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劉基很慶幸也很榮幸皇上能夠帶他一起去,不用皇上吩咐,他自己本身對朱辰的理論就充滿了好奇。
所以,在做好恩科工作的同時,劉基和朱標的其他時間幾乎都投入了這兩本書的研究當中。
《馬哲的基本理論》他們已經看了不少,而且經過朱辰上次的講解,他們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比如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麽,我們的意識從哪裏來,我們又該如何辯證的看待這個世界等等等等。
書中還有對於社會發展規律的推演,以及資本社會的闡述。
而《資本論》則是著重描繪了資本社會,就像是對《馬哲的基本理論》中資本社會這一篇章的主要論述,非常的詳實。
但是,這本書從一開始他們就有些看不懂了。
因為他們腦海中壓根就沒有資本世界的概念,所以理解起來非常的困難。
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和形式,他們還能看懂一些些,但是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絕對剩餘價值與相對價值的生產,他們就很難理解了。
裏麵涉及到勞動力的購買,資本的運作,產品的增值,分工協作,工人的工資,利潤等等。
好像懂一些,又好像什麽都不懂。
總而言之,他們沒有吃過豬肉也沒有見過豬跑,所以始終很難想象得出資本世界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不過他們還是想在去找朱辰之前,自己多看一些,多理解一些,帶著問題去見朱辰,這樣理解起來效率要高很多。
他們本就是這個世界上讀書最好的幾個人之一,自然知道怎麽讀書。
在研究這兩本書的同時,本職工作當然也沒有落下。
很快。
大明的首場恩科如期舉行。
在朱標和劉基的精心策劃下,一切都很順利。
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齊聚貢院,展開了一場筆墨上的交鋒,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也都在日後成為大明的棟梁。
與此同時,徐達和李文忠分別帶領的西路北伐軍和東路北伐軍也已經出發,前往西北剿滅殘元勢力。
和徐達一樣,臨出發前,朱元璋給了李文忠一些交代
不過李文忠對於朱元璋給的詳細地圖和戰略布置並不像徐達那樣震驚,因為已經他已經震驚過一次了。
上一次剿寇之前,朱元璋給了他一套不可思議的陣法,這一次,朱元璋又給了他一張詳實到不可思議的地圖,而且那些戰略部署就像是親臨戰場,一切盡在掌控的感覺。
李文忠震驚少一些,但疑惑要多一些。
皇上究竟從哪裏得到的這些東西?
如果說陣法是皇上自己推演而得,但是地圖總不能是皇上自個畫的吧?而且那些戰略部署把元惠宗的逃跑路線都推演出來了。
皇上最近感覺像是神了一般。
難道說,皇上真的像那些傳說中的帝王一樣,窺見了天機?
李文忠想不明白,但他有種預感,此次北伐,一定會再次上演奇跡。
相較於其他人,這段時間的李善長和胡惟庸倒是有些懵逼。
李善長信誓旦旦的推算,胡惟庸上位宰相的聖旨在這幾日就會下來,但是他們左等右等,始終等不來那一道聖旨。
這讓原本異常期待的胡惟庸像是吃下了死蒼蠅一樣,有苦難言。
好幾次他都忍不住來找李善長,旁敲側擊的詢問,問到後麵,胡惟庸都不好意思再問了。
李善長讓他再等等再等等。
可是一連等了好長一段時間,絲毫不見聖旨的影子,甚至連半點風聲都沒有。
乃至於李善長的辭呈,皇上也都沒有批。
到底怎麽迴事?
自以為了解朱元璋的李善長懵了又懵。
以他對皇上的了解,不應該啊。
皇上變了?
還是說他們哪裏做錯了?
“不會是因為剿寇的事,皇上對我有意見了吧?”胡惟庸這些天都沒有睡好,有些發黑的額頭冒出了許多問號。
李善長搖頭道:“應該不是,你提的海禁之策非常的好,但應該是有什麽人給皇上進諫了一套繳寇陣法,這才改變了一切,這不關你的事。”
“那個人到底是誰呢?”胡惟庸疑惑問道。
李善長再次搖頭,長歎一口氣道:“我也不知道啊。”
胡惟庸眼珠子轉了轉,壓低聲音道:“相國,有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覺錯了。”
“說。”
“最近,皇上和劉基走得很近。”
“哦?”
李善長露出好奇的神色:“此話怎講?”
因為在之前,劉基雖然也在大明立國的過程中立下不小的功勞,和他一起為朱元璋的左右謀臣,但在立國後,劉基的待遇和他比起來可以說似乎天差地別。
他拜為宰相,更是貴為國公,而劉基不過是禦史中丞,爵位上更隻是最低等級的伯侯,俸祿待遇上他一個可以頂十個劉基。
原因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基曾在前朝做過官,半道才追隨朱元璋,而且劉基這人的性格清高,還自命不凡,屢屢搶皇上的風頭,這也讓民間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乾坤劉伯溫一說。
這句話看似對劉基的讚揚,實則是將他往死路上逼。
一統乾坤的事皇上,哪裏輪到你劉基?
皇上疏遠於他也是理所當然,可是現在怎麽說皇上又和他走得近了?
麵對李善長疑惑的目光,胡惟庸道:“您還記得上一次皇上因為封王的事去了一趟棲霞行宮散心,後來太子為葉巨伯求情也去了,再後來因為沿海出事,劉基也去了那裏,從那以後,劉基就開始屢屢被皇上和太子召見。”
李善長皺了皺眉,道:“惟庸,我看是你多疑了吧,劉基前段時間負責大明首場恩科之事,這首場恩科皇上和太子都很重視,召見臣子,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不,不正常。”
胡惟庸搖頭道:“你說以為首場恩科的事也就罷了,可就在今日上午,皇上又把太子和劉基叫上,一起出宮了。”
“什麽?”
李善長一下子瞪大了眼珠子。
皇上最近這段時間經常出宮,而且一出就是一整天,這件事在朝堂上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刑部尚書錢唐在宮門口質問皇上的事,他也聽說了。
對了。
那一次也是和太子以及劉基一起出的宮。
李善長的表情終於凝重了起來。
他們一起出宮究竟去哪裏?最近的發生的這一切都有些反常,是不是與他們出宮有關?
李善長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這時,胡惟庸壓低聲音道:“相國,要不要咱們派人查探一下,皇上他們究竟去的哪裏?”
“不可!”
李善長嗬斥道:“你這是在找死!”
胡惟庸不敢再多言語。
李善長則是眉頭愈皺愈深,他當然也很想知道皇上他們去了哪裏,可是他也知道皇上的手段,況且這段時間,皇上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了,他現在能做的也隻有靜觀其變了……
……
知行書店。
朱元璋三人來到這裏的時候,朱辰正一個人在書店忙活自己創作的贏家娛樂城。
“來啦?請進。”
朱辰對他們作出歡迎的手勢。
書店的客人很少,老黃他們可以說是書店最忠實的讀者了,賣出去的幾本書也都是賣給了他們,雖說隻換迴來了一些贗品書畫,但朱辰還是很樂意的。
他們三人總的來說有些奇奇怪怪,除了他們每一次出現的古人打扮,還有就是他們的知識構架。
不過朱辰並不介意,而且還樂於與他們分享知識。
能夠和別人分享知識和想法,那其實也是一大樂事,而且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也有思想碰撞的火花,對朱辰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這也是有不少書店喜歡組織讀書分享會或者讀者見麵會的原因。
所以,他也很高興書店能擁有幾位忠實讀者,而且還是三位願意聆聽他分享想法的讀者。
這一次,老黃還帶來了東西,是一個精美的盒子。
“朱先生,這是給你的謝禮。”
“謝禮?”
朱辰聞言不由得一怔,臉上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元璋嗬嗬笑道:“還記得你上次教咱的鴛鴦陣嗎?那給咱得幫助很大!”
“幫助很大?”
朱辰越聽越不懂了,一個常用於小規模遭遇戰的鴛鴦陣能有什麽幫助?老黃莫不是拿去打架鬥毆了吧?
和朱辰的懵逼不同,一旁的朱標和劉基卻是恍然。
果然。
和他們猜想的一樣,那個陣法就是出自書店主人之手。
朱元璋也不欲多作解釋,道:“總之就是感謝你這段時間教咱這麽多東西,不打開看看?”
朱辰依言打開盒子,隻見裏麵裝的是一株幾乎是一比一比例的琉璃白菜。
琉璃雖然和玻璃很像,看起來幾乎可以說是一樣,但其實並不是同一樣東西。
玻璃是一種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廉價工業產品,而琉璃則是由古法燒製而成的藝術品,特別是在古代很難得,古代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翡翠等還要珍貴。
就算到了近現代,工藝好的琉璃依舊有著很高的價值。
當然,朱辰不會認為老黃給的這株琉璃白菜是真的琉璃製品,應該是用有色玻璃製作而得,算不上什麽貴重的禮物。
收下就收下吧。
“謝謝。”
朱辰不忘道謝。
雖然不是什麽貴重禮物,但正所謂禮輕人意重,也代表了老黃的一片心意。
不過你別說。
老黃送的這株玻璃白菜還真是晶瑩剔透,看著就讓人喜歡。
朱辰想了想,並沒有將這玻璃白菜放進櫃子裏,而是擺到了台麵上,用作裝飾。
價格雖然不高,但裝飾效果很好。
朱辰越看越覺得滿意。
這邊朱辰在擺好翡翠白菜,那邊朱元璋他們三人已經坐好了,隻等朱辰過去。
不用問,朱辰也知道,他們三人又有許多疑問等待自己解惑了。
朱辰端著茶水走過來,給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水。
“好茶!”
朱元璋每一次喝都忍不住發出讚歎之聲,他感覺朱辰這裏的茶葉比他皇宮的還要好喝。
“你要覺得好喝那我迴頭送你點。”朱辰笑著說道。
來而不往非禮也,老黃送了自己一株不算值錢的玻璃白菜,自己迴送點茶葉也是應該。
朱辰坐下,問道:“上次帶迴去的書看了沒?”
三人齊齊點頭。
朱辰又問:“又沒看懂?”
三人又是齊齊點頭。
果然不出所料。
朱辰現在對於三人的知識構架也不意外了,道:“有什麽問題嗎?不需要有什麽顧慮,直接問便是了。”
朱元璋想了想,問道:“你上次說,大明這樣的社會叫封建社會,若那個……對,生產力再次提升,就會逐漸演變成資本社會,那資本社會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進入資本社會就能延長大明的國運嗎?”
許多事情親力親為,確保萬無一失。
而讓他們意外的是,之前無比重視的朱元璋,這段時間倒是不怎麽過問這件事了,反倒是將在書店新帶迴來的《資本論》給了他們二人,並囑咐他們二人好好研究,但僅限他們二人,沒有他的允許,不準給第三人看。
兩人自然是滿口答應。
就算朱元璋不說,他們現在也不敢給第三人看。
因為去了一趟書店,聽了朱辰駭人的理論,再經過抗倭戰績的事情,他們雖然不知道朱辰的來曆,但是已經意識到,朱辰比他們想象中的還要神秘莫測。
現在皇上越來越信任朱辰,朱辰對大明的影響比他們想象的還要恐怖,而且才剛剛開始,朱標和劉基又怎麽敢把皇上的秘密暴露了?
再者。
他們雖然一時之間還不能完全接受朱辰的理論,但對於朱辰的理論深深震撼了他們,讓他們找不到任何的漏洞,甚至細思極恐,越思越恐。
而且現在皇上如此信任朱辰,他們肯定要做好保駕護航,以及為皇上明辨是非的工作
所以,他們有一萬個理由要將朱辰的理論弄清楚。
特別是對於劉基而言。
劉基對於周易八卦,奇門遁甲可以說是深深的癡迷,他有種感覺,朱辰的理論也是一種推演,而且他已經推演出了王朝興亡的規律。
他更是似乎已經推演出了未來的一角。
這是多麽恐怖的事情。
劉基很慶幸也很榮幸皇上能夠帶他一起去,不用皇上吩咐,他自己本身對朱辰的理論就充滿了好奇。
所以,在做好恩科工作的同時,劉基和朱標的其他時間幾乎都投入了這兩本書的研究當中。
《馬哲的基本理論》他們已經看了不少,而且經過朱辰上次的講解,他們已經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比如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麽,我們的意識從哪裏來,我們又該如何辯證的看待這個世界等等等等。
書中還有對於社會發展規律的推演,以及資本社會的闡述。
而《資本論》則是著重描繪了資本社會,就像是對《馬哲的基本理論》中資本社會這一篇章的主要論述,非常的詳實。
但是,這本書從一開始他們就有些看不懂了。
因為他們腦海中壓根就沒有資本世界的概念,所以理解起來非常的困難。
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和形式,他們還能看懂一些些,但是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絕對剩餘價值與相對價值的生產,他們就很難理解了。
裏麵涉及到勞動力的購買,資本的運作,產品的增值,分工協作,工人的工資,利潤等等。
好像懂一些,又好像什麽都不懂。
總而言之,他們沒有吃過豬肉也沒有見過豬跑,所以始終很難想象得出資本世界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世界。
不過他們還是想在去找朱辰之前,自己多看一些,多理解一些,帶著問題去見朱辰,這樣理解起來效率要高很多。
他們本就是這個世界上讀書最好的幾個人之一,自然知道怎麽讀書。
在研究這兩本書的同時,本職工作當然也沒有落下。
很快。
大明的首場恩科如期舉行。
在朱標和劉基的精心策劃下,一切都很順利。
從全國各地趕來的考生齊聚貢院,展開了一場筆墨上的交鋒,他們當中的許多人,也都在日後成為大明的棟梁。
與此同時,徐達和李文忠分別帶領的西路北伐軍和東路北伐軍也已經出發,前往西北剿滅殘元勢力。
和徐達一樣,臨出發前,朱元璋給了李文忠一些交代
不過李文忠對於朱元璋給的詳細地圖和戰略布置並不像徐達那樣震驚,因為已經他已經震驚過一次了。
上一次剿寇之前,朱元璋給了他一套不可思議的陣法,這一次,朱元璋又給了他一張詳實到不可思議的地圖,而且那些戰略部署就像是親臨戰場,一切盡在掌控的感覺。
李文忠震驚少一些,但疑惑要多一些。
皇上究竟從哪裏得到的這些東西?
如果說陣法是皇上自己推演而得,但是地圖總不能是皇上自個畫的吧?而且那些戰略部署把元惠宗的逃跑路線都推演出來了。
皇上最近感覺像是神了一般。
難道說,皇上真的像那些傳說中的帝王一樣,窺見了天機?
李文忠想不明白,但他有種預感,此次北伐,一定會再次上演奇跡。
相較於其他人,這段時間的李善長和胡惟庸倒是有些懵逼。
李善長信誓旦旦的推算,胡惟庸上位宰相的聖旨在這幾日就會下來,但是他們左等右等,始終等不來那一道聖旨。
這讓原本異常期待的胡惟庸像是吃下了死蒼蠅一樣,有苦難言。
好幾次他都忍不住來找李善長,旁敲側擊的詢問,問到後麵,胡惟庸都不好意思再問了。
李善長讓他再等等再等等。
可是一連等了好長一段時間,絲毫不見聖旨的影子,甚至連半點風聲都沒有。
乃至於李善長的辭呈,皇上也都沒有批。
到底怎麽迴事?
自以為了解朱元璋的李善長懵了又懵。
以他對皇上的了解,不應該啊。
皇上變了?
還是說他們哪裏做錯了?
“不會是因為剿寇的事,皇上對我有意見了吧?”胡惟庸這些天都沒有睡好,有些發黑的額頭冒出了許多問號。
李善長搖頭道:“應該不是,你提的海禁之策非常的好,但應該是有什麽人給皇上進諫了一套繳寇陣法,這才改變了一切,這不關你的事。”
“那個人到底是誰呢?”胡惟庸疑惑問道。
李善長再次搖頭,長歎一口氣道:“我也不知道啊。”
胡惟庸眼珠子轉了轉,壓低聲音道:“相國,有件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感覺錯了。”
“說。”
“最近,皇上和劉基走得很近。”
“哦?”
李善長露出好奇的神色:“此話怎講?”
因為在之前,劉基雖然也在大明立國的過程中立下不小的功勞,和他一起為朱元璋的左右謀臣,但在立國後,劉基的待遇和他比起來可以說似乎天差地別。
他拜為宰相,更是貴為國公,而劉基不過是禦史中丞,爵位上更隻是最低等級的伯侯,俸祿待遇上他一個可以頂十個劉基。
原因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劉基曾在前朝做過官,半道才追隨朱元璋,而且劉基這人的性格清高,還自命不凡,屢屢搶皇上的風頭,這也讓民間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乾坤劉伯溫一說。
這句話看似對劉基的讚揚,實則是將他往死路上逼。
一統乾坤的事皇上,哪裏輪到你劉基?
皇上疏遠於他也是理所當然,可是現在怎麽說皇上又和他走得近了?
麵對李善長疑惑的目光,胡惟庸道:“您還記得上一次皇上因為封王的事去了一趟棲霞行宮散心,後來太子為葉巨伯求情也去了,再後來因為沿海出事,劉基也去了那裏,從那以後,劉基就開始屢屢被皇上和太子召見。”
李善長皺了皺眉,道:“惟庸,我看是你多疑了吧,劉基前段時間負責大明首場恩科之事,這首場恩科皇上和太子都很重視,召見臣子,那不是很正常的事?”
“不,不正常。”
胡惟庸搖頭道:“你說以為首場恩科的事也就罷了,可就在今日上午,皇上又把太子和劉基叫上,一起出宮了。”
“什麽?”
李善長一下子瞪大了眼珠子。
皇上最近這段時間經常出宮,而且一出就是一整天,這件事在朝堂上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刑部尚書錢唐在宮門口質問皇上的事,他也聽說了。
對了。
那一次也是和太子以及劉基一起出的宮。
李善長的表情終於凝重了起來。
他們一起出宮究竟去哪裏?最近的發生的這一切都有些反常,是不是與他們出宮有關?
李善長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這時,胡惟庸壓低聲音道:“相國,要不要咱們派人查探一下,皇上他們究竟去的哪裏?”
“不可!”
李善長嗬斥道:“你這是在找死!”
胡惟庸不敢再多言語。
李善長則是眉頭愈皺愈深,他當然也很想知道皇上他們去了哪裏,可是他也知道皇上的手段,況且這段時間,皇上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了,他現在能做的也隻有靜觀其變了……
……
知行書店。
朱元璋三人來到這裏的時候,朱辰正一個人在書店忙活自己創作的贏家娛樂城。
“來啦?請進。”
朱辰對他們作出歡迎的手勢。
書店的客人很少,老黃他們可以說是書店最忠實的讀者了,賣出去的幾本書也都是賣給了他們,雖說隻換迴來了一些贗品書畫,但朱辰還是很樂意的。
他們三人總的來說有些奇奇怪怪,除了他們每一次出現的古人打扮,還有就是他們的知識構架。
不過朱辰並不介意,而且還樂於與他們分享知識。
能夠和別人分享知識和想法,那其實也是一大樂事,而且在分享知識的過程中,也有思想碰撞的火花,對朱辰來說也是一種學習。
這也是有不少書店喜歡組織讀書分享會或者讀者見麵會的原因。
所以,他也很高興書店能擁有幾位忠實讀者,而且還是三位願意聆聽他分享想法的讀者。
這一次,老黃還帶來了東西,是一個精美的盒子。
“朱先生,這是給你的謝禮。”
“謝禮?”
朱辰聞言不由得一怔,臉上露出不解的神色。
朱元璋嗬嗬笑道:“還記得你上次教咱的鴛鴦陣嗎?那給咱得幫助很大!”
“幫助很大?”
朱辰越聽越不懂了,一個常用於小規模遭遇戰的鴛鴦陣能有什麽幫助?老黃莫不是拿去打架鬥毆了吧?
和朱辰的懵逼不同,一旁的朱標和劉基卻是恍然。
果然。
和他們猜想的一樣,那個陣法就是出自書店主人之手。
朱元璋也不欲多作解釋,道:“總之就是感謝你這段時間教咱這麽多東西,不打開看看?”
朱辰依言打開盒子,隻見裏麵裝的是一株幾乎是一比一比例的琉璃白菜。
琉璃雖然和玻璃很像,看起來幾乎可以說是一樣,但其實並不是同一樣東西。
玻璃是一種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廉價工業產品,而琉璃則是由古法燒製而成的藝術品,特別是在古代很難得,古代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翡翠等還要珍貴。
就算到了近現代,工藝好的琉璃依舊有著很高的價值。
當然,朱辰不會認為老黃給的這株琉璃白菜是真的琉璃製品,應該是用有色玻璃製作而得,算不上什麽貴重的禮物。
收下就收下吧。
“謝謝。”
朱辰不忘道謝。
雖然不是什麽貴重禮物,但正所謂禮輕人意重,也代表了老黃的一片心意。
不過你別說。
老黃送的這株玻璃白菜還真是晶瑩剔透,看著就讓人喜歡。
朱辰想了想,並沒有將這玻璃白菜放進櫃子裏,而是擺到了台麵上,用作裝飾。
價格雖然不高,但裝飾效果很好。
朱辰越看越覺得滿意。
這邊朱辰在擺好翡翠白菜,那邊朱元璋他們三人已經坐好了,隻等朱辰過去。
不用問,朱辰也知道,他們三人又有許多疑問等待自己解惑了。
朱辰端著茶水走過來,給三人一人倒了一杯茶水。
“好茶!”
朱元璋每一次喝都忍不住發出讚歎之聲,他感覺朱辰這裏的茶葉比他皇宮的還要好喝。
“你要覺得好喝那我迴頭送你點。”朱辰笑著說道。
來而不往非禮也,老黃送了自己一株不算值錢的玻璃白菜,自己迴送點茶葉也是應該。
朱辰坐下,問道:“上次帶迴去的書看了沒?”
三人齊齊點頭。
朱辰又問:“又沒看懂?”
三人又是齊齊點頭。
果然不出所料。
朱辰現在對於三人的知識構架也不意外了,道:“有什麽問題嗎?不需要有什麽顧慮,直接問便是了。”
朱元璋想了想,問道:“你上次說,大明這樣的社會叫封建社會,若那個……對,生產力再次提升,就會逐漸演變成資本社會,那資本社會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社會?進入資本社會就能延長大明的國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