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是番外篇之女駙馬的最後一章,後續迴歸主線內容。
重審之日,公堂之上氣氛肅穆莊重。邵明珠端坐主審之位,神色莊重而嚴肅,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堂下。
郗鑒身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代表皇帝坐在一旁,麵容沉靜,帶著審視的目光。
謝啟作為廷尉代表最高法,也是一臉嚴肅,準備維護律法的威嚴。
邵明珠一拍驚堂木,大聲說道:“帶馮淑珍上堂!”
馮淑珍被帶了上來,她麵容憔悴,發絲淩亂,但眼神中仍透著不屈和希望的光芒。
邵明珠看著馮淑珍,說道:“馮淑珍,今日三司會審,定要將你的案子查個水落石出,你可要如實招來。”
馮淑珍跪地,聲音堅定地說道:“大人,民女定當如實陳述。”
邵明珠點了點頭,開始詢問案件的細節。
“馮淑珍,你女扮男裝參加科舉,究竟所為何事?”邵明珠問道。
馮淑珍眼中含淚,說道:“大人,民女未婚夫蒙冤慘死。那王虎與李世昌覬覦我未婚夫家中產業,設計誣陷他,可憐我那未婚夫被屈打成招,做成烏盆含冤慘死。民女多次告狀,卻均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才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隻為能有機會替他申冤。”
謝啟冷哼一聲:“即便如此,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這等國家掄才大典,藐視律法,也是大罪!再者王虎與李世昌已受到律法的製裁,李家的冤情已經昭雪,現在說的是你女扮男裝,藐視朝廷律法的事。”
馮淑珍說道:“大人,若律法能為民做主,民女又怎會冒險犯此大錯?那些官員官官相護,民女走投無路,唯有如此,才能引起朝廷重視。”
郗鑒此時開口道:“馮氏,你所言雖有苦衷,但律法不可違。不過,若你所言屬實,朝廷自會公正裁決。”
邵明珠此時說話了:“李家一案證據確鑿,王虎與李世昌已經伏法,本侯審的案子。馮淑珍你現在可以為自己辯解一下。”
隻見開原公主說話了:“馮淑珍你一心救夫我欽佩,但是萬不該進宮來誤我終身!”
隻見馮淑珍深吸一口氣,眼中淚光閃爍,卻又透著堅定,說道:“公主,侯爺,各位大人。民女深知自己犯下大錯,可民女實在是走投無路啊。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我的夫婿李公子,可以還他個公道!公主您說民女萬不該進宮來誤您終身,民女知罪,罪該萬死。但民女從未有過一絲一毫冒犯皇家的心思,更不是蓄意擾亂朝廷。公主,您貴為金枝玉葉,或許無法體會民女這等民間女子的苦楚。民女的夫婿李釗廷,他是那樣的善良正直,卻被那王虎與李世昌誣陷迫害,含冤而死。民女四處告狀,那些官員們或是推諉塞責,或是收受了賄賂,對民女的哭訴充耳不聞。民女在這世上孤立無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司馬凝雪聽到馮淑珍的哭訴,眼眶也是紅紅的,一直在強忍著淚水。周圍的百姓更是唏噓不已。
馮淑珍接著說道:“公主啊,民女也曾想過放棄,可每當想到夫婿的冤屈,想到他死不瞑目的模樣,民女的心就如同被千刀萬剮。民女若不為他討迴公道,如何對得起他生前對民女的深情厚意?如何對得起我們曾經的海誓山盟? 公主,民女從家鄉出發,一路風餐露宿,受盡了白眼和欺淩。為了湊足盤纏,民女甚至不得不放下尊嚴,去沿街乞討。可民女從未有過一絲退縮,因為民女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為夫婿申冤。”
邵明珠見郗鑒的表情也有些動容,便給司馬凝雪使了個眼色,隻見司馬凝雪心領神會,拿出手絹開始擦拭淚水。門外的李成風開始帶起了節奏道“大人,馮淑珍的真情如此難得,這樣有情有義的女子不該死。”說完周圍的百姓也開始給馮淑珍求情,求情之聲絡繹不絕。
邵明珠拍了一下驚堂木道:“安靜,馮淑珍你接著說。”
“公主,民女好不容易來到京城,參加科舉,本以為能借此機會為夫婿洗清冤屈。卻不曾想,被召入了深宮。這並非民女所願,民女從未想過要攀附皇家的榮華富貴,從未想過要與公主您爭奪什麽。 公主您生長在深宮,衣食無憂,不知民間女子為了生存,為了愛情,需要付出何等的艱辛和努力。民女為了救夫,不惜拋棄一切,不顧生死。公主啊,您也是女子,應當能夠理解民女對夫婿的這份深情。 公主,誤您終身並非民女本意。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是陛下傳下的聖旨,民女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違背聖意,冒昧進宮門。公主,請您息雷霆之怒,聽民女把這真情實話一一道來。”
馮淑珍此時嗓子已經哭啞了,但還是堅持說道:“公主,民女知道自己的行為給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傷害,民女願意用一切來彌補。隻要能讓民女為夫婿申冤成功,哪怕是讓民女付出生命的代價,民女也在所不惜。淑珍此生都會對公主感恩戴德,為公主祈福,願公主一生順遂,幸福安康。”
司馬凝雪此時已經哭成淚人了,兩側的衙役也是頻繁的用袖子擦眼淚,郗鑒則是一臉欣賞的看著馮淑珍,此等女子若真是要了她的性命,恐怕自己日後會遭雷劈,而且陛下跟他說的那番話明顯就是要保馮淑珍,於是看向謝啟,隻見謝啟別過臉去,也不說話。
“密雲侯,您看馮淑珍一案該如何判決。”郗鑒平靜的看著邵明珠。
“本侯覺得馮淑珍雖藐視國法,但是情有可原,罪不至死,而且民意沸騰,何不為陛下博一個好名聲。”邵明珠說完看向司馬凝雪。
司馬凝雪知道該輪到自己打配合了便說道:“三位大人,本宮身為女子,深知馮淑珍的艱辛,本宮覺得還是聽聽百姓的唿聲吧,國有律法,但是還需要考慮一下人情。”
這時邵明珠站起身,走到馮淑珍麵前,把她扶了起來,轉身向外問道:“父老鄉親,本侯聽取民意,大家覺得馮淑珍該不該死。”
隻見人群鼎沸,百姓紛紛高聲呐喊馮淑珍無罪!
邵明珠聽完便走到案幾前說道“郗大人,謝大人,二位覺得最終該如何宣判!”
郗鑒微微頷首,率先開口:“既然民意如此,且馮氏確有苦衷,律法不外乎人情,我認為可從輕發落,剝奪其狀元及第的功名,判其流放三年,以全律法威嚴。”
謝啟猶豫片刻後也表示同意:“郗大人之言有理,流放之刑既能懲戒其女扮男裝觸犯律法之舉,亦能體現朝廷的寬容。”
邵明珠沉思片刻,轉頭看向馮淑珍,“馮淑珍,你可接受?”馮淑珍伏地磕頭,“多謝大人開恩,民女甘願受罰。”
司馬凝雪輕輕舒了口氣,此事也算有個較為圓滿的結果,至於流放的話就好說了,到時候跟邵明珠打聲招唿,讓她流放去幽州重新生活就好。
邵明珠再次拍響驚堂木,朗聲道:“馮淑珍,本侯念你女扮男裝為夫申冤,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衝這等勇氣與智慧本侯身為男兒都對你無比欽佩,既如此,判處你流放幽州三年,你可以先迴到家鄉好生埋葬你未婚夫,再執行流放。退堂!”
眾人聽完邵明珠的宣判,不禁拍手叫好。衙門外的百姓們更是興奮異常,紛紛敲鑼打鼓,高唿“陛下萬歲!”聲音響徹雲霄。
馮淑珍緩緩起身,眼中飽含著淚水和感激。她轉過身,麵對著邵明珠,毫不猶豫地跪了下去,給他深深磕了一個頭。
邵明珠見狀,趕緊上前一步,雙手扶住馮淑珍的雙臂,說道:“快快請起,馮姑娘,這可使不得。”
馮淑珍抬起頭,望著邵明珠,聲音顫抖但充滿真誠地說道:“侯爺,此恩此德,淑珍無以為報。若不是侯爺您在朝堂之上仗義執言,為淑珍據理力爭,恐怕淑珍早已命喪黃泉。”
邵明珠輕輕歎了口氣,說道:“馮姑娘,你言重了。我不過是做了我應當做的,這世間正義總要有人去維護。”
馮淑珍泣不成聲:“侯爺,您的大恩大德,淑珍銘記在心。為了淑珍之事,您定是承受了諸多壓力,耗費了無數心力。”
邵明珠微笑著看著她,說道:“馮姑娘,莫要如此。如今你夫婿的冤屈已得昭雪,你也可安心了。”
馮淑珍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這一切都多虧了侯爺,若沒有您,淑珍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邵明珠說道:“馮姑娘,往後的日子還長,你要好好生活。三年之後,一切重新開始,莫要再被過往的陰霾所困擾,到了幽州我會打聲招唿讓人多照顧一下你,定不會讓你受罪。”
馮淑珍堅定地說道:“民女多謝侯爺,淑珍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活下去。隻是侯爺的恩情,淑珍此生難忘。”
邵明珠衝她笑了一下說道:“馮姑娘,不必一直掛懷。隻願你今後順遂平安。”
馮淑珍再次深深鞠躬:“侯爺,淑珍不知該如何報答您。若有來世,淑珍願做牛做馬,報答您的大恩。”
邵明珠連忙扶起她,說道:“馮姑娘,言重了,言重了。快些迴去吧,好好調養身心。”
馮淑珍擦了擦眼淚,說道:“侯爺,淑珍告辭。”
望著馮淑珍離去的背影,邵明珠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他深知,在這紛繁複雜的世間,能為正義發聲,能讓無辜之人得到救贖,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從此,馮淑珍的事跡如同春風一般,在各地百姓的口中迅速傳播開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位勇敢堅毅的女子。
在熱鬧的集市上,商販們一邊忙碌著手中的生意,一邊繪聲繪色地向顧客講述著馮淑珍的故事。“你們可知道那馮淑珍?為了給夫婿申冤,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這是何等的勇氣和深情啊!”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聽得入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在村子裏的老槐樹下,一群老人搖著蒲扇,眯著眼睛,迴憶著這段傳奇。“咱活了這麽大把年紀,還從未見過如此剛烈的女子。她的故事,真真是讓人敬佩不已。”旁邊的孩童們也停止了嬉戲,安靜地坐在一旁,聽著老人們講述,眼中滿是好奇與向往。
在酒肆中,豪爽的客人們喝著美酒,高談闊論。“馮淑珍,那可是洛陽城的奇女子!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作為令人讚歎。”酒過三巡,有人甚至起身模仿著馮淑珍在公堂上的言辭,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卻又在笑聲中帶著對她的深深敬意。
在私塾裏,先生將馮淑珍的故事作為教材,教導學生們要秉持正義,勇敢麵對困難。“孩子們,你們要以馮淑珍為榜樣,不畏強權,堅守心中的正道。”學生們聽得熱血沸騰,立誌要做像她一般有擔當的人。
而女駙馬的故事,更是被人們添油加醋,傳得越發精彩。從馮淑珍的身世背景,到她為夫申冤的艱辛曆程,每一個細節都被人們反複咀嚼,賦予了更多的傳奇色彩。
馮淑珍的名字成為了智慧與勇氣的象征。她的故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激勵著人們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堅守正義。女駙馬的故事,就這般在歲月的長河中,一直流傳下去,成為了永恆的傳奇。
重審之日,公堂之上氣氛肅穆莊重。邵明珠端坐主審之位,神色莊重而嚴肅,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堂下。
郗鑒身為太子中舍人、中書侍郎,代表皇帝坐在一旁,麵容沉靜,帶著審視的目光。
謝啟作為廷尉代表最高法,也是一臉嚴肅,準備維護律法的威嚴。
邵明珠一拍驚堂木,大聲說道:“帶馮淑珍上堂!”
馮淑珍被帶了上來,她麵容憔悴,發絲淩亂,但眼神中仍透著不屈和希望的光芒。
邵明珠看著馮淑珍,說道:“馮淑珍,今日三司會審,定要將你的案子查個水落石出,你可要如實招來。”
馮淑珍跪地,聲音堅定地說道:“大人,民女定當如實陳述。”
邵明珠點了點頭,開始詢問案件的細節。
“馮淑珍,你女扮男裝參加科舉,究竟所為何事?”邵明珠問道。
馮淑珍眼中含淚,說道:“大人,民女未婚夫蒙冤慘死。那王虎與李世昌覬覦我未婚夫家中產業,設計誣陷他,可憐我那未婚夫被屈打成招,做成烏盆含冤慘死。民女多次告狀,卻均被拒之門外,無奈之下才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隻為能有機會替他申冤。”
謝啟冷哼一聲:“即便如此,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這等國家掄才大典,藐視律法,也是大罪!再者王虎與李世昌已受到律法的製裁,李家的冤情已經昭雪,現在說的是你女扮男裝,藐視朝廷律法的事。”
馮淑珍說道:“大人,若律法能為民做主,民女又怎會冒險犯此大錯?那些官員官官相護,民女走投無路,唯有如此,才能引起朝廷重視。”
郗鑒此時開口道:“馮氏,你所言雖有苦衷,但律法不可違。不過,若你所言屬實,朝廷自會公正裁決。”
邵明珠此時說話了:“李家一案證據確鑿,王虎與李世昌已經伏法,本侯審的案子。馮淑珍你現在可以為自己辯解一下。”
隻見開原公主說話了:“馮淑珍你一心救夫我欽佩,但是萬不該進宮來誤我終身!”
隻見馮淑珍深吸一口氣,眼中淚光閃爍,卻又透著堅定,說道:“公主,侯爺,各位大人。民女深知自己犯下大錯,可民女實在是走投無路啊。我考狀元不為把名顯,我考狀元不為做高官,為了我的夫婿李公子,可以還他個公道!公主您說民女萬不該進宮來誤您終身,民女知罪,罪該萬死。但民女從未有過一絲一毫冒犯皇家的心思,更不是蓄意擾亂朝廷。公主,您貴為金枝玉葉,或許無法體會民女這等民間女子的苦楚。民女的夫婿李釗廷,他是那樣的善良正直,卻被那王虎與李世昌誣陷迫害,含冤而死。民女四處告狀,那些官員們或是推諉塞責,或是收受了賄賂,對民女的哭訴充耳不聞。民女在這世上孤立無援,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司馬凝雪聽到馮淑珍的哭訴,眼眶也是紅紅的,一直在強忍著淚水。周圍的百姓更是唏噓不已。
馮淑珍接著說道:“公主啊,民女也曾想過放棄,可每當想到夫婿的冤屈,想到他死不瞑目的模樣,民女的心就如同被千刀萬剮。民女若不為他討迴公道,如何對得起他生前對民女的深情厚意?如何對得起我們曾經的海誓山盟? 公主,民女從家鄉出發,一路風餐露宿,受盡了白眼和欺淩。為了湊足盤纏,民女甚至不得不放下尊嚴,去沿街乞討。可民女從未有過一絲退縮,因為民女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為夫婿申冤。”
邵明珠見郗鑒的表情也有些動容,便給司馬凝雪使了個眼色,隻見司馬凝雪心領神會,拿出手絹開始擦拭淚水。門外的李成風開始帶起了節奏道“大人,馮淑珍的真情如此難得,這樣有情有義的女子不該死。”說完周圍的百姓也開始給馮淑珍求情,求情之聲絡繹不絕。
邵明珠拍了一下驚堂木道:“安靜,馮淑珍你接著說。”
“公主,民女好不容易來到京城,參加科舉,本以為能借此機會為夫婿洗清冤屈。卻不曾想,被召入了深宮。這並非民女所願,民女從未想過要攀附皇家的榮華富貴,從未想過要與公主您爭奪什麽。 公主您生長在深宮,衣食無憂,不知民間女子為了生存,為了愛情,需要付出何等的艱辛和努力。民女為了救夫,不惜拋棄一切,不顧生死。公主啊,您也是女子,應當能夠理解民女對夫婿的這份深情。 公主,誤您終身並非民女本意。這一切都是命運的捉弄,是陛下傳下的聖旨,民女縱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違背聖意,冒昧進宮門。公主,請您息雷霆之怒,聽民女把這真情實話一一道來。”
馮淑珍此時嗓子已經哭啞了,但還是堅持說道:“公主,民女知道自己的行為給您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和傷害,民女願意用一切來彌補。隻要能讓民女為夫婿申冤成功,哪怕是讓民女付出生命的代價,民女也在所不惜。淑珍此生都會對公主感恩戴德,為公主祈福,願公主一生順遂,幸福安康。”
司馬凝雪此時已經哭成淚人了,兩側的衙役也是頻繁的用袖子擦眼淚,郗鑒則是一臉欣賞的看著馮淑珍,此等女子若真是要了她的性命,恐怕自己日後會遭雷劈,而且陛下跟他說的那番話明顯就是要保馮淑珍,於是看向謝啟,隻見謝啟別過臉去,也不說話。
“密雲侯,您看馮淑珍一案該如何判決。”郗鑒平靜的看著邵明珠。
“本侯覺得馮淑珍雖藐視國法,但是情有可原,罪不至死,而且民意沸騰,何不為陛下博一個好名聲。”邵明珠說完看向司馬凝雪。
司馬凝雪知道該輪到自己打配合了便說道:“三位大人,本宮身為女子,深知馮淑珍的艱辛,本宮覺得還是聽聽百姓的唿聲吧,國有律法,但是還需要考慮一下人情。”
這時邵明珠站起身,走到馮淑珍麵前,把她扶了起來,轉身向外問道:“父老鄉親,本侯聽取民意,大家覺得馮淑珍該不該死。”
隻見人群鼎沸,百姓紛紛高聲呐喊馮淑珍無罪!
邵明珠聽完便走到案幾前說道“郗大人,謝大人,二位覺得最終該如何宣判!”
郗鑒微微頷首,率先開口:“既然民意如此,且馮氏確有苦衷,律法不外乎人情,我認為可從輕發落,剝奪其狀元及第的功名,判其流放三年,以全律法威嚴。”
謝啟猶豫片刻後也表示同意:“郗大人之言有理,流放之刑既能懲戒其女扮男裝觸犯律法之舉,亦能體現朝廷的寬容。”
邵明珠沉思片刻,轉頭看向馮淑珍,“馮淑珍,你可接受?”馮淑珍伏地磕頭,“多謝大人開恩,民女甘願受罰。”
司馬凝雪輕輕舒了口氣,此事也算有個較為圓滿的結果,至於流放的話就好說了,到時候跟邵明珠打聲招唿,讓她流放去幽州重新生活就好。
邵明珠再次拍響驚堂木,朗聲道:“馮淑珍,本侯念你女扮男裝為夫申冤,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衝這等勇氣與智慧本侯身為男兒都對你無比欽佩,既如此,判處你流放幽州三年,你可以先迴到家鄉好生埋葬你未婚夫,再執行流放。退堂!”
眾人聽完邵明珠的宣判,不禁拍手叫好。衙門外的百姓們更是興奮異常,紛紛敲鑼打鼓,高唿“陛下萬歲!”聲音響徹雲霄。
馮淑珍緩緩起身,眼中飽含著淚水和感激。她轉過身,麵對著邵明珠,毫不猶豫地跪了下去,給他深深磕了一個頭。
邵明珠見狀,趕緊上前一步,雙手扶住馮淑珍的雙臂,說道:“快快請起,馮姑娘,這可使不得。”
馮淑珍抬起頭,望著邵明珠,聲音顫抖但充滿真誠地說道:“侯爺,此恩此德,淑珍無以為報。若不是侯爺您在朝堂之上仗義執言,為淑珍據理力爭,恐怕淑珍早已命喪黃泉。”
邵明珠輕輕歎了口氣,說道:“馮姑娘,你言重了。我不過是做了我應當做的,這世間正義總要有人去維護。”
馮淑珍泣不成聲:“侯爺,您的大恩大德,淑珍銘記在心。為了淑珍之事,您定是承受了諸多壓力,耗費了無數心力。”
邵明珠微笑著看著她,說道:“馮姑娘,莫要如此。如今你夫婿的冤屈已得昭雪,你也可安心了。”
馮淑珍重重地點了點頭,說道:“這一切都多虧了侯爺,若沒有您,淑珍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邵明珠說道:“馮姑娘,往後的日子還長,你要好好生活。三年之後,一切重新開始,莫要再被過往的陰霾所困擾,到了幽州我會打聲招唿讓人多照顧一下你,定不會讓你受罪。”
馮淑珍堅定地說道:“民女多謝侯爺,淑珍定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好好活下去。隻是侯爺的恩情,淑珍此生難忘。”
邵明珠衝她笑了一下說道:“馮姑娘,不必一直掛懷。隻願你今後順遂平安。”
馮淑珍再次深深鞠躬:“侯爺,淑珍不知該如何報答您。若有來世,淑珍願做牛做馬,報答您的大恩。”
邵明珠連忙扶起她,說道:“馮姑娘,言重了,言重了。快些迴去吧,好好調養身心。”
馮淑珍擦了擦眼淚,說道:“侯爺,淑珍告辭。”
望著馮淑珍離去的背影,邵明珠心中也感到一絲欣慰。他深知,在這紛繁複雜的世間,能為正義發聲,能讓無辜之人得到救贖,便是他最大的成就。
從此,馮淑珍的事跡如同春風一般,在各地百姓的口中迅速傳播開來。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人們都在興致勃勃地談論著這位勇敢堅毅的女子。
在熱鬧的集市上,商販們一邊忙碌著手中的生意,一邊繪聲繪色地向顧客講述著馮淑珍的故事。“你們可知道那馮淑珍?為了給夫婿申冤,女扮男裝參加科舉,這是何等的勇氣和深情啊!”人們紛紛圍攏過來,聽得入神,不時發出嘖嘖讚歎。
在村子裏的老槐樹下,一群老人搖著蒲扇,眯著眼睛,迴憶著這段傳奇。“咱活了這麽大把年紀,還從未見過如此剛烈的女子。她的故事,真真是讓人敬佩不已。”旁邊的孩童們也停止了嬉戲,安靜地坐在一旁,聽著老人們講述,眼中滿是好奇與向往。
在酒肆中,豪爽的客人們喝著美酒,高談闊論。“馮淑珍,那可是洛陽城的奇女子!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她的作為令人讚歎。”酒過三巡,有人甚至起身模仿著馮淑珍在公堂上的言辭,引得眾人哄堂大笑,卻又在笑聲中帶著對她的深深敬意。
在私塾裏,先生將馮淑珍的故事作為教材,教導學生們要秉持正義,勇敢麵對困難。“孩子們,你們要以馮淑珍為榜樣,不畏強權,堅守心中的正道。”學生們聽得熱血沸騰,立誌要做像她一般有擔當的人。
而女駙馬的故事,更是被人們添油加醋,傳得越發精彩。從馮淑珍的身世背景,到她為夫申冤的艱辛曆程,每一個細節都被人們反複咀嚼,賦予了更多的傳奇色彩。
馮淑珍的名字成為了智慧與勇氣的象征。她的故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更激勵著人們在困境中勇往直前,堅守正義。女駙馬的故事,就這般在歲月的長河中,一直流傳下去,成為了永恆的傳奇。