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朱標識破幕後局,改革前路展新光
朱標重生改寫大明曆史 作者:黃書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16章朱標識破幕後局,改革前路展新光
書房內,燭火搖曳。朱標挺直身軀站在書房中央,周身散發著不容小覷的氣場,銳利的目光仿若能穿透黑暗,洞悉一切。一個名字在他舌尖打轉,唿之欲出,卻讓他脊背躥起一陣惡寒。
“胡惟庸!”這個名字,猶如蟄伏在黑暗深淵的致命毒蛇,隨時準備撲出,咬噬一切。朱標緊咬著牙,前世的記憶如洶湧潮水,將他淹沒。
曾經那個權傾朝野的宰相,妄圖顛覆大明根基。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心底翻湧的怒火。
現在還不是打草驚蛇的時候,必須掌握確鑿證據,才能將這個宿敵徹底鏟除。
同一時刻,京城一處極為隱秘的宅院裏,胡惟庸正襟危坐,臉上掛著一絲陰冷詭譎的笑,仿若暗夜中隱藏的惡狼。
“諸位,成敗在此一舉!”胡惟庸的聲音低沉沙啞,如同毒蛇吐信,絲絲寒意令人毛骨悚然,“太子推行的改革,嚴重動搖了我們的根基。要是再不反擊,往後就隻能任人宰割!”
屋內,一群麵色陰沉的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皆是胡惟庸昔日黨羽,如今卻似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焦慮與不甘。
“胡大人,我們該怎麽做?”一個滿臉橫肉的武將急切問道,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太子不是要改革嗎?我們就讓他知道,改革可不是那麽容易的!”胡惟庸冷笑一聲,那笑容裏滿是陰謀得逞的得意,“隻要天下大亂,我們就有機會卷土重來!”
“可是,太子身邊有朱棣和藍玉,他們可都是不好對付的角色。”一個文官模樣的中年人滿臉擔憂,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哼,朱棣和藍玉又如何?隻要能控製住京城局勢,他們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翻不了盤!”胡惟庸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猶如餓狼盯住獵物,“我早已安排好人手,時機一到,就發動最後的攻擊!”
夜幕悄然降臨,黑暗如潮水般將京城吞噬,死寂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朱標佇立在皇宮城牆上,目光遠眺,憂慮如同沉重的鉛塊,壓在他的心頭。
“殿下,胡惟庸已經開始行動了。”朱棣悄然走到朱標身邊,低聲說道,聲音裏帶著幾分警惕。
“孤知道。”朱標神色平靜,輕輕點了點頭。
“殿下打算怎麽做?”朱棣追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既然他想玩,那孤就陪他玩到底!”朱標嘴角浮起一抹冷笑,眼中寒芒閃爍,“傳令下去,讓藍玉率領禁軍,封鎖京城所有要道,一隻蒼蠅都別想飛出去!”
“是!”朱棣領命而去,腳步匆匆,帶著一股幹練與果決。
轉瞬之間,京城進入戒嚴狀態。大街小巷布滿士兵,刀光劍影閃爍,緊張的氣息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整個京城。
胡惟庸的計劃被徹底打亂,他原以為能輕鬆掌控京城局勢,卻萬萬沒想到朱標早有防備。
“該死!太子怎麽會這麽快就察覺我們的計劃?”胡惟庸憤怒地咆哮,聲音裏滿是不甘與震驚。
“大人,現在我們該怎麽辦?”一個手下驚慌失措地問道,聲音裏帶著顫抖。
“事到如今,隻能硬拚了!”胡惟庸咬著牙,神色猙獰,“傳令下去,所有人給我衝!就算拚光最後一滴血,也要拿下皇宮!”
一場血腥殘酷的戰鬥在京城驟然爆發。胡惟庸的黨羽仿若發瘋的惡犬,不顧一切地向皇宮發起猛烈攻擊。
然而,他們很快便發現,自己麵對的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在朱棣和藍玉的指揮下,禁軍仿若鋼鐵洪流,銳不可當,將胡惟庸的黨羽徹底碾碎。
胡惟庸眼睜睜看著手下一個個倒下,絕望如潮水般將他淹沒。他知道,自己徹底失敗了。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胡惟庸仰天長嘯,聲音淒厲絕望,仿若困獸的哀嚎。
就在這時,朱標仿若從天而降,出現在他麵前。
“胡惟庸,你已經走投無路了。”朱標神色冷峻,聲音冰冷,“束手就擒吧!”
胡惟庸抬起頭,眼中滿是瘋狂與不甘,死死盯著朱標:“朱標,你別得意!就算我死了,也不會讓你好過!”
“是嗎?”朱標冷笑一聲,眼中滿是不屑,“那你就試試看!”
朱標一揮手,幾個士兵如猛虎撲食般衝上去,將胡惟庸按倒在地。
“殿下,胡惟庸及其黨羽已全部落網。”藍玉大步走到朱標麵前,恭敬說道,臉上帶著一絲敬佩。
“好!”朱標神色欣慰,輕輕點了點頭,“將他們全部押入天牢,聽候發落!”
朱棣走到朱標身邊,由衷讚歎:“殿下真是英明神武,竟能提前識破胡惟庸的陰謀。”
藍玉也跟著讚歎:“是啊,殿下不僅智慧過人,而且膽識非凡,實乃我大明之福。”
朱標微微一笑,可心中並未有絲毫放鬆。他清楚,胡惟庸雖被擒獲,但舊勢力的殘餘依舊存在。要真正實現改革目標,還有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
“好了,別在這兒誇讚了。”朱標擺了擺手,神色嚴肅,“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將胡惟庸的罪行公之於眾,讓天下百姓都清楚,是誰在暗中破壞改革!”
“殿下說得對。”朱棣和藍玉點頭稱是。
就在這時,一個侍衛匆匆跑來,稟報道:“殿下,陛下召您前去禦書房。”
朱標聞言,眉頭微微皺起。父皇此時召見,會有什麽事呢?他心中隱隱湧起一絲不安,但還是點了點頭,說道:“走吧,去看看父皇有何吩咐。”
他轉身,留下一個略顯疲憊的背影,緩緩消失在夜色之中,隻留下空氣中那股淡淡的血腥味,訴說著這場驚心動魄的爭鬥。
朱標踏入禦書房,空氣中彌漫的龍涎香,也驅散不了他心頭的不安。
朱元璋端坐在龍案之後,神色肅穆,可眼神中卻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喜悅。
“標兒,你來了。”朱元璋的聲音低沉有力,仿若洪鍾鳴響,震人心魄。
朱標上前幾步,恭敬躬身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免禮,免禮。”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朱標起身,“你這次做得極好,胡惟庸這個老賊,朕早就懷疑他會卷土重來,沒想到真被你揪出來了!”
朱標神色一凜,沉穩說道:“父皇聖明,兒臣也是僥幸,才識破胡惟庸的陰謀。”
“什麽僥幸,這是你的本事!”朱元璋龍顏大悅,哈哈大笑起來,“你這次不僅鏟除了胡惟庸這個禍害,還穩定了朝局,為改革掃除了障礙。朕定要好好賞你!”
朱元璋大手一揮,高聲道:“來人,傳朕旨意,太子朱標,智勇雙全,功勳卓著,特賞黃金萬兩,良田千頃,以彰其功!”
“兒臣謝父皇隆恩!”朱標再次躬身行禮,心中卻異常冷靜,並未被喜悅衝昏頭腦。
朱標明白,這僅僅是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朱元璋的嘉獎令一下,整個朝堂瞬間沸騰。大臣們紛紛上書,讚頌朱標的功績,歌頌改革的偉大。一時間,朝堂內外,一片歡騰,改革似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與此同時,朱元璋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張貼告示,將胡惟庸的罪行公之於眾,以正視聽。百姓們得知真相後,無不拍手稱快,對朱標和朱元璋的英明決策讚不絕口。
改革的浪潮,如春風般吹拂著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在朱標的帶領下,各項改革措施有條不紊地推進,成效顯著。農業生產大幅提高,商業貿易日益繁榮,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就在朱標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狠狠擊中了他。
“殿下,邊關急報!”一個風塵仆仆的士兵跪倒在朱標麵前,聲音顫抖,滿是焦急,“瓦剌部集結重兵,蠢蠢欲動,邊境告急!”
朱標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士兵的肩膀,厲聲問道:“消息屬實?瓦剌部有多少兵馬?他們想幹什麽?”
士兵被朱標的氣勢嚇得渾身發抖,結結巴巴地說道:“迴殿下,消息千真萬確。瓦剌部集結了至少二十萬兵馬,正在邊境線上不斷挑釁,似乎想要入侵我大明!”
二十萬兵馬!朱標的心頭一沉,一股巨大的壓力瞬間將他籠罩。內有舊勢力殘餘,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大明王朝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清楚,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才能保衛大明的江山社稷。
“傳令下去,立刻召集諸位大臣,朕要召開禦前會議!”朱標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是!”士兵領命而去,腳步匆匆。
朱標緩緩走到窗前,遠眺遠方。天空中烏雲密布,仿若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緊緊握著拳頭,心中暗暗發誓,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守護住大明的安寧,絕不讓任何人侵犯大明的領土。
“殿下,兵部尚書宋大人求見!”門外突然傳來一聲響亮的通報聲,這聲音猶如一道驚雷,打破了書房原本的寧靜。
坐在書桌前的朱標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後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迴應道:“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隻見房門緩緩打開,一個身材高大、麵容嚴肅的身影穩步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兵部尚書宋濂,他身著一襲深藍色官服,腰間束著一條鑲金嵌玉的腰帶,步伐穩健,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
宋濂進入書房後,先是恭敬地向著朱標行了一個大禮,然後直起身子,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殿下,微臣剛剛得到消息,瓦剌部此次來勢洶洶,他們集結了大批精銳部隊,對我朝邊境發起了猛烈攻擊。如今邊境形勢危急,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朱標靜靜地聽著宋濂的匯報,表情愈發嚴峻起來。待宋濂說完之後,他點了點頭,輕聲問道:“那麽依宋大人之見,當下我們應當如何行事呢?”
宋濂略微沉吟片刻,然後條理清晰地迴答道:“迴殿下,以微臣之見,當務之急乃是迅速調集兵馬前往邊境增援。此外,還需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前線將士們的糧草和軍備供應充足。與此同時,朝廷亦要采取一係列措施安撫百姓,穩定民心,切不可讓民間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以免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安定團結。”
朱標聽完宋濂的這番話,不禁再次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深知當前局勢緊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於是,他當即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遠方沉思片刻後轉身迴到桌前,果斷地下達命令道:“傳朕旨意,即刻召集六部官員前來商議對策,務必盡快製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應敵方案!”
然而,就在這時,宋濂卻突然話鋒一轉,說道:“隻是,殿下,如今國庫空虛,調集兵馬需要大量的糧草和軍餉,這恐怕……”
朱標聞言,臉色再次一變。他知道,宋濂所言非虛。為了推行改革,朝廷已投入大量資金,國庫確實有些捉襟見肘。如果再調集兵馬,恐怕會難上加難。
難道,改革的成果就要毀於一旦了嗎?朱標的心中充滿了不甘。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殿下,臣還有個建議。”宋濂繼續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暫時停止一些改革措施,將資金用於邊境的防衛。”
停止改革?朱標的心中猛地一震。他知道,一旦停止改革,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而且還會引起百姓的不滿。但是,如果不停止改革,又拿不出足夠資金來應對瓦剌部的入侵。他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此事容後再議。”朱標擺了擺手,示意宋濂退下。他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才能做出最終決定。
宋濂無奈地歎了口氣,躬身退出了書房。
書房裏隻剩下朱標一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也不知道該向誰求助。
突然,他腦海之中如閃電劃過一般,猛地想起了朱棣。他的這個弟弟啊,向來都是以驍勇善戰而著稱,不僅如此,其智謀更是超乎常人。倘若此時能夠得到他的些許建議,說不定就能化解眼前這令人焦頭爛額的困局。
念及此處,朱標再也坐不住了,隻見他霍然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地朝著門外大步流星而去。此刻,他一心隻想快些見到朱棣,好與他一同商議出應對之策。
“殿下,您這般匆忙,究竟是要去往何處呀?”一旁的侍衛見狀,趕忙出聲詢問道。
朱標仿若未聞,腳下的步伐非但沒有絲毫減緩,反而愈發急促起來。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唯有一個堅定無比的念頭,那便是爭分奪秒、盡快尋到朱棣,攜手並肩共同去直麵這場生死攸關的巨大危機。
夜色已然如同濃墨般深沉厚重,唿嘯而過的寒風猶如淩厲的鞭笞,無情地抽打在人的身上。朱標的身影就這樣孤零零地穿梭於這片漆黑的夜幕之中,顯得那般形單影隻。望著前方那似乎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道路,他不禁在心底暗暗思忖:自己此番前去,究竟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安排呢?
然而,就在他好不容易抵達朱棣府邸門前時,滿心歡喜瞬間被一盆冰水澆得透心涼——門口的守衛一臉恭敬地告知他,燕王殿下並不在府上,至於去處,則是諱莫如深,隻字不提......
書房內,燭火搖曳。朱標挺直身軀站在書房中央,周身散發著不容小覷的氣場,銳利的目光仿若能穿透黑暗,洞悉一切。一個名字在他舌尖打轉,唿之欲出,卻讓他脊背躥起一陣惡寒。
“胡惟庸!”這個名字,猶如蟄伏在黑暗深淵的致命毒蛇,隨時準備撲出,咬噬一切。朱標緊咬著牙,前世的記憶如洶湧潮水,將他淹沒。
曾經那個權傾朝野的宰相,妄圖顛覆大明根基。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壓製心底翻湧的怒火。
現在還不是打草驚蛇的時候,必須掌握確鑿證據,才能將這個宿敵徹底鏟除。
同一時刻,京城一處極為隱秘的宅院裏,胡惟庸正襟危坐,臉上掛著一絲陰冷詭譎的笑,仿若暗夜中隱藏的惡狼。
“諸位,成敗在此一舉!”胡惟庸的聲音低沉沙啞,如同毒蛇吐信,絲絲寒意令人毛骨悚然,“太子推行的改革,嚴重動搖了我們的根基。要是再不反擊,往後就隻能任人宰割!”
屋內,一群麵色陰沉的人圍坐在一起,他們皆是胡惟庸昔日黨羽,如今卻似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焦慮與不甘。
“胡大人,我們該怎麽做?”一個滿臉橫肉的武將急切問道,眼中閃爍著瘋狂的光芒,仿佛一頭被激怒的野獸。
“太子不是要改革嗎?我們就讓他知道,改革可不是那麽容易的!”胡惟庸冷笑一聲,那笑容裏滿是陰謀得逞的得意,“隻要天下大亂,我們就有機會卷土重來!”
“可是,太子身邊有朱棣和藍玉,他們可都是不好對付的角色。”一個文官模樣的中年人滿臉擔憂,眉頭擰成了一個“川”字。
“哼,朱棣和藍玉又如何?隻要能控製住京城局勢,他們就算有通天的本事,也翻不了盤!”胡惟庸眼中閃過一絲狠厲,猶如餓狼盯住獵物,“我早已安排好人手,時機一到,就發動最後的攻擊!”
夜幕悄然降臨,黑暗如潮水般將京城吞噬,死寂的氛圍彌漫在每一個角落。
朱標佇立在皇宮城牆上,目光遠眺,憂慮如同沉重的鉛塊,壓在他的心頭。
“殿下,胡惟庸已經開始行動了。”朱棣悄然走到朱標身邊,低聲說道,聲音裏帶著幾分警惕。
“孤知道。”朱標神色平靜,輕輕點了點頭。
“殿下打算怎麽做?”朱棣追問道,眼中滿是期待。
“既然他想玩,那孤就陪他玩到底!”朱標嘴角浮起一抹冷笑,眼中寒芒閃爍,“傳令下去,讓藍玉率領禁軍,封鎖京城所有要道,一隻蒼蠅都別想飛出去!”
“是!”朱棣領命而去,腳步匆匆,帶著一股幹練與果決。
轉瞬之間,京城進入戒嚴狀態。大街小巷布滿士兵,刀光劍影閃爍,緊張的氣息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整個京城。
胡惟庸的計劃被徹底打亂,他原以為能輕鬆掌控京城局勢,卻萬萬沒想到朱標早有防備。
“該死!太子怎麽會這麽快就察覺我們的計劃?”胡惟庸憤怒地咆哮,聲音裏滿是不甘與震驚。
“大人,現在我們該怎麽辦?”一個手下驚慌失措地問道,聲音裏帶著顫抖。
“事到如今,隻能硬拚了!”胡惟庸咬著牙,神色猙獰,“傳令下去,所有人給我衝!就算拚光最後一滴血,也要拿下皇宮!”
一場血腥殘酷的戰鬥在京城驟然爆發。胡惟庸的黨羽仿若發瘋的惡犬,不顧一切地向皇宮發起猛烈攻擊。
然而,他們很快便發現,自己麵對的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軍隊。在朱棣和藍玉的指揮下,禁軍仿若鋼鐵洪流,銳不可當,將胡惟庸的黨羽徹底碾碎。
胡惟庸眼睜睜看著手下一個個倒下,絕望如潮水般將他淹沒。他知道,自己徹底失敗了。
“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啊!”胡惟庸仰天長嘯,聲音淒厲絕望,仿若困獸的哀嚎。
就在這時,朱標仿若從天而降,出現在他麵前。
“胡惟庸,你已經走投無路了。”朱標神色冷峻,聲音冰冷,“束手就擒吧!”
胡惟庸抬起頭,眼中滿是瘋狂與不甘,死死盯著朱標:“朱標,你別得意!就算我死了,也不會讓你好過!”
“是嗎?”朱標冷笑一聲,眼中滿是不屑,“那你就試試看!”
朱標一揮手,幾個士兵如猛虎撲食般衝上去,將胡惟庸按倒在地。
“殿下,胡惟庸及其黨羽已全部落網。”藍玉大步走到朱標麵前,恭敬說道,臉上帶著一絲敬佩。
“好!”朱標神色欣慰,輕輕點了點頭,“將他們全部押入天牢,聽候發落!”
朱棣走到朱標身邊,由衷讚歎:“殿下真是英明神武,竟能提前識破胡惟庸的陰謀。”
藍玉也跟著讚歎:“是啊,殿下不僅智慧過人,而且膽識非凡,實乃我大明之福。”
朱標微微一笑,可心中並未有絲毫放鬆。他清楚,胡惟庸雖被擒獲,但舊勢力的殘餘依舊存在。要真正實現改革目標,還有漫長而艱難的路要走。
“好了,別在這兒誇讚了。”朱標擺了擺手,神色嚴肅,“現在最重要的是,盡快將胡惟庸的罪行公之於眾,讓天下百姓都清楚,是誰在暗中破壞改革!”
“殿下說得對。”朱棣和藍玉點頭稱是。
就在這時,一個侍衛匆匆跑來,稟報道:“殿下,陛下召您前去禦書房。”
朱標聞言,眉頭微微皺起。父皇此時召見,會有什麽事呢?他心中隱隱湧起一絲不安,但還是點了點頭,說道:“走吧,去看看父皇有何吩咐。”
他轉身,留下一個略顯疲憊的背影,緩緩消失在夜色之中,隻留下空氣中那股淡淡的血腥味,訴說著這場驚心動魄的爭鬥。
朱標踏入禦書房,空氣中彌漫的龍涎香,也驅散不了他心頭的不安。
朱元璋端坐在龍案之後,神色肅穆,可眼神中卻透著一絲難以掩飾的喜悅。
“標兒,你來了。”朱元璋的聲音低沉有力,仿若洪鍾鳴響,震人心魄。
朱標上前幾步,恭敬躬身行禮:“兒臣參見父皇。
“免禮,免禮。”朱元璋擺了擺手,示意朱標起身,“你這次做得極好,胡惟庸這個老賊,朕早就懷疑他會卷土重來,沒想到真被你揪出來了!”
朱標神色一凜,沉穩說道:“父皇聖明,兒臣也是僥幸,才識破胡惟庸的陰謀。”
“什麽僥幸,這是你的本事!”朱元璋龍顏大悅,哈哈大笑起來,“你這次不僅鏟除了胡惟庸這個禍害,還穩定了朝局,為改革掃除了障礙。朕定要好好賞你!”
朱元璋大手一揮,高聲道:“來人,傳朕旨意,太子朱標,智勇雙全,功勳卓著,特賞黃金萬兩,良田千頃,以彰其功!”
“兒臣謝父皇隆恩!”朱標再次躬身行禮,心中卻異常冷靜,並未被喜悅衝昏頭腦。
朱標明白,這僅僅是個開始,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頭。
朱元璋的嘉獎令一下,整個朝堂瞬間沸騰。大臣們紛紛上書,讚頌朱標的功績,歌頌改革的偉大。一時間,朝堂內外,一片歡騰,改革似乎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與此同時,朱元璋下令在全國範圍內張貼告示,將胡惟庸的罪行公之於眾,以正視聽。百姓們得知真相後,無不拍手稱快,對朱標和朱元璋的英明決策讚不絕口。
改革的浪潮,如春風般吹拂著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在朱標的帶領下,各項改革措施有條不紊地推進,成效顯著。農業生產大幅提高,商業貿易日益繁榮,百姓的生活水平顯著改善。
就在朱標以為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時,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狠狠擊中了他。
“殿下,邊關急報!”一個風塵仆仆的士兵跪倒在朱標麵前,聲音顫抖,滿是焦急,“瓦剌部集結重兵,蠢蠢欲動,邊境告急!”
朱標聞言,臉色瞬間變得鐵青。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住士兵的肩膀,厲聲問道:“消息屬實?瓦剌部有多少兵馬?他們想幹什麽?”
士兵被朱標的氣勢嚇得渾身發抖,結結巴巴地說道:“迴殿下,消息千真萬確。瓦剌部集結了至少二十萬兵馬,正在邊境線上不斷挑釁,似乎想要入侵我大明!”
二十萬兵馬!朱標的心頭一沉,一股巨大的壓力瞬間將他籠罩。內有舊勢力殘餘,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大明王朝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
朱標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他清楚,現在不是慌亂的時候,必須盡快想出應對之策,才能保衛大明的江山社稷。
“傳令下去,立刻召集諸位大臣,朕要召開禦前會議!”朱標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是!”士兵領命而去,腳步匆匆。
朱標緩緩走到窗前,遠眺遠方。天空中烏雲密布,仿若預示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他緊緊握著拳頭,心中暗暗發誓,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守護住大明的安寧,絕不讓任何人侵犯大明的領土。
“殿下,兵部尚書宋大人求見!”門外突然傳來一聲響亮的通報聲,這聲音猶如一道驚雷,打破了書房原本的寧靜。
坐在書桌前的朱標聽到這個消息後,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臉上露出一絲憂慮之色。他稍稍沉默了一下,然後用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迴應道:“讓他進來吧。”
不多時,隻見房門緩緩打開,一個身材高大、麵容嚴肅的身影穩步走了進來。此人正是兵部尚書宋濂,他身著一襲深藍色官服,腰間束著一條鑲金嵌玉的腰帶,步伐穩健,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
宋濂進入書房後,先是恭敬地向著朱標行了一個大禮,然後直起身子,麵色凝重地開口說道:“殿下,微臣剛剛得到消息,瓦剌部此次來勢洶洶,他們集結了大批精銳部隊,對我朝邊境發起了猛烈攻擊。如今邊境形勢危急,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啊!”
朱標靜靜地聽著宋濂的匯報,表情愈發嚴峻起來。待宋濂說完之後,他點了點頭,輕聲問道:“那麽依宋大人之見,當下我們應當如何行事呢?”
宋濂略微沉吟片刻,然後條理清晰地迴答道:“迴殿下,以微臣之見,當務之急乃是迅速調集兵馬前往邊境增援。此外,還需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確保前線將士們的糧草和軍備供應充足。與此同時,朝廷亦要采取一係列措施安撫百姓,穩定民心,切不可讓民間產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緒,以免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安定團結。”
朱標聽完宋濂的這番話,不禁再次點了點頭表示認同。他深知當前局勢緊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嚴重的後果。於是,他當即站起身來,走到窗前,望著遠方沉思片刻後轉身迴到桌前,果斷地下達命令道:“傳朕旨意,即刻召集六部官員前來商議對策,務必盡快製定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應敵方案!”
然而,就在這時,宋濂卻突然話鋒一轉,說道:“隻是,殿下,如今國庫空虛,調集兵馬需要大量的糧草和軍餉,這恐怕……”
朱標聞言,臉色再次一變。他知道,宋濂所言非虛。為了推行改革,朝廷已投入大量資金,國庫確實有些捉襟見肘。如果再調集兵馬,恐怕會難上加難。
難道,改革的成果就要毀於一旦了嗎?朱標的心中充滿了不甘。他絕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殿下,臣還有個建議。”宋濂繼續說道,“或許,我們可以考慮暫時停止一些改革措施,將資金用於邊境的防衛。”
停止改革?朱標的心中猛地一震。他知道,一旦停止改革,之前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而且還會引起百姓的不滿。但是,如果不停止改革,又拿不出足夠資金來應對瓦剌部的入侵。他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此事容後再議。”朱標擺了擺手,示意宋濂退下。他需要好好考慮一下,才能做出最終決定。
宋濂無奈地歎了口氣,躬身退出了書房。
書房裏隻剩下朱標一人,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和無助。他不知道該怎麽辦,也不知道該向誰求助。
突然,他腦海之中如閃電劃過一般,猛地想起了朱棣。他的這個弟弟啊,向來都是以驍勇善戰而著稱,不僅如此,其智謀更是超乎常人。倘若此時能夠得到他的些許建議,說不定就能化解眼前這令人焦頭爛額的困局。
念及此處,朱標再也坐不住了,隻見他霍然站起身來,毫不猶豫地朝著門外大步流星而去。此刻,他一心隻想快些見到朱棣,好與他一同商議出應對之策。
“殿下,您這般匆忙,究竟是要去往何處呀?”一旁的侍衛見狀,趕忙出聲詢問道。
朱標仿若未聞,腳下的步伐非但沒有絲毫減緩,反而愈發急促起來。此時此刻,他的心中唯有一個堅定無比的念頭,那便是爭分奪秒、盡快尋到朱棣,攜手並肩共同去直麵這場生死攸關的巨大危機。
夜色已然如同濃墨般深沉厚重,唿嘯而過的寒風猶如淩厲的鞭笞,無情地抽打在人的身上。朱標的身影就這樣孤零零地穿梭於這片漆黑的夜幕之中,顯得那般形單影隻。望著前方那似乎永遠也走不到盡頭的道路,他不禁在心底暗暗思忖:自己此番前去,究竟會迎來怎樣的命運安排呢?
然而,就在他好不容易抵達朱棣府邸門前時,滿心歡喜瞬間被一盆冰水澆得透心涼——門口的守衛一臉恭敬地告知他,燕王殿下並不在府上,至於去處,則是諱莫如深,隻字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