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資本全然是壞事嗎?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殖民?
聽到這兩個字眼的朱元璋三人不由得一愣。
這個之前朱辰已經跟他們講過,他們也大概了解了殖民的意思。
不過他們還是有疑惑。
朱元璋問道:“朱先生,你之前說的殖民不是武力征服以後掠奪資源嗎?這和棉布有什麽關係呢?”
朱元璋看過《清史稿》,對殖民有更深的理解,他在《清史稿》裏麵看到的,西方那些後來發展起來的資本強國,對於華夏就像是餓虎撲食,手段和強盜幾乎無異,燒殺搶掠之後,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哪裏有見什麽銷售棉布之類的
就算是銷售,都是銷售鴉片之類的精神控製類的藥品。
朱標也是皺眉道:“是啊,明明可以直接搶,為什麽還要賣棉布給他們呢?”
朱辰迴道:“殖民的手段有很多種,武裝占領,海盜式的掠奪,屬於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而采取資本輸出則屬於比較隱蔽的,更具有欺騙性的方式。”
“還是以大明為例,如果你無故起兵,直接去武裝搶,是不是名聲很不好?而且會遭致仇恨,遭到被侵略國家的強烈反抗?”
這話讓朱元璋止不住的點頭。
在用兵這方麵,朱元璋其實是非常謹慎的。
“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明太祖實錄》中的這段話可以看出他的用兵態度。
現在朱元璋就算下定了決心去改變,但長久的道德觀價值觀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對於無故用兵仍舊相當的抵觸。
“而你去傾銷棉布,那就不一樣了。”
“相對於大明而言,周邊的小國,甚至放眼四海,那些國家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還很落後,如果大明真的能夠將織布業發展起來,形成生產規模,那麽不僅可以產出很多布,而且還可以將布匹的價格給壓下來。”
“這些布如果銷向海外,可以說是降維打擊,輕易的就能夠將當地的紡織業擊潰,迅速占據當地的市場。”
對於這話,朱元璋三人一點也不懷疑。
因為他們已經在大明試過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布匹價格,百姓們排起隊來買布,而那些小手工作坊幾乎沒有了生意。
朱辰繼續道:“而且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時,還不會落下過壞的名聲。”
“為什麽?”
“因為我們打著的是自由經商的旗號,而且對於當地的百姓而言,他們可以獲得更加便宜質量更好的布料,他們一開始其實是歡迎的。”
“等他們反應過來被剝削被掠奪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滲透進去了。”
“他們的政府他們的民眾想要反抗,我們是不是就有理由興兵了?我們沒有偷沒有搶,自由經商,甚至在經濟上給你們提供援助,你們卻違反信義違反協定要驅逐我?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不再師出無名?”
“隻要有理由興兵,那些落後的國家與地區哪裏會是對手?”
“我們的軍隊將會勢不可擋,長驅直入,打服以後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扶持傀儡政府,以軍事援助的名義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駐紮軍隊,徹底控製這些國家與地區。”
“接下來,我們一邊打著自由經商的旗幟掠奪資源,一邊宣傳我們的文化和思想,教化他們,再時不時給他們一點甜頭,獲得他們的認同感”
“漸漸地,那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不僅不會抵觸我們,相反的,他們還會感謝我們,因為我是帶來了更加先進的商品,更加先進的文化,更加先進的思想,給他們提供經濟援助,軍事援助,是來幫助他們的。”
朱元璋三人聽傻了。
從傾銷棉布開始,獲得巨額利益的同時,還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控製這些國家與地區,最後還讓這些國家與地區反過來感謝?
這簡直就是倒反天罡啊。
而這些並非朱辰的推演,事實上也是如此。
曆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先走上海外殖民道路的國家,後來荷蘭後來者居上,最終他們都敗給了英國。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手段原始且殘暴,基本上是海盜式的掠奪。
後來居上荷蘭雖然有所改良,但仍舊沒有逃出海盜式掠奪的窠臼。
而最終勝出的英國,靠的就是合理的殖民統治。
不僅統治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而且它的統治整整持續兩百七十多年。
直到二戰以後,那些被殖民的國家和地區才紛紛獨立。
然而,直到今日,仍舊有許多曾經被殖民的地區和人們,他們不僅沒有怨恨英國,甚至懷念當初被英國殖民的時候,比如阿三們。
他們留下的思想和文化,依舊影響著全世界。
足見英國當初統治之成功。
朱辰繼續道:“迴到一開始的問題,大明的布匹是否會麵臨生產過程的問題?但其實是言之過早,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走上殖民的道路,那更是杞人憂天了。”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
朱辰繼續道:“前麵已經算過,大明的布匹市場已經不小,效益很驚人,但是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隻能算是一部分,你們想想,如果真的能夠占據全世界的布匹市場,那將是何等恐怖的收益?”
“而且除了布匹的銷售市場外,被殖民地區與國家的勞動力資源和原材料也是其中掠奪重要的部分。”
“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生產出布匹,再傾銷至當地或者全世界各地,無形之中,這些不發達國家、民族和地區就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走到那一步,光是紡織這一行業,每年從世界各地可以給大明剝削來數以千萬計的銀子,讓大明累積起難以想象的財富。”
聽罷,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久久無言。
數以千萬計的銀子。
這甚至比大明每年的稅收還要多,資本再一次在三人麵前展現出其恐怖的一麵。
這個時候,劉基卻是鄙夷的道:“商人的手段還真是夠肮髒的。”
他不像朱元璋那樣,看了大明的曆史以及後世的一部分曆史,所以決心改變,他仍舊是傳統的那套價值觀。
商人者,蠅營狗苟,重財輕義,非吾輩所當效仿。
朱辰說的,雖然讓他感到震撼,但也和他對商人這個群體的固有印象相吻合。
“不錯。”
讓劉基意外的是,朱辰並沒有反對他的觀點。
隻聽朱辰繼續道:“可以說資本的累積過程,是一個充滿血腥暴力和壓迫剝削的過程,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但是,商人或者說資本真的就全是壞事,沒有一點好事嗎?”
聽到這兩個字眼的朱元璋三人不由得一愣。
這個之前朱辰已經跟他們講過,他們也大概了解了殖民的意思。
不過他們還是有疑惑。
朱元璋問道:“朱先生,你之前說的殖民不是武力征服以後掠奪資源嗎?這和棉布有什麽關係呢?”
朱元璋看過《清史稿》,對殖民有更深的理解,他在《清史稿》裏麵看到的,西方那些後來發展起來的資本強國,對於華夏就像是餓虎撲食,手段和強盜幾乎無異,燒殺搶掠之後,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哪裏有見什麽銷售棉布之類的
就算是銷售,都是銷售鴉片之類的精神控製類的藥品。
朱標也是皺眉道:“是啊,明明可以直接搶,為什麽還要賣棉布給他們呢?”
朱辰迴道:“殖民的手段有很多種,武裝占領,海盜式的掠奪,屬於最原始最粗暴的方式,而采取資本輸出則屬於比較隱蔽的,更具有欺騙性的方式。”
“還是以大明為例,如果你無故起兵,直接去武裝搶,是不是名聲很不好?而且會遭致仇恨,遭到被侵略國家的強烈反抗?”
這話讓朱元璋止不住的點頭。
在用兵這方麵,朱元璋其實是非常謹慎的。
“海外蠻夷之國有為患於中國者,不可不討;不為中國患者,不可輒自興兵。古人有言,地廣非久安之計,民勞乃易亂之源。如隋煬帝妄興師旅,征討琉球,殺害夷人,焚其宮室,俘虜男女數千人,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虛名,自弊中土,載諸史冊,為後世譏。朕以諸蠻夷小國,阻山越海,僻在一隅,彼不為中國患者,朕決不伐之,惟西北胡戎,世為中國患,不可不謹備之耳,卿等當記所言,知朕此意。”
《明太祖實錄》中的這段話可以看出他的用兵態度。
現在朱元璋就算下定了決心去改變,但長久的道德觀價值觀不是那麽容易改變的,對於無故用兵仍舊相當的抵觸。
“而你去傾銷棉布,那就不一樣了。”
“相對於大明而言,周邊的小國,甚至放眼四海,那些國家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還很落後,如果大明真的能夠將織布業發展起來,形成生產規模,那麽不僅可以產出很多布,而且還可以將布匹的價格給壓下來。”
“這些布如果銷向海外,可以說是降維打擊,輕易的就能夠將當地的紡織業擊潰,迅速占據當地的市場。”
對於這話,朱元璋三人一點也不懷疑。
因為他們已經在大明試過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布匹價格,百姓們排起隊來買布,而那些小手工作坊幾乎沒有了生意。
朱辰繼續道:“而且在取得巨大效益的同時,還不會落下過壞的名聲。”
“為什麽?”
“因為我們打著的是自由經商的旗號,而且對於當地的百姓而言,他們可以獲得更加便宜質量更好的布料,他們一開始其實是歡迎的。”
“等他們反應過來被剝削被掠奪的時候,我們其實已經滲透進去了。”
“他們的政府他們的民眾想要反抗,我們是不是就有理由興兵了?我們沒有偷沒有搶,自由經商,甚至在經濟上給你們提供援助,你們卻違反信義違反協定要驅逐我?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不再師出無名?”
“隻要有理由興兵,那些落後的國家與地區哪裏會是對手?”
“我們的軍隊將會勢不可擋,長驅直入,打服以後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扶持傀儡政府,以軍事援助的名義在這些國家建立軍事基地,駐紮軍隊,徹底控製這些國家與地區。”
“接下來,我們一邊打著自由經商的旗幟掠奪資源,一邊宣傳我們的文化和思想,教化他們,再時不時給他們一點甜頭,獲得他們的認同感”
“漸漸地,那些國家和地區的民眾不僅不會抵觸我們,相反的,他們還會感謝我們,因為我是帶來了更加先進的商品,更加先進的文化,更加先進的思想,給他們提供經濟援助,軍事援助,是來幫助他們的。”
朱元璋三人聽傻了。
從傾銷棉布開始,獲得巨額利益的同時,還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控製這些國家與地區,最後還讓這些國家與地區反過來感謝?
這簡直就是倒反天罡啊。
而這些並非朱辰的推演,事實上也是如此。
曆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先走上海外殖民道路的國家,後來荷蘭後來者居上,最終他們都敗給了英國。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手段原始且殘暴,基本上是海盜式的掠奪。
後來居上荷蘭雖然有所改良,但仍舊沒有逃出海盜式掠奪的窠臼。
而最終勝出的英國,靠的就是合理的殖民統治。
不僅統治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而且它的統治整整持續兩百七十多年。
直到二戰以後,那些被殖民的國家和地區才紛紛獨立。
然而,直到今日,仍舊有許多曾經被殖民的地區和人們,他們不僅沒有怨恨英國,甚至懷念當初被英國殖民的時候,比如阿三們。
他們留下的思想和文化,依舊影響著全世界。
足見英國當初統治之成功。
朱辰繼續道:“迴到一開始的問題,大明的布匹是否會麵臨生產過程的問題?但其實是言之過早,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走上殖民的道路,那更是杞人憂天了。”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不約而同的點頭。
朱辰繼續道:“前麵已經算過,大明的布匹市場已經不小,效益很驚人,但是對於整個世界而言,隻能算是一部分,你們想想,如果真的能夠占據全世界的布匹市場,那將是何等恐怖的收益?”
“而且除了布匹的銷售市場外,被殖民地區與國家的勞動力資源和原材料也是其中掠奪重要的部分。”
“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和原材料,生產出布匹,再傾銷至當地或者全世界各地,無形之中,這些不發達國家、民族和地區就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以及廉價勞動力的來源地。”
“所以,如果大明真的能夠走到那一步,光是紡織這一行業,每年從世界各地可以給大明剝削來數以千萬計的銀子,讓大明累積起難以想象的財富。”
聽罷,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久久無言。
數以千萬計的銀子。
這甚至比大明每年的稅收還要多,資本再一次在三人麵前展現出其恐怖的一麵。
這個時候,劉基卻是鄙夷的道:“商人的手段還真是夠肮髒的。”
他不像朱元璋那樣,看了大明的曆史以及後世的一部分曆史,所以決心改變,他仍舊是傳統的那套價值觀。
商人者,蠅營狗苟,重財輕義,非吾輩所當效仿。
朱辰說的,雖然讓他感到震撼,但也和他對商人這個群體的固有印象相吻合。
“不錯。”
讓劉基意外的是,朱辰並沒有反對他的觀點。
隻聽朱辰繼續道:“可以說資本的累積過程,是一個充滿血腥暴力和壓迫剝削的過程,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但是,商人或者說資本真的就全是壞事,沒有一點好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