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軍機處的下一位成員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了劉三吾激動而又不吝溢美之詞的話,朱元璋笑了。
朱辰給的書果然不簡單。
“那就好,抓緊時間刊發吧。”
“是!”
劉三吾拱手領命。
但他心中的疑惑始終沒有解開,皇上究竟是從哪裏得來這些書的?如果說上一本《西遊記》是偶然,那連續兩本就絕不可能是偶然,而且兩本書的風格截然不同,很顯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相同的是,兩本都是了不得的書。
上一本想象瑰麗,構築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現在這一本故事曲折離奇,情感細膩,動人心弦。
可以預想得到,這本《紅樓夢》刊發之後,定然又是引起一番轟動。
既然皇上不說書本的來曆,他也就不多問了。
而且這些都不關鍵,他現在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趕緊把書本刊發出去,讓整個大明的人都能看到這本堪稱偉大的作品……
……
處理完報刊的事情,朱元璋倒是清閑下來了。
相比於以前的起早貪黑,宵衣旰食,朱元璋現在該吃吃該睡睡,該造人造人,許多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力親為,而是交給下麵的人去做。
很多以前看起來很重要的問題,在現在的他看來,似乎都不再那麽重要了。
隨著朱元璋的“偷懶”,滿朝文武也有一種感覺,他們好像被齊齊被冷落了。
百官彈劾劉基的折子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迴響,這就讓他們感覺有些不對勁,有官員試圖旁敲側擊的詢問,但皇上卻好像是忘了這件事一般。
還有就是,皇上最近對好多事情似乎都不像以前那麽上心了,好多折子都是掃了一眼之後,直接丟給他們處理。
最最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皇上似乎不再找他們商討最核心的軍政要事。
對於皇上在做的,要做的事情,他們好像都已不太了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滿朝文武漸漸的好像成了外人一般,最核心的鬆江特區他們不了解,規模越來越大的山西煤礦那邊他們也不了解,前段時間剛剛和占城國那邊達成買賣協議的薊州鐵冶他們還是不了解。
更不要說大明現在正在秘密製造著的遂火槍和大炮了。
原本是整個大明權力核心的朝堂,一下子仿佛被架空了,或者說被排除在了核心之外,邊緣化了,皇上現在好像真的是朝綱獨斷了。
今日早朝,皇上在朝堂上難得的提出了一個幹係重大的問題,那便是大明準備要印寶鈔的問題。
銀子換成寶鈔,這可以說是事關大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對於寶鈔,許多大臣都有很多話要說。
因為前朝蒙元在印寶鈔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前朝是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寶鈔的朝代,但最終卻是物價飛漲,寶鈔淪為廢紙,朝野一片哀嚎,蒙元也在瘋狂的印鈔中走向滅亡。
但不可否認的是,寶鈔同樣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最大的優勢便是成本便宜,特別是對於現在連鑄幣的銅都缺的大明而言。
所以,印寶鈔確實是大明目前較好的選擇,可是要怎麽管理好寶鈔,避免出現像前朝那樣的寶鈔亂象,這就是值得大議特議的問題了。
眾大臣都是目露精光,暗暗在思考和積蓄力量,準備迎接一場唇槍舌劍,舌戰群儒,他們好像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在朝堂上侃侃而談,發表高論了,所以都是有些蠢蠢欲動。
然而還沒等他們說,朱元璋就先說了:“標兒,把紙鈔的製度給諸位臣工念念。”
“是。”
朱標應諾,隨後朗聲道:“首先,朝廷立法明確紙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確保其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和接受。”
“其次,建立嚴格的監管機製,防止偽造和濫用,確保寶鈔的信譽。”
“第三,朝廷需保持財政紀律,避免過度發行貨幣導致貶值,通過透明和穩定的貨幣政策,建立百姓對紙幣的信心……”
“……”
朱標將豆包給他總結的一套完善的紙幣管理製度,稍微加工轉化一下,便成為了一套適應大明的寶鈔製度。
眾文武大臣聽傻了,特別是那些剛準備發表高論的文臣們。
他們想到的,沒想到的,朱標都說了,而且自圓其說,非常的完善,甚至他們想挑毛病都挑不出來。
“怎麽樣?”朱元璋掃視了一眼群臣,眼底閃過一抹別人察覺不到的得意。
“太子英明,臣等附議!”
麵對如此完善的紙鈔製度,眾臣除了附議哪還能有其他話說?
不過朱元璋倒是還有話說。
“除了標兒剛剛說的之外,咱計劃成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寶鈔的管理,這個機構是這樣的……”
朱元璋把銀行的概念給眾臣大概說了一下。
眾臣聽罷皆是瞠目結舌,皇上哪來的如此具有開創性的想法?
不僅具有開創性,而且細想之下就會發現,這個叫做銀行的機構還很完善,同樣是挑不出毛病。
相較於前朝對於紙幣籠統的管理,這個銀行的想法簡直是絕妙啊。
同時他們也都不約而同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原來皇上什麽都想好了什麽都準備好了,今日早朝不是商討,而是通知。
“你們還有什麽說的嗎?”朱元璋再次出聲問道。
“皇上英明,臣等附議!”
除了這個,眾大臣們也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很好!”
朱元璋滿意的點頭,道:“咱想從明年開始發行大明寶鈔,咱也希望咱們朝廷能夠做一個表率,從明年開始,朝廷的俸祿全部折成大明寶鈔,你們意下如何?”
啊?
這……
眾大臣像是遭到了當頭一棒槌,全都給敲懵了。
有意見,他們當然有意見!
可是……
這意見是他們能說出來的?
說不同意那就是妨礙國策的推行,而且還拿不出合適的理由,站出來反對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人傻到去做這個出頭鳥。
“好,既然都沒有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朱元璋一錘定音……
……
之所以在朝堂上提出銀行和寶鈔的事情,朱元璋確實不是要和群臣討論這件事,而是要有人去做這件事。
自從有了書店作為大明軍機處這個概念,朱元璋感覺就像是撥雲見日,整個人一下子就明朗了。
以前要推行一件事情,他還要跟大臣們拉扯許久,畢竟集思廣益,你也不能忽略了他們的建議意見。
但是現在,大明核心的軍政問題,朱元璋更願意去朱辰的書店那裏商討。
在那裏,他可以得到朱辰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意見,而迴到大明這邊呢,他又可以通過朱辰的書店,,也就是他認為的大明軍機處,完全控製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
簡直是完美。
不過現在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軍機處的人手還不夠。
現在整個軍機處除了朱辰以外,就還有他,馬皇後,朱標,劉基四個人,馬皇後雖是一國之後,但後宮不幹政,在朱元璋眼裏,她其實就是去湊熱鬧的,在書店裏也許還能說得上什麽,但是迴到大明,她幫不了自己什麽,而劉基去了鬆江特區,現在一心都撲在鬆江特區上麵,也幫不了自己什麽。
幾個人中能夠幫到自己的,也就朱標一個人。
所以,他想要擴大軍機處的成員。
朱元璋心目中的下一個最優人選,自然便是魏國公徐達。
徐達其實並不是他的發小,而隻是他的同鄉,不過當初朱元璋還跟著郭子興的時候,奉郭子興命迴鄉募兵,年僅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可以說,徐達是從一開始就跟著他的。
而且徐達這人不僅有才幹,能征善戰,朱元璋更欣賞他的一點是,徐達為人謹慎,從不居功倨傲,說話做事沒有半點僭越之處。
從徐達教導出來的兩個女兒就知道,徐達是一個多麽聰明的人。
朱元璋也選擇了和徐達成為親家。
而且史書上也證明了,徐達終其一生都對他朱元璋忠心耿耿。
隻不過野史上說,徐達因患背疽無法吃鵝,朱元璋卻仍賜給他蒸鵝,徐達流淚吃完後便死去。
朱元璋當時在朱辰書店看到的時候,差點兒被氣死了。
這怎麽可能?
野史也把他想得太蠢了。
徐達那個時候已經命不久矣,自己還要用這樣的手段弄死他,平白無故為自己的生平抹上汙點?
要知道像他這樣的開國之君,其實是很在意後世之人的看法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後麵他想要徐達死,他也不至於用這等惡心人的下三濫手段吧?
不過想想自己的畫像後世都傳成那樣,朱元璋也就沒那麽氣了。
說迴軍機處,徐達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現在的徐達還在薊州造武器。
並不是出口占城國的那些冷兵器,而是遂火槍和大炮。
徐達和太子在薊州費盡千辛萬苦搞出來平爐煉鋼後,太子迴歸京師,而徐達繼續留在那裏,執行朱元璋下達的秘密任務。
而這個秘密任務自然便是,為大明打造出一批槍炮來。
然而……
薊州那邊沒有傳迴來好消息,朱標這邊倒是先傳來了好消息。
蒸汽機做出來了。
朱辰給的書果然不簡單。
“那就好,抓緊時間刊發吧。”
“是!”
劉三吾拱手領命。
但他心中的疑惑始終沒有解開,皇上究竟是從哪裏得來這些書的?如果說上一本《西遊記》是偶然,那連續兩本就絕不可能是偶然,而且兩本書的風格截然不同,很顯然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但相同的是,兩本都是了不得的書。
上一本想象瑰麗,構築了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現在這一本故事曲折離奇,情感細膩,動人心弦。
可以預想得到,這本《紅樓夢》刊發之後,定然又是引起一番轟動。
既然皇上不說書本的來曆,他也就不多問了。
而且這些都不關鍵,他現在滿腦子想著的都是趕緊把書本刊發出去,讓整個大明的人都能看到這本堪稱偉大的作品……
……
處理完報刊的事情,朱元璋倒是清閑下來了。
相比於以前的起早貪黑,宵衣旰食,朱元璋現在該吃吃該睡睡,該造人造人,許多問題不再像以前那樣親力親為,而是交給下麵的人去做。
很多以前看起來很重要的問題,在現在的他看來,似乎都不再那麽重要了。
隨著朱元璋的“偷懶”,滿朝文武也有一種感覺,他們好像被齊齊被冷落了。
百官彈劾劉基的折子如泥牛入海,沒有半點迴響,這就讓他們感覺有些不對勁,有官員試圖旁敲側擊的詢問,但皇上卻好像是忘了這件事一般。
還有就是,皇上最近對好多事情似乎都不像以前那麽上心了,好多折子都是掃了一眼之後,直接丟給他們處理。
最最讓他們難以接受的是,皇上似乎不再找他們商討最核心的軍政要事。
對於皇上在做的,要做的事情,他們好像都已不太了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滿朝文武漸漸的好像成了外人一般,最核心的鬆江特區他們不了解,規模越來越大的山西煤礦那邊他們也不了解,前段時間剛剛和占城國那邊達成買賣協議的薊州鐵冶他們還是不了解。
更不要說大明現在正在秘密製造著的遂火槍和大炮了。
原本是整個大明權力核心的朝堂,一下子仿佛被架空了,或者說被排除在了核心之外,邊緣化了,皇上現在好像真的是朝綱獨斷了。
今日早朝,皇上在朝堂上難得的提出了一個幹係重大的問題,那便是大明準備要印寶鈔的問題。
銀子換成寶鈔,這可以說是事關大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對於寶鈔,許多大臣都有很多話要說。
因為前朝蒙元在印寶鈔這件事情上可以說是做了一個很不好的示範,前朝是第一個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寶鈔的朝代,但最終卻是物價飛漲,寶鈔淪為廢紙,朝野一片哀嚎,蒙元也在瘋狂的印鈔中走向滅亡。
但不可否認的是,寶鈔同樣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最大的優勢便是成本便宜,特別是對於現在連鑄幣的銅都缺的大明而言。
所以,印寶鈔確實是大明目前較好的選擇,可是要怎麽管理好寶鈔,避免出現像前朝那樣的寶鈔亂象,這就是值得大議特議的問題了。
眾大臣都是目露精光,暗暗在思考和積蓄力量,準備迎接一場唇槍舌劍,舌戰群儒,他們好像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在朝堂上侃侃而談,發表高論了,所以都是有些蠢蠢欲動。
然而還沒等他們說,朱元璋就先說了:“標兒,把紙鈔的製度給諸位臣工念念。”
“是。”
朱標應諾,隨後朗聲道:“首先,朝廷立法明確紙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確保其在全國範圍內的流通和接受。”
“其次,建立嚴格的監管機製,防止偽造和濫用,確保寶鈔的信譽。”
“第三,朝廷需保持財政紀律,避免過度發行貨幣導致貶值,通過透明和穩定的貨幣政策,建立百姓對紙幣的信心……”
“……”
朱標將豆包給他總結的一套完善的紙幣管理製度,稍微加工轉化一下,便成為了一套適應大明的寶鈔製度。
眾文武大臣聽傻了,特別是那些剛準備發表高論的文臣們。
他們想到的,沒想到的,朱標都說了,而且自圓其說,非常的完善,甚至他們想挑毛病都挑不出來。
“怎麽樣?”朱元璋掃視了一眼群臣,眼底閃過一抹別人察覺不到的得意。
“太子英明,臣等附議!”
麵對如此完善的紙鈔製度,眾臣除了附議哪還能有其他話說?
不過朱元璋倒是還有話說。
“除了標兒剛剛說的之外,咱計劃成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寶鈔的管理,這個機構是這樣的……”
朱元璋把銀行的概念給眾臣大概說了一下。
眾臣聽罷皆是瞠目結舌,皇上哪來的如此具有開創性的想法?
不僅具有開創性,而且細想之下就會發現,這個叫做銀行的機構還很完善,同樣是挑不出毛病。
相較於前朝對於紙幣籠統的管理,這個銀行的想法簡直是絕妙啊。
同時他們也都不約而同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原來皇上什麽都想好了什麽都準備好了,今日早朝不是商討,而是通知。
“你們還有什麽說的嗎?”朱元璋再次出聲問道。
“皇上英明,臣等附議!”
除了這個,眾大臣們也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麽了。
“很好!”
朱元璋滿意的點頭,道:“咱想從明年開始發行大明寶鈔,咱也希望咱們朝廷能夠做一個表率,從明年開始,朝廷的俸祿全部折成大明寶鈔,你們意下如何?”
啊?
這……
眾大臣像是遭到了當頭一棒槌,全都給敲懵了。
有意見,他們當然有意見!
可是……
這意見是他們能說出來的?
說不同意那就是妨礙國策的推行,而且還拿不出合適的理由,站出來反對那不是自討苦吃嗎?
眾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人傻到去做這個出頭鳥。
“好,既然都沒有意見,那就這麽定了。”
朱元璋一錘定音……
……
之所以在朝堂上提出銀行和寶鈔的事情,朱元璋確實不是要和群臣討論這件事,而是要有人去做這件事。
自從有了書店作為大明軍機處這個概念,朱元璋感覺就像是撥雲見日,整個人一下子就明朗了。
以前要推行一件事情,他還要跟大臣們拉扯許久,畢竟集思廣益,你也不能忽略了他們的建議意見。
但是現在,大明核心的軍政問題,朱元璋更願意去朱辰的書店那裏商討。
在那裏,他可以得到朱辰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意見,而迴到大明這邊呢,他又可以通過朱辰的書店,,也就是他認為的大明軍機處,完全控製了全國的軍政大權,實現了“乾綱獨攬”的絕對君權。
簡直是完美。
不過現在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軍機處的人手還不夠。
現在整個軍機處除了朱辰以外,就還有他,馬皇後,朱標,劉基四個人,馬皇後雖是一國之後,但後宮不幹政,在朱元璋眼裏,她其實就是去湊熱鬧的,在書店裏也許還能說得上什麽,但是迴到大明,她幫不了自己什麽,而劉基去了鬆江特區,現在一心都撲在鬆江特區上麵,也幫不了自己什麽。
幾個人中能夠幫到自己的,也就朱標一個人。
所以,他想要擴大軍機處的成員。
朱元璋心目中的下一個最優人選,自然便是魏國公徐達。
徐達其實並不是他的發小,而隻是他的同鄉,不過當初朱元璋還跟著郭子興的時候,奉郭子興命迴鄉募兵,年僅二十二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可以說,徐達是從一開始就跟著他的。
而且徐達這人不僅有才幹,能征善戰,朱元璋更欣賞他的一點是,徐達為人謹慎,從不居功倨傲,說話做事沒有半點僭越之處。
從徐達教導出來的兩個女兒就知道,徐達是一個多麽聰明的人。
朱元璋也選擇了和徐達成為親家。
而且史書上也證明了,徐達終其一生都對他朱元璋忠心耿耿。
隻不過野史上說,徐達因患背疽無法吃鵝,朱元璋卻仍賜給他蒸鵝,徐達流淚吃完後便死去。
朱元璋當時在朱辰書店看到的時候,差點兒被氣死了。
這怎麽可能?
野史也把他想得太蠢了。
徐達那個時候已經命不久矣,自己還要用這樣的手段弄死他,平白無故為自己的生平抹上汙點?
要知道像他這樣的開國之君,其實是很在意後世之人的看法的。
退一萬步講,就算後麵他想要徐達死,他也不至於用這等惡心人的下三濫手段吧?
不過想想自己的畫像後世都傳成那樣,朱元璋也就沒那麽氣了。
說迴軍機處,徐達自然是最好的人選,但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現在的徐達還在薊州造武器。
並不是出口占城國的那些冷兵器,而是遂火槍和大炮。
徐達和太子在薊州費盡千辛萬苦搞出來平爐煉鋼後,太子迴歸京師,而徐達繼續留在那裏,執行朱元璋下達的秘密任務。
而這個秘密任務自然便是,為大明打造出一批槍炮來。
然而……
薊州那邊沒有傳迴來好消息,朱標這邊倒是先傳來了好消息。
蒸汽機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