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周旋應對,力挽狂瀾護大明
使者團在瓦剌陷入僵局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在大明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朱祁鎮借此機會在朝堂上大聲疾唿:“父皇,那瓦剌如此張狂,根本不把我大明使者放在眼裏,如今談判無果,出兵征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啊,咱們絕不能再這般示弱下去。”
朱祁鈺眉頭緊皺,出列迴應道:“大哥,此時出兵依舊太過倉促。使者團雖暫時陷入僵局,但也摸清了瓦剌的一些心思和底線,咱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策略,繼續與他們周旋。況且邊境的防禦工事還在加緊修築,各地援兵也在陸續抵達,我軍實力正穩步增強,此刻貿然出兵,萬一中了他們的圈套,後果不堪設想。”
大臣們又是一陣議論紛紛,武將們大多覺得朱祁鎮說得有理,認為應該盡快出兵,給瓦剌一個狠狠的教訓;而文臣們則更傾向於朱祁鈺的謹慎主張,覺得不可意氣用事,要從長計議。皇帝朱瞻基看著朝堂上爭論不休的眾人,心中憂慮萬分,這關乎大明邊境安危以及國運的大事,著實難以輕易決斷。
朱瞻基最終說道:“朕再給那使者團一些時日,讓他們繼續與瓦剌交涉,同時,邊境的軍隊要加緊操練,做好兩手準備,若談判破裂,即刻便能出兵迎敵。眾卿需各司其職,莫要懈怠。”眾人領命退下,朱祁鈺知道,這短暫的緩衝時間對他來說極為關鍵,他必須得想出更周全的辦法來應對瓦剌之事。
迴到府邸後,朱祁鈺再次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們商議對策。陳軒說道:“小殿下,那瓦剌如今之所以這般強硬,想必是覺得我大明有所忌憚,咱們不妨從周邊其他部族入手,許以好處,讓他們對瓦剌施壓,這樣或許能讓瓦剌改變態度,願意重新迴到談判桌上好好商談。”
朱祁鈺聽了,眼中一亮,點頭道:“此計甚好,不過這周邊部族眾多,需挑選那些與瓦剌有嫌隙且有一定影響力的部族,這樣方能事半功倍。李虎,你安排人手,去搜集一下周邊各部族的詳細情況,看看哪些符合條件,咱們也好盡快行動。”李虎抱拳應道:“是,小殿下,屬下這就去辦。”
而朱祁鎮那邊,見朱祁鈺又在積極謀劃應對之策,心中越發惱怒,對王振說:“那朱祁鈺還不死心,非要和本宮作對,咱們不能讓他這般順利,得想辦法破壞他的計劃。”王振陰笑著說:“太子殿下放心,老奴已經安排了人手,盯著朱祁鈺那邊的動靜呢。隻要他們有所行動,咱們就從中作梗,讓他的如意算盤落空。”
沒過幾日,李虎便將周邊各部族的情況整理了出來,呈給朱祁鈺。朱祁鈺仔細查看後,選定了幾個比較合適的部族,然後安排使者帶著厚禮,分別前往這些部族,曉之以利害,希望他們能在瓦剌問題上站在大明這一邊,對瓦剌施加壓力。
這些部族收到大明的示好與請求後,有的當即表示願意幫忙,有的則還在觀望猶豫。朱祁鈺又讓使者繼續遊說,強調大明與他們合作的誠意以及日後共同發展的諸多好處。終於,有幾個重要的部族被朱祁鈺說動,開始在暗地裏對瓦剌的行動進行掣肘,比如截斷瓦剌的一些貿易通道,減少對瓦剌的物資供應等。
瓦剌這邊,首領也先很快就察覺到了周邊的變化,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心中對大明的輕視也少了幾分。那原本強硬的態度也開始有所鬆動,使者團見此情形,趕忙趁熱打鐵,再次與也先進行談判,提出了相對合理且對雙方都有利的一些和平共處的條件。
也先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此刻若是繼續與大明僵持下去,對自己部族也不利,便終於鬆口,表示願意暫時休戰,與大明重新劃分一些邊境的貿易區域,恢複正常的往來,前提是大明要保證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物資援助。
消息傳迴大明,朝堂上下一片歡騰,朱祁鈺也鬆了一口氣。皇帝朱瞻基誇讚道:“鈺兒此次出謀劃策,功不可沒啊,若不是你堅持謹慎應對,又想出這般巧妙的辦法,這瓦剌之事怕是難以這般順利解決。”朱祁鈺趕忙謙遜地說:“父皇謬讚了,這都是諸位大臣齊心協力,以及使者團不畏艱難努力交涉的結果,孩兒隻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朱祁鎮見朱祁鈺因這事又得了父皇的誇讚,心中嫉妒得發狂,臉色陰沉得可怕。王振在旁悄聲說:“太子殿下莫要生氣,這朱祁鈺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往後有的是機會扳倒他,咱們且等著瞧。”
可還沒等朱祁鎮想出下一步對付朱祁鈺的辦法,宮中又發生了一件事。皇後娘娘突然病重,整個皇宮都陷入了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朱祁鎮忙著在皇後娘娘的寢宮侍奉,一時也無暇顧及朱祁鈺這邊了。
朱祁鈺聽聞皇後娘娘病重,念著親情,也時常前去探望。在一次探望過程中,他偶然發現皇後娘娘身邊的一個宮女神色有些異樣,總是偷偷打量眾人,行為舉止頗為可疑。朱祁鈺心中起了疑竇,便悄悄安排李虎暗中留意這個宮女的一舉一動。
沒過多久,李虎便來迴報,說那宮女時常在夜間偷偷溜出皇後娘娘的寢宮,去往一處偏僻的宮殿,似乎在與人接頭,傳遞什麽消息。朱祁鈺覺得此事不簡單,很有可能關乎皇後娘娘的病情,當下決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他帶著李虎等人,趁著夜色,悄悄埋伏在那宮女常去的偏僻宮殿附近。果然,沒過多久,就見那宮女鬼鬼祟祟地來了,與一個蒙著麵的黑衣人碰麵,兩人低聲交談著什麽。朱祁鈺等人等他們說得差不多了,突然現身,將兩人團團圍住。
那宮女和黑衣人見狀,嚇得臉色蒼白,想要逃跑卻無路可逃。朱祁鈺厲聲問道:“你們是何人?在此偷偷摸摸,究竟所為何事?若不從實招來,休怪本殿下不客氣了。”那宮女嚇得癱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說:“小殿下,饒命啊,奴婢也是被逼無奈,是有人指使奴婢在皇後娘娘的藥裏下毒,想要謀害皇後娘娘啊。”
朱祁鈺一聽,心中大驚,又問道:“是何人指使?你若敢隱瞞半句,定不輕饒。”宮女哭著說:“是……是太子殿下身邊的王振,他說隻要奴婢辦成此事,就會給奴婢一大筆銀子,讓奴婢後半輩子衣食無憂,奴婢一時糊塗,就聽信了他的話啊,小殿下,求求您饒了奴婢吧。”
朱祁鈺心中怒火中燒,他沒想到朱祁鎮竟然如此狠毒,為了爭權奪利,連自己的母後都要謀害。他當下命人將宮女和黑衣人押下去,嚴加看管,然後拿著此事的證據,徑直去見了父皇朱瞻基。
朱瞻基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竟然發展到了這般地步,當下下令徹查此事,一定要還皇後娘娘一個公道。
朱祁鎮得知事情敗露,嚇得趕忙跑到朱瞻基麵前,跪地求饒:“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絕不知道此事,定是那王振背著兒臣胡作非為,兒臣平日裏對母後敬重有加,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啊。”朱瞻基看著朱祁鎮,失望地說:“你身為太子,身邊之人做出這等事,你也難辭其咎,先迴宮閉門思過吧,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朱祁鎮灰溜溜地迴了東宮,一邊怨恨王振給自己惹了這麽大的麻煩,一邊又對朱祁鈺恨得咬牙切齒,覺得都是他壞了自己的好事。而朱祁鈺則憑借此事,讓朱瞻基對他越發信任和看重,畢竟他及時發現並揭露了這一陰謀,護住了皇後娘娘。
經此一遭,皇宮內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朱祁鎮的威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朱祁鈺則趁機在宮中以及朝堂上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招攬了更多有識之士到自己身邊。
然而,朱祁鈺也明白,朱祁鎮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往後的日子裏,定然還會有更多的明槍暗箭朝他射來。但他已然無所畏懼,心中那改變朱祁鈺命運、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的信念支撐著他,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去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守護好這大明的江山社稷,讓百姓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不再受戰亂之苦,不再被宮廷爭鬥所波及。
隻是,未來的局勢依舊變幻莫測,朱祁鈺還需步步為營,繼續在這複雜的大明舞台上,演繹出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向著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明天奮勇前行。
使者團在瓦剌陷入僵局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麵,在大明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朱祁鎮借此機會在朝堂上大聲疾唿:“父皇,那瓦剌如此張狂,根本不把我大明使者放在眼裏,如今談判無果,出兵征討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啊,咱們絕不能再這般示弱下去。”
朱祁鈺眉頭緊皺,出列迴應道:“大哥,此時出兵依舊太過倉促。使者團雖暫時陷入僵局,但也摸清了瓦剌的一些心思和底線,咱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調整策略,繼續與他們周旋。況且邊境的防禦工事還在加緊修築,各地援兵也在陸續抵達,我軍實力正穩步增強,此刻貿然出兵,萬一中了他們的圈套,後果不堪設想。”
大臣們又是一陣議論紛紛,武將們大多覺得朱祁鎮說得有理,認為應該盡快出兵,給瓦剌一個狠狠的教訓;而文臣們則更傾向於朱祁鈺的謹慎主張,覺得不可意氣用事,要從長計議。皇帝朱瞻基看著朝堂上爭論不休的眾人,心中憂慮萬分,這關乎大明邊境安危以及國運的大事,著實難以輕易決斷。
朱瞻基最終說道:“朕再給那使者團一些時日,讓他們繼續與瓦剌交涉,同時,邊境的軍隊要加緊操練,做好兩手準備,若談判破裂,即刻便能出兵迎敵。眾卿需各司其職,莫要懈怠。”眾人領命退下,朱祁鈺知道,這短暫的緩衝時間對他來說極為關鍵,他必須得想出更周全的辦法來應對瓦剌之事。
迴到府邸後,朱祁鈺再次召集了自己的心腹們商議對策。陳軒說道:“小殿下,那瓦剌如今之所以這般強硬,想必是覺得我大明有所忌憚,咱們不妨從周邊其他部族入手,許以好處,讓他們對瓦剌施壓,這樣或許能讓瓦剌改變態度,願意重新迴到談判桌上好好商談。”
朱祁鈺聽了,眼中一亮,點頭道:“此計甚好,不過這周邊部族眾多,需挑選那些與瓦剌有嫌隙且有一定影響力的部族,這樣方能事半功倍。李虎,你安排人手,去搜集一下周邊各部族的詳細情況,看看哪些符合條件,咱們也好盡快行動。”李虎抱拳應道:“是,小殿下,屬下這就去辦。”
而朱祁鎮那邊,見朱祁鈺又在積極謀劃應對之策,心中越發惱怒,對王振說:“那朱祁鈺還不死心,非要和本宮作對,咱們不能讓他這般順利,得想辦法破壞他的計劃。”王振陰笑著說:“太子殿下放心,老奴已經安排了人手,盯著朱祁鈺那邊的動靜呢。隻要他們有所行動,咱們就從中作梗,讓他的如意算盤落空。”
沒過幾日,李虎便將周邊各部族的情況整理了出來,呈給朱祁鈺。朱祁鈺仔細查看後,選定了幾個比較合適的部族,然後安排使者帶著厚禮,分別前往這些部族,曉之以利害,希望他們能在瓦剌問題上站在大明這一邊,對瓦剌施加壓力。
這些部族收到大明的示好與請求後,有的當即表示願意幫忙,有的則還在觀望猶豫。朱祁鈺又讓使者繼續遊說,強調大明與他們合作的誠意以及日後共同發展的諸多好處。終於,有幾個重要的部族被朱祁鈺說動,開始在暗地裏對瓦剌的行動進行掣肘,比如截斷瓦剌的一些貿易通道,減少對瓦剌的物資供應等。
瓦剌這邊,首領也先很快就察覺到了周邊的變化,感受到了來自各方的壓力,心中對大明的輕視也少了幾分。那原本強硬的態度也開始有所鬆動,使者團見此情形,趕忙趁熱打鐵,再次與也先進行談判,提出了相對合理且對雙方都有利的一些和平共處的條件。
也先經過深思熟慮後,覺得此刻若是繼續與大明僵持下去,對自己部族也不利,便終於鬆口,表示願意暫時休戰,與大明重新劃分一些邊境的貿易區域,恢複正常的往來,前提是大明要保證每年給予一定數量的物資援助。
消息傳迴大明,朝堂上下一片歡騰,朱祁鈺也鬆了一口氣。皇帝朱瞻基誇讚道:“鈺兒此次出謀劃策,功不可沒啊,若不是你堅持謹慎應對,又想出這般巧妙的辦法,這瓦剌之事怕是難以這般順利解決。”朱祁鈺趕忙謙遜地說:“父皇謬讚了,這都是諸位大臣齊心協力,以及使者團不畏艱難努力交涉的結果,孩兒隻是略盡綿薄之力罷了。”
朱祁鎮見朱祁鈺因這事又得了父皇的誇讚,心中嫉妒得發狂,臉色陰沉得可怕。王振在旁悄聲說:“太子殿下莫要生氣,這朱祁鈺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往後有的是機會扳倒他,咱們且等著瞧。”
可還沒等朱祁鎮想出下一步對付朱祁鈺的辦法,宮中又發生了一件事。皇後娘娘突然病重,整個皇宮都陷入了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朱祁鎮忙著在皇後娘娘的寢宮侍奉,一時也無暇顧及朱祁鈺這邊了。
朱祁鈺聽聞皇後娘娘病重,念著親情,也時常前去探望。在一次探望過程中,他偶然發現皇後娘娘身邊的一個宮女神色有些異樣,總是偷偷打量眾人,行為舉止頗為可疑。朱祁鈺心中起了疑竇,便悄悄安排李虎暗中留意這個宮女的一舉一動。
沒過多久,李虎便來迴報,說那宮女時常在夜間偷偷溜出皇後娘娘的寢宮,去往一處偏僻的宮殿,似乎在與人接頭,傳遞什麽消息。朱祁鈺覺得此事不簡單,很有可能關乎皇後娘娘的病情,當下決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他帶著李虎等人,趁著夜色,悄悄埋伏在那宮女常去的偏僻宮殿附近。果然,沒過多久,就見那宮女鬼鬼祟祟地來了,與一個蒙著麵的黑衣人碰麵,兩人低聲交談著什麽。朱祁鈺等人等他們說得差不多了,突然現身,將兩人團團圍住。
那宮女和黑衣人見狀,嚇得臉色蒼白,想要逃跑卻無路可逃。朱祁鈺厲聲問道:“你們是何人?在此偷偷摸摸,究竟所為何事?若不從實招來,休怪本殿下不客氣了。”那宮女嚇得癱倒在地,哆哆嗦嗦地說:“小殿下,饒命啊,奴婢也是被逼無奈,是有人指使奴婢在皇後娘娘的藥裏下毒,想要謀害皇後娘娘啊。”
朱祁鈺一聽,心中大驚,又問道:“是何人指使?你若敢隱瞞半句,定不輕饒。”宮女哭著說:“是……是太子殿下身邊的王振,他說隻要奴婢辦成此事,就會給奴婢一大筆銀子,讓奴婢後半輩子衣食無憂,奴婢一時糊塗,就聽信了他的話啊,小殿下,求求您饒了奴婢吧。”
朱祁鈺心中怒火中燒,他沒想到朱祁鎮竟然如此狠毒,為了爭權奪利,連自己的母後都要謀害。他當下命人將宮女和黑衣人押下去,嚴加看管,然後拿著此事的證據,徑直去見了父皇朱瞻基。
朱瞻基聽聞此事後,勃然大怒,他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之間的爭鬥竟然發展到了這般地步,當下下令徹查此事,一定要還皇後娘娘一個公道。
朱祁鎮得知事情敗露,嚇得趕忙跑到朱瞻基麵前,跪地求饒:“父皇,兒臣冤枉啊,兒臣絕不知道此事,定是那王振背著兒臣胡作非為,兒臣平日裏對母後敬重有加,怎會做出這等大逆不道之事啊。”朱瞻基看著朱祁鎮,失望地說:“你身為太子,身邊之人做出這等事,你也難辭其咎,先迴宮閉門思過吧,待朕查明真相,再做定奪。”
朱祁鎮灰溜溜地迴了東宮,一邊怨恨王振給自己惹了這麽大的麻煩,一邊又對朱祁鈺恨得咬牙切齒,覺得都是他壞了自己的好事。而朱祁鈺則憑借此事,讓朱瞻基對他越發信任和看重,畢竟他及時發現並揭露了這一陰謀,護住了皇後娘娘。
經此一遭,皇宮內的局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朱祁鎮的威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而朱祁鈺則趁機在宮中以及朝堂上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勢力,招攬了更多有識之士到自己身邊。
然而,朱祁鈺也明白,朱祁鎮絕不會就此善罷甘休,往後的日子裏,定然還會有更多的明槍暗箭朝他射來。但他已然無所畏懼,心中那改變朱祁鈺命運、讓大明更加繁榮昌盛的信念支撐著他,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他都要堅定地走下去,去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守護好這大明的江山社稷,讓百姓能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不再受戰亂之苦,不再被宮廷爭鬥所波及。
隻是,未來的局勢依舊變幻莫測,朱祁鈺還需步步為營,繼續在這複雜的大明舞台上,演繹出屬於自己的傳奇故事,向著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明天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