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立後風波
大明:老朱假死後,我登基哄堂大孝 作者:今年不當菜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消息很快傳遍整個天下,傳到建州、傳到江浙、傳到東南、傳到朝鮮、傳到日本,傳到中原……
此時,整個明朝都開始沸騰起來。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明聽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嫡長孫朱允熥克日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容恩,大赦天下,免除賦稅徭役三年——”
各地宦官對著百姓,對著朝廷命官宣旨之時,選擇定都在首都北平的朱允熥已經開始接受著萬臣的朝拜,一步一步踏上那屬於他的高座。
就在朱允熥登基落座之時,天空出現了一聲龍吟,眾人循聲看去,一隻蛟龍懸掛於半空當中,與此同時有各種禽獸不斷地嘶鳴,朱允熥怎麽會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心裏不禁有些無奈的笑了起來,這些家夥竟然瞞著他搞這一出。
不過他還是默許允許了他們這樣的做法,畢竟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登基時不可缺少的一環。
豈不見趙恆泰山封禪那一套搞了多少年?
始皇東巡、唐宗登基……
李善長激動啊!
底下群臣也是無比地亢奮,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天了,尤其是當鄭和與亦失哈分侍兩側,一邊宣讀文臣的封賞,一邊宣讀武將的封賞,幾乎可以說是舉朝沸騰,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興奮與激動之色。
隻是,當幾乎所有人都封賞完畢後,眾人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少了皇後的冊立!
要知道一個朝廷怎麽能夠少得了後宮之主,少得了皇後的大位?
李善長知道怎麽迴事,寧國長公主知道怎麽迴事,但是無人敢出聲詢問。
最終,還是有不明真相的站在後麵的官員小聲地問著身邊的人為何還不立皇後。
還是老儒宋濂有些大著膽子向前問道:“可問陛下,不知皇後之位由誰來坐?”
這話一出,讓所有人都把目光向他投來,一些想要後宮存在的人也想看看朱允熥的反應,畢竟他們還想著自家的女眷能夠進入後宮得到聖上恩寵。
但是朱允熥卻不慌不忙地說道:“即日起,朕將廢除皇後之位,永不設立皇後,至於後宮,一切交由皇妹朱煜寧與姑母寧國長公主打理。”朱允熥此言一出,底下群臣皆驚。
當初朱元璋登基之時,幾次想要廢除宰相就已經夠讓人不感到不可思議了,如今朱允熥竟然還妄想廢除皇後與後宮,這怎麽可以?
底下那些迂腐的文官心中此時已經是感到義憤填膺,但礙於新皇登基,不敢發作。
他們紛紛看向老臣宋濂等人,希望他們能夠出言勸一下朱允熥,要知道,要是不能設立後宮,那麽他們的那些女眷又怎麽能夠獲得恩寵,從而帶動家族飛黃騰達?
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宋濂還想說什麽,站在一旁的李善長悄悄地拉了拉他的手臂,讓他不要在今日這種登基的日子,做出激怒聖上的發言。
但是宋濂哪裏顧得了這些?
肱骨老臣宋濂胡子氣得直抖,他一步踏出,朝著座上的朱允熥說道:“陛下,後宮乃是陛下血脈延續的地方,是我朝太子公主所出生之地,怎麽可以不立皇後?若是不立皇後,那麽未來誰誕下皇子來繼承您的大業!”
這時突然有人說道:“我記得皇上好像有一子,乃是當初朝鮮使團之人所生,自古以來就是立嫡立長,既然當初那個女人已經誕下皇子,不如便立她為皇後吧!”
還真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竟然有人妄圖讓朱允熥立權若水為皇後!
對此不少人神色各異,其他的朝鮮各地之臣自然是無不願意。
若是對方成為後宮之主,他們的日子也好過一些。
人在屋簷下的日子,終究是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不過,在這些迂腐的士林眼裏,權若水的確應當母憑子貴,立為後宮之主,甚至成為皇後,鳳儀天下。
但這也徹底激怒了以武將那邊為首,想要擁立唐賽兒的一派。
雖然這些武將不比文官這些彎彎繞繞,但是在他們的眼裏,朱允熥和唐賽兒出生入死多次,可謂是恩愛相加。
甚至在日本之時,若不是唐賽兒和朱允熥一起聯手殺死了伊邪那美,那麽如今的大明有沒有還未可知呢。
武將這邊以如今的大明水軍總軍官戚祥,梁興甫等人為首站出來,對著朱允熥說道:“陛下,臣等以為立權若水為皇後不妥,應當以唐賽兒姑娘為後宮之主,自古以來就沒有朝鮮異族之人為皇後,掌握大權的先例!”
那些文官聽到這話怎麽可能甘願咽得下這口惡氣,頓時就有人朝著武將這邊噴了起來。
“你們這個是什麽意思,若是如你們所言,立唐賽兒為皇後,那麽將來誰是嫡長子,是唐賽兒生下的孩子,還是權若水之子?”
“如今朝鮮覆滅,已然是自己人,那有什麽異族不異族一說,難道不都是大明臣民?”
“賽兒姑娘舞刀弄槍尚可,統攝後宮,協助陛下處理政務,終究是沒有那麽得心應手。”
你一言我一語,一時之間可謂是亂糟糟的,如同是菜市場一般。
……
此時的矛盾已經完全挑開了,這已經不關乎皇後之位的問題,而是由於權若水首先誕下了皇子,而影響的將來誰將為太子的問題。
朱允熥最不想提起,乃至是他逆鱗的就是這件事。
如今這些迂腐的文官士林大儒竟然主動提起,簡直是在他的雷區蹦噠。
他要想改革,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些迂腐的老頑固,曆史上大明的滅亡與毀滅就是在這幫人的手裏!
東林黨人不就是如此?
於是氣沉丹田,一聲暴嗬響起,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的耳邊炸響:“夠了,爾等看看自己像什麽樣子,竟然學著菜市場的婦人在此處吵舌了!”
都說聖恩無常,不可預測,朱允熥此番情緒出來,立刻讓宋濂等人徹底閉上了嘴。
此時,整個明朝都開始沸騰起來。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明聽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嫡長孫朱允熥克日繼承大統,登基稱帝,改年號為容恩,大赦天下,免除賦稅徭役三年——”
各地宦官對著百姓,對著朝廷命官宣旨之時,選擇定都在首都北平的朱允熥已經開始接受著萬臣的朝拜,一步一步踏上那屬於他的高座。
就在朱允熥登基落座之時,天空出現了一聲龍吟,眾人循聲看去,一隻蛟龍懸掛於半空當中,與此同時有各種禽獸不斷地嘶鳴,朱允熥怎麽會不知道這是什麽情況,心裏不禁有些無奈的笑了起來,這些家夥竟然瞞著他搞這一出。
不過他還是默許允許了他們這樣的做法,畢竟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皇帝登基時不可缺少的一環。
豈不見趙恆泰山封禪那一套搞了多少年?
始皇東巡、唐宗登基……
李善長激動啊!
底下群臣也是無比地亢奮,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等來了這一天了,尤其是當鄭和與亦失哈分侍兩側,一邊宣讀文臣的封賞,一邊宣讀武將的封賞,幾乎可以說是舉朝沸騰,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興奮與激動之色。
隻是,當幾乎所有人都封賞完畢後,眾人突然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少了皇後的冊立!
要知道一個朝廷怎麽能夠少得了後宮之主,少得了皇後的大位?
李善長知道怎麽迴事,寧國長公主知道怎麽迴事,但是無人敢出聲詢問。
最終,還是有不明真相的站在後麵的官員小聲地問著身邊的人為何還不立皇後。
還是老儒宋濂有些大著膽子向前問道:“可問陛下,不知皇後之位由誰來坐?”
這話一出,讓所有人都把目光向他投來,一些想要後宮存在的人也想看看朱允熥的反應,畢竟他們還想著自家的女眷能夠進入後宮得到聖上恩寵。
但是朱允熥卻不慌不忙地說道:“即日起,朕將廢除皇後之位,永不設立皇後,至於後宮,一切交由皇妹朱煜寧與姑母寧國長公主打理。”朱允熥此言一出,底下群臣皆驚。
當初朱元璋登基之時,幾次想要廢除宰相就已經夠讓人不感到不可思議了,如今朱允熥竟然還妄想廢除皇後與後宮,這怎麽可以?
底下那些迂腐的文官心中此時已經是感到義憤填膺,但礙於新皇登基,不敢發作。
他們紛紛看向老臣宋濂等人,希望他們能夠出言勸一下朱允熥,要知道,要是不能設立後宮,那麽他們的那些女眷又怎麽能夠獲得恩寵,從而帶動家族飛黃騰達?
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宋濂還想說什麽,站在一旁的李善長悄悄地拉了拉他的手臂,讓他不要在今日這種登基的日子,做出激怒聖上的發言。
但是宋濂哪裏顧得了這些?
肱骨老臣宋濂胡子氣得直抖,他一步踏出,朝著座上的朱允熥說道:“陛下,後宮乃是陛下血脈延續的地方,是我朝太子公主所出生之地,怎麽可以不立皇後?若是不立皇後,那麽未來誰誕下皇子來繼承您的大業!”
這時突然有人說道:“我記得皇上好像有一子,乃是當初朝鮮使團之人所生,自古以來就是立嫡立長,既然當初那個女人已經誕下皇子,不如便立她為皇後吧!”
還真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竟然有人妄圖讓朱允熥立權若水為皇後!
對此不少人神色各異,其他的朝鮮各地之臣自然是無不願意。
若是對方成為後宮之主,他們的日子也好過一些。
人在屋簷下的日子,終究是需要看別人的臉色。
不過,在這些迂腐的士林眼裏,權若水的確應當母憑子貴,立為後宮之主,甚至成為皇後,鳳儀天下。
但這也徹底激怒了以武將那邊為首,想要擁立唐賽兒的一派。
雖然這些武將不比文官這些彎彎繞繞,但是在他們的眼裏,朱允熥和唐賽兒出生入死多次,可謂是恩愛相加。
甚至在日本之時,若不是唐賽兒和朱允熥一起聯手殺死了伊邪那美,那麽如今的大明有沒有還未可知呢。
武將這邊以如今的大明水軍總軍官戚祥,梁興甫等人為首站出來,對著朱允熥說道:“陛下,臣等以為立權若水為皇後不妥,應當以唐賽兒姑娘為後宮之主,自古以來就沒有朝鮮異族之人為皇後,掌握大權的先例!”
那些文官聽到這話怎麽可能甘願咽得下這口惡氣,頓時就有人朝著武將這邊噴了起來。
“你們這個是什麽意思,若是如你們所言,立唐賽兒為皇後,那麽將來誰是嫡長子,是唐賽兒生下的孩子,還是權若水之子?”
“如今朝鮮覆滅,已然是自己人,那有什麽異族不異族一說,難道不都是大明臣民?”
“賽兒姑娘舞刀弄槍尚可,統攝後宮,協助陛下處理政務,終究是沒有那麽得心應手。”
你一言我一語,一時之間可謂是亂糟糟的,如同是菜市場一般。
……
此時的矛盾已經完全挑開了,這已經不關乎皇後之位的問題,而是由於權若水首先誕下了皇子,而影響的將來誰將為太子的問題。
朱允熥最不想提起,乃至是他逆鱗的就是這件事。
如今這些迂腐的文官士林大儒竟然主動提起,簡直是在他的雷區蹦噠。
他要想改革,首先要改變的就是這些迂腐的老頑固,曆史上大明的滅亡與毀滅就是在這幫人的手裏!
東林黨人不就是如此?
於是氣沉丹田,一聲暴嗬響起,如同驚雷一般在眾人的耳邊炸響:“夠了,爾等看看自己像什麽樣子,竟然學著菜市場的婦人在此處吵舌了!”
都說聖恩無常,不可預測,朱允熥此番情緒出來,立刻讓宋濂等人徹底閉上了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