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初涉朝堂,展露鋒芒
楊英豪自知曉自己魂穿成朱祁鈺後,一整夜都沒能睡踏實,腦海中不斷翻滾著朱祁鈺原本那悲慘的結局,以及自己所知的大明朝諸多複雜局勢,心中那改變命運的想法愈發強烈,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怎麽都熄不滅。他在床上輾轉反側,思索著諸多應對之策,直到天剛蒙蒙亮,才帶著幾分決然的神色早早起身了。
洗漱完畢後,身邊的侍從們忙前忙後為他整理衣裝,楊英豪看著鏡中這身著華服,眉眼間透著幾分英氣的自己,暗暗給自己打氣:“既然上天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來到這大明朝,占據了朱祁鈺的身子,那我定要幹出一番作為來,絕不能再重蹈曆史的覆轍。今日可得好好去探探這朝堂的虛實了,可千萬不能露怯啊。”想著,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腰背,目光中多了幾分堅定。
用過早膳,楊英豪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朝著朝堂走去。一路上,他看著宮中那熟悉又陌生的景致,心中感慨萬千,曾經這些都隻是史書上冰冷的文字描述,如今卻真切地出現在自己眼前,而自己更是成為了這其中的一員,肩負著重塑朱祁鈺人生的使命。“這大明朝的朝堂啊,今日我楊英豪,哦不,朱祁鈺就要來會會你們了,看看這風雲變幻到底是何種模樣。”他在心裏默默想著,腳步卻未曾有絲毫遲疑。
來到朝堂外,官員們已經陸續到齊,眾人瞧見朱祁鈺來了,紛紛行禮問安。楊英豪一一迴禮,眼神卻在眾人身上打量著,那些或老謀深算,或一臉正氣的麵容,在他的注視下,各有各的神態。他心裏暗自思忖著:“這些大臣們,個個看著都不簡單呐,日後打交道可得小心謹慎些,可不能被他們給算計了去。”
踏入朝堂,楊英豪按照記憶中的位置站定,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眾人都在等待著皇帝駕臨。不多時,朱瞻基在眾人的高唿萬歲聲中登上了龍椅,楊英豪也跟著行禮,隨後直起身子,目光沉穩地站在那兒,可心裏卻還是有些緊張,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真正參與這大明朝的朝堂議事,“千萬要穩住啊,可不能出什麽岔子,得讓父皇和這些大臣們看到我的本事才行。”他默默給自己打著氣。
朱瞻基先是處理了一些尋常的政務,各地的賦稅情況、水利工程的進展等等,楊英豪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心裏將這些與自己所知的曆史一一印證,同時也觀察著各位大臣的反應。
這時,禮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今歲的祭天儀式籌備已有了初步安排,隻是在一些細節之處,還需與各位大人商議定奪,例如祭品的種類、參與祭祀的人員規格等,皆關乎我大明國之體麵,還望陛下明示。”
朱瞻基微微皺眉,看向朝堂眾人,說道:“眾卿家對此有何看法,都說說吧。”
一時間,朝堂上眾人紛紛發表起自己的意見來,有的主張一切從簡,以節省開支;有的則覺得祭天乃大事,必須極盡奢華,方能彰顯大明的昌盛與對上天的敬重。
一位老臣上前拱手道:“陛下,祭天乃國之大事,關乎我大明氣運,理應隆重至極,若太過簡省,恐上天怪罪啊,臣以為當用最上乘的祭品,選最德高望重的官員參與,方顯我大明之誠意。”這位老臣心裏想著,自己在禮部多年,一直尊崇古製,祭天這般重要之事,自然是越隆重越好,絕不能失了皇家體麵,也好讓自己在這朝堂之上繼續穩固地位。
另一位大臣卻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如今雖國勢尚好,可百姓亦需休養生息,若為一場祭天耗費過多錢財,百姓負擔加重,恐失民心呐,依臣之見,一切從簡為宜。”他暗自琢磨著,如今百姓生活也不容易,若隻想著討好上天,不顧及民生,怕是要出亂子,自己身為朝廷官員,得為百姓說說話呀。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楊英豪在一旁聽著,心中暗自思忖,這祭天儀式固然重要,可過於鋪張浪費或是太過簡陋都不妥當,他略作思考後,上前一步,行禮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楊英豪心裏其實也有些忐忑,畢竟自己這一開口,就等於是站在了眾多大臣的對立麵,可又想著若不表明自己的想法,那改變朱祁鈺命運的第一步可就邁不出去了,咬了咬牙,還是決定說出自己的見解。
朱瞻基見是朱祁鈺,眼中露出一絲詫異,不過還是點頭道:“鈺兒,你且說說看。”
楊英豪清了清嗓子,朗聲道:“父皇,兒臣以為,祭天儀式確實乃我朝重中之重,不可輕視。然,所謂敬天之意,更在於誠心,而非全然依賴於祭品之奢華。如今我大明雖國力昌盛,可仍有諸多地方百姓生活尚算困苦,若為了一場祭天傾盡過多財力,恐失民心。倒不如在保證莊重得體的基礎上,適當精簡,將節省下來的銀兩用在民生之上,如此,既能讓上天看到父皇的仁心,亦能讓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懷,此乃一舉兩得之舉啊。”說這話時,楊英豪心裏七上八下的,就怕自己這番言論得不到認可,那可就尷尬了,同時又期待著能得到父皇的支持,好讓自己在朝堂上初步站穩腳跟。
朱瞻基聽了,微微點頭,心中對朱祁鈺這番話很是認可,想著這孩子往日裏雖聰慧,卻鮮少在朝堂大事上如此清晰且有條理地發表見解,今日倒是讓自己刮目相看了,說道:“鈺兒此言甚是有理,朕也正有此意,這祭天儀式便依鈺兒所說,禮部會同戶部好好商議一番,定出個合適的章程來。”
禮部尚書趕忙應道:“遵旨,陛下聖明,小殿下思慮周全,臣等定當盡心竭力辦好此事。”心裏卻想著,這小殿下今日倒是出了風頭,往後可得留意著點兒了,可不能讓他輕易就把這禮部的事兒都給插手了去。
楊英豪微微躬身,退迴了自己的位置,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暗自慶幸道:“還好,還好,總算是得到認可了,這第一步總算是邁出去了,而且也讓眾人看到了自己不一樣的一麵,日後行事想必也能更順遂些。”
可沒等他這口氣鬆太久,又有事情發生了。戶部侍郎站出來奏道:“陛下,如今北方邊境時有韃靼侵擾,邊境的軍餉開銷日益增大,可戶部這邊的賦稅收入雖平穩,卻也經不住這般消耗,長此以往,恐難維持啊,還望陛下定奪,是否要增加賦稅以充軍餉。”
這話題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陣熱議,增加賦稅可不是小事,一旦處理不好,百姓怨聲載道,那可是會動搖國本的。
一位武將抱拳大聲說道:“陛下,軍餉乃軍中命脈,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若因軍餉不足而有了後顧之憂,那如何能安心抗敵啊,臣覺得增加賦稅雖會讓百姓一時吃苦,可也是無奈之舉,當以國事為重啊。”他心裏想著,自己在軍中多年,深知軍餉對於士兵們的重要性,若因為缺餉而讓前線戰事失利,那可就是自己的失職了,哪怕被百姓埋怨,也得先保證軍餉充足啊。
一位文臣則搖頭反駁道:“將軍此言差矣,百姓乃國之根本,若因軍餉之事就貿然增加賦稅,百姓不堪重負,定會心生不滿,到時內亂一起,外敵未平,內憂又起,我大明可就危險了呀。”這文臣心裏暗自擔憂,覺得武將們隻想著打仗,卻不顧及百姓的死活,若真增加賦稅,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楊英豪皺了皺眉頭,心中清楚這事兒棘手,可也不能任由他們這般毫無頭緒地爭論下去,於是又上前道:“父皇,兒臣覺得增加賦稅實乃下策。百姓本就靠著那幾畝薄田,辛苦勞作一年,所得也僅夠糊口,若再增加賦稅,怕是難以承受,屆時易生民變啊。兒臣以為,可從兩方麵著手,其一,徹查各地官員有無中飽私囊、貪汙稅銀之舉,將這些本應上繳朝廷的錢財追迴,其二,鼓勵商賈貿易,朝廷適當降低一些商稅,讓商賈們有利可圖,他們生意做大了,朝廷的商稅收入總量自然也會增多,如此一來,軍餉之事或可緩解,也不會加重百姓的負擔。”楊英豪一邊說著,一邊心裏想著:“這辦法雖說大膽了些,可也是目前比較可行的了,就是不知道這些大臣們和父皇能不能接受,但願別又引起一場風波才好啊。”
楊英豪這話一出,朝堂上再次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後便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之聲。
一位大臣皺著眉頭說道:“小殿下,這徹查官員貪汙一事,談何容易啊,怕是會牽扯眾多,阻力極大呀。”他心裏暗自嘀咕著,這要是真查起來,指不定會查到自己頭上呢,可不能讓這事兒輕易就推行下去啊。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還有那降低商稅,商賈們心思多著呢,萬一他們趁機哄抬物價,從中牟利,那可如何是好啊。”這大臣心裏打著小算盤,想著商賈們要是得利了,那自己的一些利益可就受損了,得想辦法阻攔才行。
朱瞻基卻是眼前一亮,他沒想到朱祁鈺今日竟能接連提出這般有見地的想法,當下說道:“鈺兒的提議倒是值得一試,戶部會同都察院,按照鈺兒所說,去仔細核查稅銀之事,另外,著人擬出一份關於商稅調整的章程來,呈上來朕再斟酌斟酌。”
“遵旨!”相關的官員趕忙領命,心裏卻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覺得小殿下這是多管閑事,有的則想著或許可以趁機撈點好處。
楊英豪這接連在朝堂上的表現,已然讓不少大臣對他另眼相看,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憚。下朝後,朱瞻基單獨把楊英豪留了下來,看著他,眼中滿是欣慰,說道:“鈺兒,今日你在朝堂上的表現,著實讓父皇意外,看來你這段時日成長了不少啊。”
楊英豪趕忙恭敬地迴道:“父皇謬讚了,兒臣隻是平日裏多讀了些書,想著能為父皇分憂,為我大明出些綿薄之力罷了。”楊英豪心裏其實挺高興的,得到父皇的認可,那自己往後行事就更有底氣了,同時也告誡自己不能驕傲,得繼續小心謹慎才是。
朱瞻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好,有這份心就好,日後朝堂之事,你可多多用心,有想法便盡管說出來。”
“是,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楊英豪應道,心裏已經在盤算著接下來要如何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又該如何應對那些可能出現的明槍暗箭了。
從朱瞻基那兒出來後,楊英豪走在迴宮的路上,心中卻並未因今日朝堂上的順利而放鬆警惕,他知道,自己今日這般出風頭,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往後的日子怕是不會太平靜了,“哼,不管怎樣,既然我決定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那就不會怕這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不過還是得多加小心,可不能被人算計了去。”他暗暗想著,目光變得深邃而堅定。
正想著,迎麵卻碰上了一位身著華服的年輕公子,身後還跟著幾個侍從,那公子瞧見楊英豪,臉上露出一絲似笑非笑的神情,上前攔住了他的去路,說道:“喲,這不是皇弟嘛,今日朝堂上可是好生威風啊,可真是讓為兄大開眼界呢。”這公子心裏很是嫉妒,想著往日裏這朱祁鈺可沒這般能耐,今日卻出盡了風頭,可不能讓他就這麽順風順水下去。
楊英豪看著眼前之人,腦海中迅速搜索著原主的記憶,很快便知曉了來人正是自己的兄長,心裏明白,這人來者不善,當下笑著迴道:“兄長說笑了,鈺兒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哪比得上兄長平日裏的沉穩大氣呀。”楊英豪心裏想著,這兄長怕是來挑刺的,可得小心應對,不能和他起正麵衝突,先敷衍過去再說。
那兄長哼了一聲,說道:“哼,希望你這風頭可莫要出過頭了,不然,可沒什麽好果子吃。”他心裏暗自得意,覺得自己這幾句話定能讓朱祁鈺心裏不好受,給他個下馬威。
楊英豪依舊麵帶微笑,迴應道:“兄長多慮了,鈺兒隻願為大明盡忠,並無他想,還望兄長莫要誤會才是。”楊英豪心裏卻冷哼一聲,想著:“想嚇唬我,可沒那麽容易,我既然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就不會被你這點小威脅給嚇住。”
那兄長冷笑一聲:“哼,但願如此吧,你可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這朝堂之上,可不是你能隨意擺弄的地方。”說罷,便帶著侍從揚長而去。
楊英豪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微微眯起了眼睛,心中暗道:“看來這宮廷之中的爭鬥,已然開始朝著自己蔓延而來了,不過,我可不會退縮,既然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那就得有勇氣麵對這一切……”
楊英豪自知曉自己魂穿成朱祁鈺後,一整夜都沒能睡踏實,腦海中不斷翻滾著朱祁鈺原本那悲慘的結局,以及自己所知的大明朝諸多複雜局勢,心中那改變命運的想法愈發強烈,猶如一團燃燒的火焰,怎麽都熄不滅。他在床上輾轉反側,思索著諸多應對之策,直到天剛蒙蒙亮,才帶著幾分決然的神色早早起身了。
洗漱完畢後,身邊的侍從們忙前忙後為他整理衣裝,楊英豪看著鏡中這身著華服,眉眼間透著幾分英氣的自己,暗暗給自己打氣:“既然上天給了我這個機會,讓我來到這大明朝,占據了朱祁鈺的身子,那我定要幹出一番作為來,絕不能再重蹈曆史的覆轍。今日可得好好去探探這朝堂的虛實了,可千萬不能露怯啊。”想著,他深吸一口氣,挺直了腰背,目光中多了幾分堅定。
用過早膳,楊英豪在一眾侍衛的簇擁下朝著朝堂走去。一路上,他看著宮中那熟悉又陌生的景致,心中感慨萬千,曾經這些都隻是史書上冰冷的文字描述,如今卻真切地出現在自己眼前,而自己更是成為了這其中的一員,肩負著重塑朱祁鈺人生的使命。“這大明朝的朝堂啊,今日我楊英豪,哦不,朱祁鈺就要來會會你們了,看看這風雲變幻到底是何種模樣。”他在心裏默默想著,腳步卻未曾有絲毫遲疑。
來到朝堂外,官員們已經陸續到齊,眾人瞧見朱祁鈺來了,紛紛行禮問安。楊英豪一一迴禮,眼神卻在眾人身上打量著,那些或老謀深算,或一臉正氣的麵容,在他的注視下,各有各的神態。他心裏暗自思忖著:“這些大臣們,個個看著都不簡單呐,日後打交道可得小心謹慎些,可不能被他們給算計了去。”
踏入朝堂,楊英豪按照記憶中的位置站定,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眾人都在等待著皇帝駕臨。不多時,朱瞻基在眾人的高唿萬歲聲中登上了龍椅,楊英豪也跟著行禮,隨後直起身子,目光沉穩地站在那兒,可心裏卻還是有些緊張,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真正參與這大明朝的朝堂議事,“千萬要穩住啊,可不能出什麽岔子,得讓父皇和這些大臣們看到我的本事才行。”他默默給自己打著氣。
朱瞻基先是處理了一些尋常的政務,各地的賦稅情況、水利工程的進展等等,楊英豪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心裏將這些與自己所知的曆史一一印證,同時也觀察著各位大臣的反應。
這時,禮部尚書出列,奏道:“陛下,今歲的祭天儀式籌備已有了初步安排,隻是在一些細節之處,還需與各位大人商議定奪,例如祭品的種類、參與祭祀的人員規格等,皆關乎我大明國之體麵,還望陛下明示。”
朱瞻基微微皺眉,看向朝堂眾人,說道:“眾卿家對此有何看法,都說說吧。”
一時間,朝堂上眾人紛紛發表起自己的意見來,有的主張一切從簡,以節省開支;有的則覺得祭天乃大事,必須極盡奢華,方能彰顯大明的昌盛與對上天的敬重。
一位老臣上前拱手道:“陛下,祭天乃國之大事,關乎我大明氣運,理應隆重至極,若太過簡省,恐上天怪罪啊,臣以為當用最上乘的祭品,選最德高望重的官員參與,方顯我大明之誠意。”這位老臣心裏想著,自己在禮部多年,一直尊崇古製,祭天這般重要之事,自然是越隆重越好,絕不能失了皇家體麵,也好讓自己在這朝堂之上繼續穩固地位。
另一位大臣卻反駁道:“大人此言差矣,如今雖國勢尚好,可百姓亦需休養生息,若為一場祭天耗費過多錢財,百姓負擔加重,恐失民心呐,依臣之見,一切從簡為宜。”他暗自琢磨著,如今百姓生活也不容易,若隻想著討好上天,不顧及民生,怕是要出亂子,自己身為朝廷官員,得為百姓說說話呀。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得麵紅耳赤,互不相讓。
楊英豪在一旁聽著,心中暗自思忖,這祭天儀式固然重要,可過於鋪張浪費或是太過簡陋都不妥當,他略作思考後,上前一步,行禮道:“父皇,兒臣有話要說。”楊英豪心裏其實也有些忐忑,畢竟自己這一開口,就等於是站在了眾多大臣的對立麵,可又想著若不表明自己的想法,那改變朱祁鈺命運的第一步可就邁不出去了,咬了咬牙,還是決定說出自己的見解。
朱瞻基見是朱祁鈺,眼中露出一絲詫異,不過還是點頭道:“鈺兒,你且說說看。”
楊英豪清了清嗓子,朗聲道:“父皇,兒臣以為,祭天儀式確實乃我朝重中之重,不可輕視。然,所謂敬天之意,更在於誠心,而非全然依賴於祭品之奢華。如今我大明雖國力昌盛,可仍有諸多地方百姓生活尚算困苦,若為了一場祭天傾盡過多財力,恐失民心。倒不如在保證莊重得體的基礎上,適當精簡,將節省下來的銀兩用在民生之上,如此,既能讓上天看到父皇的仁心,亦能讓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懷,此乃一舉兩得之舉啊。”說這話時,楊英豪心裏七上八下的,就怕自己這番言論得不到認可,那可就尷尬了,同時又期待著能得到父皇的支持,好讓自己在朝堂上初步站穩腳跟。
朱瞻基聽了,微微點頭,心中對朱祁鈺這番話很是認可,想著這孩子往日裏雖聰慧,卻鮮少在朝堂大事上如此清晰且有條理地發表見解,今日倒是讓自己刮目相看了,說道:“鈺兒此言甚是有理,朕也正有此意,這祭天儀式便依鈺兒所說,禮部會同戶部好好商議一番,定出個合適的章程來。”
禮部尚書趕忙應道:“遵旨,陛下聖明,小殿下思慮周全,臣等定當盡心竭力辦好此事。”心裏卻想著,這小殿下今日倒是出了風頭,往後可得留意著點兒了,可不能讓他輕易就把這禮部的事兒都給插手了去。
楊英豪微微躬身,退迴了自己的位置,心中卻是鬆了一口氣,暗自慶幸道:“還好,還好,總算是得到認可了,這第一步總算是邁出去了,而且也讓眾人看到了自己不一樣的一麵,日後行事想必也能更順遂些。”
可沒等他這口氣鬆太久,又有事情發生了。戶部侍郎站出來奏道:“陛下,如今北方邊境時有韃靼侵擾,邊境的軍餉開銷日益增大,可戶部這邊的賦稅收入雖平穩,卻也經不住這般消耗,長此以往,恐難維持啊,還望陛下定奪,是否要增加賦稅以充軍餉。”
這話題一出,朝堂上又是一陣熱議,增加賦稅可不是小事,一旦處理不好,百姓怨聲載道,那可是會動搖國本的。
一位武將抱拳大聲說道:“陛下,軍餉乃軍中命脈,將士們在前線浴血奮戰,若因軍餉不足而有了後顧之憂,那如何能安心抗敵啊,臣覺得增加賦稅雖會讓百姓一時吃苦,可也是無奈之舉,當以國事為重啊。”他心裏想著,自己在軍中多年,深知軍餉對於士兵們的重要性,若因為缺餉而讓前線戰事失利,那可就是自己的失職了,哪怕被百姓埋怨,也得先保證軍餉充足啊。
一位文臣則搖頭反駁道:“將軍此言差矣,百姓乃國之根本,若因軍餉之事就貿然增加賦稅,百姓不堪重負,定會心生不滿,到時內亂一起,外敵未平,內憂又起,我大明可就危險了呀。”這文臣心裏暗自擔憂,覺得武將們隻想著打仗,卻不顧及百姓的死活,若真增加賦稅,那後果不堪設想啊。
楊英豪皺了皺眉頭,心中清楚這事兒棘手,可也不能任由他們這般毫無頭緒地爭論下去,於是又上前道:“父皇,兒臣覺得增加賦稅實乃下策。百姓本就靠著那幾畝薄田,辛苦勞作一年,所得也僅夠糊口,若再增加賦稅,怕是難以承受,屆時易生民變啊。兒臣以為,可從兩方麵著手,其一,徹查各地官員有無中飽私囊、貪汙稅銀之舉,將這些本應上繳朝廷的錢財追迴,其二,鼓勵商賈貿易,朝廷適當降低一些商稅,讓商賈們有利可圖,他們生意做大了,朝廷的商稅收入總量自然也會增多,如此一來,軍餉之事或可緩解,也不會加重百姓的負擔。”楊英豪一邊說著,一邊心裏想著:“這辦法雖說大膽了些,可也是目前比較可行的了,就是不知道這些大臣們和父皇能不能接受,但願別又引起一場風波才好啊。”
楊英豪這話一出,朝堂上再次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隨後便響起了一片交頭接耳之聲。
一位大臣皺著眉頭說道:“小殿下,這徹查官員貪汙一事,談何容易啊,怕是會牽扯眾多,阻力極大呀。”他心裏暗自嘀咕著,這要是真查起來,指不定會查到自己頭上呢,可不能讓這事兒輕易就推行下去啊。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還有那降低商稅,商賈們心思多著呢,萬一他們趁機哄抬物價,從中牟利,那可如何是好啊。”這大臣心裏打著小算盤,想著商賈們要是得利了,那自己的一些利益可就受損了,得想辦法阻攔才行。
朱瞻基卻是眼前一亮,他沒想到朱祁鈺今日竟能接連提出這般有見地的想法,當下說道:“鈺兒的提議倒是值得一試,戶部會同都察院,按照鈺兒所說,去仔細核查稅銀之事,另外,著人擬出一份關於商稅調整的章程來,呈上來朕再斟酌斟酌。”
“遵旨!”相關的官員趕忙領命,心裏卻是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覺得小殿下這是多管閑事,有的則想著或許可以趁機撈點好處。
楊英豪這接連在朝堂上的表現,已然讓不少大臣對他另眼相看,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憚。下朝後,朱瞻基單獨把楊英豪留了下來,看著他,眼中滿是欣慰,說道:“鈺兒,今日你在朝堂上的表現,著實讓父皇意外,看來你這段時日成長了不少啊。”
楊英豪趕忙恭敬地迴道:“父皇謬讚了,兒臣隻是平日裏多讀了些書,想著能為父皇分憂,為我大明出些綿薄之力罷了。”楊英豪心裏其實挺高興的,得到父皇的認可,那自己往後行事就更有底氣了,同時也告誡自己不能驕傲,得繼續小心謹慎才是。
朱瞻基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好,有這份心就好,日後朝堂之事,你可多多用心,有想法便盡管說出來。”
“是,父皇,兒臣定當竭盡全力。”楊英豪應道,心裏已經在盤算著接下來要如何進一步鞏固自己在朝堂的地位,又該如何應對那些可能出現的明槍暗箭了。
從朱瞻基那兒出來後,楊英豪走在迴宮的路上,心中卻並未因今日朝堂上的順利而放鬆警惕,他知道,自己今日這般出風頭,必然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往後的日子怕是不會太平靜了,“哼,不管怎樣,既然我決定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那就不會怕這些,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是,不過還是得多加小心,可不能被人算計了去。”他暗暗想著,目光變得深邃而堅定。
正想著,迎麵卻碰上了一位身著華服的年輕公子,身後還跟著幾個侍從,那公子瞧見楊英豪,臉上露出一絲似笑非笑的神情,上前攔住了他的去路,說道:“喲,這不是皇弟嘛,今日朝堂上可是好生威風啊,可真是讓為兄大開眼界呢。”這公子心裏很是嫉妒,想著往日裏這朱祁鈺可沒這般能耐,今日卻出盡了風頭,可不能讓他就這麽順風順水下去。
楊英豪看著眼前之人,腦海中迅速搜索著原主的記憶,很快便知曉了來人正是自己的兄長,心裏明白,這人來者不善,當下笑著迴道:“兄長說笑了,鈺兒不過是略盡綿薄之力,哪比得上兄長平日裏的沉穩大氣呀。”楊英豪心裏想著,這兄長怕是來挑刺的,可得小心應對,不能和他起正麵衝突,先敷衍過去再說。
那兄長哼了一聲,說道:“哼,希望你這風頭可莫要出過頭了,不然,可沒什麽好果子吃。”他心裏暗自得意,覺得自己這幾句話定能讓朱祁鈺心裏不好受,給他個下馬威。
楊英豪依舊麵帶微笑,迴應道:“兄長多慮了,鈺兒隻願為大明盡忠,並無他想,還望兄長莫要誤會才是。”楊英豪心裏卻冷哼一聲,想著:“想嚇唬我,可沒那麽容易,我既然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就不會被你這點小威脅給嚇住。”
那兄長冷笑一聲:“哼,但願如此吧,你可莫要忘了自己的身份,這朝堂之上,可不是你能隨意擺弄的地方。”說罷,便帶著侍從揚長而去。
楊英豪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微微眯起了眼睛,心中暗道:“看來這宮廷之中的爭鬥,已然開始朝著自己蔓延而來了,不過,我可不會退縮,既然要改變朱祁鈺的命運,那就得有勇氣麵對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