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江湖人物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作者:喜歡石胡荽的夏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清歡掏出那張紙條又看了看:“宮中內庫賬本。”
這幾個字寫得潦草,但筆跡和趙公公的信比起來,倒是有幾分相似。
她拉開抽屜,拿出一個木匣子。匣子是檀木所製,上麵雕著海棠紋樣。
打開匣子,裏麵躺著幾張字條,都是這些日子收集來的。
沈清歡把新得到的字條放進去,正要關上,忽然想起什麽,又拿出一張舊信箋。
這是半個月前從一個醉漢身上得來的。那醉漢是禮部的一個小吏,喝醉了在茶鋪門口嘔吐。
沈清歡讓小翠把人扶進來,趁著給他醒酒的功夫,從他袖子裏摸出了這封信。
信上提到趙明德在禮部任職期間,經常和徐世澤來往密切。
“趙明德......”沈清歡捏著信箋,想起那天在街上的情形。
那人騎著一匹棗紅馬,穿著月白色的錦袍,腰間別著一塊玉佩。
他經過茶鋪門口時,馬蹄聲驚動了正在掃地的小翠。
小翠抬頭看了一眼,差點把掃帚摔在地上。
“那人長得倒是不差。”小翠後來偷偷和沈清歡說,“就是那雙眼睛,瞧著讓人發毛。”
沈清歡把信箋放迴匣子,站起身來到窗邊。夜風吹進來,帶著幾分涼意。
她看著院子裏的一棵桂花樹,樹下站著兩個更夫,正低聲說著什麽。
這是林修派來的人,專門負責守夜。
“小姐。”門外傳來小翠的聲音,“周掌櫃睡下了。”
“嗯。”沈清歡應了一聲,“你去把王婆子叫來。”
過了一會,王婆子進來了。她是茶鋪的老人,在這一帶住了幾十年,認識不少鄰裏。
沈清歡讓她坐下:“婆子,我問你件事。”
“小姐請說。”王婆子搓著手,“隻要我知道的,一定說。”
“你可認得禮部的趙大人?”
“趙明德?”王婆子想了想,“認得。他常來這一帶喝茶,就在對麵的醉仙樓。
每次來都要了二樓靠窗的位置,點一壺龍井,要雪水泡的。”
沈清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都和什麽人一起來?”
“有時候一個人,有時候帶著幾個朋友。”王婆子說,“最近倒是經常和一個戴銀麵具的人在一起說話。”
“銀麵具?”
“對。那人總是戴著麵具,穿著青色的長衫。”
王婆子壓低聲音,“聽說是個江湖人物。”
沈清歡放下茶杯:“你可知道那人住在哪裏?”
“這個倒是知道。”王婆子說,“就在後街的聚賢客棧,住了有半個月了。”
沈清歡從袖子裏掏出一錠銀子遞給王婆子:“麻煩你幫我盯著點那人的動靜。”
“小姐放心。”王婆子把銀子收進懷裏,“我讓我兒子去盯著。
他在客棧當差,方便打聽。”
送走王婆子,沈清歡叫來小翠:“去把林大夫找來。”
林大夫是街角藥鋪的大夫,年近六旬,在京城開了二十多年的藥鋪。
他醫術一般,但認識不少權貴府上的管事。沈清歡讓小翠帶著兩斤上等茶葉去請他。
不一會,林大夫來了。他穿著一身布衣,頭發花白,手裏提著個藥箱。
見了沈清歡,連連作揖:“沈姑娘深夜找老朽,可是身子不適?”
“不是。”沈清歡給他倒了杯茶,“想請教林大夫一件事。
當年趙公公在宮裏當差的時候,可認得他?”
林大夫捋著胡子:“趙公公?可是說徐府那位趙公公?”
“正是。”
“認得認得。”林大夫喝了口茶,“那時候老朽還在太醫院當差,經常見他。
他是皇後娘娘身邊的大總管,在宮裏很得用。”
“那林大夫可知道,他和徐世澤是什麽關係?”
林大夫放下茶杯,四下看了看:“這個說來話長。
當年徐世澤還在翰林院當編修的時候,趙公公就和他來往密切。
後來皇後娘娘去世,趙公公升了官,徐世澤也步步高升。”
“林大夫可知道趙明德這個人?”
“趙明德?”林大夫皺著眉頭想了想,“這人和趙公公是本家,不過沒什麽來往。
他是靠著徐世澤才在禮部站穩腳跟的。”
沈清歡點點頭:“多謝林大夫解惑。這是一點小意思,請林大夫收下。”
她從抽屜裏拿出一個荷包遞過去。
林大夫接過荷包,掂了掂份量,笑道:“沈姑娘太客氣了。
對了,我聽說徐府最近在找一個叫周福的老管家?”
“林大夫知道這事?”
“昨兒個徐府的管事來抓藥,說起這事。”林大夫說,“那周福在徐府幹了三十多年,前些日子忽然不見了。
徐世澤派了不少人去找,說是死活要把人找迴來。”
沈清歡挑了挑眉:“林大夫可知道徐世澤為何這樣著急?”
“這個倒是不清楚。”林大夫搖頭,“不過聽說那周福走之前,去過一趟內庫。”
“內庫?”沈清歡站起身,在房裏踱了兩步,“有意思。”
林大夫欲言又止。沈清歡走到他麵前:“林大夫但說無妨。”
“其實......”林大夫壓低聲音,“老朽聽說,那周福手裏有本賬冊。
徐世澤找人不是為了找人,是為了找那本賬冊。”
沈清歡眯起眼睛:“什麽賬冊?”
“這個就不知道了。”林大夫站起身,“時候不早,老朽告辭了。”
送走林大夫,沈清歡叫來小翠:“去,把我們的酒庫管事叫來。”
酒庫管事叫張三,是個四十來歲的精瘦漢子。
他在京城混了二十多年,認識不少江湖人物。
“姑娘。”張三進來行了個禮,“您找我?”
“你認識聚賢客棧的掌櫃吧?”
“認識。”張三點頭,“他姓李,外號叫鐵公雞,一毛不拔。”
沈清歡從袖子裏掏出一張銀票:“去,讓他幫個忙。
最近住店的客人,一個戴銀麵具的,你幫我盯著點。”
張三接過銀票:“姑娘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記住,別讓人發現。”沈清歡叮囑,“有什麽動靜立刻報我。”
張三點頭應下,轉身出去了。沈清歡走到窗邊,院子裏兩個更夫還在那裏站著。
她正要關窗,忽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
“誰?”一個更夫喝道。
“是我。”來人說,“我是趙府的管事,來找沈姑娘有事。”
沈清歡眉頭一皺。這個時辰,趙府的人來做什麽?
她走到門口,正要開門,忽然想起什麽,轉身迴到桌邊拿起一把匕首別在腰間。
開門一看,外麵站著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穿著月白色的長衫,腰間別著一塊玉佩。
沈清歡認得這人,是趙明德身邊的老管事,姓鄭。
“鄭管事深夜來訪,有何貴幹?”沈清歡淡淡問道。
鄭管事笑了笑:“我家大人說,想請沈姑娘過府一敘。”
“這個時辰?”
“是有要事相商。”鄭管事說,“大人說,關於徐府的事。”
沈清歡輕輕搖頭:“天色已晚,改日再說吧。”
“大人說了,若是姑娘不肯去,就讓我把這個交給姑娘。”
鄭管事從袖子裏掏出一封信,“姑娘看完,自然明白。”
沈清歡接過信,拆開一看,上麵寫著幾行字:
“沈姑娘,當年皇後娘娘身邊的玉如意,現在在何處,想必姑娘已經知道了。
這件事牽連甚廣,還望姑娘三思。若是願意合作,老夫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落款是趙明德的名字,按著紅印。
沈清歡把信收起來:“迴去告訴你家大人,此事容我考慮考慮。”
“大人說了,最多三天。”鄭管事說,“過了這個期限,恐怕就不是這麽簡單了。”
“鄭管事這是在威脅我?”沈清歡冷笑。
“不敢。”鄭管事作了個揖,“老奴隻是傳個話。”
說完轉身走了。
沈清歡關上門,把信又拿出來看了一遍。她走到桌邊坐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茶已經涼了,但她不在意。
“小姐。”小翠在門外輕聲叫道,“要不要派人跟著那鄭管事?”
“不用。”沈清歡說,“趙明德既然敢派人來,必定已經安排好了耳目。
派人跟著反而打草驚蛇。”
“那怎麽辦?”
“去,把我的那盒點心拿來。”
小翠很快拿來一個檀木盒子。沈清歡打開盒子,裏麵整整齊齊擺著幾塊糕點。
這是她特意做的,摻了些特殊的香料。
“明天一早,你帶著這盒點心去趙府,就說是我讓你送去的。”
沈清歡說,“記住,一定要親手交給趙明德。”
“是。”小翠應道,“還有別的吩咐嗎?”
“去打聽打聽,這幾天趙明德都見過什麽人。”
沈清歡說,“尤其是那個戴銀麵具的。”
小翠點頭,正要退出去,忽然想起什麽:“對了,小姐。
今天下午有個賣花的老婆子來過,說是認識周福。”
“周福?”沈清歡問,“她說什麽了?”
“說周福前些日子來買過一次花,還問她認不認識會修補古董的匠人。”
沈清歡站起身:“她人呢?”
“說明天再來。”
“好。”沈清歡點點頭,“明天她要是來了,你就把她帶到後院。”
送走小翠,沈清歡在房裏來迴踱步。她走到書桌前,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麵寫下幾個名字:趙公公、徐世澤、趙明德、周福。
這幾個名字串成一條線,到底哪裏才是關鍵?
沈清歡看著紙上的名字,忽然笑了。她拿起筆,在周福的名字旁邊畫了個圈。
這幾個字寫得潦草,但筆跡和趙公公的信比起來,倒是有幾分相似。
她拉開抽屜,拿出一個木匣子。匣子是檀木所製,上麵雕著海棠紋樣。
打開匣子,裏麵躺著幾張字條,都是這些日子收集來的。
沈清歡把新得到的字條放進去,正要關上,忽然想起什麽,又拿出一張舊信箋。
這是半個月前從一個醉漢身上得來的。那醉漢是禮部的一個小吏,喝醉了在茶鋪門口嘔吐。
沈清歡讓小翠把人扶進來,趁著給他醒酒的功夫,從他袖子裏摸出了這封信。
信上提到趙明德在禮部任職期間,經常和徐世澤來往密切。
“趙明德......”沈清歡捏著信箋,想起那天在街上的情形。
那人騎著一匹棗紅馬,穿著月白色的錦袍,腰間別著一塊玉佩。
他經過茶鋪門口時,馬蹄聲驚動了正在掃地的小翠。
小翠抬頭看了一眼,差點把掃帚摔在地上。
“那人長得倒是不差。”小翠後來偷偷和沈清歡說,“就是那雙眼睛,瞧著讓人發毛。”
沈清歡把信箋放迴匣子,站起身來到窗邊。夜風吹進來,帶著幾分涼意。
她看著院子裏的一棵桂花樹,樹下站著兩個更夫,正低聲說著什麽。
這是林修派來的人,專門負責守夜。
“小姐。”門外傳來小翠的聲音,“周掌櫃睡下了。”
“嗯。”沈清歡應了一聲,“你去把王婆子叫來。”
過了一會,王婆子進來了。她是茶鋪的老人,在這一帶住了幾十年,認識不少鄰裏。
沈清歡讓她坐下:“婆子,我問你件事。”
“小姐請說。”王婆子搓著手,“隻要我知道的,一定說。”
“你可認得禮部的趙大人?”
“趙明德?”王婆子想了想,“認得。他常來這一帶喝茶,就在對麵的醉仙樓。
每次來都要了二樓靠窗的位置,點一壺龍井,要雪水泡的。”
沈清歡端起茶杯抿了一口:“他都和什麽人一起來?”
“有時候一個人,有時候帶著幾個朋友。”王婆子說,“最近倒是經常和一個戴銀麵具的人在一起說話。”
“銀麵具?”
“對。那人總是戴著麵具,穿著青色的長衫。”
王婆子壓低聲音,“聽說是個江湖人物。”
沈清歡放下茶杯:“你可知道那人住在哪裏?”
“這個倒是知道。”王婆子說,“就在後街的聚賢客棧,住了有半個月了。”
沈清歡從袖子裏掏出一錠銀子遞給王婆子:“麻煩你幫我盯著點那人的動靜。”
“小姐放心。”王婆子把銀子收進懷裏,“我讓我兒子去盯著。
他在客棧當差,方便打聽。”
送走王婆子,沈清歡叫來小翠:“去把林大夫找來。”
林大夫是街角藥鋪的大夫,年近六旬,在京城開了二十多年的藥鋪。
他醫術一般,但認識不少權貴府上的管事。沈清歡讓小翠帶著兩斤上等茶葉去請他。
不一會,林大夫來了。他穿著一身布衣,頭發花白,手裏提著個藥箱。
見了沈清歡,連連作揖:“沈姑娘深夜找老朽,可是身子不適?”
“不是。”沈清歡給他倒了杯茶,“想請教林大夫一件事。
當年趙公公在宮裏當差的時候,可認得他?”
林大夫捋著胡子:“趙公公?可是說徐府那位趙公公?”
“正是。”
“認得認得。”林大夫喝了口茶,“那時候老朽還在太醫院當差,經常見他。
他是皇後娘娘身邊的大總管,在宮裏很得用。”
“那林大夫可知道,他和徐世澤是什麽關係?”
林大夫放下茶杯,四下看了看:“這個說來話長。
當年徐世澤還在翰林院當編修的時候,趙公公就和他來往密切。
後來皇後娘娘去世,趙公公升了官,徐世澤也步步高升。”
“林大夫可知道趙明德這個人?”
“趙明德?”林大夫皺著眉頭想了想,“這人和趙公公是本家,不過沒什麽來往。
他是靠著徐世澤才在禮部站穩腳跟的。”
沈清歡點點頭:“多謝林大夫解惑。這是一點小意思,請林大夫收下。”
她從抽屜裏拿出一個荷包遞過去。
林大夫接過荷包,掂了掂份量,笑道:“沈姑娘太客氣了。
對了,我聽說徐府最近在找一個叫周福的老管家?”
“林大夫知道這事?”
“昨兒個徐府的管事來抓藥,說起這事。”林大夫說,“那周福在徐府幹了三十多年,前些日子忽然不見了。
徐世澤派了不少人去找,說是死活要把人找迴來。”
沈清歡挑了挑眉:“林大夫可知道徐世澤為何這樣著急?”
“這個倒是不清楚。”林大夫搖頭,“不過聽說那周福走之前,去過一趟內庫。”
“內庫?”沈清歡站起身,在房裏踱了兩步,“有意思。”
林大夫欲言又止。沈清歡走到他麵前:“林大夫但說無妨。”
“其實......”林大夫壓低聲音,“老朽聽說,那周福手裏有本賬冊。
徐世澤找人不是為了找人,是為了找那本賬冊。”
沈清歡眯起眼睛:“什麽賬冊?”
“這個就不知道了。”林大夫站起身,“時候不早,老朽告辭了。”
送走林大夫,沈清歡叫來小翠:“去,把我們的酒庫管事叫來。”
酒庫管事叫張三,是個四十來歲的精瘦漢子。
他在京城混了二十多年,認識不少江湖人物。
“姑娘。”張三進來行了個禮,“您找我?”
“你認識聚賢客棧的掌櫃吧?”
“認識。”張三點頭,“他姓李,外號叫鐵公雞,一毛不拔。”
沈清歡從袖子裏掏出一張銀票:“去,讓他幫個忙。
最近住店的客人,一個戴銀麵具的,你幫我盯著點。”
張三接過銀票:“姑娘放心,我這就去安排。”
“記住,別讓人發現。”沈清歡叮囑,“有什麽動靜立刻報我。”
張三點頭應下,轉身出去了。沈清歡走到窗邊,院子裏兩個更夫還在那裏站著。
她正要關窗,忽然聽見外麵傳來一陣腳步聲。
“誰?”一個更夫喝道。
“是我。”來人說,“我是趙府的管事,來找沈姑娘有事。”
沈清歡眉頭一皺。這個時辰,趙府的人來做什麽?
她走到門口,正要開門,忽然想起什麽,轉身迴到桌邊拿起一把匕首別在腰間。
開門一看,外麵站著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穿著月白色的長衫,腰間別著一塊玉佩。
沈清歡認得這人,是趙明德身邊的老管事,姓鄭。
“鄭管事深夜來訪,有何貴幹?”沈清歡淡淡問道。
鄭管事笑了笑:“我家大人說,想請沈姑娘過府一敘。”
“這個時辰?”
“是有要事相商。”鄭管事說,“大人說,關於徐府的事。”
沈清歡輕輕搖頭:“天色已晚,改日再說吧。”
“大人說了,若是姑娘不肯去,就讓我把這個交給姑娘。”
鄭管事從袖子裏掏出一封信,“姑娘看完,自然明白。”
沈清歡接過信,拆開一看,上麵寫著幾行字:
“沈姑娘,當年皇後娘娘身邊的玉如意,現在在何處,想必姑娘已經知道了。
這件事牽連甚廣,還望姑娘三思。若是願意合作,老夫願意付出相應的代價。”
落款是趙明德的名字,按著紅印。
沈清歡把信收起來:“迴去告訴你家大人,此事容我考慮考慮。”
“大人說了,最多三天。”鄭管事說,“過了這個期限,恐怕就不是這麽簡單了。”
“鄭管事這是在威脅我?”沈清歡冷笑。
“不敢。”鄭管事作了個揖,“老奴隻是傳個話。”
說完轉身走了。
沈清歡關上門,把信又拿出來看了一遍。她走到桌邊坐下,拿起茶杯喝了一口。
茶已經涼了,但她不在意。
“小姐。”小翠在門外輕聲叫道,“要不要派人跟著那鄭管事?”
“不用。”沈清歡說,“趙明德既然敢派人來,必定已經安排好了耳目。
派人跟著反而打草驚蛇。”
“那怎麽辦?”
“去,把我的那盒點心拿來。”
小翠很快拿來一個檀木盒子。沈清歡打開盒子,裏麵整整齊齊擺著幾塊糕點。
這是她特意做的,摻了些特殊的香料。
“明天一早,你帶著這盒點心去趙府,就說是我讓你送去的。”
沈清歡說,“記住,一定要親手交給趙明德。”
“是。”小翠應道,“還有別的吩咐嗎?”
“去打聽打聽,這幾天趙明德都見過什麽人。”
沈清歡說,“尤其是那個戴銀麵具的。”
小翠點頭,正要退出去,忽然想起什麽:“對了,小姐。
今天下午有個賣花的老婆子來過,說是認識周福。”
“周福?”沈清歡問,“她說什麽了?”
“說周福前些日子來買過一次花,還問她認不認識會修補古董的匠人。”
沈清歡站起身:“她人呢?”
“說明天再來。”
“好。”沈清歡點點頭,“明天她要是來了,你就把她帶到後院。”
送走小翠,沈清歡在房裏來迴踱步。她走到書桌前,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麵寫下幾個名字:趙公公、徐世澤、趙明德、周福。
這幾個名字串成一條線,到底哪裏才是關鍵?
沈清歡看著紙上的名字,忽然笑了。她拿起筆,在周福的名字旁邊畫了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