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吐穀渾的重要性
小兕子在現代,小囊君額要大灰機 作者:蘇蘇速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程咬金和尉遲敬德疑惑的目光下,李世民一臉認真的開口詢問李一凡,
“小郎君,你說吐穀渾的事情該怎麽處理?”
李一凡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開始說了起來:
“陛下,不知道你仔細了解過吐穀渾沒有?其實吐穀渾境內有大唐需要的東西。”
李世民聽了後就是一愣,仔細的思考了一番,沒發現有大唐急需的東西呀?
就連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也仔細的想了一下,也沒明白小郎君說的到底是什麽?
“鹽,吐穀渾境內有個茶卡鹽湖,那裏的鹽隻要經過略微加工就可以食用,而且質量非常的好。”
什麽?李世民聽到吐穀渾境內有鹽湖,而且質量還非常高,激動的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可以說現在大唐的鹽都控製在世家的手裏,他想插手都插不上,這就是他的一塊心病。
聽到李一凡說吐穀渾有鹽湖,他怎能不激動?這一下子就有大量的鹽控製在朝廷手中了。
於是他急切的問:
“小郎君,吐穀渾真的有鹽湖,量怎麽樣?”
“茶卡鹽湖裏的鹽,大唐百姓吃幾百年都吃不完,你說有多少?”
李世民聽到那裏有那麽多的鹽,激動的就想馬上給李靖傳旨,讓他把那個鹽湖給守護起來。
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把這個想法給壓了下來,因為現在戰爭還沒有勝利,慕容複雲還沒有伏誅,把鹽湖控製起來也不現實。
程咬金和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和小郎君的對話。兩人對視一眼,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程咬金直接開口,
“陛下,現在那邊還在開戰,代國公領兵分不開身,微臣閑來無事,要不讓微臣帶些兵馬過去,先行探路,守護一下那裏的鹽湖。”
尉遲敬德也急忙接話,
“陛下,還有微臣,微臣可以和盧國公一起過去。”
李世民聽了他們兩個的話,還是有些心動的,不過仔細的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拒絕了他們兩個的請求。
“算了,還是等那邊戰事平定,讓那些軍士們把守鹽湖吧!”
程咬金和尉遲靜的聽了李世民拒絕,有些小失望,這天天在京城,閑都快閑出鳥來了。
這出去還能立戰功,在京城待著,能撈到什麽戰功呀!
兩人也不想在這裏待了,要是一會兒還有撈戰功的機會,不讓自己去,自己心裏很難受,幹脆來個眼不見為淨。
兩人跟著過來本是想讓小郎君給弄兩個手機的,不過過幾天小郎君要在這裏建房子,那到時候再說吧。
兩人和李世民還有李一凡告辭,直接離開了太極宮。
兩人走後,李世民也不再顧及,便直接詢問李一凡,
“小郎君,那吐穀渾除了有鹽湖,還有大唐需要的東西嗎?”
李一凡點了點頭,
“有,大唐需要那個地方訓練軍隊,以應對以後對吐蕃的進攻。”
李世民聽了這話有些不太明白,吐蕃,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大唐要來何用。
李一凡看著李世民這副模樣,就知道他怎麽想的了。
古代的君王好像都有這種想法,隻要不能種地的地方,就有一種可要可不要的感覺,都感覺要了那些土地就是朝廷的負擔,不要也罷。
李一凡認真的對李世民說:
“皇帝陛下,你有所不知,你們大唐後期的衰落,和吐蕃脫不了關係。可以說也是吐蕃直接導致的。”
李世民聽了這話後臉色一變,語氣都變得有些急切:
“小郎君,請你仔細的說一下,這是怎麽迴事?”
李一凡忽然想到這件事李世民應該知道的呀,長樂和汝南不是把曆史資料給李世民了嗎?
“皇帝陛下,你不是看了大唐的曆史資料嗎?你怎麽不知道?”
李世民苦笑的搖了搖頭,
“我看了沒多少,我總覺得看著自己在曆史上記載著什麽時候死的,心裏有些不舒服,所以就沒看。”
李一凡認同的點了點頭,覺得也是,要是自己知道自己是哪一年死了,那還不如不知道呢!
“大唐中期發生了一場內亂,當時吐蕃就攻占了長安。在長安待了15天才撤走,還有就是後來的大唐被吐蕃占了很多的地盤,也使得大唐不斷的衰弱。”
李世民被氣的臉色鐵青,區區一個吐蕃,以後竟然威脅到了大唐,這是不能容忍的。
這也讓他有了攻占吐蕃的想法,直接把吐蕃打下來,看它以後還怎麽興風作浪。
“小郎君,那你說在吐穀渾訓練軍隊,以後攻打吐蕃,這有什麽說法嗎?”
“是的,皇帝陛下,大唐的軍隊如果想攻打吐蕃的話,你現在軍士的身體素質,根本就克服不了高原反應。
也就是大唐的人,如果去了吐蕃,會感覺到頭暈目眩,甚至難受嘔吐,胸悶氣短,甚至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李世民認同的點了點頭 ,他也知道這些,要不然以前吐蕃對大唐的挑釁,大唐軍隊早就把吐蕃給滅國了。
“我也知道這些,那小郎君,這和在吐穀渾訓練軍士有什麽關係?”
李一凡接著給李世民解釋:
“吐穀渾那裏也算是高原地區,大唐的人在那裏大運動量身體也受不了,正好可以讓軍士們適應一下,
如果適應的快一些的人,到時去吐蕃作戰,在吐蕃適應幾天,身體就沒那種感受了。”
李世民這才明白,原來在那裏可以篩選軍士,適應性強的人就直接去吐蕃打仗,如果適應不了,就留下了,省得去了丟掉性命。
“好,聽小郎君的,等到吐穀渾戰事結束,就讓那些軍士們留在那裏。
正好那些軍士們在吐穀渾作戰,也都適應了很多,可以讓他們在那裏繼續訓練。
把這件事情決定好,李世民話題又轉向了海上,
“小郎君,今兒個見了這個大炮的威力,我有個想法,不管是去倭國,還是去真臘王國,都在船上麵裝幾門這樣的大炮,到時上岸的時候,都會簡單很多。
還有真臘王國那個地方,如果到時候種出糧食,在路上運輸的話,那麽的遠,會浪費很多的糧食。
還不如在海上用船運輸。這樣速度也快。”
李一凡認同的點了點頭,如果到時候運輸糧食的話,肯定是船運輸的又多又快。
不過現在談這個還有些早,不過運輸兵士的話,這個是可以提上日程的。
“小郎君,你說吐穀渾的事情該怎麽處理?”
李一凡組織了一下語言,才開始說了起來:
“陛下,不知道你仔細了解過吐穀渾沒有?其實吐穀渾境內有大唐需要的東西。”
李世民聽了後就是一愣,仔細的思考了一番,沒發現有大唐急需的東西呀?
就連程咬金和尉遲敬德也仔細的想了一下,也沒明白小郎君說的到底是什麽?
“鹽,吐穀渾境內有個茶卡鹽湖,那裏的鹽隻要經過略微加工就可以食用,而且質量非常的好。”
什麽?李世民聽到吐穀渾境內有鹽湖,而且質量還非常高,激動的他一下子站了起來。
可以說現在大唐的鹽都控製在世家的手裏,他想插手都插不上,這就是他的一塊心病。
聽到李一凡說吐穀渾有鹽湖,他怎能不激動?這一下子就有大量的鹽控製在朝廷手中了。
於是他急切的問:
“小郎君,吐穀渾真的有鹽湖,量怎麽樣?”
“茶卡鹽湖裏的鹽,大唐百姓吃幾百年都吃不完,你說有多少?”
李世民聽到那裏有那麽多的鹽,激動的就想馬上給李靖傳旨,讓他把那個鹽湖給守護起來。
用了很大的毅力才把這個想法給壓了下來,因為現在戰爭還沒有勝利,慕容複雲還沒有伏誅,把鹽湖控製起來也不現實。
程咬金和尉遲敬德聽了李世民和小郎君的對話。兩人對視一眼,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程咬金直接開口,
“陛下,現在那邊還在開戰,代國公領兵分不開身,微臣閑來無事,要不讓微臣帶些兵馬過去,先行探路,守護一下那裏的鹽湖。”
尉遲敬德也急忙接話,
“陛下,還有微臣,微臣可以和盧國公一起過去。”
李世民聽了他們兩個的話,還是有些心動的,不過仔細的想了想,還是搖了搖頭。拒絕了他們兩個的請求。
“算了,還是等那邊戰事平定,讓那些軍士們把守鹽湖吧!”
程咬金和尉遲靜的聽了李世民拒絕,有些小失望,這天天在京城,閑都快閑出鳥來了。
這出去還能立戰功,在京城待著,能撈到什麽戰功呀!
兩人也不想在這裏待了,要是一會兒還有撈戰功的機會,不讓自己去,自己心裏很難受,幹脆來個眼不見為淨。
兩人跟著過來本是想讓小郎君給弄兩個手機的,不過過幾天小郎君要在這裏建房子,那到時候再說吧。
兩人和李世民還有李一凡告辭,直接離開了太極宮。
兩人走後,李世民也不再顧及,便直接詢問李一凡,
“小郎君,那吐穀渾除了有鹽湖,還有大唐需要的東西嗎?”
李一凡點了點頭,
“有,大唐需要那個地方訓練軍隊,以應對以後對吐蕃的進攻。”
李世民聽了這話有些不太明白,吐蕃,那鳥不拉屎的地方,大唐要來何用。
李一凡看著李世民這副模樣,就知道他怎麽想的了。
古代的君王好像都有這種想法,隻要不能種地的地方,就有一種可要可不要的感覺,都感覺要了那些土地就是朝廷的負擔,不要也罷。
李一凡認真的對李世民說:
“皇帝陛下,你有所不知,你們大唐後期的衰落,和吐蕃脫不了關係。可以說也是吐蕃直接導致的。”
李世民聽了這話後臉色一變,語氣都變得有些急切:
“小郎君,請你仔細的說一下,這是怎麽迴事?”
李一凡忽然想到這件事李世民應該知道的呀,長樂和汝南不是把曆史資料給李世民了嗎?
“皇帝陛下,你不是看了大唐的曆史資料嗎?你怎麽不知道?”
李世民苦笑的搖了搖頭,
“我看了沒多少,我總覺得看著自己在曆史上記載著什麽時候死的,心裏有些不舒服,所以就沒看。”
李一凡認同的點了點頭,覺得也是,要是自己知道自己是哪一年死了,那還不如不知道呢!
“大唐中期發生了一場內亂,當時吐蕃就攻占了長安。在長安待了15天才撤走,還有就是後來的大唐被吐蕃占了很多的地盤,也使得大唐不斷的衰弱。”
李世民被氣的臉色鐵青,區區一個吐蕃,以後竟然威脅到了大唐,這是不能容忍的。
這也讓他有了攻占吐蕃的想法,直接把吐蕃打下來,看它以後還怎麽興風作浪。
“小郎君,那你說在吐穀渾訓練軍隊,以後攻打吐蕃,這有什麽說法嗎?”
“是的,皇帝陛下,大唐的軍隊如果想攻打吐蕃的話,你現在軍士的身體素質,根本就克服不了高原反應。
也就是大唐的人,如果去了吐蕃,會感覺到頭暈目眩,甚至難受嘔吐,胸悶氣短,甚至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李世民認同的點了點頭 ,他也知道這些,要不然以前吐蕃對大唐的挑釁,大唐軍隊早就把吐蕃給滅國了。
“我也知道這些,那小郎君,這和在吐穀渾訓練軍士有什麽關係?”
李一凡接著給李世民解釋:
“吐穀渾那裏也算是高原地區,大唐的人在那裏大運動量身體也受不了,正好可以讓軍士們適應一下,
如果適應的快一些的人,到時去吐蕃作戰,在吐蕃適應幾天,身體就沒那種感受了。”
李世民這才明白,原來在那裏可以篩選軍士,適應性強的人就直接去吐蕃打仗,如果適應不了,就留下了,省得去了丟掉性命。
“好,聽小郎君的,等到吐穀渾戰事結束,就讓那些軍士們留在那裏。
正好那些軍士們在吐穀渾作戰,也都適應了很多,可以讓他們在那裏繼續訓練。
把這件事情決定好,李世民話題又轉向了海上,
“小郎君,今兒個見了這個大炮的威力,我有個想法,不管是去倭國,還是去真臘王國,都在船上麵裝幾門這樣的大炮,到時上岸的時候,都會簡單很多。
還有真臘王國那個地方,如果到時候種出糧食,在路上運輸的話,那麽的遠,會浪費很多的糧食。
還不如在海上用船運輸。這樣速度也快。”
李一凡認同的點了點頭,如果到時候運輸糧食的話,肯定是船運輸的又多又快。
不過現在談這個還有些早,不過運輸兵士的話,這個是可以提上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