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戴森球?開什麽玩笑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會山的議員,雖然大多沒有什麽科學素養,
但畢竟也有一些社科、自然科學出身的學者。
接受過高等物理學教育的人總歸還是有的。
在許多人被艾倫天馬行空的構想唬的連連震驚的時候,
仍舊有一些具備基本常識的議員,看破了艾倫的把戲。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麽努力,也休想撼動。
艾倫在不少議員的眼中,已經成了畫大餅的高手,
所以現在他在報方案,說構想的時候,難免不讓人多加提防,處處挑毛病。
有恰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一旦吹毛求疵的心態上來了,那總能找到一些問題。
比如現在,
艾倫的構思還沒有說完,
個別議員便已經幡然醒悟,用一副我不說話就靜靜得看著你吹牛逼的表情盯著他。
等到艾倫說完之後,他們才開口說道:
“實際上哪怕是把光伏從地上放到近地軌道上,獲得的太陽能也不會多多少吧?”
“再加上傳輸損耗的話,和地麵上區別應該並不大。”
“不過我挺意外的。”
“按照艾倫閣下您的作風,我以為您會提戴森環或者戴森球之類的商業藍圖,沒想到,從政的這段時間,讓您變得謙虛了。”
艾倫聽著議員們的質疑,也並沒有亂了陣腳,依舊風度翩翩的迴答道:“是的,議員閣下,您讓我很刮目相看。”
“我緊接著就打算作補充解釋的,但沒想到在我沒有開口之前您就已經發現了問題。”
“是的,哪怕是把星鏈衛星全部披上太陽能板,對於能量的捕捉能力依舊不足以達到質的飛越。”
“但您要清楚,這隻是第一步。”
“這是太空儲電站的雛形,而星鏈衛星的設計也不足以讓它承擔太複雜的工作,所以,它隻能算是一個接收器。”
“而真正發電的太空工廠,並不在近地軌道。”
“但正如我剛才說的,總要一步一步來。”
議員看著狡兔三窟滴水不漏的艾倫,剛才直擊命門的質疑像是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般,讓人升起一股煩躁。
於是說話也變得像潑婦罵街一般,顯得無理無據,嘶啞了幾分:“星鏈吹出去的牛已經從投資人手裏騙到了足夠的經費,那麽接下來,如果猜的沒錯的話,艾倫先生應該就要構建一個新的投資陷阱了吧?”
“這個新的投資陷阱如果要覆蓋住移民火星計劃的失敗,那您的壓力會很大。”
“畢竟在沒有什麽大話比移民火星更有噱頭了,艾倫閣下。”
麵對反對派的質疑和奚落,艾倫隻是一笑置之。
而另外一些議員,在得知近地軌道上的星鏈衛星隻是做接收器之後,
猜想就逐漸大膽了一些。
現在這個關頭,指責和奚落毫無意義。
華夏那把大火已經燒到了屁股,怎麽想辦法解決眼下的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在太陽附近的軌道鋪設光板,獲取能量之後傳輸到近地軌道上?”
“難道是戴森球計劃麽?”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戴森球的構想被提出來之後,這個構想被無數作家應用在了科幻小說裏麵。
相比較於可控核聚變,戴森球這樣的構想明顯更加具有科幻感。
也更讓人為之振奮。
艾倫搖了搖頭:“戴森球計劃是一個很絕妙的腦洞,但距離現實太遠。”
“而以人類現在的能力和資源,無論是戴森球還是戴森雲、戴森環,都是天方夜譚,”
“而且哪怕真的耗費大量的資源把衛星發射了過去,鋪設出來了一條戴森環軌道,”
“但在人類沒有能力建立太空工廠,就近使用能源的情況下,”
“接下來難免要麵對能量傳輸的過程,”
“而實際上這個難度也絲毫不亞於構建戴森環,”
“我們不可能鋪設出來一條一個天文單位的電纜,所以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最合適的方法就是通過激光,微波束傳輸,但這個過程又無法規避損耗的過程。”
“所以一通忙碌下來,或許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一百一十倍,”
艾倫自我打趣道:“或許拉上歐洲和盟友,我們用數百年的時間鋪設完了戴森環之後,在遠距離能量傳輸上也獲得了突破也不一定。”
聽著艾倫的描述,眾人也尷尬的撤迴了剛才的激情澎湃。
“那如果不做成戴森環呢,或許我們隻需要幾片戴森雲,每秒鍾捕捉到的能量就足夠維持人類數百年生產生活。”
“要知道,太陽每秒鍾釋放的輻射能量大約為3.78x10^26j\/s,如果隻用來發電,按照現在全球發電總量來算足夠人類使用3.9億年,而如果按照人類消耗的總能量來算的話,大約夠人類使用六十萬年。”
“而戴森雲並不是收集一秒,而是始終在收集,”
“所以哪怕激光傳輸到達地球之後,隻剩下了千分之一,其實也足夠人類使用了。”
經過議員們的藝術加工,
這個戴森球計劃看起來變的可靠了很多。
給太陽戴一個手鐲可能比較困難,
但如果隻是貼一個創可貼,那看上去就不是那麽難實現了。
以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太過磅礴了,
哪怕戴森雲的麵積隻有太陽輻射麵積的億分之一,
組成一個佛羅裏達州三分之一麵積的太陽能板矩陣,
哪怕算上能量損耗,也足夠人類使用了。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非常殘酷。
艾倫這次表現得非常腳踏實地,全然沒有了登陸火星那樣的狂妄:“這隻是枉顧物理現實的猜想,各位議員閣下。”
“單單是一個引力問題就完全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
“所以,各位的思考過於理想了。”
“如果想要依照戴森環的邏輯來進行構建,那麽前置條件一定是對水星進行開發。”
“這永遠不是一個獨立的工程,而是一個龐大的係統性的工程。”
“更不用說哪怕是五萬平方公裏的麵積,那也依舊需要漫長的時間。”
但畢竟也有一些社科、自然科學出身的學者。
接受過高等物理學教育的人總歸還是有的。
在許多人被艾倫天馬行空的構想唬的連連震驚的時候,
仍舊有一些具備基本常識的議員,看破了艾倫的把戲。
人心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任憑你怎麽努力,也休想撼動。
艾倫在不少議員的眼中,已經成了畫大餅的高手,
所以現在他在報方案,說構想的時候,難免不讓人多加提防,處處挑毛病。
有恰巧世界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十全十美的,一旦吹毛求疵的心態上來了,那總能找到一些問題。
比如現在,
艾倫的構思還沒有說完,
個別議員便已經幡然醒悟,用一副我不說話就靜靜得看著你吹牛逼的表情盯著他。
等到艾倫說完之後,他們才開口說道:
“實際上哪怕是把光伏從地上放到近地軌道上,獲得的太陽能也不會多多少吧?”
“再加上傳輸損耗的話,和地麵上區別應該並不大。”
“不過我挺意外的。”
“按照艾倫閣下您的作風,我以為您會提戴森環或者戴森球之類的商業藍圖,沒想到,從政的這段時間,讓您變得謙虛了。”
艾倫聽著議員們的質疑,也並沒有亂了陣腳,依舊風度翩翩的迴答道:“是的,議員閣下,您讓我很刮目相看。”
“我緊接著就打算作補充解釋的,但沒想到在我沒有開口之前您就已經發現了問題。”
“是的,哪怕是把星鏈衛星全部披上太陽能板,對於能量的捕捉能力依舊不足以達到質的飛越。”
“但您要清楚,這隻是第一步。”
“這是太空儲電站的雛形,而星鏈衛星的設計也不足以讓它承擔太複雜的工作,所以,它隻能算是一個接收器。”
“而真正發電的太空工廠,並不在近地軌道。”
“但正如我剛才說的,總要一步一步來。”
議員看著狡兔三窟滴水不漏的艾倫,剛才直擊命門的質疑像是蓄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般,讓人升起一股煩躁。
於是說話也變得像潑婦罵街一般,顯得無理無據,嘶啞了幾分:“星鏈吹出去的牛已經從投資人手裏騙到了足夠的經費,那麽接下來,如果猜的沒錯的話,艾倫先生應該就要構建一個新的投資陷阱了吧?”
“這個新的投資陷阱如果要覆蓋住移民火星計劃的失敗,那您的壓力會很大。”
“畢竟在沒有什麽大話比移民火星更有噱頭了,艾倫閣下。”
麵對反對派的質疑和奚落,艾倫隻是一笑置之。
而另外一些議員,在得知近地軌道上的星鏈衛星隻是做接收器之後,
猜想就逐漸大膽了一些。
現在這個關頭,指責和奚落毫無意義。
華夏那把大火已經燒到了屁股,怎麽想辦法解決眼下的問題才是重中之重。
“在太陽附近的軌道鋪設光板,獲取能量之後傳輸到近地軌道上?”
“難道是戴森球計劃麽?”
自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戴森球的構想被提出來之後,這個構想被無數作家應用在了科幻小說裏麵。
相比較於可控核聚變,戴森球這樣的構想明顯更加具有科幻感。
也更讓人為之振奮。
艾倫搖了搖頭:“戴森球計劃是一個很絕妙的腦洞,但距離現實太遠。”
“而以人類現在的能力和資源,無論是戴森球還是戴森雲、戴森環,都是天方夜譚,”
“而且哪怕真的耗費大量的資源把衛星發射了過去,鋪設出來了一條戴森環軌道,”
“但在人類沒有能力建立太空工廠,就近使用能源的情況下,”
“接下來難免要麵對能量傳輸的過程,”
“而實際上這個難度也絲毫不亞於構建戴森環,”
“我們不可能鋪設出來一條一個天文單位的電纜,所以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最合適的方法就是通過激光,微波束傳輸,但這個過程又無法規避損耗的過程。”
“所以一通忙碌下來,或許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一百一十倍,”
艾倫自我打趣道:“或許拉上歐洲和盟友,我們用數百年的時間鋪設完了戴森環之後,在遠距離能量傳輸上也獲得了突破也不一定。”
聽著艾倫的描述,眾人也尷尬的撤迴了剛才的激情澎湃。
“那如果不做成戴森環呢,或許我們隻需要幾片戴森雲,每秒鍾捕捉到的能量就足夠維持人類數百年生產生活。”
“要知道,太陽每秒鍾釋放的輻射能量大約為3.78x10^26j\/s,如果隻用來發電,按照現在全球發電總量來算足夠人類使用3.9億年,而如果按照人類消耗的總能量來算的話,大約夠人類使用六十萬年。”
“而戴森雲並不是收集一秒,而是始終在收集,”
“所以哪怕激光傳輸到達地球之後,隻剩下了千分之一,其實也足夠人類使用了。”
經過議員們的藝術加工,
這個戴森球計劃看起來變的可靠了很多。
給太陽戴一個手鐲可能比較困難,
但如果隻是貼一個創可貼,那看上去就不是那麽難實現了。
以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太過磅礴了,
哪怕戴森雲的麵積隻有太陽輻射麵積的億分之一,
組成一個佛羅裏達州三分之一麵積的太陽能板矩陣,
哪怕算上能量損耗,也足夠人類使用了。
想象很美好,但現實非常殘酷。
艾倫這次表現得非常腳踏實地,全然沒有了登陸火星那樣的狂妄:“這隻是枉顧物理現實的猜想,各位議員閣下。”
“單單是一個引力問題就完全不是我們可以解決的。”
“所以,各位的思考過於理想了。”
“如果想要依照戴森環的邏輯來進行構建,那麽前置條件一定是對水星進行開發。”
“這永遠不是一個獨立的工程,而是一個龐大的係統性的工程。”
“更不用說哪怕是五萬平方公裏的麵積,那也依舊需要漫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