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野菜棒子麵糊糊
穿越1960四合院釣魚又打獵 作者:火星人一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行,當家的,我這就去給旺財裝上,省得明天忘了。”劉翠花說完就準備拿麵袋子去分裝棒子麵。
“娘,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三兄妹一聽大哥要去爺爺奶奶家,都想跟著去玩,連忙向母親央求道。
“去什麽去,你們都給我在家消停待著,哪也不許去。”劉翠花嗬斥道。
小孩子不懂,總共就這麽點糧食,他們跟著去了吃什麽?
兄妹三人低著頭,一臉失落。
等到晚上吃晚飯,客廳的八仙桌上擺著一小碟醃蘿卜條,鍋裏是一大鍋野菜煮玉米糊糊,還是很稀的那種,這就是他們全家的晚餐。
兄弟三人每人喝了兩大碗,暫時填飽了肚子,就連小妹也喝了一大碗。
每個人的碗都用手指刮得幹幹淨淨,洗碗隻需要在清水裏隨便涮一涮就行了。
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消化得快,吃完一頓飯往往三個小時左右就餓了。
而這時候,大多數家庭一天隻吃兩頓飯,所以孩子們大多數時候都是餓著的,隻能喝水緩解一下饑餓的感覺。
很多家庭的孩子沒事的時候就在家睡覺,並不是他們喜歡睡懶覺,而是睡著了會減少消耗,能扛餓的時間更久一點。
吃完飯就是洗漱,然後各自迴房睡覺,外出活動是不可能活動的,還是省點力氣吧。
他們這個院子是帽兒胡同裏一個一進的小四合院,裏麵總共住著三戶人家。
周興國一家住在東廂房,他把房子改造成了兩室一廳。
一進門,左邊是廚房,右邊是客廳,再往裏則是兩間緊挨著的房。
廚房這邊的房間裏有個約2米長的火炕,周旺財三兄弟就睡在這兒。
右邊那間房稍大一些,周興國夫婦和小女兒在這屋休息,屋裏擺著一個大衣櫃。
夏天的時候還好,可一到冬天,那可真是冷得夠嗆。
由於定量的煤不夠燒,沒有足夠的煤來取暖,屋裏就像冰窟窿似的。
院子的正房有三間,住著王老頭一家九口人。王老頭和老太太住在中間那間房。
大兒子王建業、兒媳婦張玉梅、大孫子王強、二孫子王德發住在東邊那間房。
小兒子王建設、兒媳婦李秀蘭、孫女王秋雨則住在西邊那間房。
王老頭住的那間房前麵搭了個小廚房,平常這一大家子都在王老頭房裏吃飯,這裏既是臥室,也是客廳和餐廳。
對麵西廂房住著李老頭和李老太,李老頭在棉紡廠看大門,老兩口無兒無女,兩間房顯得比較寬敞。
倒坐房因為年久失修坍塌了,現在已經被街道拆除。
院子那2米高的圍牆多處破損,院子大門幹脆都沒有了,隻剩下一個門框子。
一夜過去,啥事也沒發生。
早晨起來洗漱的時候,周旺財看著鏡子裏的自己,額頭上的包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性感、眼神深邃,活脫脫就是電視劇裏男主角的模板。
再瞧頭發,臥槽!亂七八糟的,還油乎乎的,他都已經三四天沒洗頭了。
因為太瘦,臉頰有些凹陷,顴骨顯得突出,皮膚也有些暗黃,就像視頻裏被狐狸精吸了精氣的男人。
哎,男人也得好好保養啊!否則再好的底子也經不住這麽折騰。
他拿起臉盆架上的燈塔牌肥皂,沒錯,就是後世洗衣服用的那種。
在這個時代,全家人洗臉、洗手、洗頭、洗澡、洗衣服都是用它,香皂一般家庭可舍不得用,至於洗發水,他聽都沒聽說過,倒是有洗頭膏,但那也不是普通家庭能用得起的,顯然他們家不在這個行列。
一番梳洗後再照鏡子,一頭烏黑濃密的短發整齊地梳著,這讓他找迴了幾分自信。
早餐依舊是野菜棒子麵糊糊,沒什麽新花樣。
沒有油水的糊糊,味道不怎麽樣,還有點喇嗓子,在饑餓的驅使下,周旺財強忍著不適吃了下去。
另一邊,老二和老三早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正眼巴巴地瞅著周旺財剩下的碗底。
“大哥,你還吃嗎?”周有田滿懷期待地問道。
“不吃了,給你吧。”
“謝謝大哥。”周有田接過碗,舌頭和手指並用,哢哢一頓刮,把碗刮得幹幹淨淨。
周旺財暗自感歎,好家夥,這要是在後世去當吃播,嗯……估計沒幾個人看著還能吃得下飯。
吃過飯,周興國要去軋鋼廠上班,劉翠花要去城外挖野菜,老二、老三帶著妹妹去上學,他們初中和小學還好,暫時還有課上。
劉翠花把裝著棒子麵的麵袋子交給大兒子。
“旺財,你可得拿好了,路上千萬別弄丟了。”
“娘,你就放心吧,我丟了也不可能讓糧食丟了。”
“你這臭小子,可別胡說八道,娘可舍不得把你丟了。”劉翠花白了大兒子一眼,佯裝生氣。
周美麗瞅了瞅她娘,又瞅了瞅大哥,眼睛一轉,糯糯地說道:“大哥,你可要早點迴來啊。”
“你就放心去上學吧,大哥迴來給你帶好吃的。”周旺財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小心思。
“大哥,大哥,我也要吃。”周有田一聽到有吃的,立馬接話。
“都有,都有,少不了你們吃的。”
一家人興衝衝地出門,剛走到院子裏。
“哎呦,旺財,你這孩子什麽時候迴來的?”王老頭一家也正好出門,王老頭看見周旺財連忙問道。
“王爺爺,建業叔,建設叔,玉梅嬸,秀蘭嬸,你們好,我是昨天下午迴來的。”
“你這是要去哪兒?”
“我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看看。”
“嗯,真是個好孩子,知道孝順長輩,不像我們家王強、王德發這倆臭小子,天天給我惹禍,氣得我腦門疼。”
“王爺爺,小孩子哪有不皮的,長大點就好了,你們家秋雨不是也挺乖的嗎?”
“哈哈哈,還是你小子會說話。”
幾人閑聊著一起走出院子,孩子們結伴去上學,王老頭提著水桶,拿著兩節的竹子釣竿去什刹海釣魚,王建業去煤店上班,他媳婦張玉梅去國營飯店,她在那兒當服務員。
王老頭去年退休,他小兒子王建設接了他的班,在軋鋼廠當學徒工,一個月工資18塊。
王建設和周興國結伴去軋鋼廠上班。
另一邊挖野菜的隊伍又壯大了,劉翠花和王老太太、李秀蘭挎著籃子一起去城外,她們挖野菜的工具就是一個削尖的木棍。
對門的李老頭、李老太也不知道是沒起床,還是已經出門了,大門緊閉沒見著人。
“娘,我也要去。”
“我也要去。”
三兄妹一聽大哥要去爺爺奶奶家,都想跟著去玩,連忙向母親央求道。
“去什麽去,你們都給我在家消停待著,哪也不許去。”劉翠花嗬斥道。
小孩子不懂,總共就這麽點糧食,他們跟著去了吃什麽?
兄妹三人低著頭,一臉失落。
等到晚上吃晚飯,客廳的八仙桌上擺著一小碟醃蘿卜條,鍋裏是一大鍋野菜煮玉米糊糊,還是很稀的那種,這就是他們全家的晚餐。
兄弟三人每人喝了兩大碗,暫時填飽了肚子,就連小妹也喝了一大碗。
每個人的碗都用手指刮得幹幹淨淨,洗碗隻需要在清水裏隨便涮一涮就行了。
孩子們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消化得快,吃完一頓飯往往三個小時左右就餓了。
而這時候,大多數家庭一天隻吃兩頓飯,所以孩子們大多數時候都是餓著的,隻能喝水緩解一下饑餓的感覺。
很多家庭的孩子沒事的時候就在家睡覺,並不是他們喜歡睡懶覺,而是睡著了會減少消耗,能扛餓的時間更久一點。
吃完飯就是洗漱,然後各自迴房睡覺,外出活動是不可能活動的,還是省點力氣吧。
他們這個院子是帽兒胡同裏一個一進的小四合院,裏麵總共住著三戶人家。
周興國一家住在東廂房,他把房子改造成了兩室一廳。
一進門,左邊是廚房,右邊是客廳,再往裏則是兩間緊挨著的房。
廚房這邊的房間裏有個約2米長的火炕,周旺財三兄弟就睡在這兒。
右邊那間房稍大一些,周興國夫婦和小女兒在這屋休息,屋裏擺著一個大衣櫃。
夏天的時候還好,可一到冬天,那可真是冷得夠嗆。
由於定量的煤不夠燒,沒有足夠的煤來取暖,屋裏就像冰窟窿似的。
院子的正房有三間,住著王老頭一家九口人。王老頭和老太太住在中間那間房。
大兒子王建業、兒媳婦張玉梅、大孫子王強、二孫子王德發住在東邊那間房。
小兒子王建設、兒媳婦李秀蘭、孫女王秋雨則住在西邊那間房。
王老頭住的那間房前麵搭了個小廚房,平常這一大家子都在王老頭房裏吃飯,這裏既是臥室,也是客廳和餐廳。
對麵西廂房住著李老頭和李老太,李老頭在棉紡廠看大門,老兩口無兒無女,兩間房顯得比較寬敞。
倒坐房因為年久失修坍塌了,現在已經被街道拆除。
院子那2米高的圍牆多處破損,院子大門幹脆都沒有了,隻剩下一個門框子。
一夜過去,啥事也沒發生。
早晨起來洗漱的時候,周旺財看著鏡子裏的自己,額頭上的包已經消得差不多了,劍眉星目、鼻梁高挺、嘴唇性感、眼神深邃,活脫脫就是電視劇裏男主角的模板。
再瞧頭發,臥槽!亂七八糟的,還油乎乎的,他都已經三四天沒洗頭了。
因為太瘦,臉頰有些凹陷,顴骨顯得突出,皮膚也有些暗黃,就像視頻裏被狐狸精吸了精氣的男人。
哎,男人也得好好保養啊!否則再好的底子也經不住這麽折騰。
他拿起臉盆架上的燈塔牌肥皂,沒錯,就是後世洗衣服用的那種。
在這個時代,全家人洗臉、洗手、洗頭、洗澡、洗衣服都是用它,香皂一般家庭可舍不得用,至於洗發水,他聽都沒聽說過,倒是有洗頭膏,但那也不是普通家庭能用得起的,顯然他們家不在這個行列。
一番梳洗後再照鏡子,一頭烏黑濃密的短發整齊地梳著,這讓他找迴了幾分自信。
早餐依舊是野菜棒子麵糊糊,沒什麽新花樣。
沒有油水的糊糊,味道不怎麽樣,還有點喇嗓子,在饑餓的驅使下,周旺財強忍著不適吃了下去。
另一邊,老二和老三早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正眼巴巴地瞅著周旺財剩下的碗底。
“大哥,你還吃嗎?”周有田滿懷期待地問道。
“不吃了,給你吧。”
“謝謝大哥。”周有田接過碗,舌頭和手指並用,哢哢一頓刮,把碗刮得幹幹淨淨。
周旺財暗自感歎,好家夥,這要是在後世去當吃播,嗯……估計沒幾個人看著還能吃得下飯。
吃過飯,周興國要去軋鋼廠上班,劉翠花要去城外挖野菜,老二、老三帶著妹妹去上學,他們初中和小學還好,暫時還有課上。
劉翠花把裝著棒子麵的麵袋子交給大兒子。
“旺財,你可得拿好了,路上千萬別弄丟了。”
“娘,你就放心吧,我丟了也不可能讓糧食丟了。”
“你這臭小子,可別胡說八道,娘可舍不得把你丟了。”劉翠花白了大兒子一眼,佯裝生氣。
周美麗瞅了瞅她娘,又瞅了瞅大哥,眼睛一轉,糯糯地說道:“大哥,你可要早點迴來啊。”
“你就放心去上學吧,大哥迴來給你帶好吃的。”周旺財一眼就看穿了她的小心思。
“大哥,大哥,我也要吃。”周有田一聽到有吃的,立馬接話。
“都有,都有,少不了你們吃的。”
一家人興衝衝地出門,剛走到院子裏。
“哎呦,旺財,你這孩子什麽時候迴來的?”王老頭一家也正好出門,王老頭看見周旺財連忙問道。
“王爺爺,建業叔,建設叔,玉梅嬸,秀蘭嬸,你們好,我是昨天下午迴來的。”
“你這是要去哪兒?”
“我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看看。”
“嗯,真是個好孩子,知道孝順長輩,不像我們家王強、王德發這倆臭小子,天天給我惹禍,氣得我腦門疼。”
“王爺爺,小孩子哪有不皮的,長大點就好了,你們家秋雨不是也挺乖的嗎?”
“哈哈哈,還是你小子會說話。”
幾人閑聊著一起走出院子,孩子們結伴去上學,王老頭提著水桶,拿著兩節的竹子釣竿去什刹海釣魚,王建業去煤店上班,他媳婦張玉梅去國營飯店,她在那兒當服務員。
王老頭去年退休,他小兒子王建設接了他的班,在軋鋼廠當學徒工,一個月工資18塊。
王建設和周興國結伴去軋鋼廠上班。
另一邊挖野菜的隊伍又壯大了,劉翠花和王老太太、李秀蘭挎著籃子一起去城外,她們挖野菜的工具就是一個削尖的木棍。
對門的李老頭、李老太也不知道是沒起床,還是已經出門了,大門緊閉沒見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