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共振係統和磁化效應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然看著彈幕上的激烈迴應,依舊平靜且理智的說道:“‘愛’,算是一種特例,它是‘我’的一種具體表現。”
“這要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
“大家應該都聽過磁化效應。”
“一塊金屬,因為內部分子結構淩亂,不表現出磁性,”
“但在磁鐵的引導之下,金屬內部的原子磁矩會按照同一方向整齊排列,從而表現出磁性。”
“而‘愛’就像是這個磁鐵。”
“它比共振更加激烈,當共振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同頻的時候,它出現的一刹那一切就瞬間井然有序。”
說罷,顧然停頓了片刻,留給觀眾們一些思考時間。
緊接著,所有觀眾開始在腦海中迴顧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並嚐試著從中尋找分別。
隨著彈幕從平淡,開始驟然增加。
很顯然,一部分觀眾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什麽。
但顧然看著彈幕上飄過的似是而非的內容,
很顯然,他們依舊無法進行精確地描述。
……
在科工部中,
所有成員也紛紛加入了這場頭腦風暴。
而進度,顯然要快得多。
幾乎在第一時間,所有人就已經抓住了這兩個現象的本質區別。
“共振現象和熵增定律共同作用現實世界,”
“而磁化效應,則是一個負熵過程。”
熵增定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指的是任何一個係統,隻要滿足封閉係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通俗的例子就是手機會越放越卡,屋子會越來越髒。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在遵從著從無序向更無序演化的規律。
而負熵,顧名思義就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共振和磁化效應雖然看上去都是從無序到有序,
但實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共振現象作為和熵增定律並列的基本物理法則,是對無序的整合。
而磁化效應,則是真正的負熵過程。
拿收拾房間舉例,
共振相當於是灰塵都落在了地上,平平的鋪了一層,髒的很規律,
而磁化效應則是直接把這落滿灰塵的地板拖的一塵不染。
……
此時的顧然力所能及的查看著屏幕上飄過的彈幕,
他需要從彈幕反饋的內容中,分析出觀眾的接受程度。
目前來看,
對於概念和現象,絕大部分觀眾都已經理解和接受。
但極少有人能把這些概念和現象聯係起來。
在數分鍾時間,數萬條閃爍而過的彈幕中,
表現出深度思考的彈幕,不到十條。
而完成推測和聯係的,目前還沒有看到一條。
思考結束,顧然也不再浪費時間,闡述道:
“我們最開始說了幾個概念——”
“一、這個世界是概率的疊加,”
“二、‘意識’,是對概率波函數的坍縮。”
“三、‘我’,是隱變量。”
“那麽意識是怎麽對概率進行坍縮?”
“隱變量該怎麽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
“這些我們都不知曉,”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顧然拿起水杯,潤了潤嗓子,這才接著說道:
“在共振同頻效應裏,所有的鍾擺,就像是所有不確定的概率。”
“鍾擺從無序到同頻,即是概率坍縮的過程。”
“這就是意識的作用過程。”
“而‘我’,則是磁化效應中的磁鐵。”
“磁鐵能夠改變每個鍾擺的頻率和振幅,也能讓最終的共振效果進行調整。”
“那如果想要欺騙意識,‘我’該怎麽做?”
“去拿著磁鐵去幹涉每一個鍾擺?或者說讓這個磁鐵足夠大?同時去幹涉所有鍾擺?”
顧然搖搖頭:“都不是,”
“如果把共振現象和磁化效應分開來看,我們將永遠得不到答案。”
“事實上鍾擺實驗是一個有著巨大漏洞的思維實驗,”
“共振現象指的是當外界施加的頻率與係統的固有頻率相匹配時,係統會發生共振。”
“而鍾擺實驗,少了一個重要條件——外界施加的頻率。”
“所以要想讓所有鍾擺實現同頻共振,就需要把這些鍾擺放在同一個具有一定振動頻率的平台上麵,”
“而這個平台,就是‘我’。”
顧然說完之後,
除了中科院和科工部的院士們,
直播間裏其他數百萬觀眾,在淩晨時分同時淩亂。
“啊?鍾擺實驗是假的?”
“不是,顧神你玩我們?”
“那你直接說鍾擺實驗是錯的不就好了。”
“誤導了半天,我還真以為‘意識’和‘我’涇渭分明呢。”
“暴露學曆了,我沒學過共振係統。”
“暴露學習態度了,我學過,但忘了。”
直播間裏,所有觀眾牢騷不斷。
而密密麻麻的彈幕裏,除了牢騷之外,剩下的更多是迷茫。
許多人在評估了一下難度之後,決定放棄了思考。
顧然也清楚,直播間裏絕大部分人或許很難明白,
畢竟關於‘意識’和‘我’本就是極為抽象的東西,
而能把這個問題想明白的本就是鳳毛麟角。
但物理學和哲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很多時候,
哪怕想不明白,也絲毫不影響你做題。
物理嘛,
無非就是讀題幹,然後套公式,
哪怕概念理論什麽的模棱兩可,隻要公式寫上,數字帶入進去,總能得分。
而現在,顧然顯然已經把題幹拆解的極為詳細。
“這要用另外一個例子來說明,”
“大家應該都聽過磁化效應。”
“一塊金屬,因為內部分子結構淩亂,不表現出磁性,”
“但在磁鐵的引導之下,金屬內部的原子磁矩會按照同一方向整齊排列,從而表現出磁性。”
“而‘愛’就像是這個磁鐵。”
“它比共振更加激烈,當共振需要漫長的時間才能達到同頻的時候,它出現的一刹那一切就瞬間井然有序。”
說罷,顧然停頓了片刻,留給觀眾們一些思考時間。
緊接著,所有觀眾開始在腦海中迴顧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並嚐試著從中尋找分別。
隨著彈幕從平淡,開始驟然增加。
很顯然,一部分觀眾似乎已經感覺到了什麽。
但顧然看著彈幕上飄過的似是而非的內容,
很顯然,他們依舊無法進行精確地描述。
……
在科工部中,
所有成員也紛紛加入了這場頭腦風暴。
而進度,顯然要快得多。
幾乎在第一時間,所有人就已經抓住了這兩個現象的本質區別。
“共振現象和熵增定律共同作用現實世界,”
“而磁化效應,則是一個負熵過程。”
熵增定律,即熱力學第二定律,指的是任何一個係統,隻要滿足封閉係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通俗的例子就是手機會越放越卡,屋子會越來越髒。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在遵從著從無序向更無序演化的規律。
而負熵,顧名思義就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
共振和磁化效應雖然看上去都是從無序到有序,
但實際上有著本質的區別,
共振現象作為和熵增定律並列的基本物理法則,是對無序的整合。
而磁化效應,則是真正的負熵過程。
拿收拾房間舉例,
共振相當於是灰塵都落在了地上,平平的鋪了一層,髒的很規律,
而磁化效應則是直接把這落滿灰塵的地板拖的一塵不染。
……
此時的顧然力所能及的查看著屏幕上飄過的彈幕,
他需要從彈幕反饋的內容中,分析出觀眾的接受程度。
目前來看,
對於概念和現象,絕大部分觀眾都已經理解和接受。
但極少有人能把這些概念和現象聯係起來。
在數分鍾時間,數萬條閃爍而過的彈幕中,
表現出深度思考的彈幕,不到十條。
而完成推測和聯係的,目前還沒有看到一條。
思考結束,顧然也不再浪費時間,闡述道:
“我們最開始說了幾個概念——”
“一、這個世界是概率的疊加,”
“二、‘意識’,是對概率波函數的坍縮。”
“三、‘我’,是隱變量。”
“那麽意識是怎麽對概率進行坍縮?”
“隱變量該怎麽在這個過程中起作用?”
“這些我們都不知曉,”
“所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引入了共振同頻和磁化效應。”
顧然拿起水杯,潤了潤嗓子,這才接著說道:
“在共振同頻效應裏,所有的鍾擺,就像是所有不確定的概率。”
“鍾擺從無序到同頻,即是概率坍縮的過程。”
“這就是意識的作用過程。”
“而‘我’,則是磁化效應中的磁鐵。”
“磁鐵能夠改變每個鍾擺的頻率和振幅,也能讓最終的共振效果進行調整。”
“那如果想要欺騙意識,‘我’該怎麽做?”
“去拿著磁鐵去幹涉每一個鍾擺?或者說讓這個磁鐵足夠大?同時去幹涉所有鍾擺?”
顧然搖搖頭:“都不是,”
“如果把共振現象和磁化效應分開來看,我們將永遠得不到答案。”
“事實上鍾擺實驗是一個有著巨大漏洞的思維實驗,”
“共振現象指的是當外界施加的頻率與係統的固有頻率相匹配時,係統會發生共振。”
“而鍾擺實驗,少了一個重要條件——外界施加的頻率。”
“所以要想讓所有鍾擺實現同頻共振,就需要把這些鍾擺放在同一個具有一定振動頻率的平台上麵,”
“而這個平台,就是‘我’。”
顧然說完之後,
除了中科院和科工部的院士們,
直播間裏其他數百萬觀眾,在淩晨時分同時淩亂。
“啊?鍾擺實驗是假的?”
“不是,顧神你玩我們?”
“那你直接說鍾擺實驗是錯的不就好了。”
“誤導了半天,我還真以為‘意識’和‘我’涇渭分明呢。”
“暴露學曆了,我沒學過共振係統。”
“暴露學習態度了,我學過,但忘了。”
直播間裏,所有觀眾牢騷不斷。
而密密麻麻的彈幕裏,除了牢騷之外,剩下的更多是迷茫。
許多人在評估了一下難度之後,決定放棄了思考。
顧然也清楚,直播間裏絕大部分人或許很難明白,
畢竟關於‘意識’和‘我’本就是極為抽象的東西,
而能把這個問題想明白的本就是鳳毛麟角。
但物理學和哲學最大的區別就在於,
很多時候,
哪怕想不明白,也絲毫不影響你做題。
物理嘛,
無非就是讀題幹,然後套公式,
哪怕概念理論什麽的模棱兩可,隻要公式寫上,數字帶入進去,總能得分。
而現在,顧然顯然已經把題幹拆解的極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