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新的織造局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看起來和以往的織布機好像也沒多大區別啊?”
朱元璋看著眼前劉基找人打造出來的織布機,微皺眉頭。
劉基迴道:“看起來確實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就是那枚梭子,改良之後不需要用手去來迴牽引,隻需要用腳輕踩下麵的躡,就能讓梭子左右穿梭。”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試過沒有?”
“還沒有。”
劉基迴道:“不過臣已經找了一個熟練的女工過來,隨時都可以進行測試。”
“好,那就開始測試吧。”
“是。”
片刻後,一個女工就被叫了進來。
女工是在京師一家小作坊做學徒的,說是學徒其實就是小工,每天給東家織布換取少許銀兩謀生。
劉基跟女工說了一下這個改良過後的織布機的不同。
女工倒是接受得很快。
畢竟這個織布機的改動其實不算大。
“你平時一天能織多少布?”劉基問道。
“一天能織一匹左右。”女工老實迴道。
“那你就按照你平時織布的速度,試用這台織布機織一下布。”
“好的,大人。”
女工坐下開始織布,而三個大男人則是在一旁看著。
這讓女工有些不習慣。
更讓女工不習慣的是這台織布機。
因為改良過梭子,不再需要用手來迴牽引,而是用腳踩躡來實現梭子的來迴穿梭,這就很講究手腳並用,所以一開始她並不習慣這樣的操作方式。
但好在女工的手腳相當的麻利,漸漸的上手了。
上手以後,她發現還真的好用。
手上隻需要控製經紗,而緯紗的穿梭完全由飛梭完成,不再需要停下來用手去穿梭,熟練之後整個織布的過程非常的連貫。
哢噠哢噠。
織布機在女工的手上不停的運轉,越來越熟練,速度也越來越快。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看得目不轉睛。
現在不用算也知道,這個織布的效率鐵定是提高了,至於提高多少還得看結果。
不知不覺間,半天時間過去了。
劉基讓女工停了下來,然後開始讓人丈量女工織出來的布。
“迴大人,一共是一匹半。”
“多少?”
女工聽聞,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才用了半天的時間,她就織出了一匹半的布?而且還是在一開始不熟練的情況下。
那豈不是說,她一天下來至少能夠織三匹布?她現在在一家小作坊做小工,一天才三十文的工錢,要一天能織三匹布,那東家豈不是賺翻了?
至少三倍的效率。
女工隻覺得驚奇,而朱元璋三人卻是倒吸了一口冷氣,讓這裏的空氣都變得燥熱起來。
他們比女工更知道這三倍的效率究竟是什麽樣的概念。
按照現在市麵上的價格,一斤棉花的價格是二十文錢,製作成棉紡就得一斤五十文錢,織成一匹布需要三斤棉花,而一匹標布市麵上的價格是在二百五十文錢左右。
一台普通的織布機一天能織一匹布,三斤棉紡的成本是一百五十文錢,除去小工的工錢三十文錢,一匹標布能賣二百五十文錢,就能賺七十文錢左右。
而一台改良過的織布機,一天至少能織三匹布,棉紡的成本增加到四百五十文錢,小工的工錢不變,還是三十文錢,那麽三匹布能夠賣七百五十文錢,一天就能賺二百七十文錢。
也就是說,一台改良過的織布機,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多賺了二百文錢,是原來利潤的將近四倍。
算清楚這個數之後,朱元璋和朱標劉基都忍不住露出驚歎的表情。
原本一台織布機一年能賺兩萬五千多文錢,折合二十多兩銀子,而一台改良後的織布機一年就能帶來九萬八千多文錢,折合九十多兩銀子,這對於一個家庭或者手工作坊而言,那將是天大的改善。
但是冷靜下來一想,這增加的幾十上百兩銀子,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似乎又沒有那麽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沒什麽作用。
大明現在一年的稅收在兩千萬兩銀子上下,這不是杯水車薪是什麽?
可是,朱辰卻說,世界的改變就是從這枚梭子開始的,真的有那麽厲害嗎?
朱元璋暫時還是有些搞不懂。
可是這段時間朱辰又不在,而朱元璋也已經決心去改變。
打發女工走後。
朱元璋道:“伯溫,你先讓人造一百台改良的織布機來,成立一個新的織造局。”
大明有自己織造局,叫江寧織造局。
江寧織造局主要負責為皇宮貴重的布料類似綾羅綢緞等織造物,剩餘的也對外供應一些,是名副其實的皇商,整套體係相當的成熟。
而朱元璋現在再建一個織造局,其目的劉基多少是有些搞不懂的。
因為這個改良過的織布機就算效率提高了驚人的三倍多,但織出來的布可是普通布料啊,這些布料是底層百姓才用的。
難道說朝廷還能看上這點利潤不成?
又或者說,他真的信了那個朱辰,以為這台小小的織布機就能改變世界?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不懂。
但他還是想要試一下,因為他真的信了朱辰的話。
“臣遵旨。”
縱然心中有疑慮,劉基還是拱手領命……
……
三人迴到宮裏的時候,卻發現千步廊上,百官都已經在焦急的等待,翹首以盼,議論紛紛。
見皇上迴來,百官唿啦啦的迎了上去。
“怎麽了?”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
錢唐第一個站了出來:“作為一國之君,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您都不知道嗎?”
朱元璋瞥了一眼錢唐:“錢唐,你這是什麽意思?”
錢唐對於朱元璋這段時間神出鬼沒早就充滿了意見,有些話他不吐不快,於是梗著脖子道:“皇上,臣上次已經說了,您身為一國之君,千頭萬緒都匯集到您那兒,您一旦不在,那便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可是您現在動不動就不見人影,今日發生了那樣的大事,整個朝堂都在找您,可是翻遍了整個京師,都不見您的人影,您究竟去哪了?”
朱元璋也來氣了,輕哼一聲道:“咱去哪裏還輪不到你來管吧。”
錢唐漲紅著臉,寸步不讓:“皇上,身為臣子,當匡輔君主,以圖天下大治,何謂匡?王字外麵加一道規範,是既防止皇上隨心所欲亂來,又保護了皇上意思!”
“臣作為大明的臣子,如果皇上做錯了,不能站出來匡君,還要這烏紗帽何用?”
“好好好!”
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道:“來人,把這老匹夫的烏紗帽給咱摘下來!”
“父皇!”
這時,朱標連忙站了出來:“錢唐為人強直,您別跟他一般見識,到底出了什麽事?”
“殿下,科舉出事了!”有大臣站出來道。
這話一出,朱標愕然,下意識的看向朱元璋,卻發現朱元璋仍舊一臉的淡定,甚至他從朱元璋的表情中看到了智珠在握的意思……
朱元璋看著眼前劉基找人打造出來的織布機,微皺眉頭。
劉基迴道:“看起來確實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就是那枚梭子,改良之後不需要用手去來迴牽引,隻需要用腳輕踩下麵的躡,就能讓梭子左右穿梭。”
“嗯。”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試過沒有?”
“還沒有。”
劉基迴道:“不過臣已經找了一個熟練的女工過來,隨時都可以進行測試。”
“好,那就開始測試吧。”
“是。”
片刻後,一個女工就被叫了進來。
女工是在京師一家小作坊做學徒的,說是學徒其實就是小工,每天給東家織布換取少許銀兩謀生。
劉基跟女工說了一下這個改良過後的織布機的不同。
女工倒是接受得很快。
畢竟這個織布機的改動其實不算大。
“你平時一天能織多少布?”劉基問道。
“一天能織一匹左右。”女工老實迴道。
“那你就按照你平時織布的速度,試用這台織布機織一下布。”
“好的,大人。”
女工坐下開始織布,而三個大男人則是在一旁看著。
這讓女工有些不習慣。
更讓女工不習慣的是這台織布機。
因為改良過梭子,不再需要用手來迴牽引,而是用腳踩躡來實現梭子的來迴穿梭,這就很講究手腳並用,所以一開始她並不習慣這樣的操作方式。
但好在女工的手腳相當的麻利,漸漸的上手了。
上手以後,她發現還真的好用。
手上隻需要控製經紗,而緯紗的穿梭完全由飛梭完成,不再需要停下來用手去穿梭,熟練之後整個織布的過程非常的連貫。
哢噠哢噠。
織布機在女工的手上不停的運轉,越來越熟練,速度也越來越快。
朱元璋朱標劉基三人看得目不轉睛。
現在不用算也知道,這個織布的效率鐵定是提高了,至於提高多少還得看結果。
不知不覺間,半天時間過去了。
劉基讓女工停了下來,然後開始讓人丈量女工織出來的布。
“迴大人,一共是一匹半。”
“多少?”
女工聽聞,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才用了半天的時間,她就織出了一匹半的布?而且還是在一開始不熟練的情況下。
那豈不是說,她一天下來至少能夠織三匹布?她現在在一家小作坊做小工,一天才三十文的工錢,要一天能織三匹布,那東家豈不是賺翻了?
至少三倍的效率。
女工隻覺得驚奇,而朱元璋三人卻是倒吸了一口冷氣,讓這裏的空氣都變得燥熱起來。
他們比女工更知道這三倍的效率究竟是什麽樣的概念。
按照現在市麵上的價格,一斤棉花的價格是二十文錢,製作成棉紡就得一斤五十文錢,織成一匹布需要三斤棉花,而一匹標布市麵上的價格是在二百五十文錢左右。
一台普通的織布機一天能織一匹布,三斤棉紡的成本是一百五十文錢,除去小工的工錢三十文錢,一匹標布能賣二百五十文錢,就能賺七十文錢左右。
而一台改良過的織布機,一天至少能織三匹布,棉紡的成本增加到四百五十文錢,小工的工錢不變,還是三十文錢,那麽三匹布能夠賣七百五十文錢,一天就能賺二百七十文錢。
也就是說,一台改良過的織布機,在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多賺了二百文錢,是原來利潤的將近四倍。
算清楚這個數之後,朱元璋和朱標劉基都忍不住露出驚歎的表情。
原本一台織布機一年能賺兩萬五千多文錢,折合二十多兩銀子,而一台改良後的織布機一年就能帶來九萬八千多文錢,折合九十多兩銀子,這對於一個家庭或者手工作坊而言,那將是天大的改善。
但是冷靜下來一想,這增加的幾十上百兩銀子,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似乎又沒有那麽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說沒什麽作用。
大明現在一年的稅收在兩千萬兩銀子上下,這不是杯水車薪是什麽?
可是,朱辰卻說,世界的改變就是從這枚梭子開始的,真的有那麽厲害嗎?
朱元璋暫時還是有些搞不懂。
可是這段時間朱辰又不在,而朱元璋也已經決心去改變。
打發女工走後。
朱元璋道:“伯溫,你先讓人造一百台改良的織布機來,成立一個新的織造局。”
大明有自己織造局,叫江寧織造局。
江寧織造局主要負責為皇宮貴重的布料類似綾羅綢緞等織造物,剩餘的也對外供應一些,是名副其實的皇商,整套體係相當的成熟。
而朱元璋現在再建一個織造局,其目的劉基多少是有些搞不懂的。
因為這個改良過的織布機就算效率提高了驚人的三倍多,但織出來的布可是普通布料啊,這些布料是底層百姓才用的。
難道說朝廷還能看上這點利潤不成?
又或者說,他真的信了那個朱辰,以為這台小小的織布機就能改變世界?
其實朱元璋自己也不懂。
但他還是想要試一下,因為他真的信了朱辰的話。
“臣遵旨。”
縱然心中有疑慮,劉基還是拱手領命……
……
三人迴到宮裏的時候,卻發現千步廊上,百官都已經在焦急的等待,翹首以盼,議論紛紛。
見皇上迴來,百官唿啦啦的迎了上去。
“怎麽了?”
朱元璋眉頭微微一皺。
錢唐第一個站了出來:“作為一國之君,發生了這麽大的事情,您都不知道嗎?”
朱元璋瞥了一眼錢唐:“錢唐,你這是什麽意思?”
錢唐對於朱元璋這段時間神出鬼沒早就充滿了意見,有些話他不吐不快,於是梗著脖子道:“皇上,臣上次已經說了,您身為一國之君,千頭萬緒都匯集到您那兒,您一旦不在,那便是群龍無首,一盤散沙,可是您現在動不動就不見人影,今日發生了那樣的大事,整個朝堂都在找您,可是翻遍了整個京師,都不見您的人影,您究竟去哪了?”
朱元璋也來氣了,輕哼一聲道:“咱去哪裏還輪不到你來管吧。”
錢唐漲紅著臉,寸步不讓:“皇上,身為臣子,當匡輔君主,以圖天下大治,何謂匡?王字外麵加一道規範,是既防止皇上隨心所欲亂來,又保護了皇上意思!”
“臣作為大明的臣子,如果皇上做錯了,不能站出來匡君,還要這烏紗帽何用?”
“好好好!”
朱元璋連說了三個好字,道:“來人,把這老匹夫的烏紗帽給咱摘下來!”
“父皇!”
這時,朱標連忙站了出來:“錢唐為人強直,您別跟他一般見識,到底出了什麽事?”
“殿下,科舉出事了!”有大臣站出來道。
這話一出,朱標愕然,下意識的看向朱元璋,卻發現朱元璋仍舊一臉的淡定,甚至他從朱元璋的表情中看到了智珠在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