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風雲變幻,危機暗伏
朱祁鈺在軍政和經濟方麵的諸多舉措逐漸有了成效,可這也讓他愈發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各方勢力對他的關注日益增多,暗流湧動得越發洶湧了。
這日,朱祁鈺正在王府中與謀士們商討下一步的計劃,主要是圍繞著如何進一步推廣那改良後的訓練之法以及擴大海外貿易規模的事兒。
張誠拿著一遝資料,向朱祁鈺匯報道:“殿下,如今那鴛鴦陣在幾處軍營試行後效果顯著,士兵們配合越發默契,戰鬥力提升頗為明顯。林將軍等幾位將領都建議可以將其在更多的軍隊裏推行開來,隻是這需要朝廷撥出一筆銀子,用於培養更多熟悉此陣的基層軍官,好去各地言傳身教啊。”
朱祁鈺微微點頭,說道:“銀子的事兒,本王會想辦法與戶部那邊再商議,這訓練之法的推廣確實宜早不宜遲,關乎我大明軍隊的整體實力提升,不可懈怠。那海外貿易呢,戶部和兵部商議得如何了?”
劉方接過話頭說道:“殿下,兩部已經初步擬定了方案,打算先從沿海幾個富庶之地挑選經驗豐富的船工、商賈,組織五支小規模的船隊,去往南洋諸國進行貿易往來。隻是對於出海船隻的規格、攜帶貨物種類以及貿易所得的上繳比例等細則,還需進一步敲定。”
朱祁鈺思索著說道:“嗯,這些細節關乎成敗,定要慎重。本王覺得可以召集一些熟知海外情況的水手、商人一同參與討論,集思廣益,確保咱們這出海貿易能順利開展,又能讓朝廷和百姓都獲利。”
眾人正說著,突然王府的侍從匆匆進來,神色有些慌張地說道:“殿下,外麵來了幾位宮中的公公,說是奉陛下旨意,宣殿下即刻進宮呢。”
朱祁鈺心中一凜,不知何事如此急切,當下也不敢耽擱,整理了下衣冠,便跟著公公們往宮中趕去。
來到宮中大殿,朱祁鈺見皇帝朱瞻基麵色略顯凝重,趕忙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不知父皇急召兒臣所為何事?”
朱瞻基看著朱祁鈺,沉默了片刻後說道:“鈺兒,朕聽聞你近些日子在外麵動作頗多啊,先是整頓軍營,如今又要搞什麽海外貿易,朝堂之上對此可是議論紛紛,有人說你這是心懷不軌,意圖擴張勢力啊。”
朱祁鈺一聽,趕忙跪下說道:“父皇明鑒啊,兒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整頓軍營,是為了提升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以防外敵侵擾;而那海外貿易,也是想為朝廷開辟財源,讓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些,絕無半點私心啊。”
朱瞻基微微歎了口氣,說道:“朕自是信你,可如今各方勢力都盯著你,朕也不得不有所顧慮。那幾位王爺聯名上奏,說你插手軍政、經濟之事太過頻繁,逾越了本分,朕雖壓下了奏疏,可這風言風語卻止不住啊。”
朱祁鈺心中明白,這定是那些視自己為眼中釘的人在背後搞鬼,當下說道:“父皇,兒臣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那些流言蜚語,隻是不想讓這些無端的指責影響了正事,還望父皇能為兒臣做主啊。”
朱瞻基思忖片刻後說道:“朕會下旨讓他們莫要再胡亂揣測,隻是你日後行事,更要低調些,莫要給人落下把柄。還有那海外貿易之事,既然已經開始籌備了,便要確保萬無一失,切不可出了差池,不然朕也保不了你。”
朱祁鈺連忙應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定當小心謹慎,不負父皇期望。”
從宮中出來後,朱祁鈺的心情有些沉重,他知道,自己的路是越來越難走了,那些王爺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可以打壓自己的機會,必須得想辦法應對才是。
迴到王府,朱祁鈺召集心腹們商議對策。張誠說道:“殿下,如今咱們得加快拉攏朝中大臣的步伐了,隻有讓更多的人支持殿下您,那些王爺們的讒言才起不了作用。”
劉方也附和道:“沒錯,殿下可以多去拜訪一些中立的大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看到殿下您的真心和能力,爭取把他們拉到咱們這一邊來。”
朱祁鈺覺得有理,當下便開始安排起來,準備親自去拜訪幾位關鍵的大臣。
可還沒等他開始行動,麻煩事又找上門了。這天,朱祁鈺原本打算去視察火器研製的進展,剛出王府沒多遠,突然街邊闖出一群蒙麵人,手持利刃,直朝朱祁鈺衝來。
身邊的護衛們立刻拔刀迎敵,雙方混戰在一起。朱祁鈺心中大驚,沒想到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敢公然行刺自己。護衛們雖拚死保護,可那些蒙麵人似乎訓練有素,一時間竟難以擊退。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隊巡邏的京城衛戍軍恰好路過,見此情形,趕忙加入戰鬥,這才將那群蒙麵人擊退,不過也有幾名護衛受了傷。
朱祁鈺臉色陰沉,他知道,這次行刺絕非偶然,肯定是有人蓄意為之,想要自己的性命。迴到王府後,他下令徹查此事,一定要揪出幕後黑手。
經過幾日的排查,終於有了些線索,那些蒙麵人的兵器、服飾等似乎與某個江湖幫派有些關聯,而這個江湖幫派背後,隱隱有著某位王爺的影子。
朱祁鈺心中怒火中燒,可他也明白,沒有確鑿的證據,不能輕舉妄動。當下便吩咐張誠等人繼續暗中調查,務必要找到鐵證。
而在朝堂上,那幾位王爺依舊不依不饒,時常在一些事情上刁難朱祁鈺,試圖抹黑他的名聲。
一次朝會上,討論關於京城附近水利工程修繕的事兒,朱祁鈺提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案,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提高工程效率。可一位王爺卻跳出來說道:“鈺王殿下,您整日忙著那些軍政大事,這水利工程您又了解多少?莫不是隨便想個法子來糊弄大家吧,臣覺得您還是莫要插手為好。”
朱祁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說道:“王叔,本王雖不才,可也心係百姓,這方案是本王經過多日實地考察,又與諸多能工巧匠商討後得出的,怎會是糊弄大家?倒是王叔您,一心隻想著阻撓正事,不知是何居心啊。”
兩人在朝堂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後還是皇帝朱瞻基出麵製止了這場紛爭,說道:“都莫要吵了,此事交由工部去仔細審核評估,看看鈺兒的方案是否可行,再做定奪。”
下了朝後,朱祁鈺深知自己不能被動挨打,必須主動出擊了。他一方麵繼續督促各項計劃穩步推進,無論是軍事改革、海外貿易還是民生工程等,都不能因為這些阻礙就停滯不前;另一方麵,他也開始收集那些王爺們暗中結黨營私、妄圖擾亂朝堂的證據,準備在合適的時機,一舉揭露他們的惡行,讓他們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在這個過程中,朱祁鈺也遇到了不少支持他的人,比如一些正直的官員、民間的賢能之士,都被他一心為國為民的舉動所打動,紛紛站出來為他說話,這也讓朱祁鈺在這複雜險惡的局勢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力量。
日子就在這緊張又充滿變數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朱祁鈺在大明的這盤棋局上,小心翼翼卻又堅定地落下每一顆棋子,他知道,自己距離改變命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已然沒有了退路,隻能咬著牙,朝著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前方,一步步邁進,哪怕前方是荊棘密布,也絕不退縮。
朱祁鈺在軍政和經濟方麵的諸多舉措逐漸有了成效,可這也讓他愈發處在風口浪尖之上,各方勢力對他的關注日益增多,暗流湧動得越發洶湧了。
這日,朱祁鈺正在王府中與謀士們商討下一步的計劃,主要是圍繞著如何進一步推廣那改良後的訓練之法以及擴大海外貿易規模的事兒。
張誠拿著一遝資料,向朱祁鈺匯報道:“殿下,如今那鴛鴦陣在幾處軍營試行後效果顯著,士兵們配合越發默契,戰鬥力提升頗為明顯。林將軍等幾位將領都建議可以將其在更多的軍隊裏推行開來,隻是這需要朝廷撥出一筆銀子,用於培養更多熟悉此陣的基層軍官,好去各地言傳身教啊。”
朱祁鈺微微點頭,說道:“銀子的事兒,本王會想辦法與戶部那邊再商議,這訓練之法的推廣確實宜早不宜遲,關乎我大明軍隊的整體實力提升,不可懈怠。那海外貿易呢,戶部和兵部商議得如何了?”
劉方接過話頭說道:“殿下,兩部已經初步擬定了方案,打算先從沿海幾個富庶之地挑選經驗豐富的船工、商賈,組織五支小規模的船隊,去往南洋諸國進行貿易往來。隻是對於出海船隻的規格、攜帶貨物種類以及貿易所得的上繳比例等細則,還需進一步敲定。”
朱祁鈺思索著說道:“嗯,這些細節關乎成敗,定要慎重。本王覺得可以召集一些熟知海外情況的水手、商人一同參與討論,集思廣益,確保咱們這出海貿易能順利開展,又能讓朝廷和百姓都獲利。”
眾人正說著,突然王府的侍從匆匆進來,神色有些慌張地說道:“殿下,外麵來了幾位宮中的公公,說是奉陛下旨意,宣殿下即刻進宮呢。”
朱祁鈺心中一凜,不知何事如此急切,當下也不敢耽擱,整理了下衣冠,便跟著公公們往宮中趕去。
來到宮中大殿,朱祁鈺見皇帝朱瞻基麵色略顯凝重,趕忙行禮道:“兒臣拜見父皇,不知父皇急召兒臣所為何事?”
朱瞻基看著朱祁鈺,沉默了片刻後說道:“鈺兒,朕聽聞你近些日子在外麵動作頗多啊,先是整頓軍營,如今又要搞什麽海外貿易,朝堂之上對此可是議論紛紛,有人說你這是心懷不軌,意圖擴張勢力啊。”
朱祁鈺一聽,趕忙跪下說道:“父皇明鑒啊,兒臣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整頓軍營,是為了提升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以防外敵侵擾;而那海外貿易,也是想為朝廷開辟財源,讓百姓的日子能好過些,絕無半點私心啊。”
朱瞻基微微歎了口氣,說道:“朕自是信你,可如今各方勢力都盯著你,朕也不得不有所顧慮。那幾位王爺聯名上奏,說你插手軍政、經濟之事太過頻繁,逾越了本分,朕雖壓下了奏疏,可這風言風語卻止不住啊。”
朱祁鈺心中明白,這定是那些視自己為眼中釘的人在背後搞鬼,當下說道:“父皇,兒臣行得正坐得端,不怕那些流言蜚語,隻是不想讓這些無端的指責影響了正事,還望父皇能為兒臣做主啊。”
朱瞻基思忖片刻後說道:“朕會下旨讓他們莫要再胡亂揣測,隻是你日後行事,更要低調些,莫要給人落下把柄。還有那海外貿易之事,既然已經開始籌備了,便要確保萬無一失,切不可出了差池,不然朕也保不了你。”
朱祁鈺連忙應道:“兒臣謹遵父皇教誨,定當小心謹慎,不負父皇期望。”
從宮中出來後,朱祁鈺的心情有些沉重,他知道,自己的路是越來越難走了,那些王爺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可以打壓自己的機會,必須得想辦法應對才是。
迴到王府,朱祁鈺召集心腹們商議對策。張誠說道:“殿下,如今咱們得加快拉攏朝中大臣的步伐了,隻有讓更多的人支持殿下您,那些王爺們的讒言才起不了作用。”
劉方也附和道:“沒錯,殿下可以多去拜訪一些中立的大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他們看到殿下您的真心和能力,爭取把他們拉到咱們這一邊來。”
朱祁鈺覺得有理,當下便開始安排起來,準備親自去拜訪幾位關鍵的大臣。
可還沒等他開始行動,麻煩事又找上門了。這天,朱祁鈺原本打算去視察火器研製的進展,剛出王府沒多遠,突然街邊闖出一群蒙麵人,手持利刃,直朝朱祁鈺衝來。
身邊的護衛們立刻拔刀迎敵,雙方混戰在一起。朱祁鈺心中大驚,沒想到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敢公然行刺自己。護衛們雖拚死保護,可那些蒙麵人似乎訓練有素,一時間竟難以擊退。
就在這危急時刻,一隊巡邏的京城衛戍軍恰好路過,見此情形,趕忙加入戰鬥,這才將那群蒙麵人擊退,不過也有幾名護衛受了傷。
朱祁鈺臉色陰沉,他知道,這次行刺絕非偶然,肯定是有人蓄意為之,想要自己的性命。迴到王府後,他下令徹查此事,一定要揪出幕後黑手。
經過幾日的排查,終於有了些線索,那些蒙麵人的兵器、服飾等似乎與某個江湖幫派有些關聯,而這個江湖幫派背後,隱隱有著某位王爺的影子。
朱祁鈺心中怒火中燒,可他也明白,沒有確鑿的證據,不能輕舉妄動。當下便吩咐張誠等人繼續暗中調查,務必要找到鐵證。
而在朝堂上,那幾位王爺依舊不依不饒,時常在一些事情上刁難朱祁鈺,試圖抹黑他的名聲。
一次朝會上,討論關於京城附近水利工程修繕的事兒,朱祁鈺提出了一個合理的方案,既能節省開支,又能提高工程效率。可一位王爺卻跳出來說道:“鈺王殿下,您整日忙著那些軍政大事,這水利工程您又了解多少?莫不是隨便想個法子來糊弄大家吧,臣覺得您還是莫要插手為好。”
朱祁鈺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說道:“王叔,本王雖不才,可也心係百姓,這方案是本王經過多日實地考察,又與諸多能工巧匠商討後得出的,怎會是糊弄大家?倒是王叔您,一心隻想著阻撓正事,不知是何居心啊。”
兩人在朝堂上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最後還是皇帝朱瞻基出麵製止了這場紛爭,說道:“都莫要吵了,此事交由工部去仔細審核評估,看看鈺兒的方案是否可行,再做定奪。”
下了朝後,朱祁鈺深知自己不能被動挨打,必須主動出擊了。他一方麵繼續督促各項計劃穩步推進,無論是軍事改革、海外貿易還是民生工程等,都不能因為這些阻礙就停滯不前;另一方麵,他也開始收集那些王爺們暗中結黨營私、妄圖擾亂朝堂的證據,準備在合適的時機,一舉揭露他們的惡行,讓他們再也無法興風作浪。
在這個過程中,朱祁鈺也遇到了不少支持他的人,比如一些正直的官員、民間的賢能之士,都被他一心為國為民的舉動所打動,紛紛站出來為他說話,這也讓朱祁鈺在這複雜險惡的局勢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力量。
日子就在這緊張又充滿變數的氛圍中一天天過去,朱祁鈺在大明的這盤棋局上,小心翼翼卻又堅定地落下每一顆棋子,他知道,自己距離改變命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他已然沒有了退路,隻能咬著牙,朝著那未知卻又充滿希望的前方,一步步邁進,哪怕前方是荊棘密布,也絕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