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現代物理的南牆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然給手機解了鎖,然後喬美美拿著手機,小心翼翼的放在桌麵上,
然後低頭認真的看了起來。
當進入工作狀態中之後,原本那個有幾分癡傻的模樣,立馬就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生人勿近的氣息。
大概過了幾分鍾之後,她把手機還給了顧然。
隨後搖了搖頭:“這個計算邏輯和我之前在因斯布魯克參與的一項量子誤差校正的項目有點像,”
“整個推理邏輯是完整的,但看起來沒有什麽意義。”
“而且感覺上和物理關係不大,更像是數學層麵的證明。”
“怎麽說呢,就是它是一個完整的邏輯,但是這個邏輯就像是一條馬路,沒有車輛經過的時候,它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隻有當有車輛通過的時候,它才有了始終。”
喬美美有些意猶未盡的喃喃道:“不過這邏輯很美,在學習量子計算之前,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習了數百個量子算法,”
“那些算法裏是融合了線性代數、矩陣理論、複變函數、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等等個領域,所以我一直對邏輯有一種近乎直覺般的敏感。”
“但你這個,我很難弄懂裏麵到底是用了什麽,隻是感覺有拓撲學的影子。”
顧然聽著她的觀後感,沒有給出什麽具體評價。
總體來講,
就是說了,
但感覺和沒說一樣。
爭取的兩個點,就是整個邏輯更貼近數學層麵,以及有拓撲學的影子。
除此之外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廢話文學了。
當然,如果僅一個簡單的測試,就給一個人蓋棺定論的話,也不太合適。
“加個微信吧。”
喬美美:“嗯?”
“加個微信,我把圖片發給你。”
“哦,好。”喬美美趕忙打出手機,掃了一下顧然的二維碼。
“頭像還蠻可愛的。”
她修改了一下備注,發送了好友申請:“好了。”
顧然加上好友之後,將推演的所有圖片,都以原圖的格式發了過去。
“這個推演是對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能量損耗的一個全新數學解釋,”顧然道:“湍流模型雖然已經提出很久,但實際上近二十多年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和重大改進。”
“你把數據庫的相關文獻和研究資料調出來一下。”
聽到顧然的話,喬美美趕忙坐在電腦前,進入了中科院內網,搜尋到了核研所近二十年和等離子湍流模型的所有數據資料。
“這個課題還挺多的,”她看著五六頁的論文和各種實驗數據,從華五c9到雙非院校,無數團隊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多次研究。
“把最後的數據誤差拉出來。”
按照顧然的要求在係統中輸入篩查條件,很快一張表格便從旁邊的打印機中,緩緩的生成了出來。
除了近二十年數百次實驗的誤差數字,還有這些數字通過迴歸分析之後生成的更為直觀的散點圖。
在5%~10%的區間,無數散點密密麻麻的堆積緊貼成了一片黑乎乎。
低於5%和高於10%的部分,隻有極為零星的一些散點。
看著生成出來的散點圖,結論基本上就不言而喻了。
“所有實驗的誤差基本都在這個區間。”
她喃喃說著,
看著這個區間裏麵的密密麻麻的散點,心中不知道產生了一種濃鬱的壓抑感。
從y軸的5%和10%向x軸做輔助線的話,
這兩條輔助線就像是兩個堅不可破的牆壁,
困住了全球的核物理學家近二十年。
這實驗沒有五百次也有三百次了,
始終沒有一個人能衝出去。
“是什麽造成的?”喬美美看著那個表格,問道。
她做的項目主要是應用和計算方麵,對於這種理論上的研究,認知並不深刻。
她知道核物理理論發展遇到了瓶頸,
而且整個領域的創新和重大突破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但她還真的沒有想到,原來有成百上千位前輩,已經硬著頭皮撞了這南牆二十多年。
“認知吧,”顧然道:“就像這個宇宙,人類以現有的文明,無論再怎麽轉變思路,始終隻能測量到其中的5%。”
顧然撿起桌麵上的鋼筆,畫下了兩道筆直的長線,
“對於核物理也一樣,”他聳了聳肩膀:“這百分之七左右的誤差,就是現代物理的邊界。”
“這個邊界客觀存在?他們知道麽?”
“當然知道。”
喬美美不解:“既然知道,為什麽還要一頭撞上去?”
“文明的慣性,”顧然道:“當人類到達文明的邊界,就會用窮舉法去找新的出路。”
“從個人層麵看來,這是愚蠢的,”
“但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行之有效的曆史經驗。”
“因為人類總能在無數次錯誤中,窮舉出正確的路,然後繼續走下去。”
喬美美聽著顧然的話,心中隻覺有道理,
但一看那他年紀輕輕的模樣,
心中也難免更加刮目相看了。
“你科商很高誒。”
“科商?”顧然微微皺眉:“那是什麽東西?”
“我覺得你說的這些話有些物理學的美感,但說情商不合適,”喬美美道:“所以就科商了。”
“以後別造詞了。”
喬美美看著聊天框裏的幾張推演原圖,道:“物理層麵的認知已經觸探到這麵撞不破的南牆了,所以你用數學方法嚐試突破?”
“不算是數學方法,是單位波在等離子體運動中的動態函數,”顧然道:“隻是因為這已經脫離了現代物理學的範疇,所以看上去更像是數學證明。”
“院裏說的單位波理論?”
顧然點了點頭:“所以不要用物理思維去看這個推導,把他當做物理表象之下的基本運行邏輯去理解。”
喬美美目光認真的看著那些推導,雖然仍有一些吃力,
但既然顧然說了是定理,那在心裏牢牢記住就好。
“等到核心小組人員都到位了,我會在統一組織起來詮釋一下,”顧然道:“但你作為主要負責人,可以提前先了解一下,有什麽不理解的可以問我。”
“這算是開小灶?”
顧然道:“這是科研任務。”
然後低頭認真的看了起來。
當進入工作狀態中之後,原本那個有幾分癡傻的模樣,立馬就消失不見,
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生人勿近的氣息。
大概過了幾分鍾之後,她把手機還給了顧然。
隨後搖了搖頭:“這個計算邏輯和我之前在因斯布魯克參與的一項量子誤差校正的項目有點像,”
“整個推理邏輯是完整的,但看起來沒有什麽意義。”
“而且感覺上和物理關係不大,更像是數學層麵的證明。”
“怎麽說呢,就是它是一個完整的邏輯,但是這個邏輯就像是一條馬路,沒有車輛經過的時候,它本身是沒有意義的。”
“隻有當有車輛通過的時候,它才有了始終。”
喬美美有些意猶未盡的喃喃道:“不過這邏輯很美,在學習量子計算之前,我大概花了兩年的時間,學習了數百個量子算法,”
“那些算法裏是融合了線性代數、矩陣理論、複變函數、泛函分析、數值分析等等個領域,所以我一直對邏輯有一種近乎直覺般的敏感。”
“但你這個,我很難弄懂裏麵到底是用了什麽,隻是感覺有拓撲學的影子。”
顧然聽著她的觀後感,沒有給出什麽具體評價。
總體來講,
就是說了,
但感覺和沒說一樣。
爭取的兩個點,就是整個邏輯更貼近數學層麵,以及有拓撲學的影子。
除此之外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廢話文學了。
當然,如果僅一個簡單的測試,就給一個人蓋棺定論的話,也不太合適。
“加個微信吧。”
喬美美:“嗯?”
“加個微信,我把圖片發給你。”
“哦,好。”喬美美趕忙打出手機,掃了一下顧然的二維碼。
“頭像還蠻可愛的。”
她修改了一下備注,發送了好友申請:“好了。”
顧然加上好友之後,將推演的所有圖片,都以原圖的格式發了過去。
“這個推演是對等離子體湍流模型的能量損耗的一個全新數學解釋,”顧然道:“湍流模型雖然已經提出很久,但實際上近二十多年一直沒有任何突破和重大改進。”
“你把數據庫的相關文獻和研究資料調出來一下。”
聽到顧然的話,喬美美趕忙坐在電腦前,進入了中科院內網,搜尋到了核研所近二十年和等離子湍流模型的所有數據資料。
“這個課題還挺多的,”她看著五六頁的論文和各種實驗數據,從華五c9到雙非院校,無數團隊圍繞這個課題進行了多次研究。
“把最後的數據誤差拉出來。”
按照顧然的要求在係統中輸入篩查條件,很快一張表格便從旁邊的打印機中,緩緩的生成了出來。
除了近二十年數百次實驗的誤差數字,還有這些數字通過迴歸分析之後生成的更為直觀的散點圖。
在5%~10%的區間,無數散點密密麻麻的堆積緊貼成了一片黑乎乎。
低於5%和高於10%的部分,隻有極為零星的一些散點。
看著生成出來的散點圖,結論基本上就不言而喻了。
“所有實驗的誤差基本都在這個區間。”
她喃喃說著,
看著這個區間裏麵的密密麻麻的散點,心中不知道產生了一種濃鬱的壓抑感。
從y軸的5%和10%向x軸做輔助線的話,
這兩條輔助線就像是兩個堅不可破的牆壁,
困住了全球的核物理學家近二十年。
這實驗沒有五百次也有三百次了,
始終沒有一個人能衝出去。
“是什麽造成的?”喬美美看著那個表格,問道。
她做的項目主要是應用和計算方麵,對於這種理論上的研究,認知並不深刻。
她知道核物理理論發展遇到了瓶頸,
而且整個領域的創新和重大突破變得越來越遙不可及。
但她還真的沒有想到,原來有成百上千位前輩,已經硬著頭皮撞了這南牆二十多年。
“認知吧,”顧然道:“就像這個宇宙,人類以現有的文明,無論再怎麽轉變思路,始終隻能測量到其中的5%。”
顧然撿起桌麵上的鋼筆,畫下了兩道筆直的長線,
“對於核物理也一樣,”他聳了聳肩膀:“這百分之七左右的誤差,就是現代物理的邊界。”
“這個邊界客觀存在?他們知道麽?”
“當然知道。”
喬美美不解:“既然知道,為什麽還要一頭撞上去?”
“文明的慣性,”顧然道:“當人類到達文明的邊界,就會用窮舉法去找新的出路。”
“從個人層麵看來,這是愚蠢的,”
“但從宏觀角度來看,這是行之有效的曆史經驗。”
“因為人類總能在無數次錯誤中,窮舉出正確的路,然後繼續走下去。”
喬美美聽著顧然的話,心中隻覺有道理,
但一看那他年紀輕輕的模樣,
心中也難免更加刮目相看了。
“你科商很高誒。”
“科商?”顧然微微皺眉:“那是什麽東西?”
“我覺得你說的這些話有些物理學的美感,但說情商不合適,”喬美美道:“所以就科商了。”
“以後別造詞了。”
喬美美看著聊天框裏的幾張推演原圖,道:“物理層麵的認知已經觸探到這麵撞不破的南牆了,所以你用數學方法嚐試突破?”
“不算是數學方法,是單位波在等離子體運動中的動態函數,”顧然道:“隻是因為這已經脫離了現代物理學的範疇,所以看上去更像是數學證明。”
“院裏說的單位波理論?”
顧然點了點頭:“所以不要用物理思維去看這個推導,把他當做物理表象之下的基本運行邏輯去理解。”
喬美美目光認真的看著那些推導,雖然仍有一些吃力,
但既然顧然說了是定理,那在心裏牢牢記住就好。
“等到核心小組人員都到位了,我會在統一組織起來詮釋一下,”顧然道:“但你作為主要負責人,可以提前先了解一下,有什麽不理解的可以問我。”
“這算是開小灶?”
顧然道:“這是科研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