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後浪推前浪
中科院來娛樂圈撈人!黑粉全蒙了 作者:老雪糕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95章 後浪推前浪
不過,顧然雖然看上去輕鬆,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快樂。
因為他在電影裏出現的時長,總共才不超過三分鍾。
從實驗室消失了半個多月的顧然,還是悄咪咪的迴來了。
計算模型在串列實驗室和信安局的通力合作下,已經完成了最初的測試版本。
後麵就進入了各大高校以及中科院旗下各大實驗室的驗證階段,
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一些。
顧然是昨天晚上聽到的這個消息,
他其實前天就已經迴了中科院,隻不過因為擔心被他們叼所以一直沒敢去實驗室。
從前天到昨天,他一直在自己的公寓裏麵進行計算。
想著趕緊將功補過,給兄弟們減減負,
結果昨天晚上就在內部群裏看到了趙佳林的工作匯報。
壞消息是他的忙碌毫無意義,
好消息是他雖然忙碌了兩天但進度為零。
出去玩了一個多星期,直接把他的工作狀態給打亂了,
以至於迴來之後滿腦子都是自己的角色還能在那裏加一些戲份。
一個小小的客串,直接觸發了他dna裏的表演天賦了屬於是。
顧然到餐廳買了點早餐,然後和米非凡一同去了實驗室。
“他們還在實驗室?”
“嗯,”米非凡道:“昨天計算模型下發到各大實驗室之後,他們就一直待在實驗室。”
“項目不都是已經完成了?怎麽不休息休息?”
“全國各地的研究所統一再進行驗證試驗,他們擔心剛開始這段時間反饋的問題會比較多,所以一直在實驗室守著,等著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及時進行修正。”
“子項目的反饋怎麽樣?”
“從項目開始到現在,核研所郵箱裏接收了不下五百封郵件,”米非凡道:“反饋的效果都不能簡簡單單說是不錯,可以說是非常完美。”
“因為實驗數據基本上能和模擬出來的數據完全吻合,”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個魔術。”
米非凡道:“因為在微觀層麵,那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量級,很難通過觀察和計算來進行測量,”
“所以,在粒子層麵的計算一直是一個難題,誤差往往在幾倍到幾個數量級之間。”
“但你提供的這個計算邏輯,卻解決了這個難題,這讓所有參加過驗證試驗的人感到匪夷所思。”
人類的物理學發展,換個角度來說,相當於是測量精度的不斷縮小。
剛開始可能是一個地磅,
後來是一杆秤,
再後來是一個天平。
但問題在於天平也有最小刻度,
雖然它的測量精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依舊無法測量出一粒沙子的重量。
因此,聰明的物理學家就想了一個辦法,
他們在現代物理學的指導下,先挖了一勺沙子。
通過天平比較精準的測量出來這一勺沙子的重量,
然後耐心的數完這一勺沙子有多少粒,
然後通過重量除以粒數,從而得出來每一粒沙子的重量。
這樣的方法看似非常科學,但實際上說到底還是掩耳盜鈴。
因為天平上的讀數誤差,對於一勺沙子而言,可能隻有0.1克或0.05克的區別,無傷大雅。
但如果把這個誤差放在每一粒沙子上,那可能造成的就是幾個數量級的差異。
而這也是為什麽宏觀物理學會在微觀世界失效的根本原因。
然而,更嚴重的地方在於,
微觀粒子因為波粒二象性的存在,因此或許人們稱量的不是一勺沙子,而是一勺水。
人們哪怕能夠無比精確的測量出一勺水的重量,
也無法像數沙子一樣把水分子的個數給輸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在微觀層麵上的計算和邏輯,始終是猜想,而不像經典物理一樣,宛如真理。
因此,雖然所有物理學家都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
但這麽多年來依舊是心照不宣的按照以往的老路徑進行計算和推演。
雖然隨著實驗儀器的精確,這個最終的結果也不斷的在接近真實結果,
但如果按照人類目前的文明發展速度,按照這個老路徑走下去,
或許需要幾百年,上千年,
甚至永遠也不可能走到彼岸。
因為測量儀器本來就是根據現代物理學所創造出來的,
所以儀器本身就有著客觀存在的極限。
而按照人類當下的路徑,實際上當儀器到達極限,那麽物理學也就到了盡頭。
在顧然之前,沒有人想過其他的路徑。
因為這個路徑是上世紀前半葉那些物理學大佬設定出來的,
隨後近一百年,無數物理學家都在按照這個路徑不斷前進,
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路徑。
文明的發展,總是像浪潮一樣,一浪推著一浪,
靠著慣性,緩慢向前蠕動。
往往當極為聰明的人設定出來了道路之後,人們總是願意樂此不疲的根據既定的道路向前衝鋒,
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辭,
因為每當質疑的念頭出現的時候,自己總會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放棄這種質疑。
比如說沒有人敢說比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更高,
那麽又怎麽能大言不慚的推翻他們的道路呢?
而實際上,
雖然文明的發展像是浪潮,
但不是一浪堆一浪,而是後浪推前浪,最重要的是後浪中要有新的動能的出現。
既然沒有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高,
那如果按部就班的走著他們設定出來的道路,
那又怎麽可能比他們走的更遠呢?
物理學漫長的發展史,始終在告訴所有人一個道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並不是因為巨人指出來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是他們幫後人驗證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隻可惜,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道理。
這個計算模型,算得上是自上世紀上半葉的物理學大爆發之後的第一次顛覆,
近一百年所有人都在從宏觀計算微觀,
而這個模型首次從微觀計算宏觀。
讓所有科研人員感到詫異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然設計出來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了這樣的想法,但卻已經取得了成功。
不過,顧然雖然看上去輕鬆,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麽快樂。
因為他在電影裏出現的時長,總共才不超過三分鍾。
從實驗室消失了半個多月的顧然,還是悄咪咪的迴來了。
計算模型在串列實驗室和信安局的通力合作下,已經完成了最初的測試版本。
後麵就進入了各大高校以及中科院旗下各大實驗室的驗證階段,
這個過程會比較漫長一些。
顧然是昨天晚上聽到的這個消息,
他其實前天就已經迴了中科院,隻不過因為擔心被他們叼所以一直沒敢去實驗室。
從前天到昨天,他一直在自己的公寓裏麵進行計算。
想著趕緊將功補過,給兄弟們減減負,
結果昨天晚上就在內部群裏看到了趙佳林的工作匯報。
壞消息是他的忙碌毫無意義,
好消息是他雖然忙碌了兩天但進度為零。
出去玩了一個多星期,直接把他的工作狀態給打亂了,
以至於迴來之後滿腦子都是自己的角色還能在那裏加一些戲份。
一個小小的客串,直接觸發了他dna裏的表演天賦了屬於是。
顧然到餐廳買了點早餐,然後和米非凡一同去了實驗室。
“他們還在實驗室?”
“嗯,”米非凡道:“昨天計算模型下發到各大實驗室之後,他們就一直待在實驗室。”
“項目不都是已經完成了?怎麽不休息休息?”
“全國各地的研究所統一再進行驗證試驗,他們擔心剛開始這段時間反饋的問題會比較多,所以一直在實驗室守著,等著如果有問題的話可以及時進行修正。”
“子項目的反饋怎麽樣?”
“從項目開始到現在,核研所郵箱裏接收了不下五百封郵件,”米非凡道:“反饋的效果都不能簡簡單單說是不錯,可以說是非常完美。”
“因為實驗數據基本上能和模擬出來的數據完全吻合,”
“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個魔術。”
米非凡道:“因為在微觀層麵,那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量級,很難通過觀察和計算來進行測量,”
“所以,在粒子層麵的計算一直是一個難題,誤差往往在幾倍到幾個數量級之間。”
“但你提供的這個計算邏輯,卻解決了這個難題,這讓所有參加過驗證試驗的人感到匪夷所思。”
人類的物理學發展,換個角度來說,相當於是測量精度的不斷縮小。
剛開始可能是一個地磅,
後來是一杆秤,
再後來是一個天平。
但問題在於天平也有最小刻度,
雖然它的測量精度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依舊無法測量出一粒沙子的重量。
因此,聰明的物理學家就想了一個辦法,
他們在現代物理學的指導下,先挖了一勺沙子。
通過天平比較精準的測量出來這一勺沙子的重量,
然後耐心的數完這一勺沙子有多少粒,
然後通過重量除以粒數,從而得出來每一粒沙子的重量。
這樣的方法看似非常科學,但實際上說到底還是掩耳盜鈴。
因為天平上的讀數誤差,對於一勺沙子而言,可能隻有0.1克或0.05克的區別,無傷大雅。
但如果把這個誤差放在每一粒沙子上,那可能造成的就是幾個數量級的差異。
而這也是為什麽宏觀物理學會在微觀世界失效的根本原因。
然而,更嚴重的地方在於,
微觀粒子因為波粒二象性的存在,因此或許人們稱量的不是一勺沙子,而是一勺水。
人們哪怕能夠無比精確的測量出一勺水的重量,
也無法像數沙子一樣把水分子的個數給輸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在微觀層麵上的計算和邏輯,始終是猜想,而不像經典物理一樣,宛如真理。
因此,雖然所有物理學家都知道這個問題的存在,
但這麽多年來依舊是心照不宣的按照以往的老路徑進行計算和推演。
雖然隨著實驗儀器的精確,這個最終的結果也不斷的在接近真實結果,
但如果按照人類目前的文明發展速度,按照這個老路徑走下去,
或許需要幾百年,上千年,
甚至永遠也不可能走到彼岸。
因為測量儀器本來就是根據現代物理學所創造出來的,
所以儀器本身就有著客觀存在的極限。
而按照人類當下的路徑,實際上當儀器到達極限,那麽物理學也就到了盡頭。
在顧然之前,沒有人想過其他的路徑。
因為這個路徑是上世紀前半葉那些物理學大佬設定出來的,
隨後近一百年,無數物理學家都在按照這個路徑不斷前進,
從來沒有人質疑過這個路徑。
文明的發展,總是像浪潮一樣,一浪推著一浪,
靠著慣性,緩慢向前蠕動。
往往當極為聰明的人設定出來了道路之後,人們總是願意樂此不疲的根據既定的道路向前衝鋒,
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辭,
因為每當質疑的念頭出現的時候,自己總會用各種理由說服自己,放棄這種質疑。
比如說沒有人敢說比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更高,
那麽又怎麽能大言不慚的推翻他們的道路呢?
而實際上,
雖然文明的發展像是浪潮,
但不是一浪堆一浪,而是後浪推前浪,最重要的是後浪中要有新的動能的出現。
既然沒有愛因斯坦、普朗克、玻爾那群人智商高,
那如果按部就班的走著他們設定出來的道路,
那又怎麽可能比他們走的更遠呢?
物理學漫長的發展史,始終在告訴所有人一個道理,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並不是因為巨人指出來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而是他們幫後人驗證了一條錯誤的道路。
隻可惜,很多人並不知道這個道理。
這個計算模型,算得上是自上世紀上半葉的物理學大爆發之後的第一次顛覆,
近一百年所有人都在從宏觀計算微觀,
而這個模型首次從微觀計算宏觀。
讓所有科研人員感到詫異的,不僅僅是因為顧然設計出來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更重要的是,他第一次提出了這樣的想法,但卻已經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