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地方亂潮湧,朱標定風波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 作者:黃書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08章地方亂潮湧,朱標定風波
五更時分,清脆而悠揚的梆子聲還在空中悠悠迴蕩,尚未完全散去之際,朱標已然身姿挺拔地站立在了城樓那高聳的箭垛之前。他微微低頭,修長的指尖輕輕摩挲著一片殘留下來的金箔碎片,其上精美的火紋圖案在初升朝陽的映照之下,閃耀出耀眼奪目的光芒,仿佛燃燒起來一般,灼熱得讓人的眼底都不禁感到一陣滾燙。
就在此時,隻聽得一聲低沉而急切的匯報:“啟稟殿下,揚州十三縣竟然同時發生了暴亂!”這聲音未落,朱雀大街那邊便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陶罐碎裂之聲。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二十名身材魁梧、頭紮黃巾的壯漢氣勢洶洶地衝上前去,毫不猶豫地將樹立在街頭巷尾的稅改告示牌狠狠掀翻在地。與此同時,他們手中提著裝滿蔬菜的竹筐也被高高揚起,其中裹挾著大小不一的石塊,如雨點般朝著負責收稅的官吏們猛砸過去。
而在皇宮門口,朱棣身佩長劍,策馬疾馳而來。他胯下駿馬的速度極快,以至於佩劍不時與宮門之上鑲嵌的金色釘子相互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朱棣一身銀光閃閃的鎧甲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與朱標的玉帶交相輝映。隨著急促的馬蹄聲響徹長街,隻見朱棣口中高喊著“半炷香”三個大字,其聲如雷貫耳,然而話音卻如同破碎的瓷器一般,散落在青磚鋪就的路麵縫隙之中。
此時此刻,應天府衙門之前早已是人潮洶湧,喧鬧異常。人們或憤怒高唿,或驚恐哭泣,場麵混亂不堪。而在這片嘈雜的人海之中,胡府那位精明幹練的管家正不動聲色地悄悄混入人群當中。隻見他左右張望一番之後,迅速從懷中掏出幾枚沉甸甸的銀錠,塞進了一名正在哭天搶地、哀嚎不止的老嫗懷中。
恰在這時,又有第五位鹽商怒氣衝衝地走上前來,他雙手緊緊握住一把用於丈量田畝的銅尺,用盡全身力氣將其猛地一掀。隻聽“哐啷”一聲巨響,那沉重的銅尺重重地摔落在堅硬的青石板地麵之上,瞬間將清晨凝結在石板上的晶瑩露珠震得四下飛濺開來。
“太子令!”一聲高唿響徹長街,隻見朱棣端坐於高頭大馬上,手中的馬鞭如靈蛇般舞動,瞬間卷走了一名鬧事者頭上的頭巾。隨著黃色綢緞飄落,眾人驚異地發現,其額頭下方竟然赫然露出了錦衣衛舊製的護額!
與此同時,那些看似普通的暴民們,他們的衣袖之中所藏匿之物也並非尋常的農具。定睛一看,竟是一把把由精鐵精心打造而成的軍製短弩,在陽光下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冷光。
而在皇宮深處的藏書閣內,巨大的銅漏滴滴答答地走著,當最後一滴水珠落入下方容器之時,剛好指向了申時。此時,朱標的書案前整整齊齊地攤放著三份加急戰報。他眉頭緊皺,目光急切地在這些戰報上遊移。
遠在泉州的海邊,一幅珍貴的海圖正懸掛在一間密室之中。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幅海圖的裂痕處竟緩緩滲出一股鹹腥之氣,與剛剛從刑部送過來、還散發著刺鼻血腥味道的血衣相互交織在一起,彌漫在整個房間。
“啟稟殿下,藍將軍的舊部今日清晨擅自更改了值崗時辰。”一名身著黑衣的暗衛單膝跪地,雙手恭敬地將一枚象征兵權的虎符呈遞給朱標。就在這時,窗外忽然傳來一陣翅膀撲棱之聲,原來是第八隻信鴿如同閃電一般疾速掠過了波光粼粼的玄武湖。
朱標接過兵符後,原本凝重的神情變得愈發嚴肅起來。突然間,他像是察覺到了什麽異常,猛地攥緊了手中那塊薄薄的金箔片。隻見那片金箔之上雕刻著火獅紋路,由於過度用力,這紋路仿佛要深深地烙印進他的掌心,留下一道鮮紅的印記。更為驚人的是,本應被列入抄家清單中的胡府拜帖,此時此刻卻靜靜地躺在從藍玉營房傳遞而來的密報匣底。
寅時已至,萬籟俱寂,夜色如墨染一般深沉。此時,正是更夫敲響三更梆子的時候,清脆而悠遠的聲音迴蕩在寂靜的軍營之中。
在這靜謐的時刻,藍玉手中那鋒利的刀尖,宛如一道寒光,穩穩地懸在了參將的咽喉三寸之處。隻要稍有不慎,那冰冷的刀刃便會瞬間割破脆弱的肌膚,濺出猩紅的鮮血。
營帳內,微弱的燭火忽明忽暗,時不時發出“劈啪”一聲響,炸開一朵小小的燈花。昏黃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得地上那些幹涸的血痂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胡亂晃動著。這些血痂,見證了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和生死搏殺。
一名親兵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銅盆,裏麵盛放著三枚帶著血跡的護心鏡。這些護心鏡都有著不尋常的來曆,它們是當年在漠北戰場上,與藍玉並肩作戰的同袍們,從堆積如山的死人堆裏艱難扒出來的。每一枚護心鏡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將軍,您當真要如此絕情,對我們趕盡殺絕嗎?”參將挺直了脖頸,毫不退縮地直視著藍玉。隻見他頸紋深深,其中竟然還嵌著一塊鏽跡斑斑的箭鏃,那是十八年前,藍玉舍身替他擋住敵人利箭所留下的印記。
藍玉緊緊握著刀柄,刀柄上雕刻精美的虎頭圖案,此刻卻如同銳利的尖刺一般,深深地硌進他掌心的血肉之中,疼痛鑽心,但他渾然不覺。
就在這時,藍玉的目光忽然被案頭上一封密信吸引住了。那封密信上,朱砂的字跡已經暈染開來,模糊不清。然而,憑借多年的經驗,他一眼就認出那是太子的筆跡。透過那滲透紙張的朱砂,仿佛能看到太子殷切的眼神和凝重的神情。信中的一句話更是讓藍玉心頭一震:“將軍可還記得五鳳樓夜雪?”
思緒瞬間被拉迴到建元元年那個寒冷的冬天。那一年,敵軍來勢洶洶,以壓倒性的兵力圍困住了一座孤城。當時,城中守軍僅有八百餘人,形勢岌岌可危。然而,就是在這樣絕望的境地之下,藍玉率領著這群英勇無畏的士兵堅守城池,不肯輕易投降。
就在眾人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朱標太子單槍匹馬闖入敵營,親自押送糧草前來支援。當他抵達城門之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眉梢上竟然凝結著一層厚厚的冰碴子,在寒風中閃爍著刺眼的光芒。那一刻,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正當藍玉沉浸在迴憶之中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沉重的鐵鏈拖地之聲。緊接著,十二名鬧事的偏將被五花大綁地押解進來。他們一個個低垂著頭,滿臉沮喪。仔細看去,這些人的靴底還沾染著丈量田畝所用的朱砂,顯然剛剛經曆過一場激烈的衝突。
藍玉凝視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雜陳。突然間,他手腕一轉,原本指向參將咽喉的長刀猛地一揮,隻聽“唰”的一聲輕響,竟削斷了自己的一縷白發。那縷白發輕飄飄地落下,如同一片凋零的秋葉,無聲無息地掉落在滿是血痂的地麵之上。
“把這些人統統拖去演武場!”一聲怒喝響起,隻見那斷發緊緊地纏繞在染滿鮮血的護心鏡之上,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經曆過的慘烈戰鬥。藍玉咬牙切齒地道:“想當年,我們是如何將那些人的腿打斷再接骨的,如今便要如法炮製,讓他們好好嚐嚐這生不如死的滋味,重新學會怎樣做人!”
此時,朱標正坐在桌前,麵色陰沉地揉碎了第七張灑金箋。他麵前的硯台中,朱砂已經與鮮血混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種詭異而令人心悸的顏色。
突然,一隻信鴿撲棱棱地撞進了東宮的窗欞,它的爪子上綁著一個竹筒,上麵清晰地刻著藍字營的火漆印記。朱標心中一緊,連忙伸手取下竹筒,打開一看,裏麵赫然是一封密函,上書:“臣當為殿下手中刀。”短短幾個字,卻透露出無盡的忠誠和決絕。
與此同時,血衣衛匆匆趕來,向朱標呈上一份密報。由於來得匆忙,血衣衛的袖口都被扯破了,顯得有些狼狽不堪。朱標接過密報,快速瀏覽起來,眉頭越皺越深。原來,雖然應天府的騷亂已經平息了七成,但刑部大牢的賬冊裏竟然夾著半張鹽引,而且上麵所蓋的印章,正是三年前胡惟庸罷官時所用的私印。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朱標抬頭望去,隻見朱棣身披銀甲,胯下戰馬疾馳而來。待到近前,朱標才發現朱棣的銀甲上凝結著一塊塊紫黑色的血塊,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劍柄上的劍穗處,居然係著一朵已經蔫頭耷腦的野菊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朱標剛想要開口詢問情況,目光卻不經意間落在了朱棣的手掌心上。隻見那裏有一道新月形的舊傷疤,雖然已經愈合多年,但依然可以想象當初受傷時的情景。這道傷疤宛如一道深深的溝壑,橫亙在兄弟二人之間……
那道觸目驚心的痕跡,毫無疑問乃是出自胡府暗衛之手的柳葉刀痕。其形狀猶如一片狹長的柳葉,鋒利無比,仿佛能輕易地割破人的咽喉。
“報!”伴隨著一聲高喊,一名暗衛如疾風般衝了進來,由於速度過快,竟然直接撞翻了放置在一旁的銅漏。他雙手顫抖著,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封密函呈上前來。這封密函之上,還沾染著些許稻殼,似乎是經過了一番艱難的傳遞才到達此處。
朱標伸出修長的手指,輕輕掠過揚州急報的蠟封。就在此時,他敏銳地察覺到蠟封的夾層之中似乎隱藏著什麽東西。他微微皺眉,仔細摸索起來,很快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竟是一幅凹凸不平的紋路。當他將這幅紋路與胡府拜帖上的筆跡相對比時,不禁心頭一震,二者竟然嚴絲合縫,毫無偏差。
此刻,更鼓已經敲響到了第八聲。朱標聽聞這沉重而又急促的鼓聲,心中猛地一驚,他霍然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到窗前,用力扯開了那十二扇精美的雕花窗戶。刹那間,一股帶著絲絲涼意的秋風裹挾著細密的秋雨撲麵而來,其中還夾雜著濃鬱的桂花香。那些金黃的桂花如同雨點一般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不偏不倚地砸在了藍玉剛剛送過來的軍報之上。
隨著雨水的浸潤,軍報上原本清晰的墨跡開始漸漸洇開,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逐漸顯現出來。朱標定睛一看,隻見那些隱隱約約露出的文字,所記載的正是戶部虧空的暗賬數目。看到這些數字,他的臉色愈發陰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色。
“備轎。”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激蕩的心情,然後沉聲下令道。話音未落,他腰間佩戴的那塊溫潤的玉佩發出清脆的撞擊聲響,瞬間撞碎了滿地皎潔的月光。緊接著,他身形一閃,迅速向著門外走去,目標直指詔獄——他要親自前去查看胡惟庸昨日嘔吐之物,以期從中尋找到更多關鍵的線索和證據。
五更時分,清脆而悠揚的梆子聲還在空中悠悠迴蕩,尚未完全散去之際,朱標已然身姿挺拔地站立在了城樓那高聳的箭垛之前。他微微低頭,修長的指尖輕輕摩挲著一片殘留下來的金箔碎片,其上精美的火紋圖案在初升朝陽的映照之下,閃耀出耀眼奪目的光芒,仿佛燃燒起來一般,灼熱得讓人的眼底都不禁感到一陣滾燙。
就在此時,隻聽得一聲低沉而急切的匯報:“啟稟殿下,揚州十三縣竟然同時發生了暴亂!”這聲音未落,朱雀大街那邊便突然傳來一陣刺耳的陶罐碎裂之聲。眾人循聲望去,但見二十名身材魁梧、頭紮黃巾的壯漢氣勢洶洶地衝上前去,毫不猶豫地將樹立在街頭巷尾的稅改告示牌狠狠掀翻在地。與此同時,他們手中提著裝滿蔬菜的竹筐也被高高揚起,其中裹挾著大小不一的石塊,如雨點般朝著負責收稅的官吏們猛砸過去。
而在皇宮門口,朱棣身佩長劍,策馬疾馳而來。他胯下駿馬的速度極快,以至於佩劍不時與宮門之上鑲嵌的金色釘子相互碰撞,發出叮叮當當的脆響。朱棣一身銀光閃閃的鎧甲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與朱標的玉帶交相輝映。隨著急促的馬蹄聲響徹長街,隻見朱棣口中高喊著“半炷香”三個大字,其聲如雷貫耳,然而話音卻如同破碎的瓷器一般,散落在青磚鋪就的路麵縫隙之中。
此時此刻,應天府衙門之前早已是人潮洶湧,喧鬧異常。人們或憤怒高唿,或驚恐哭泣,場麵混亂不堪。而在這片嘈雜的人海之中,胡府那位精明幹練的管家正不動聲色地悄悄混入人群當中。隻見他左右張望一番之後,迅速從懷中掏出幾枚沉甸甸的銀錠,塞進了一名正在哭天搶地、哀嚎不止的老嫗懷中。
恰在這時,又有第五位鹽商怒氣衝衝地走上前來,他雙手緊緊握住一把用於丈量田畝的銅尺,用盡全身力氣將其猛地一掀。隻聽“哐啷”一聲巨響,那沉重的銅尺重重地摔落在堅硬的青石板地麵之上,瞬間將清晨凝結在石板上的晶瑩露珠震得四下飛濺開來。
“太子令!”一聲高唿響徹長街,隻見朱棣端坐於高頭大馬上,手中的馬鞭如靈蛇般舞動,瞬間卷走了一名鬧事者頭上的頭巾。隨著黃色綢緞飄落,眾人驚異地發現,其額頭下方竟然赫然露出了錦衣衛舊製的護額!
與此同時,那些看似普通的暴民們,他們的衣袖之中所藏匿之物也並非尋常的農具。定睛一看,竟是一把把由精鐵精心打造而成的軍製短弩,在陽光下閃爍著令人膽寒的冷光。
而在皇宮深處的藏書閣內,巨大的銅漏滴滴答答地走著,當最後一滴水珠落入下方容器之時,剛好指向了申時。此時,朱標的書案前整整齊齊地攤放著三份加急戰報。他眉頭緊皺,目光急切地在這些戰報上遊移。
遠在泉州的海邊,一幅珍貴的海圖正懸掛在一間密室之中。然而,令人詫異的是,這幅海圖的裂痕處竟緩緩滲出一股鹹腥之氣,與剛剛從刑部送過來、還散發著刺鼻血腥味道的血衣相互交織在一起,彌漫在整個房間。
“啟稟殿下,藍將軍的舊部今日清晨擅自更改了值崗時辰。”一名身著黑衣的暗衛單膝跪地,雙手恭敬地將一枚象征兵權的虎符呈遞給朱標。就在這時,窗外忽然傳來一陣翅膀撲棱之聲,原來是第八隻信鴿如同閃電一般疾速掠過了波光粼粼的玄武湖。
朱標接過兵符後,原本凝重的神情變得愈發嚴肅起來。突然間,他像是察覺到了什麽異常,猛地攥緊了手中那塊薄薄的金箔片。隻見那片金箔之上雕刻著火獅紋路,由於過度用力,這紋路仿佛要深深地烙印進他的掌心,留下一道鮮紅的印記。更為驚人的是,本應被列入抄家清單中的胡府拜帖,此時此刻卻靜靜地躺在從藍玉營房傳遞而來的密報匣底。
寅時已至,萬籟俱寂,夜色如墨染一般深沉。此時,正是更夫敲響三更梆子的時候,清脆而悠遠的聲音迴蕩在寂靜的軍營之中。
在這靜謐的時刻,藍玉手中那鋒利的刀尖,宛如一道寒光,穩穩地懸在了參將的咽喉三寸之處。隻要稍有不慎,那冰冷的刀刃便會瞬間割破脆弱的肌膚,濺出猩紅的鮮血。
營帳內,微弱的燭火忽明忽暗,時不時發出“劈啪”一聲響,炸開一朵小小的燈花。昏黃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得地上那些幹涸的血痂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胡亂晃動著。這些血痂,見證了無數次激烈的戰鬥和生死搏殺。
一名親兵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個銅盆,裏麵盛放著三枚帶著血跡的護心鏡。這些護心鏡都有著不尋常的來曆,它們是當年在漠北戰場上,與藍玉並肩作戰的同袍們,從堆積如山的死人堆裏艱難扒出來的。每一枚護心鏡背後,都隱藏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
“將軍,您當真要如此絕情,對我們趕盡殺絕嗎?”參將挺直了脖頸,毫不退縮地直視著藍玉。隻見他頸紋深深,其中竟然還嵌著一塊鏽跡斑斑的箭鏃,那是十八年前,藍玉舍身替他擋住敵人利箭所留下的印記。
藍玉緊緊握著刀柄,刀柄上雕刻精美的虎頭圖案,此刻卻如同銳利的尖刺一般,深深地硌進他掌心的血肉之中,疼痛鑽心,但他渾然不覺。
就在這時,藍玉的目光忽然被案頭上一封密信吸引住了。那封密信上,朱砂的字跡已經暈染開來,模糊不清。然而,憑借多年的經驗,他一眼就認出那是太子的筆跡。透過那滲透紙張的朱砂,仿佛能看到太子殷切的眼神和凝重的神情。信中的一句話更是讓藍玉心頭一震:“將軍可還記得五鳳樓夜雪?”
思緒瞬間被拉迴到建元元年那個寒冷的冬天。那一年,敵軍來勢洶洶,以壓倒性的兵力圍困住了一座孤城。當時,城中守軍僅有八百餘人,形勢岌岌可危。然而,就是在這樣絕望的境地之下,藍玉率領著這群英勇無畏的士兵堅守城池,不肯輕易投降。
就在眾人快要支撐不住的時候,朱標太子單槍匹馬闖入敵營,親自押送糧草前來支援。當他抵達城門之時,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眉梢上竟然凝結著一層厚厚的冰碴子,在寒風中閃爍著刺眼的光芒。那一刻,所有人都為之動容。
正當藍玉沉浸在迴憶之中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沉重的鐵鏈拖地之聲。緊接著,十二名鬧事的偏將被五花大綁地押解進來。他們一個個低垂著頭,滿臉沮喪。仔細看去,這些人的靴底還沾染著丈量田畝所用的朱砂,顯然剛剛經曆過一場激烈的衝突。
藍玉凝視著眼前的一切,心中五味雜陳。突然間,他手腕一轉,原本指向參將咽喉的長刀猛地一揮,隻聽“唰”的一聲輕響,竟削斷了自己的一縷白發。那縷白發輕飄飄地落下,如同一片凋零的秋葉,無聲無息地掉落在滿是血痂的地麵之上。
“把這些人統統拖去演武場!”一聲怒喝響起,隻見那斷發緊緊地纏繞在染滿鮮血的護心鏡之上,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經曆過的慘烈戰鬥。藍玉咬牙切齒地道:“想當年,我們是如何將那些人的腿打斷再接骨的,如今便要如法炮製,讓他們好好嚐嚐這生不如死的滋味,重新學會怎樣做人!”
此時,朱標正坐在桌前,麵色陰沉地揉碎了第七張灑金箋。他麵前的硯台中,朱砂已經與鮮血混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種詭異而令人心悸的顏色。
突然,一隻信鴿撲棱棱地撞進了東宮的窗欞,它的爪子上綁著一個竹筒,上麵清晰地刻著藍字營的火漆印記。朱標心中一緊,連忙伸手取下竹筒,打開一看,裏麵赫然是一封密函,上書:“臣當為殿下手中刀。”短短幾個字,卻透露出無盡的忠誠和決絕。
與此同時,血衣衛匆匆趕來,向朱標呈上一份密報。由於來得匆忙,血衣衛的袖口都被扯破了,顯得有些狼狽不堪。朱標接過密報,快速瀏覽起來,眉頭越皺越深。原來,雖然應天府的騷亂已經平息了七成,但刑部大牢的賬冊裏竟然夾著半張鹽引,而且上麵所蓋的印章,正是三年前胡惟庸罷官時所用的私印。
就在這時,外麵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朱標抬頭望去,隻見朱棣身披銀甲,胯下戰馬疾馳而來。待到近前,朱標才發現朱棣的銀甲上凝結著一塊塊紫黑色的血塊,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劍柄上的劍穗處,居然係著一朵已經蔫頭耷腦的野菊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朱標剛想要開口詢問情況,目光卻不經意間落在了朱棣的手掌心上。隻見那裏有一道新月形的舊傷疤,雖然已經愈合多年,但依然可以想象當初受傷時的情景。這道傷疤宛如一道深深的溝壑,橫亙在兄弟二人之間……
那道觸目驚心的痕跡,毫無疑問乃是出自胡府暗衛之手的柳葉刀痕。其形狀猶如一片狹長的柳葉,鋒利無比,仿佛能輕易地割破人的咽喉。
“報!”伴隨著一聲高喊,一名暗衛如疾風般衝了進來,由於速度過快,竟然直接撞翻了放置在一旁的銅漏。他雙手顫抖著,小心翼翼地捧著一封密函呈上前來。這封密函之上,還沾染著些許稻殼,似乎是經過了一番艱難的傳遞才到達此處。
朱標伸出修長的手指,輕輕掠過揚州急報的蠟封。就在此時,他敏銳地察覺到蠟封的夾層之中似乎隱藏著什麽東西。他微微皺眉,仔細摸索起來,很快便發現了其中的端倪——竟是一幅凹凸不平的紋路。當他將這幅紋路與胡府拜帖上的筆跡相對比時,不禁心頭一震,二者竟然嚴絲合縫,毫無偏差。
此刻,更鼓已經敲響到了第八聲。朱標聽聞這沉重而又急促的鼓聲,心中猛地一驚,他霍然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到窗前,用力扯開了那十二扇精美的雕花窗戶。刹那間,一股帶著絲絲涼意的秋風裹挾著細密的秋雨撲麵而來,其中還夾雜著濃鬱的桂花香。那些金黃的桂花如同雨點一般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不偏不倚地砸在了藍玉剛剛送過來的軍報之上。
隨著雨水的浸潤,軍報上原本清晰的墨跡開始漸漸洇開,一些模糊不清的字跡逐漸顯現出來。朱標定睛一看,隻見那些隱隱約約露出的文字,所記載的正是戶部虧空的暗賬數目。看到這些數字,他的臉色愈發陰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怒色。
“備轎。”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自己激蕩的心情,然後沉聲下令道。話音未落,他腰間佩戴的那塊溫潤的玉佩發出清脆的撞擊聲響,瞬間撞碎了滿地皎潔的月光。緊接著,他身形一閃,迅速向著門外走去,目標直指詔獄——他要親自前去查看胡惟庸昨日嘔吐之物,以期從中尋找到更多關鍵的線索和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