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社會先進生產力
大明:書店賣明史,朱元璋懵了! 作者:楚山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結構性失業?
朱元璋幾人都是一怔,這對於他們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結構性失業?這是何意?”朱元璋皺起眉頭。
朱辰道:“所謂結構性失業,指的是由於技術進步、產業轉移、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導致經濟結構、體製、增長方式等的變動,從而使得勞動力在包括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願、地區等方麵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具有長期性,集中性,對社會影響深遠等特點。”
這段概念性的話聽得朱元璋腦袋有些發脹,感覺好像懂了一些但又沒完全懂。
朱辰繼續道:“以鬆江特區為例,因為蒸汽機紡織機的出現,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導致紡織工人、手工業者等因無法與機器競爭而失業,但是,蒸汽紡織機不需要工人嗎?”
“他當然也需要,需要操作工人,需要維修工人,負責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與倉儲管理的工人,負責推廣和銷售紡織品,開拓市場的銷售人員等等。”
“但是,這些傳統的紡織工人、手工業者,他們的技能已經無法適應機器生產而帶來的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即勞動者自身所具備的客觀素質與空缺職位的要求不相適應。”
“這就是結構性失業。他不是因為工人懶惰,也不是因為工廠主貪婪,而是因為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變了,一些舊的技能不再被需要了。”
這麽一說,朱元璋幾人算是聽明白了,同時也是豁然開朗。
來之前,他們一心隻想著怎麽去解決這個問題,卻沒有想著去深究問題出現的原因。
更是不知道,這原來叫結構性失業。
既然朱辰一下子就點到了關鍵點上,那說明這個問題絕不是鬆江特區一個個例。
事實上,結構性失業確實不是個例,在漫長的人類曆史上,特別是快速發展的近現代史上,有過很多典型的結構性失業的例子。
英國工業革命期間,蒸汽紡織機的出現,使得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從而導致大量紡織工人、手工業者等失業,基本上和鬆江特區的情況一樣。
二十世紀初,美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讓馬車製造、馬具生產等相關行業工人失業。
二十世紀中期,美國汽車工業又開始大規模引入自動化生產線,許多傳統的手工裝配工人被機器取代,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二十世紀中後期,德國魯爾區的煤炭和鋼鐵工業因資源枯竭和國際競爭而衰退,大量礦工和鋼鐵工人失業,他們的技能與新興行業的需求不匹配。
上世紀九十年代,倭國經濟結構調整,傳統行業萎縮,導致經濟泡沫破裂,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受重創,相關行業員工失業,尤其是中年白領。
同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同樣使得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尤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乃至現在被炒作得火熱的ai,也就是人工智能,也很有可能導致結構性失業,因為它正在改變經濟結構和勞動力需求。
一旦ai真的成型,很多工作將會被取代。
一些重複性、規則化的工作很容易就被ai取代,如製造業流水線工人、數據錄入、行政助理、客服、收銀員等。
甚至一些中等技能的工作都有可能會被取代,比如會計、翻譯等。
所以,在這個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必須要跟上這個時代的浪潮,否則有可能會被拍在沙灘上。
當然,朱辰不用擔心這個。
而且他相信國家會用好那隻看得見的手,所以,他現在反倒是更加擔心大明那邊的鬆江特區。
“我們找到主要矛盾的目的就是正確的解決矛盾,既然現在已經找到了主要矛盾,那麽就要我們就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症下藥。”
聽到朱辰講對症下藥,四人都是豎起了耳朵,認真傾聽。
“麵對結構性失業,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會進行自我調節,但是調節得太慢了,這就是市場自我調節的滯後性,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就需要用那隻看得見的手去宏觀調控。”
朱元璋幾人不自覺的點頭。
上一次學的兩隻手理論,現在應用到實際上了,他們一下子就能接受了。
“首先,工人的技能跟不上怎麽辦?那就要培訓,朝廷應設立專項資金,辦技能培訓學堂,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技能培訓,幫助失業者掌握蒸汽紡織機的操作,維修,保養等新技能。”
“其二,麵對現如今大麵積失業的狀況,朝廷牽頭設立失業救濟金。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商人共同出資,按月發放給失業工人,助其渡過難關。待其找到新工作後,再逐步減少救濟。”
“其三,鼓勵產業多元化。鬆江府可發展紡織業上下遊產業,如印染、成衣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朝廷也引導失業工人再就業。”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就是通過立法等手段保障工人們的權益。”
“因為工人不同於農民,農民至少還有土地,能夠自給自足,而工人是無產階級,一旦沒有了工作,他們真的什麽都沒有了,所以,隻有他們的權益得到保障了,才能穩住他們的心。”
朱元璋點頭,道:“可是該如何保障工人們的權益?”
“其一,製定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各地物價水平,規定工廠必須支付的最低工錢,確保工人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其二,限定工作時間。規定工廠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個時辰,每月必須給予四天休沐。若有加班,需支付額外工錢。”
“其三,建立養老醫療失業等各類保障保險,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工廠共同出資,設立保險保障基金,讓工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其四,設立監督機構。在各地設立‘工廠監察司’,專門負責監督工廠經營,處理勞資糾紛。”
“其五,允許工人結社。允許工人成立行會,代表工人與工廠主談判,維護自身權益。”
聽罷朱辰的話,朱元璋沉默良久。
好一會。
朱元璋才皺眉道:“朱先生,這是不是有些過了?”
“不。”
朱辰卻是搖頭:“這還不夠,因為工人階級代表了社會先進生產力,我們必須依靠他們。”
朱元璋幾人都是一怔,這對於他們而言,又是一個全新的概念。
“結構性失業?這是何意?”朱元璋皺起眉頭。
朱辰道:“所謂結構性失業,指的是由於技術進步、產業轉移、工藝發生重大變化等原因,導致經濟結構、體製、增長方式等的變動,從而使得勞動力在包括技能、經驗、工種、知識、年齡、性別、主觀意願、地區等方麵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一致而導致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具有長期性,集中性,對社會影響深遠等特點。”
這段概念性的話聽得朱元璋腦袋有些發脹,感覺好像懂了一些但又沒完全懂。
朱辰繼續道:“以鬆江特區為例,因為蒸汽機紡織機的出現,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導致紡織工人、手工業者等因無法與機器競爭而失業,但是,蒸汽紡織機不需要工人嗎?”
“他當然也需要,需要操作工人,需要維修工人,負責原材料和成品的運輸與倉儲管理的工人,負責推廣和銷售紡織品,開拓市場的銷售人員等等。”
“但是,這些傳統的紡織工人、手工業者,他們的技能已經無法適應機器生產而帶來的整個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即勞動者自身所具備的客觀素質與空缺職位的要求不相適應。”
“這就是結構性失業。他不是因為工人懶惰,也不是因為工廠主貪婪,而是因為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變了,一些舊的技能不再被需要了。”
這麽一說,朱元璋幾人算是聽明白了,同時也是豁然開朗。
來之前,他們一心隻想著怎麽去解決這個問題,卻沒有想著去深究問題出現的原因。
更是不知道,這原來叫結構性失業。
既然朱辰一下子就點到了關鍵點上,那說明這個問題絕不是鬆江特區一個個例。
事實上,結構性失業確實不是個例,在漫長的人類曆史上,特別是快速發展的近現代史上,有過很多典型的結構性失業的例子。
英國工業革命期間,蒸汽紡織機的出現,使得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從而導致大量紡織工人、手工業者等失業,基本上和鬆江特區的情況一樣。
二十世紀初,美國汽車工業的崛起,讓馬車製造、馬具生產等相關行業工人失業。
二十世紀中期,美國汽車工業又開始大規模引入自動化生產線,許多傳統的手工裝配工人被機器取代,導致大量工人失業。
二十世紀中後期,德國魯爾區的煤炭和鋼鐵工業因資源枯竭和國際競爭而衰退,大量礦工和鋼鐵工人失業,他們的技能與新興行業的需求不匹配。
上世紀九十年代,倭國經濟結構調整,傳統行業萎縮,導致經濟泡沫破裂,金融和房地產行業受重創,相關行業員工失業,尤其是中年白領。
同樣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同樣使得大量國企職工下崗,尤其是東北老工業基地。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乃至現在被炒作得火熱的ai,也就是人工智能,也很有可能導致結構性失業,因為它正在改變經濟結構和勞動力需求。
一旦ai真的成型,很多工作將會被取代。
一些重複性、規則化的工作很容易就被ai取代,如製造業流水線工人、數據錄入、行政助理、客服、收銀員等。
甚至一些中等技能的工作都有可能會被取代,比如會計、翻譯等。
所以,在這個技術革命的浪潮中,必須要跟上這個時代的浪潮,否則有可能會被拍在沙灘上。
當然,朱辰不用擔心這個。
而且他相信國家會用好那隻看得見的手,所以,他現在反倒是更加擔心大明那邊的鬆江特區。
“我們找到主要矛盾的目的就是正確的解決矛盾,既然現在已經找到了主要矛盾,那麽就要我們就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症下藥。”
聽到朱辰講對症下藥,四人都是豎起了耳朵,認真傾聽。
“麵對結構性失業,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會進行自我調節,但是調節得太慢了,這就是市場自我調節的滯後性,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就需要用那隻看得見的手去宏觀調控。”
朱元璋幾人不自覺的點頭。
上一次學的兩隻手理論,現在應用到實際上了,他們一下子就能接受了。
“首先,工人的技能跟不上怎麽辦?那就要培訓,朝廷應設立專項資金,辦技能培訓學堂,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技能培訓,幫助失業者掌握蒸汽紡織機的操作,維修,保養等新技能。”
“其二,麵對現如今大麵積失業的狀況,朝廷牽頭設立失業救濟金。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商人共同出資,按月發放給失業工人,助其渡過難關。待其找到新工作後,再逐步減少救濟。”
“其三,鼓勵產業多元化。鬆江府可發展紡織業上下遊產業,如印染、成衣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同時朝廷也引導失業工人再就業。”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那就是通過立法等手段保障工人們的權益。”
“因為工人不同於農民,農民至少還有土地,能夠自給自足,而工人是無產階級,一旦沒有了工作,他們真的什麽都沒有了,所以,隻有他們的權益得到保障了,才能穩住他們的心。”
朱元璋點頭,道:“可是該如何保障工人們的權益?”
“其一,製定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各地物價水平,規定工廠必須支付的最低工錢,確保工人能夠維持基本生活。”
“其二,限定工作時間。規定工廠每日工作時間不得超過四個時辰,每月必須給予四天休沐。若有加班,需支付額外工錢。”
“其三,建立養老醫療失業等各類保障保險,由朝廷、地方官府和工廠共同出資,設立保險保障基金,讓工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其四,設立監督機構。在各地設立‘工廠監察司’,專門負責監督工廠經營,處理勞資糾紛。”
“其五,允許工人結社。允許工人成立行會,代表工人與工廠主談判,維護自身權益。”
聽罷朱辰的話,朱元璋沉默良久。
好一會。
朱元璋才皺眉道:“朱先生,這是不是有些過了?”
“不。”
朱辰卻是搖頭:“這還不夠,因為工人階級代表了社會先進生產力,我們必須依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